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李世民會晚年不詳?
第345章 李世民會晚年不詳?
李恪幾乎是馬不停歇,晝夜兼程的趕回長安,神色滿是透著疲倦與奔波之色。
他也顧不得太多,直撲宋國公府。
「殿下。」
蕭瑀長子蕭銳,早在門前等候,見到李恪一到,急忙迎了上去。
李恪沒有多言,讓他頭前帶路。
雖然來了宋國公府這麼多次,可以說輕車熟路,如同回家一樣。
這一次,他卻走的格外沉重。
他在得到消息的時候,剛好在天竺返回吐蕃的路上,旋即,沒有任何的休整,就朝著長安趕。
一路上他都在念叨著,能夠見到舅公最後一面。
「舅公!」
李恪一到榻前,就看到蕭瑀靠著軟枕,正在侍奉下,小口小口的吃著粥。
只是蕭瑀如今是骨瘦如柴,李恪伸手抓住舅公的手,只有皮與骨頭,沒有肉感。
「三郎!」
蕭瑀露出笑意,有些吃力的說道:「你總算回來了。」
「舅公,我回來了,回來了。」
李恪含淚說道:「見到舅公安好,三郎就放心了。」
他怎麼會看不出來,蕭瑀這是最後的迴光返照。
人到了這地步,皮包骨頭的狀況,正常人都是岌岌可危,一個幾近八十的老人,這樣的情形,只有一個解釋。
「大郎留下,其他人都出去。」
蕭瑀說道。
「是!」
屋內就剩下蕭瑀,蕭銳,李恪三人。
「三郎。」
蕭瑀拉著李恪,溫聲道:「舅公要走了。」
「本來姐姐離開的時候,我就心灰意冷,了無生趣。」
「是太子,讓我重拾了信心,讓我有了繼續活下去的想法。」
李恪哭道:「舅公,你身體好好的,有壽杏侯在,多多調養身體……。」
「阿耶!」蕭銳也是跪在榻邊,滿是悲痛的望著。
蕭瑀笑道:「傻孩子,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
「我知道自己的身體什麼樣。」
「我要去見阿耶了,叫阿姐他們了。」
這樣的話語,深深的刺痛著兩個孩子的心。
「三郎,你要記住了。」蕭瑀道:「往後一定要堅定的聽從太子的安排。」
「太子是不會害你的。」
「他說封你在天竺,是在關愛你,不想你深陷長安的鬥爭漩渦中。」
「太子幾乎拯救了整個宗室皇子親王。」
他拉起蕭銳的手,與李恪放在一起,道:「你們要相互照顧。」
「大郎在長安,明槍暗箭可不少。」
「大郎,我不能為你遮風擋雨了,我走了之後,要多跟陸敦信來往,有事多多商量。」
「山東世家,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我不放心你們……。」
「不……。」
「阿耶,阿姐,我……。」
蕭瑀說著說著,語氣逐漸低微,消失不見,好似熟睡了。
「阿耶!」
「舅公!」
兩人泣聲悲呼。
哐當。
屋外的人聞聲,就明白髮生了什麼,闖進屋內,見到氣息全無的蕭瑀,跪倒一片。
「阿耶!」
「阿翁!」
貞觀二十六年(公元652年),九月二十。
故太子太傅,尚書省副丞相,宋國公蕭瑀病逝家中,享年七十八歲。
朝野悲痛,聖天子傷絕。
……
按例,蕭瑀以國葬之禮待之,有司負責操辦。
李世民下詔,追贈蕭瑀司空,荊州都督。
諡號『貞褊』。
這是李世民準備賜的諡號。
蕭瑀與李世民之間的君臣瓜葛,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蕭瑀從隋朝開始,經隋煬帝,李淵,李世民三朝。
他的性格就一直飽受詬病,時常忤逆李世民,還跟同僚大臣起紛爭。
要不是李承乾的話,以蕭瑀的性格缺陷,只怕早就被離開權力中心了。
貞是對他的政治表現認可,褊是對他性格問題的不滿。
李承乾對這個諡號是反對的。
他找到李世民,道:「陛下,宋國公的功績,不能因個人情緒,從而就將他的性格,當做諡號中來定論。」
「當年,蕭瑀帶著江南士族,讓山東世家不敢再倨傲。」
「後來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從這開始的。」
「如果用『褊』,來誇大他的性格問題,卻不重視他付出的功勞。」
「這是不應該的。」
他頓了頓,道:「陛下,諡號是為臣子生前功績,死後蓋棺定論的。」
「這樣的諡號,對宋國公生平不公,也會惹來非議的。」
李世民有些時候的毛病,就是過於主觀感情用事了。
這等諡號,你給一個有大罪大錯的人,還差不多。
但你給蕭瑀,還是曾經的皇子,隋煬帝的舅子,自己名義上的舅父。
這不是說蕭瑀心胸狹隘,是在說自己。
再者,你這樣搞,那其他大臣能心安啊?
