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動漫同人> 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517章 厭秦漢而慕晉宋

第517章 厭秦漢而慕晉宋

  第517章 厭秦漢而慕晉宋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有的時候不怕將信將疑,最怕的是完全不相信。只要大宋將信將疑,就說明大宋心動了,那麼一切都還有的談。」梁廣川說道。

  「可若是大宋要求先交出靈州城呢?」梁乙埋問道。

  這可不是拿錢贖人,做不到什麼一手交錢,一手交人。

  要麼大宋先交人,要麼他們先把靈州城給大宋。

  可大宋會擔心交人後,梁家做不到答應的。

  反之梁家也擔心把靈州城給大宋了,大宋卻不交人。

  最重要的是這種事根本無法宣傳,因為西夏那些党項貴族是不可能答應的。

  他們本身就不想梁皇后回來,更別說拿靈州城換了。

  靈州城對大宋來說重要,對於西夏來說又何嘗不是。

  西夏奪下靈州城後,一直在經略西域,

  然而西域很複雜,並沒有那麼好經略的。

  別看漢朝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後面也存在很多年。

  可實際上西域諸國,真正老實的時間並不長,經常發生動亂。

  西域面積並不小,單論面積來說,有如今大宋的三分之二還多。

  可西域土地貧瘠,多數都是荒漠,派兵多了不划算,少了鎮守不住。

  可對於西夏來說,西域又不能說是雞肋。

  因為西夏可以通過西域通商錢。

  因此西夏党項貴族,是不可能答應這種條件的。

  而讓大宋先交人,大宋也很難答應「大宋皇帝是不會答應,可大宋臣子卻會。我了解漢人,遼國占據的燕雲十六州,和西夏如今占據的地盤原本都是漢土。可這些地方卻不是大宋丟失的,因此在那些大宋官員眼裡,能不能奪回去,他們其實並不在意。可靈州城不同,那是西夏從大宋手裡奪去的,卻能夠不費一兵一卒收復,他們不會放過的。」

  梁廣川自信道:「只要大宋臣子都心動了,他們會勸說大宋皇帝答應的。」

  「更何況,西夏如今節節敗退,河湟吞併西夏,也不是大宋想要看到的。」

  「那要是大宋將此事公布出去呢?」梁乙埋擔憂道。

  他也不是那種真一無是處的紈子弟。

  要是大宋那邊把這個消息透露出去,他們梁家就完了。

  「不會的。」

  梁廣川搖頭道:「這樣只會讓西夏更亂,便宜了河湟,對於大宋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那孩兒就走一趟。」梁乙埋說道。

