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第518章
趙興並不知道這些,他在早朝上大發雷霆,除了表明自己的態度外,也確實是被那些官員給氣到了。
那些官員明知道鑄造假幣是大罪,不敢為那些人求情,卻想盡辦法來阻止。
當然了,那些官員臉皮可沒有那麼薄。
就大宋文官的尿性,連勾結叛軍,給叛軍送錢糧的官員,都能為其求情。
怎麼可能只是因為擔心影響自己的名聲,就不敢直接為那些被抓的官員求情。
他們想要求情,有的是理由。
什麼法不責眾,什麼為了朝廷穩定。
是不是顯的憂國憂民,大公無私?
之所以沒有這麼做,真正的原因還是李傑這個駙馬也被抓了。
若是趙興不抓李傑,他們可以求情,可趙興如此鐵面無私,他他們還怎麼求情?
不過趙興也清楚,這只是暫時的,若是他對李傑的處罰輕了,那些官員必然會發難的。
「陛下,盛副堅求見!」一個內侍走進大殿行禮道。
「傳!」趙興回過神來說道。
「是!」
內侍退了出去,不一會盛維走了進來。
「臣拜見陛下!」盛維行禮道。
「免禮!」趙興擺了擺手。
趙興把設立錢莊的事情交給了盛維,就掉他去錢監任職,擔任副監。
錢監是大宋負責鑄造管理錢幣的機構。
「陛下,各地錢莊都已經準備好了,不知什麼時候可以正式運行?」盛維問道。
「新幣已經運到了麼?」趙興問道。
「新幣一共鑄造了銅錢一千萬貫,銀幣兩百萬枚。都已經運送到了各個錢莊。」盛維說道。
趙興聞言心裡盤算了一下,銅錢他雖然重鑄了,不過並沒有改變原有的樣式。
古代銅錢,幾乎中間都有個方孔,代表著外圓內方。
雖然有一定的蘊意,可主要的用途還是方便用東西串起來。
這一點趙興並沒有進行改動,只是加大了鑄造工藝。
數百能工巧匠,共同研發出來的,鑄造出的銅錢十分精美。
這樣雖然增加了鑄造成本,卻能夠很好的防偽。
只有朝廷能夠徵調這麼多能工巧匠,加上大量鑄造,才能保證朝廷鑄造錢幣有利可圖。
以後若是有人再鑄造假幣,要想以假亂真,光是鑄造成本就已經超過銅錢了。
既然打假,自然也要進行防偽,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假幣的出現。
假幣之所以泛濫,除了因為商業發達,大量錢幣流入別的國家外。
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鑄造成本低廉。
說到底,古代之所以使用銅做錢幣,並非是因為銅稀缺。
文化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貨幣產生於青銅時代後期,青銅器享有崇高的地位,具有祭天地、敬鬼神、釋王權的功能,是當時身份地位的象徵。
青銅器不僅用於製作禮器、兵器、樂器等,還承載著社會意識形態、禮儀文化和規矩制度等文化意義。因此,青銅被普遍用於貢獻、賞賜、賦稅、罰沒、俸祿和支付等經濟活動,成為人們普遍認可的財富。
但是銅的價值,本身和鑄造成錢後的價值並不相等。
否則朝廷也承擔不起。
因此對於朝廷來說,鑄造錢幣本身就是一種賺錢的行為。
所以在鑄造錢幣時使用的工藝不能說查,但也絕對不是最頂尖的。
鑄造銅錢,可能實際成本只有兩三成,若是工藝頂尖,就會加劇成本,對於朝廷來說就是『虧錢』了。
因為工藝並不是最好的,給了造假的人有機可乘。
他們雖然不用按照朝廷的標準來鑄造錢幣,可最起碼看著要像。
再技藝落後朝廷,鑄造的量又比不過朝廷的情況下,他們鑄造的假幣雖然沒有朝廷的精美,成本卻要比朝廷高。
趙興為了防止假幣的出現,加強了工藝,就是要讓那些人鑄造假幣的花費高於鑄造出來錢幣的實際價值。
否則鑄造出來的錢幣只會一眼假。
這樣假幣才不會出現了。
「不夠,繼續加大銀幣鑄造,等銀幣鑄造過千萬,才正式開業!」趙興說道。
銅錢使用最多的還是普通百姓,真正有錢的人,家中囤積最多的還是金銀和田地。
畢竟銅錢一貫就是千文,不管是儲存還是清點都很麻煩。
鑄造銅錢的成本本就高,若是一換一,幾乎沒什麼賺頭。
可若是增加火耗,苦的還是百姓。
因此趙興並沒有想過在銅錢上賺什麼錢。
他要做的是在銅幣上賺錢,只要他下旨規定,禁止使用金銀直接交易,那些手裡有金銀的人就不得不換。
雖說他們可以偷偷私底下相互交易,可這樣需要一定的信任度。
否則萬一被人告發了怎麼辦?