誰死後不想有個美諡的。
「你說的不錯,我不該這樣。」
李世民嘆息道:「好在你及時勸說,要是真的定下來,這是一件壞事。」
他想到什麼後,道:「若是魏徵在的話,他肯定會勸諫我的。」
「太子,就讓群臣商議吧。」
「我不參與了。」
他的神色有些落寞,懷念起魏徵在的時候。
李承乾搖搖頭,魏徵在的時候你嫌棄,魏徵不在的時候,你又想的很。
真是受虐體質是吧?
不過,李世民有句話說的對。
魏徵在的這話,這個『貞褊』的諡號,一從李世民嘴裡出來,馬上就會遭到已故大噴子的狂轟亂炸。
你這樣對一個功臣,身份複雜的國公,這麼賜諡號,是皇帝該有的格局與心胸嗎?
李承乾找到長孫無忌等人,讓他們商議對蕭瑀的諡號。
最終確定下來。
諡號『肅』。
這個諡號才對嘛。
果然,臣子們不吝嗇對已故同僚的讚美,就是為自己將來的某一天,自己也能獲得好的美諡。
大家都有噶了的那一天,你給人不好,未來也可能有人給你不好的。
敲定好蕭瑀的諡號,蕭瑀的身後事,也不用兩宮關心了,只等著下葬便是。
朝中照常運轉,不會缺了誰少了誰就停擺了。
許敬宗在東宮覲見,匯報清查人口田地的事情。
「殿下,山東的田地清查,主要部分都完成了。」
「還有少部分在收尾之中。」
許敬宗說道:「不清查不知道,一清查真是令人不敢相信。」
「山東世家大族,名下的田地,數目驚人。」
「黑戶人口也是隱匿了數十萬之巨。」
「這些躲避的稅賦,對朝中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稅務部在山東的清查,自從齊州案後,進展速度很多。
當然,也有一些小插曲與阻礙,不過都不用稅務部出馬,當地的稅務司就能把一切困難給解決了。
稅務部如今起勢,在天下都有極大的震懾力。
有些家族磨磨蹭蹭,不願配合的,官府都不用動,稅務司出動稅卒就能嚇破他們的膽。
「這就是稅務部存在的意義。」
「你們要為朝廷的稅收著想,稅收是你們的第一任務。」
李承乾說道:「你們不查的話,這些都會一直都藏在水面下,蒙受損失的是朝廷,也會阻礙朝廷的發展。」
「你做的很不錯。」
「不過,切勿驕傲,急功近利。」
「山東事了,其他地方也就不是難事。」
許敬宗正色道:「臣謹遵太子教誨!」
「好好做事,朝廷不會忘了你的功勞的。」
「是!」
許敬宗在東宮匯報後,還要去太極宮御前匯報。
李世民聽完後,無名邪火就冒了出來。
「許敬宗,你辦的很好。」
「清查收尾的進度要加快,最快速度辦完,好推行田地多寡徵收稅賦。」
許敬宗心頭一凜,他是不著急的,太子也不著急這個的。
眼下是陛下著急要推行了。
「我的子民,沒有多少田地,卻繳納那麼多稅賦。」
「他們手下有這麼多田地,卻在挖空心思偷稅漏稅,挖我大唐的牆根。」
李世民沉聲說道:「他們對不起朕,對不起天下百姓。」
「你要給我快點。」
「富了世家大族,窮了我大唐國庫。」
「倒反天罡啦!」
許敬宗俯身拜道:「臣領旨!」
他走出太極宮,馬上又去了東宮,將聖天子的想法稟報太子。
李承乾眉頭微微一皺,李世民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最近這一兩年的情緒,越發的不穩定與偏激了。
難道說晚年不詳,要出現在李世民身上了?
「你照辦就是。」
李承乾說道。
「是!」
以李世民手握的權力,晚年不詳會鬧出大問題來的。
李承乾肯定不會去刺激李世民,還要想辦法順著他的心思來。
他讓房遺愛通知長孫無忌,明天來東宮,該是好好的跟他商議一番。
……
次日,長孫無忌來到東宮,李承乾就講了按田地多寡徵收稅賦的事宜。
「殿下,這個事情,有很多麻煩。」
長孫無忌道:「稅務部清查了人口,官府登記造冊。」
「大族手下沒有人耕種,他們不會花價錢去請人的話,要是讓田地荒廢了怎麼辦?」
「這應該想個對策才是。」
「有些家族心頭有怨氣,寧願田地荒廢,不去耕種,最終淪為荒地後,就有理由不繳納稅賦了。」
「這對朝廷來說,怎麼說都是一種損失。」
李承乾點了點頭,道:「舅父說的這些問題,都可能會出現的。」
「既然他們這不願意,那不願意,朝廷又會蒙受損失。」
「這樣吧,舅父與尚書諸相商議一下,由朝廷出錢,購買那些家族多餘的土地,是否可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