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鞭打散父子情,請陛下稱太子> 第三百三十二章 隔山隔海,兩宮怎麼知道我們的忠心?

第三百三十二章 隔山隔海,兩宮怎麼知道我們的忠心?

  第333章 隔山隔海,兩宮怎麼知道我們的忠心?

  「九郎這傢伙,在齊州好是大出風頭啦。」

  李佑憤憤不平。

  在他看來,齊州案就該是他來主導的。

  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他當年是齊王,也是齊州都督,如今也是有齊王的封號。

  雖說,自己沒了齊州封地,只有王號,沒有齊王的實權。

  但齊州是他老根據地啊。

  怎麼說也該讓他這個地頭蛇,去收拾那些大族的。

  結果倒好,讓李治這個弟弟,在他當年的封地上興風作浪。

  本來東北大都督府距離齊州,就是隔海相望。

  齊州的消息,傳到東北大都督府比長安還要快。

  每次聽到李治又如何如何。

  李佑總是免不了要發一陣牢騷。

  拿自己跟李治比,自己會在齊州做的又會怎樣。

  一句話,肯定會比李治辦的好,辦的漂亮。

  「齊州的家族,也是一群不中用的東西。」

  「早就該完蛋了。」

  李佑罵罵咧咧。

  韓瑗老神在在,入定一般,全然沒有反應。

  他都習慣了。

  齊王就是個閒不住,愛出風頭的主。

  東北這邊太安靜了,齊州出了這等天下大案,就想著去摻和,然後照著他的方式來,狠狠的給天下表演一下,什麼叫齊王查案。

  可惜,事與願違。

  被晉王給搶了。

  「殿下。」

  「齊州案也快一年了,應該差不多是在收尾。」

  韓瑗說道:「現在念叨也無濟於事。」

  「還是給裴行儉下令,讓他調動軍隊,靠攏幽州吧。」

  這是朝廷發來的命令,要遼北行省調兵到與交界的幽州。

  此舉的含義,不言而喻。

  肯定是有大動作的。

  「朝廷下這個命令是想要幹什麼?」

  李佑很是好奇的問道。

  他不太想費腦筋,去想背後的事情,問韓瑗就成。

  韓瑗微微搖頭道:「還真不清楚。」

  「你平時不是慣會分析解讀的嘛,怎麼這次就迷糊,找不到北了?」


  李佑不屑的說道。

  「殿下,你這話說的,臣平時就是隨口說說,朝中大事,豈能是我敢置喙的。」韓瑗有些尷尬。

  齊王說話就是這麼不留情面,很是直白。

  「行吧。」

  「那給裴行儉下令。」

  李佑道:「你寫調令,我蓋印。」

  「是!」

  韓瑗正在書寫,上官儀來了。

  「殿下。」

  上官儀很是高興,走路都帶風,神色眉飛色舞的,遇到大喜事一樣。

  「上官儀,你怎麼來了?」

  李佑很是驚訝。

  「殿下,臣是來道喜的。」

  「喜從何來?」

  李佑問道:「難道說東瀛島上有什麼喜事?」

  「殿下怎麼知道的?」上官儀驚訝道。

  韓瑗一邊寫命令,一邊聽著。

  你遼東行省的,與東瀛聯繫最是密切,不是與東瀛有關還能是什麼?

  這也未免太小覷齊王了吧?

  「你說的什麼話,本王難道不該知道?」

  「快說,到底什麼事情?」

  上官儀道:「臣親自押解東瀛財物到平壤城,財物總計有四百萬兩白銀,五十萬兩黃金,其他若干……。」

  「多少?」

  李佑大驚,難以置信。

  韓瑗寫命令的手,都差點劃了。

  「四百萬兩白銀,五十萬兩黃金。」上官儀重複道。

  「怎麼會這麼多?」韓瑗喃喃自語。

  「你還跟我說個屁。」

  李佑起身就朝著外面走去,「頭前帶路。」

  「快點。」

  李佑著急忙慌出去,韓瑗看到齊王走了,左右為難,這命令還沒寫完啊。

  殿下等等我。

  很快。

  李佑就見到上官儀押解的錢財。

  打開一個箱子,入眼一陣炫目。

  「到底是怎麼回事,預估沒有這麼多的啊?」

  李佑興奮之餘問道。

  自從前往東瀛的探勘隊伍,在東瀛島上發現銀礦山後,東北大都督府就對銀礦進行開採。


  人用的是東瀛的。

  但監督卻是由李德彪與狄仁珪負責。

  按照先前的估算來看,大概一年最多只有兩百萬到頂。

  結果,這一下子翻倍了。

  「是蘇我氏那些家族。」

  上官儀解釋道:「最開始臣也很震驚,後來才知道。」

  「他們為了討好大唐,到處抓青壯,將人扔到銀山金山區採礦。」

  「產量一下子就提了上來。」

  他頓了頓,道:「根據李德彪與狄仁珪的匯報。」

  「每天開採的工時,將近八個時辰。」

  「累死打死不少,坑洞坍塌……。」

  李佑直接擺手,道:「本王不想聽這些。」

  「東瀛的人會辦事,告訴李德彪他們,本王會向朝廷為他們請功的。」

  死人。

  又不是死的唐人。

  死不足惜。

  與他李佑何干。

  再說了,是東瀛大家族勢力所為。

  死的再多,李佑也不會眨一下眼睛。

  「是。」

  上官儀點頭,也不再多言,他也不在乎。

  「他們這麼積極的,不惜付出這些代價,也要討好大唐。」

  李佑拿著一塊銀磚,翻看觀察,問道:「怎麼?」

  「難道是他們打的太激烈,沒錢買武器裝備了?」

  對東瀛的計劃,是互相敵對,互相爭鬥。

  大唐在背後扮演的角色,是那邊弱了,就扶持那邊。

  要的就是東瀛不太平安寧。

  那些銀山金山,所有權與開採權,都是被他們低價賤賣給了大唐。

  這個低價,是用武器來折算的。

  

