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打算
第519章 打算
趙興沉吟了一會,說道:「他還說了什麼?」
「回陛下,梁乙埋其他的都沒說,只說要拿靈州城及附近數城,換回梁皇后,要面見陛下詳談。」鴻臚寺卿說道。
「那就帶他來見朕吧!」
趙興說道:「朕倒是想看看他要說什麼。」
「是!」鴻臚寺卿應道。
…………
在趙興見鴻臚卿的時候,梁乙埋抵達汴京,想要用靈州城及附近數座城池換回梁皇后的消息,就已經被朝中一些重臣得知了。
很多人得知這個消息都有些心動。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
趙興繼位時間雖然不長,可他繼位後,對河湟的布局,朝中稍微聰明點的都猜出趙興的目標是西夏。
文官不願意打仗,大宋重文輕武,按照之前的傳統,打仗是以文人為主,萬一輸了,就會影響自己的前途。
但是文官又不願意放棄對武將的壓制,因此他們也不願意看到以武將為主。
至於皇帝御駕親征,自然是他們更不願意看到的。
而之前的北伐,趙興不僅御駕親征,還以武將為主。
雖然趙興讓曾公亮這個樞密使作為監軍,可朝中官員都是消息靈通之人,自然知道真正的情況。
哪怕趙興如今沒有對西夏動兵的意思,可河湟對西夏出兵,誰知道關鍵時刻趙興會不會出兵。
一旦趙興提出要出兵,他們雖然可以用大宋存在內憂來阻止。
可趙興繼位後,性子越來越強勢,特別是北伐的勝利。
大宋自從立國後,對於遼國的戰爭就沒有獲得過勝利。
太宗北伐前期雖然占的了一些便宜,後期卻遭遇了大敗。
真宗就更恥辱了,取得勝利,卻向遼國納貢。
哪怕真宗對此進行了粉飾,給遼國納貢被稱為贈送。
但是這種根本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文臣對此不敢議論,百姓心裡卻清楚。
百姓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打贏了還要給對方納貢,說破天他們也理解不了。
恩,就算是趙興也難以理解。
正是因為如此,趙興北伐取得了勝利,雖然沒能把遼國徹底趕回草原,卻也奪回了數十座城池。
加上遼國元氣大傷,遼國暫時無力反攻。
可這在百姓看來,都是大宋強盛,趙興這個官家厲害的表現。
不要小看了這一點。
為什麼古代官員報團,能讓皇帝忌憚,選擇妥協?
皇帝真正忌憚的不是官員,而是天下百姓的看法。
皇帝不在乎百姓的看法是不錯,可這也不實際絕對。
當皇帝和大多數官員意見相左的時候,百姓的看法就很重要了。
大多數官員都反對一件事,哪怕皇帝的選擇是對的,在百姓眼裡也是皇帝的錯。
因為人都是從眾的。
可趙興因為北方大勝,在百姓心裡威望大增,他的意見和百官相左的時候,百姓就會偏向他。
當百官不能裹挾民意的時候,皇帝根本沒有那麼忌憚官員。
畢竟現在又不是以前世家掌權的時候。
那時候皇帝還要顧忌世家撂攤子無人可用,現在又不需要。
如果趙興要堅持對西夏出兵,有著民心支持,趙興再打著收復失地的名義,百官根本阻止不了。
真要對西夏,不管是趙興御駕親征,還是任用武將。
一旦滅掉西夏,文官都將失去對武將的壓制力,這是文官所不能接受的。
可要是答應用梁皇后換回靈州及附近數城,趙興也就沒了堅持出兵的理由。
因此得知消息的官員仔細思索後,一些人就開始四處聯絡官員,準備共同上書,讓趙興同意此事。
趙興並不知道這些,此時他正在見梁乙埋。
「外臣拜見大宋皇帝陛下!」梁乙埋行禮道。
趙興擺了擺手道:「朕聽說你們梁家在西夏的日子並不好過,沒想到你這個時候還敢來大宋。」
「正是因為不好過,梁家才會不惜代價,想要換回皇后娘娘!」梁乙埋說道。
「朕有些好奇,按說西夏的党項貴族應該不願意梁皇后回去。你來大宋,讓那些党項貴族知道,你們梁家會有什麼下場?」趙興微笑道。
「這就不勞煩大宋皇帝陛下費心了,這次梁家誠意十足,對於大宋也有利,不知大宋陛下可否答應交換?」梁乙埋說道。
「確實誠意十足!」
趙興微微頷首,笑道:「不過朕有個更好的建議。梁家歸降大宋,朕不僅納梁皇后為妃,還許梁家一個國公之位如何?」
梁乙埋臉色一僵,道:「大宋皇帝說笑了,梁家何德何能,毫無寸功,豈敢受高位!」
「怎麼能說毫無寸功呢,朕準備出兵滅了西夏,梁家只要助大宋,就有滅國開疆擴土之功,別說國公了,就是王位也封得。」趙興微笑道。
梁乙埋聞言驚呼道:「大宋要出兵滅西夏?」
趙興面帶微笑,答非所問道:「梁家好好考慮考慮朕的提議。」
梁乙埋聞言心裡暗罵,他雖然不知道大宋出兵是真是假,趙興說的條件看著也很誘人。
但他又不傻,即便趙興說的是真的又能如何?