  「你放心去,我這邊也會想辦法勸說朝中那些人答應用靈州城換人,若是大宋咬死不鬆口,也還是有機會的。」

  梁廣川雖然自信按照他原本的安排,大宋會答應。

  可他還是做了兩手準備,只要党項貴族也答應此事,那麼就更有說服力了。

  至於人回來會不會真的把靈州城交給大宋,那就是後面的事了。

  勸說党項族答應,也只是表態罷了。

  「父親有把握能說服那些人?」梁乙埋驚訝道。

  「他們各自提防,根本不齊心,一個河湟都難以抵擋。現在他們需要一個能夠做主的人。」梁廣川冷笑道。

  党項貴族自然不想讓梁皇后回來,可他們誰都不服誰。

  沒有外部壓力還好,大家能夠一直斗下去,最後分出勝負。

  可如今面對河湟的進攻,節節敗退。各自相互提防,各懷鬼胎。

  只要他們不想被河湟給滅了,就必須有個主心骨。

  從他們之中選,誰都不會答應。

  如此一來,梁皇后的作用就體現了。

  當然了,那些人也沒那麼容易答應,

  他們也擔心梁皇后回來,慢慢掌控大權,到時候對他們下手。

  想要說服他們還得梁家保證不在朝中擔任任何職位,

  只有這樣,才能讓那些党項貴族放心。

  「可要是如此,姐姐回來也難以掌控大權,而且梁家不能在朝中任職,那我們還費這麼多功夫做什麼?」梁乙埋皺眉道。

  「你以為我們梁家不在朝中任職,他們就能把你姐姐當傀儡了?」

  梁廣川冷笑道:「滿朝文武若是都團結一心,皇帝都能廢除。但是自古以來,這種事發生過幾次?党項貴族爭鬥,一旦有人失勢,想要保住富貴,自然會倒向你姐姐。」

  「只要你姐姐能夠回來,她掌控大權是遲早的事。」

  「可姐姐對於梁家也不甚親近,真要被她掌控大權,她還會用梁家麼?」梁乙埋皺眉道。

  原本梁皇后要想掌控大權,需要梁家的幫襯。

  可一旦梁家保證不在朝中擔任職位,梁皇后還掌控了大權。

  梁家對於梁皇后就沒有作用了。

  「愚蠢!」

  梁廣川冷聲道:「武則天在武家受盡欺辱,她得勢後,沒少收拾武家人。可她當了皇帝,一樣重用武家人。你以為是她不恨武家了麼?自古以來,宗室外戚和宦官,掌權者總要用一個的。


  「父親英明,孩兒明白了!」梁乙埋見父親生氣,連忙躬身道。

  「為父知道,你對你姐姐有些意見,可咱們家還需要她,你要明白事情輕重。」梁廣川淡淡道。

  汴京趙興並不知道梁家父子的打算,此時他正在早朝上大發雷霆。

  今日早朝一開始,滿朝文武就有不少官員站出來,彈劾皇城司和殷漢章及皇城司的一些指揮使。

  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

  皇城司內部,不可能一點問題都沒有。

  不說人無完人,真要雞蛋裡挑骨頭,怎麼都能找出一些問題來。

  在這些官員口中,殷漢章和皇城司的那些指揮使,都快成了十惡不赦之人。

  昨日那些彈劾的扎子,趙興沒有理會,這些人居然還不放棄,趙興自然不可能給他們好臉色了。

  「你們彈劾皇城司,心裡想的是什麼,別以為朕不知道。」

  趙興目光在眾人身上巡視了一遍。

  面對趙興的目光,所有人都低下了頭。

  「皇城司的人有沒有問題,南皇城司自然會查。現在說的是私鑄銅錢之事!

  人趙興冷冷道:「朕之前召集各部主官,跟你們說過要鑄造新銅錢,然後收回舊幣。朕不信你們沒人將此事傳出去,若是有人說沒有,朕就讓人查查看!」

  面對趙興的話,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們怎麼可能沒有把此事傳出去。

  雖然這件事只是在官員之間傳播,知道消息的人都守口如瓶,並沒有往外傳,卻也經不住查。

  趙興見他們不說話,臉上冷意更濃,

  「朕告知你們知道,就是想讓某些人收手。結果呢?」

  趙興眼含殺意的看著眾人,冷笑道:「結果他們不僅沒有收斂,反而鑄造的銅錢更多了!」

  鑄造假幣在唐朝以前就已經有了,最出名的還要數董卓了。

  當時缺少錢財,大量鑄造五銖錢。

  大宋立國百年,他也清楚參與其中的人太多了。

  即便沒有參與的,或多或少也在其中獲得了一些利益。

  趙興提前告知各部主官,其實也是想通過他們的口,告訴一些人。

  簡單來說,趙興是想放過一批,解決一批。

  倒不是趙興仁慈,而是為了分化他們,減少阻力。

  放過的那批暫時不收拾,等以後慢慢收拾。


  可結果呢。

  鑄造假幣的事情不僅沒有得到減少,反而增加了。

  朝廷要收回舊幣,肯定要把那些假幣都當成真幣給回收了。

  否則要出大問題。

  畢竟普通百姓本就沒什麼錢,結果好不容易存下來的積蓄,還成了假的,他們豈能願意?

  就像趙興想要把天下田地收為國有,然後再分給天下百姓。

  這件事明明對天下百姓有好處,可他只要敢提出來,怕是會立即激起民變。

  除了那些本身就沒有由地的人,但凡手裡有點田地的人都不可能答應。

  因為他們手裡的由地是他們的,他們可以隨意處置。

  可被朝廷收回,哪怕朝廷分給他們的田地變多了,他們卻只有租種權,沒有所有權。

  這在百姓眼裡,租的就不是自己的。

  萬一哪天朝廷收回去呢?