趙興沒想過所有人都把銀子換成銀幣,只需要一部分就行了。
到時候火耗,加上鑄造的一兩銀幣,本身就沒有用一兩的銀,兩者相加,足夠朝廷賺的盆滿缽滿了。
「是!」盛維應道。
「另外,兌換銅幣雖然可以一換一,每個人卻只能換一百文,超過一百文的,就需要收一成作為火耗。超過百貫的,加收兩成!」趙興說道。
「如此需要核對戶籍,需要當地官府配合,而且非常耗費人力。」盛維遲疑道。
「無妨,這麼做都是值得的。」趙興擺手道。
加收火耗,針對的自然是那些有錢人。
每人百文,尋常人家有個七八口人,就有七八百文的免費兌換額度了。
而普通百姓人家能有這麼多積蓄麼?
超過的那都屬於『有錢人』了,至於超過百貫的,那是富人了。
不剝削富人,難道還剝削百姓么?
不過這麼做肯定要核對戶籍,做好登記,否則就有空子可鑽。
古代戶籍制度核對起來是比較麻煩的,又不像後世,一刷就好了。
可這麼做也有好處,一時朝廷能夠獲得好處,其次就是能逼出一部分黑戶的百姓。
人口和賦稅可是直接掛鉤的,古代不管是多麼盛世的時候,永遠不會缺少黑戶的存在。
這麼做,雖然還是有空子可鑽。
比如說,讓那些沒有錢的百姓來替那些富戶兌換,只要低於朝廷收的火耗就行了。
可一人才百文兌換額度,對於那些巨富人家來說,得兌換到什麼時候去?
而新舊錢幣的兌換時間,趙興也會有所限制。
如此只有那些有點小錢的人還能找人幫著兌換,真正有錢的人這樣做根本不實際。
除此外,還可以收買人,在兌換上做手腳。
這種事情避免不了的,只能做好監督工作,儘可能的做到最少了。
「陛下,這不單單是人的問題。做這種事情都需要讀書人,一般的人根本做不了。」盛維提醒道。
「無妨!」
趙興毫不在意道:「朝中閒散官員多的事,朕會給你調派人手的。等這十家錢莊開業後,你辛苦一些,朕要求,三年內把錢莊開到大宋所有州縣。完成對所有銅錢的兌換,屆時,其餘銅幣一律視作假幣,禁止流通。」
他口中的閒散官員,指的是那些考中科舉後,只授予虛職的官員。
這些人,朝廷養著這麼多年,也該乾乾活了。
「是。」盛維有些欲言又止道。
「愛卿有什麼話直說便可。」趙興擺手道。
「陛下,兌換新幣各種隱患太多了,比如說……」
盛維說了一些存在的隱患,說道:「這還是臣現在想到的,兌換開始,可能還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其中最麻煩的是,大宋太大了,幅員遼闊,雖然時間有三年,可各地兌換時間有所不同,舊幣還是在流通。一些換了新銅錢的地方,自然不會認舊錢。」
百姓雖然有兌換額度,可這是根據各地戶籍來的。
按照趙興說的,百姓就只能在戶籍所在的州縣兌換。
雖然大宋不限制百姓流動,可離開故土的百姓只是少數,大多還都是有一定身份和資產的。
這樣的人物身份倒是容易核對,影響不大。
但百姓流動性不大,錢幣流通性就大了。
一些已經開啟兌換的地方,百姓不認舊幣。
可那些到這裡做生意和途徑的百姓,又因為戶籍的原因而不能兌換,只有舊幣。
正是因為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才導致各朝各代雖然都有鑄造銅錢,實際上民間的銅錢種類非常駁雜。
因為朝廷根本無法把舊幣完全收回去。
甚至即便到了明清時期,民間都還有唐朝的開元通寶在民間流通。
只是數量多少罷了。
朝廷新鑄造的銅幣他也見了,和以前的所有錢幣比起來,差距非常大。
一旦朝廷規定,不允許舊幣流通,各種影響太大了。
「這一點問題不大,銅錢使用多的還是普通百姓。這樣雖然有一定的影響,可那些商販完全可以兌換銀幣,銀幣不限制兌換。」趙興擺手道。
