首頁> 歷史軍事> 我真沒想當太孫> 第105章 三代之治,一言毀之

第105章 三代之治,一言毀之

  朱瞻壑在龍骨堆中稍微翻找,如此說道:「在說明伯夷、叔齊的事情前,我想先給各位介紹兩個字。」

  聽到這話,一些臣子忍不住後退。

  還來?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求求你不要再說了。

  儒家的政治理想,無論是三綱五常還是理學,核心要素就是「君臣之義」,西周作為殷商的封臣,不遵守臣子的義務就算了,還起兵攻擊君主,這在封建制度里是彌天大罪。

  周乃商臣,以臣伐君,大逆不道。

  「湯武受命」,在中國的傳統政治語境裡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所以,後世的儒臣遇到「湯武」命題都避而遠之。

  如果實在被逼得沒有辦法,就會像孟子一樣,否定紂王作為君主的身份,就像現在群臣想要否定朱允炆的皇帝身份一樣。

  但是,朱瞻壑就是要將這事拿出來好好說道。

  經過之前的論證,武王伐紂已經從「以臣弒君」,變成了「為父報仇」。

  接下來還會有什麼變化,他們都不敢想!

  「各位尚書、國公、學士,你們可認得這個字?」朱瞻壑指向了一個甲骨文,那個字形像是一個人張開大嘴吃的形象。

  國子監祭酒胡廣上前,仔細觀摩之後,和楊士奇、金幼孜等人討論,得出了結論。

  「這個字應該是『咸』。」

  朱瞻壑又指了一個字。

  「這個字又是什麼?」

  他指著的字,字形像是放在砧板上的兩塊肉。

  群臣稍微討論了一下,得出了統一的結論:「這個字應該是俎,也像是宜,表示祭祖儀式上平分肉食。」

  朱高煦眨了眨眼,道:「竟然是正常的祭祀,我還以為這殷商只會人祭呢!」

  朱高熾用莫名的眼神看著朱高煦,眼中透露著莫名的意味。

  「老大,你這眼神是什麼意思?」朱高煦有些不滿。

  朱高熾擠出一個笑容,讀出了這片龍骨上文字的全貌。

  「王宜方無,咸。」

  這話一出,東水碼頭陷入死一般的寂靜,群臣全部立在原地,一個恐怖的念頭浮現在腦海中。

  此時朱瞻壑發話了。

  「商朝有一種超高規格的祭祀方式,這就是『宜』,指將一個貴族剁成肉醬,分而食之,在沒有鹽的時代,肉糜確實有些鹹味。」


  一個名字從所有人的腦子裡蹦了出來。

  伯邑考!

  楊士奇嘴巴微張,說道:「你難道想說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被紂王做成了肉糜,獻祭給了殷商的祖神,並分給了參與的諸侯……」

  「不對!」楊士奇顫抖地說道:「《禮記·檀弓上》記載: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否,立孫。』」

  「《史記·管蔡世家》也說: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

  「伯邑考應該沒有被……」

  「不要自欺欺人了!」李景隆大聲打斷楊士奇的呢喃,也背出了一段史書:「《史記》還寫了!」

  「囚文王,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烹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還有楚辭的《天問》也清清楚楚地寫了!」

  「梅伯受醢,箕子佯狂!」

  李景隆的嗓門猛地提高,大聲說道:「《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非子》和《淮南子》都說有一個叫『梅伯』的人被紂王剁成了肉醬!」

  「這個梅伯,就是伯邑考,周文王的長子。」

  他一把抓住楊士奇。

  「你們難道忘了那塊龍骨是怎麼稱呼周文王的嗎?」

  周文伯。

  文伯。

  梅伯。

  楊士奇打了一個冷顫。

  在儒家的記載中,時常被陰陽怪氣,拐著彎罵得「亂臣賊子」的武王姬發被揭開了真面目。

  他不是弒君的亂臣賊子,而是為父兄報仇的英雄!