自古以來,有一點不管是漢人和遊牧民族都是共通的,那就是討厭背叛之人,喜歡忠義之人。
曹操為什麼那麼喜歡關羽和趙雲,待關羽不僅封其爵位,還給了高官厚祿。
長坂坡惜才,捨不得對趙雲下殺手,成了趙雲七進七出的威名。
是因為他們能打麼?
或許有這個原因,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其忠義。
呂布武藝更高,曹操活捉呂布後,也想收服,就因為劉備說呂布喜歡背主,曹操毫不猶豫就殺了呂布。
天下大亂的時候,經常出現背叛的人。
為了千金買馬骨,背叛的人都能得到高位。
然而等天下平定,這種人要麼沒有好下場,要麼被閒置。
背叛一次,就能背叛無數次。
關羽要是真答應投靠曹操,曹操或許會高興一陣,卻未必會重用關羽。
道理都是相同的。
更別說趙興還承諾給梁家封王。
大宋滿朝文武,除了宗室都無人能夠封王。
即便趙興按照承諾,真給梁家封王,梁家必然會被大宋滿朝文武針對,能有什麼好下場?
更何況,只要梁皇后回到西夏,謀劃的好別說封王了,梁家取而代之,稱帝都有可能。
這不比投靠大宋好麼?
「大宋陛下說笑了,梁家現在在西夏舉步維艱,不知道多少人盯著,即便答應投靠大宋,也做不到。更何況這種事外臣也做不了主,需要稟報外臣的父親做主。」
「外臣這次來的目的就是換回皇后娘娘,此事並不影響梁家歸降大宋。就算梁家答應,皇后娘娘不回去,梁家也難有作為。」梁乙埋說道。
趙興聞言心裡冷笑,梁乙埋倒是聰明。
按照他的說法,不管梁家答不答應投靠大宋,大宋答應交換對大宋也是有利的。
而梁家要答應投靠大宋,大宋也要把梁皇后放回去,梁家才能有作用。
左右梁家都是不吃虧的。
至於他為什麼不當即答應,先把人換回去再說。
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了。
就像他不相信趙興承諾的,趙興也不會輕易相信梁家的承諾。
說不定趙興會提出把他留下當質子的條件來。
到時候為了換回梁皇后,梁廣川說不定真的會答應。
對於如今的梁家來說,梁皇后可比他這個梁家嫡長子重要多了。
梁廣川又不止他這一個兒子,梁皇后卻能影響梁家的未來,誰重誰輕一目了然。
可梁乙埋沒有犧牲自己成全梁家的想法。
「這件事朕要仔細考慮考慮才行,畢竟梁皇后可是朕的臣子獻給朕的,朕要是答應了,也會寒了臣子之心。」
梁乙埋聞言心裡暗罵,面上卻不動聲色道:「大宋皇帝陛下,如今西夏內部,党項貴族只顧內鬥,面對河湟的進攻節節敗退,已經丟了十幾座城池了。若是西夏被河湟滅了,對大宋也非好事。」
趙興聞言面不改色道:「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外臣告退!」梁乙埋行禮道。
看著梁乙埋離去,趙興沉默了一會,說道:「傳大相公,樞密使…」
趙興話還未說完,一個內侍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
「什麼事?」趙興皺眉道。
「稟陛下,幾位相公和曾樞密使及六部尚書等大人求見!」內侍說道。
「呵!」
趙興冷笑一聲:「來的倒是快!讓他們進來!」
這麼多官員一起過來,顯然是已經知道梁乙埋所來的目的。
「是!」內侍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不一會,一眾官員,魚貫而入。
「臣等拜見陛下!」眾人躬身行禮道。
「平身!」
趙興擺手看著眾人道:「諸愛卿一同來見朕,可是出了什麼大事?」
眾人聞言看向了韓章,韓章卻微微垂首沒有說話的意思。
自從上次趙興說讓申相公接替他的位置,他在朝堂就很少開口了。
這次過來,也是被其他人裹挾來的。
見韓章不開口,不少人又把目光看向了黎相公。
