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一劍光寒十九洲
「……允炆逃到海外,和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勾結,妄圖奪取大明船隊,一路攻打南京城。」
聽到這話,李景隆猛地抬頭,枯槁的臉龐竟然變得紅潤。
整個奉天殿內,就變得異常寂靜、落針可聞。
楊士奇等太子黨的核心人員更是一陣惶恐,他們想起了那個寬仁的建文帝,那個讓整個南方文人都很喜歡的聖君。
大明朝對江南實在苛刻,每年徵收的賦稅是其他地方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這簡直就是壓榨。
憑什麼要我們江南出這麼多錢,去養你們朱家的天下?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還是建文帝好,體諒百姓,尊重文人。
不少文人和朱高熾相處時,也會覺得如沐春風,似是回到了那個建文帝給他們所有人的春天。
只是沒想到,朱允炆竟然沒死!
沒死也只是小問題。
夏原吉眯起眼,想起之前的歌謠,想來允炆就算逃到了海外,這次也是真的去了。
「為什麼要大張旗鼓地宣揚出來?」夏原吉心中不解。
朱允炆死了是最好的結局。
朱棣不用承擔弒君的罪名。
即使朱瞻壑真的殺了朱允炆,朱棣按理來說也該隱瞞下來。
難道這件事無法隱瞞?
夏原吉的心中千頭萬緒,其他人也好不到哪裡去。
宣表官還在繼續宣讀錫蘭發生的一切:「……漢世子率領五千兵馬支援,允炆率五萬之眾與之決戰。」
「漢世子大敗允炆,以五千將士擊敗敵軍五萬人,斬首三千人,俘虜三萬人,允炆僅有二十七人逃走。」
朱高煦嘴巴微張,懷疑自己聽錯了。
同樣表情的還有朱高熾。
五萬打五千,一戰全軍覆沒……
這,也太廢了吧?
作為武勛之首的丘福更是感嘆:「又是一個萬人敵,當真是燕王種!」
還有不少人忍不住看向李景隆。
夏原吉、楊士奇這些經歷了建文、永樂兩朝的老臣更是有種莫名的即視感。
陛下,你的軍隊又被以少勝多了!
這大概就是建文四年南京城中百官的統一感覺。
但是事情還沒完。
宣表官繼續宣讀,只是聲音帶上一絲顫抖:「漢世子至科特城下,塵埃覆面,軍不復識,欲拒之,漢世子免胄自言,率領明軍搜山檢海,尋找允炆蹤跡。」
「允炆自知無力回天,在樹上自縊,死前留下血書一封,讓臣子交給漢世子。」
奉天殿肅然一靜,殿內就響起了仿佛蒼蠅集體振動翅膀一般的「嗡嗡」聲,那是官員們難以控制地交頭接耳、低聲私語的聲音。
最先忍不住的,是一個滿臉正氣的官員,他怒道:「漢世子身為皇室血脈,本當以德行天下,以仁愛家族,卻行此不義之舉,逼死自己族叔,實為天理難容,人倫之殤!」
「朱允炆雖曾為皇位之爭者,然其退隱海外,已是放下權力,尋求寧靜。」
「朱瞻壑不念血緣之情,不顧家族之義,竟以武力相逼,使其自縊,此等行為,豈非禽獸不如?」
「皇室尊嚴,因此受損!家族和睦,因此破裂!」
「此等惡行,若不嚴懲,何以正國法,何以慰民心?」
聽到這話,上方的朱高熾眼前一亮,覺得這個臣子說得好,再仔細一看,這不是永樂二年的進士,文淵閣學士李時勉嗎?
真是一個直言上諫的忠臣!
朱高煦則是怒目而視,將這個李時勉記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找機會就讓陳瑛,不,陳瑛已經入獄了,沒事,總之讓人彈劾誣陷這個小言官!
文官們則是紛紛點頭,對李時勉的話深以為然。
將一個皇帝逼得自縊……
這和成濟當街刺死天子有什麼區別?
就連夏原吉這樣的鐵桿帝黨都覺得不妥,將朱允炆抓起來,找個機會讓他體面才是最好的選擇,這樣逼死對方簡直……
等一下,這不就和當初朱棣進南京城,朱允炆自焚時一樣嗎?