銅幣更多的是百姓使用,商賈和商賈之間,因為距離的原因,攜帶不便,更多的還是使用金銀。
這樣反而有好處,可以逼著那些有錢人兌換銀幣。
當然了,這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肯定會給一些百姓帶來不便。
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不可能因噎廢食。
除此外,還有那些和大宋通商的海商,也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他們多是以物易物,即便換錢,也是收的大宋的錢。
並不會直接拿著大宋的銅錢來大宋購買東西。
「至於其他的問題,你可以多找一些人,群策群力,儘可能的找出問題,並想出合適的解決辦法。無論如何,新幣必須在三年內完成兌換。」趙興說道。
「是!」盛維應道。
「去吧。」趙興擺手道。
「臣告退!」
…………
接下來一段時間,皇城司四處出動,各地都有不少富商和官員被抓,送往汴京。
每天各地的扎子如雪花般向汴京湧來。
即便朝中之前因為趙興大發雷霆,而平息了下來的百官,也再次活躍了起來。
這次他們彈劾就有理有據了。
皇城司四處抓人,總有一些人貪心,在抓捕參與鑄造假幣的官員和富商時,收受好處。
還有人抓捕時,見對方妻妾漂亮,直接占為己有的。
甚至還有人收受好處,放過一些商賈和官員的。
這就給了朝中官員機會,他們要求嚴查皇城司,而抓捕審問那些官員商賈的事情,應該交由大理寺和刑部及御史台三司會審。
趙興自然不可能答應,只是命御史台和南皇城司一同,對於百官彈劾的事情,進行徹查。
「臣有罪,請陛下責罰!」殷漢章躬身道。
「你當然有罪,這麼久了,你就這麼管的皇城司?百官彈劾的那些事,即便有一些是假的。可哪怕只有一成是真的,你這個皇城司都檢都難辭其咎!」趙興冷冷道。
「臣死罪!」殷漢章跪了下來。
趙興怒急而笑,起身上前一腳將其踹道:「死罪死罪!朕宰了你又能如何?」
殷漢章爬起來,再次跪伏在地。
趙興冷冷道:「你做好你該做的事,這件事朕已經讓人查了,最好和你沒有關係!滾吧!」
「是!」
殷漢章應聲起身,退了下去。
趙興剛回到龍椅上坐了下來,一個內侍走了進來。
「什麼事?」趙興冷冷道。
「回陛下,鴻臚寺卿求見!」
內侍被嚇了一跳,連忙躬身道。
「傳!」
「是!」
內侍退了出去,不一會,鴻臚寺卿走了進來,行禮道:「臣拜見陛下!」
「愛卿求見,所謂何事?」趙興問道。
「稟陛下,之前出使大宋的西夏使臣梁乙埋突然來到鴻臚寺,說有要事要見陛下,臣不敢私自做主,特來稟報陛下,請陛下做主!」鴻臚寺卿說道。
「梁乙埋來了?」
趙興一怔,問道:「為了梁皇后來的?」
「正是,他說要以靈州城及附近數城,贖回梁皇后!」
「呵。」
趙興聞言冷笑道:「倒真是捨得!」
梁乙埋前來,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沒有提前收到消息,就說明他是偷偷過來的。
可他卻直接告訴鴻臚寺卿,西夏要以靈州城及附近數城換回梁皇后。
明顯是想要通過鴻臚寺卿之口,讓大宋朝臣知道。
趙興太了解朝中那些大臣了,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換回數座城池,還是靈州城這種重要的臣池。
這種誘惑,朝中那些大臣根本經受不起。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