  可以說,沒有花什麼真金白銀。

  當然,在跟兵部那邊算的時候,是要按照交易的價格來算。

  也就是說,兵部占了一定的份子。

  開採,大唐是交給東瀛家族負責的,只是支付他們人力費用。

  產出翻倍,自然人頭數也翻倍了。

  「殿下,你應該知道的。」

  上官儀說道:「他們爭奪地盤,需要耗費的錢力可不少。」


  「送出來的那些東瀛女賺的錢,並不能填補他們的勢力所需。」

  「所以,只能是在金銀山的開採人數上,希望能夠拿到更多。」

  大唐對東瀛輸出的不單單的武器,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所需,各種高消費的奢侈品。

  有一方面值得一提。

  馮智戴這個長安的水果大王,把荔枝生意都做到東瀛島上去了。

  海陸並進。

  在東瀛島上狠狠是收颳了一波。

  各方面共同攫取下,東瀛是只見出,不見進。

  不說把人家給掏空了,至少手裡的錢肯定沒有以前那麼多。

  所以,就誕生了送東瀛女,到大唐來做歌伎,舞伎等事。

  得益於東瀛女王在太極殿為聖天子跳舞。

  大唐颳起了一股喜歡東瀛歌伎的風潮,很有市場。

  此外,還有青壯的輸出,在東北三大行省為大唐的基建添磚加瓦的出力。

  可這些都彌補不了,雙方之間的貿易差距。

  反而是越來越窮。

  「原來如此啊。」

  李佑丟下手頭的銀塊,道:「本王不在乎他們怎麼搞錢,只要產出提高就成。」

  「白銀兩百萬,黃金二十萬。」

  「其他的全部造冊入庫,給長安送去。」

  聞言,上官儀大驚,「殿下,這可不行。」

  「擅自截留,我不敢做主。」

  李佑罵道:「本王要你做主了嘛?」

  「本王還是大都督,輪得到你來?」

  「你聽命便是。」

  上官儀苦笑。

  他不知道怎麼辦了。

  只能目送李佑離開,韓瑗姍姍來遲,見到齊王走了。

  他問道:「怎麼了?」

  「大都督要截留兩百萬兩白銀,二十萬兩黃金。」

  「我不敢,大都督自行做主了。」

  韓瑗撇了上官儀一眼,有點無語的說道:「你以前是門下典儀?」

  「是啊。」

  「虧你是跟過陛下的,這點道理都不懂。」

  「啊?」

  上官儀還是有點懵,韓瑗無奈的說道:「這是要入朝廷國庫與兵部帳的。」


  「所以……。」

  「陛下內庫要不要?太子殿下要不要?」

  韓瑗道:「你動腦筋想想。」

  「我們在東北這邊,隔山隔海,怎麼讓兩宮知道我們的忠心耿耿,盡忠職守,為大唐謀利呢?」

  他朝大都督府走去,上官儀跟在身後。

  「朝廷的錢,是天下的錢。」

  「內庫的錢,是兩宮的。」

  「這點你都分不清楚?」

  上官儀一頓,恍然大悟,道:「是下官糊塗了。」

  「我這就去辦。」

  朝廷的錢,兩宮可支使,但內庫的錢,那是屬於兩宮的,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性質完全不一樣。

  「快去吧。」

  韓瑗念叨著:「怪不得齊王倍受寵幸與信賴。」

  「就這討好兩宮的手段,就不是他人能及的。」

  「你啊,要感謝大都督。」

  「大都督雖然蠻橫霸道,驕狂任性,但他真的會辦事。」

  上官儀連連稱是,他也明白了,齊王要是把一半截留送到聖天子那裡去。

  東北大都督府的官員,誰不受恩澤啊。

  「只是,大都督有點太狠了,一下子就截留了一半。」

  韓瑗搖頭,到時候朝廷跟兵部,怕是要打官司哦。

  上官儀道:「倒是不用擔心,反正目前來說,朝廷也不太清楚是幾百萬……。」

  ……

  「什麼毛病,這上官儀是當官當傻了嘛?」

  「還敢跟本王咋呼。」

  李佑罵道:「本王是真不想帶他玩。」

  「就這覺悟,趁早滾回長安去。」

  韓瑗賠笑,道:「大都督,上官儀知道自己錯了,臣已經點醒他了。」

  「他也不是頑固不化之輩。」

  李佑伸了個懶腰,道:「那就好。」

  「你們平時也是吃飽喝足,本王這次就不給你們發錢了。」

  「一個子兒不留的,全部送回長安。」

  「調令拿來,本王蓋印。」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