  更別說,收回錢幣,不要其中的假幣,對於百姓根本沒有任何好處了。

  那些人之前鑄造假幣,不敢太過分,擔心引起朝廷注意。

  如今得知趙興要回收民間的舊錢幣,他們完全沒了顧忌。

  趙興明明給了他們機會,可人的貪念卻永遠填不平,因此趙興這次根本沒有打算留情。

  「怎麼都不說話了?」

  趙興譏諷道:「接下來誰再為那些人說話,全部以同謀論處!」

  說完,趙興直接起身拂袖而去。

  直到內侍提醒,百官才回過神來,參差不齊道:「恭送陛下!」

  等趙興腳步聲遠去,百官才直起身子,神色凝重的離開了大殿。

  「恩座—」

  俞偉剛想說話,黎相公給了他一個眼神,立馬止住了。

  直到出了皇宮,黎相公邀請俞偉和他同乘,

  等馬車動了後,黎相公才說道:「剛剛你想說什麼?」

  「陛下這次看來是認真了,不會留情了。」俞偉擔憂道。

  「陛下這次確實不會留情,不過你也不用擔心。既然昨日沒有動你,就不會動你了。陛下也要考慮天下的穩定。」黎相公淡淡道。

  「恩座,學生沒參與。」俞偉連忙說道。

  黎相公撇了他一眼,說道:「既然你沒參與,怕什麼?」

  俞偉神色尷尬道:「學生聽說皇城司還在查巫師教的事,陛下這次用如此鐵血手段,萬一查出——」


  「怕了?」黎相公淡淡道。

  俞偉心裡暗罵,他能不怕麼。

  他們幹的事一旦查出來,可是死罪。

  官家對於鑄造假幣之事都毫不留情,萬一真查出什麼,他就必死無疑了。

  「你放心吧,陛下這次態度強硬,並非壞事!」黎相公微笑道。

  雖然他心裡也有些擔憂,可他卻不能表露出來。

  相反,還得做出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

  否則他都亂了,俞偉豈不是更害怕。

  誰知道俞偉會不會因為害怕,而露出馬腳。

  「並非是壞事?」俞偉一愣,驚訝道:「恩座為何這麼認為?」

  「陛下繼位後處置了那麼多官員,朝臣反對並不激烈。當年太上皇推行新政,卻很快就失敗了。你知道為什麼麼?」黎相公問道。

  「新政不是因為弊端太多,太上皇才叫停的麼?」俞偉說道。

  「那只是表面罷了。」

  黎相公微微搖頭道:「新政一開始肯定有一些問題,不可能完美無缺。完全可以慢慢調整,不至於直接叫停。」

  「之所以被叫停,是因為朝中反對阻力太大了。然而當今官家繼位後,所做的事情難道就沒有阻力了麼?」

  「一樣有的,而且還不小。可當今官家推行了下去,就連處死官員,都能執行。」

  「那是因為什麼?」俞偉疑惑道。

  「兩件事有本質的區別。」

  黎相公淡淡道:「太上皇推行新政,大宋所有官員,不論文官和武將的利益都受到了影響。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受損,除了少數人,絕大多數都反對。甚至包括一些表面上喊著支持新政的,背後也在破壞新政的推行。」

  「但當今官家所做的卻不同,他針對的只是少數人,其餘人見到自己沒有受到影響,幾乎都在坐壁上觀。阻力雖然有,卻沒有想像的大。」

  「恩座的意思是,這次的事會讓滿堂諸公都感受到威脅?可真要如此,剛剛早朝之上陛下發怒後,都無人開口了?」俞偉問道。

  「因為陛下御駕親征,在北方取得了大勝,奪回了太宗當年都未曾打下的幽州城。挾此大勢,加上陛下這次占著理,自然無人敢反對!」黎相公說道。

  「既然如此,恩座為何說並非壞事呢?」俞偉不解道。

  「陛下御駕親征雖然取得大勝,可終歸未能完全奪回燕雲十六州,作用終歸有限。」

  「不過這次的事,會讓滿朝文武警覺起來。官家過於強勢,於國於民都沒有好處。說不定就會如秦皇漢武那般。因此接下來,陛下不管想做什麼,滿朝文武都會出來阻止。」黎相公淡淡道。


  他這話雖然是在安慰俞偉,可也是實情。

  作為臣子,沒人喜歡太過強勢的皇帝。

  在臣子眼中的明君,應該是孺子其朋那種。

  別看後世提起普和宋都不斷搖頭。

  可若是能做個跨越千古的調查,大多數文人嚮往的肯定是普和宋。

  因為普和宋的文官地位和權勢幾乎到達了頂峰。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