夏原吉最先反應過來。
他連忙問道:「陛下,允炆留下的血書都寫了什麼?」
朱棣沒有理會文官的嗡嗡聲,也沒有理會李時勉的諫言,而是示意宣表官繼續。
「允炆血書。」宣表官的額頭已經滿是汗珠,聲音卻依然洪亮:「昔日,朕以文治國,意在仁政,然國事日非,民生凋敝,藩王作亂,社稷危殆。」
「諸臣誤我!」
四個大字傳入在場百官的耳中,他們瞬間安靜了下來,李景隆更是瞪大雙眼,臉色漲紅,對這句話感到驚訝。
你(允炆)怎麼可以說這種話?
在百官難以置信的眼神中,朱允炆的遺書全部被讀了出來。
夏原吉一陣恍惚,想起了建文朝時,自己也和永樂朝一般盡心盡力,為朱允炆處理戶部的事務,為大明不斷失敗的大軍提供後勤。
現在卻換來了一句「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是亡國之臣」。
楊士奇也是木然,覺得心涼了半截,為了建文而死的同僚如此之多,不少人還是他的友人,他們為了你建文帝的江山社稷而死,不少人的家眷還在邊疆、教坊司。
現在卻換來了一句「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是亡國之臣」。
李景隆忍不住地冷笑,對這個結果絲毫不覺得意外。
這就是天家。
江山社稷最後不還是他們朱家的,朱允炆的江山確實沒了,但也不是被外人奪去的,還是在朱家的手裡。
既然如此,死後說幾句好話,幫自家人穩固一些江山又有何妨?
可以留下一句「其家人無辜,望王叔能網開一面,放過彼等,勿使無辜者再受牽連」,已經很有良心了。
你想要「扶大廈之將傾」,皇帝只看到你碰了他的「朱樓」。
當朱家皇帝的忠臣,下場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奉天殿陷入一股詭異的安靜。
這封「血書」真是誅心之言!
江南文人懷念建文帝,朱允炆卻罵你們都是「亡國之臣」。
就在眾人思緒萬千之際,宣表官竟然還在往下念:「漢世子令人宣讀允炆血書,聽完大怒,割發代首,怒罵: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君主亦如此。
或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或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
或兩者兼而有之。
然,汝既無『公利』也無『大私』。
以自己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建文帝也!
爾一獨夫,怎敢言『非亡國之君』?」
宣表官的話語傳入在場所有人的耳中,李景隆的嘴巴不受控制地張開,懷疑自己不是在朝堂之上,而是被囚禁久了,產生了幻覺。
朱高熾更是覺得這話實在苦口,就像是那些他喝不下的良藥一般。
朱高煦已經無法思考了。
這短短的時間,接收到的信息太多,腦子已經卡住了。
李時勉不知為何膝蓋一軟,竟然跪在了地上,心中竟然生出「欽佩」之情,他自詡剛正,但漢世子的這些話,他是萬不敢說的。
皇帝乃是君父。
即使建文帝的皇位被奪走了,也是君父啊!
宣表官接著念出了朱瞻壑修飾過的話語:「漢世子割下長發,斬斷玉帶,自言:
作為後輩,我不孝。
作為臣子,我不忠。
作為生者,我不敬。
本應自裁,今日割發代首,只因我作為你的後輩,要帶你回南京城,安葬你的屍首,我也要問一問南京城的文武百官……
到底你是亡國之君,還是他們是亡國之臣!」
此話一出,百官震驚,鴉雀無聲。
作為文官之首的蹇義、夏原吉更是有些失態,他們本以為經歷洪武、建文、永樂三朝,自己心中已經古井無波,即使泰山崩於前,也可以面不改色,但是此時的兩人都感覺太陽穴鼓鼓的,腦子裡全是嗡嗡的聲音。
連國之柱石都是這般反應,其他人更是不堪。
百官全部立在原地,宛如一尊尊翁仲石像。
所有人只感覺有一抹劍光閃過,竟然讓大明兩京十三省不敢發一言。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