  朱瞻壑手扶著朱允炆的靈柩:「我就和你們說一個故事吧。」

  「時間太過久遠,我只能儘可能地還原這段歷史。」

  「殷商時代,殷人祭祀的天神地祗,天神是殷王族的祖神,還有至高的上帝,以及一些自然神,地祗則是一些地方上的神明,像是山神、河神、獸神。」

  「殷人祭祀的方式是人祭。」

  「那個時代還沒有什麼道德的說法,殷人認為神明對凡人的庇佑和降災,不是依據一個人的德行,而是根據凡人的祭品。」

  「若是凡人獻上神明喜歡的祭品,神明就會給予庇佑,反之則是降下災厄。」


  「歷代殷王也是祭祀的對象。」

  「那麼殷王的祖先神最喜歡的東西,不就是可以上天伺候他們的奴僕嗎?」

  「羌。」

  「這個字的意思是長著兩隻腳的羊,也就是人牲。」

  語聲落下,東水碼頭上的眾人忽然感到一股莫名的熟悉。

  兩腳羊。

  那不就是元朝蒙古貴族對於漢人的蔑視嗎?

  沒有理會在場所有人古怪的臉色,朱瞻壑續道:「殷人熱衷於人祭,越來越狂熱,甚至連朝歌的殷人建造房子,都會活祭數人。」

  「砍頭以祭為伐。」

  「剖殺以祭為卯。」

  「剖腹以祭為施。」

  「剖胸以祭為副。」

  「擊殺以祭為豉。」

  「彈殺以祭為彈。」

  「肢解以祭為冊。」

  「焚燒以祭為燎。」

  「掩埋以祭為陷。」

  「……」

  無數殷商的用牲法傳入耳中,不少老人都有些顫抖,因為這些人祭的方法,有些似是而非,蒙古人屠戮中原時,也是這樣花樣繁多。

  此時岸上有不少剛剛中舉,還在翰林院學習的舉人,他們聽著這些用牲法,以及殷商的人祭,都對那個時代產生了畏懼。

  人命關天。

  即使是富貴人家,若是鬧出了人命,都不免要掉一層皮。

  殷商竟然如此輕視人命。

  實在是太荒唐了。

  更多人的則是想起了《武王伐紂平話》中紂王的種種惡行,他們的腦袋裡冒出了一個想法。

  難道不只是紂王弄出這些惡行,而是整個商朝所有的君主都幹了不成?

  那三王之一的成湯……

  朱瞻壑娓娓道來的聲音響起:「殷人不僅僅用羌人作為祭品,為了取悅諸神,他們甚至會用王族、諸侯、貴族作為祭品。」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獻上祭品,賄賂祖神,得到庇佑。」

  「這就是商朝!」

  「而在紂王時代,人祭終於達到了巔峰,紂王不滿足尋常的祭品,而是向諸神獻祭更高規格的祭品。」

  「他先是將自己的王叔比干人祭。」

  「之後是自己的兩個兒子。」


  「再往後則是周文伯的長子梅伯。」

  「梅伯,也就是伯邑考,被當眾剁成了肉醬,分給了在場的所有諸侯、貴族,周文伯也分到了一碗。」

  「周文伯拒絕吃下自己長子的肉醬。」

  「紂王便將周文伯肢解以祭祖神。」

  「於是,周文伯的第二子姬發,終於忍無可忍,率領周人,和被殷人當作羌人來源的八國聯合在了一起,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這些話語隨著錦衣衛的耳目傳到了朱棣的耳中。

  坐在城樓上的朱棣,手裡拿著一塊龍骨,手指在上面輕輕摩挲,也有些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姚廣孝像是泥塑般站在朱棣的身邊,努力消化著朱瞻壑的話。

  終於,他吐出一口濁氣,語氣陰森:「儒家的『三代之治』完了。」

  朱棣撫摸龍骨上甲骨文的手指停了下來。

  「是啊,完了。」

  殷商的真相就記載在這一塊塊龍骨之中。

  這些龍骨到底有多少?

  這樣說吧,從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達十萬片以上。

  這還不算那些因為藥鋪老闆拒收上面有刻畫痕跡的龍骨,而被人為刮掉文字的甲骨,當時龍骨的價格大概是六文錢一斤。

  儒生心目中的三代之治,商朝的真面目將展現在所有人眼前,怕是連儒生自己都不信一個熱衷人祭的朝代,是所謂的典範朝代。

  效法三代?

  效法什麼?

  人祭嗎?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