趙興看到這一幕,心裡冷笑。
眾人想讓韓大相公先開口,倒是正常,畢竟韓章乃是百官之首。
可是他們看向黎相公,就不同了。
黎相公在幾位相公里,並不是最高的。
顯然這次的求見,是黎相公聯絡的。
黎相公感受到趙興的目光,心裡暗罵那些看他的官員。
不過此時他不開口也不行了。
「陛下!」
黎相公出列躬身道:「臣等聽聞,西夏譴使前來,想要以靈州城及附近數城換回梁皇后。」
「沒錯。」
趙興淡淡道:「黎相公莫非有什麼高見?」
「臣不敢!」
黎相公說道:「靈州城乃是通往西域門戶,自從丟失後,大宋損失極大。如今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收回,全賴陛下之威名。」
趙興聞言冷笑,黎相公雖然沒有說要不要答應,卻直接把這件事當成了既定的事實,最後還捧了他一下。
要是他說不答應,好像不夠英明一樣。
「黎愛卿可知道如今西夏的局勢?」趙興淡淡道。
「臣知道一些,西夏如今在河湟的進攻下節節敗退,因此才迫切想要迎回梁皇后。」黎相公說道。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既然愛卿知道,就該明白西夏如今的局勢多大宋是有利的。」趙興說道。
黎相公聞言心裡一喜,說道:「陛下說的沒錯,可河湟滅掉西夏於大宋色利益並不相符。西夏節節敗退,只有梁皇后回去才能穩住軍心!」
「愛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朕就答應了。」趙興說道。
「額…」
黎相公聞言愣住了。
他主張答應,不僅是朝中很多人想要答應。
其次則是覺得趙興不想答應。
趙興御駕親征北伐,取得大勝,威望大增。
他就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打擊趙興的威信。
誰成想,趙興居然答應了。
「黎愛卿好像很意外?」趙興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玩味道。
「陛下英明!」黎相公回過神來,連忙躬身道。
趙興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看向其他人淡淡道:「諸愛卿要是沒有別的事,那就先回去吧。大相公和申相公曾愛卿留下!」
「是!」
眾人躬身道:「臣等告退!」
等眾人離去後,趙興看向韓章幾人問道:「中原百姓安置情況如何?」
「回陛下,百姓已經初步安置,恢復了基本的秩序。不過中原莊稼被毀嚴重,百姓家裡也無存糧,只能靠朝廷賑濟。要等明年秋收後,才能無需朝廷賑濟。」韓章說道。
「糧食供應,目前還沒問題,不過糧價漲的厲害。」韓章說道。
趙興聞言點了點頭,沉吟了一會問道:「糧價不用管,朕想知道,若是不惜代價,能不能籌集十萬大軍,兩個月的用糧?」
他答應交換,目的是示敵以弱。
要是不答應交換,西夏必然擔心大宋會趁河湟和西夏交戰的時候,出兵偷襲。
西夏面對河湟的進攻,節節敗退,雖然有內部不和的原因,可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沒有動用和大宋交界的防守兵馬。
顯然一直在防著大宋。
河湟和西夏交戰,兩敗俱傷才符合大宋的利益。
在西夏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大宋都不願意放梁皇后回去,只能說明大宋對於如今的局勢並不擔心。
或者可以說,大宋等著在關鍵時刻插手,所以不擔心。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