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合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各國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美國在戰爭中由於遠離戰場,參戰時間較晚,因此戰爭損失不大,而且在戰爭中因出售軍火與其他商品而發了戰爭財,戰爭結束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進一步增長,擁有世界黃金儲備的40%,紐約成為與倫敦並存的國際金融中心,這為美國戰後的經濟繁榮創造了條件。
日本利用大戰期間歐美列強無暇東顧的千載難逢的良機,在中國與東南亞大力擴張自己的經濟與政治勢力,經濟有了顯著的增長,進一步加強了經濟實力,但是由於中國的介入,使得日本在戰時獲得利潤大減,在戰後更加不再占有此種有利條件。
中國則是利用這個機會獲得大發展,工礦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由1914年的29.5%上升為1919年的45.1%,戰後,美國從中國大量進口生絲、紡織品、船隻等商品,英、法、德也需從中國進口戰時奇缺的民用工業品,中國獲得較廣闊的國際市場,1919年下半年,每月新建擴建企業的投資達4千萬中國元,在政府特殊保護下為軍事生產服務的鋼鐵、電力、化學、機械等部門有較大發展,在振華集團提供的價廉物美的技術支持下,許多工業部門在這一時期進行了技術革新,例如裝配線技術在汽車製造、造船、飛機引擎及軍火等部門廣泛採用,鋼鐵工業採用連續軋鋼機,效率提高40-50倍。
一戰的結果使英國的殖民地範圍擴大到空前的規模,另一方面也使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開始了動搖瓦解的過程,十月革命的影響,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增長,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沉重打擊了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百年來稱霸全球的大英帝國開始衰落了,殖民統治的動搖是大英帝國戰後衰落趨勢的主要表現。
法國政治上的最大特點是政局動盪不定,政府的頻繁更替是兩次大戰間法國政府的顯著特徵,法國是一個資產階級多黨制國家,政黨數量眾多,議會裡歷來有大大小小二三十個政党進行活動,政黨繁多,變化無常,是法國資產階級政黨制度的一大特點,單獨一個政黨要想在議會中掌握多數議席十分困難,所以歷屆政府都是幾個政黨聯合組成,即採用政黨聯盟制度來行使職權,一個政黨聯盟的組成,一般是以對少數重大問題的一致意見為基礎,但聯盟內部分歧很大,各政黨一旦分裂或出現意見分歧,就會產生政府危機,政黨陣線又會重新組合,所以,法國政治舞台上常常是風雲變幻,政局激烈動盪,內閣存在的時間往往十分短促, 1919年11月,法國舉行了戰後第一次議會選舉,執政的聯合陣線分裂為右翼的「國**盟」和左翼的「左翼聯盟」,此後主要是左翼聯盟、國**盟輪流執政 戰爭給法國造成嚴重損失,戰後法國又面臨金融危機,經濟一度處於困境,左翼聯盟也曾試圖改革經濟,加征財產稅,但都因大資產階級的反對而失敗。
總之,一戰結束之後,世界並不太平,一戰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個不相同,受損失最大的是英法德俄,獲益最大的是美中日。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
李默涵首先威脅要終止對沙俄的援助,同時又加大對英法歐洲各國的物資出口,以至於倫敦和巴黎街頭到處可以售賣中國貨的小販,這讓英法等國的企業主大為惱火,他們聯合起來要求政府提高中國的關稅,這樣一來,大部分貧窮不堪的平民就得為日常生活付出更多的費用,一時間,工人、農民和小市民紛紛湧上街頭,抗議政府不顧人民死活,只知道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各種喊著與紅俄一樣口號的由工人和農民組成的社會團體接連發動大規模群眾運動。
英國的報紙驚呼,「難道俄國發生的災難也要發生在倫敦嗎,」
法國報紙則說:「一個紅俄似的幽靈在歐洲的天空中遊蕩,」
英法頭疼不已時,在俄羅斯,紅俄高歌猛進,對白俄展開了猛攻,面對白俄軍隊的節節敗退,雖然英法美等國都決定出兵干涉俄國內戰,但是終究屬於遠水難解近渴,最終,英法做出了一些讓步,同意了中國代表七條要求中的大部分,只是租借地方面,英國任然占有香港,法國任然占有廣州灣、日本任然占有旅順;同時英法承諾在中國的各地租借十年內不考慮拓界。
關於山東權益以及青島全部交還給中國,日本人表示堅決反對,日本青島守備軍司令大島建一中將叫囂道:「青島是無數日本勇士用鮮血從德國人手裡搶來的,支那人想要回去,也要付出血的代價,」
這段話本來是大島建一在日軍內部會議上說的,但是有些狂妄狂熱的日軍少壯派把這話傳了出去,於是立刻隨著報紙和廣播傳遍了全中國,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被李默涵撩撥的無比旺盛,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學生上街遊行情願,日本工廠里的工人集體罷工,商人堅決不和日本人做生意,不出七天,全國上下一片沸騰。
而在山東督軍府里,從蒙古調到山東的白崇禧、李宗仁、黃紹竑、蔡廷鎧、何健、張治中、張鍅、商震、楊效歐、吳石等人都是求戰心切,而原來的革命黨現在的國家黨黨員尤民、薄子明等也是一心想通過對日作戰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這夥人整天到馬遷安的辦公室去請願,弄得馬遷安很是頭疼,雖然總參謀部早就制定了收復青島的對日作戰計劃,但是這屬於絕密級別的保密文件,萬一這幫小子們嘴巴不嚴實,說漏了嘴,自己可擔待不起。
這時候的李默涵一面電令遠在巴黎的顧維鈞一定要態度強硬義正詞嚴,一面卻暗地裡離開北京,來到剛剛建成的連雲港港口,在那裡,有辛慈通過隱秘渠道弄來的一些德國海軍裝備。
從19世紀末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海軍為了與英國海軍一決雌雄,傾盡全力建立了一支擁有戰列艦40艘、超級戰列艦4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及魚雷艇144艘、潛艇28艘的龐大海軍,其中,重型水面艦艇被德國海軍驕傲地稱為"大洋艦隊",是德國海軍的主力,這支艦隊在"日德蘭海戰"中一共擊沉英國3艘戰列巡洋艦、3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當然,德國"大洋艦隊"自身也損失了1艘戰列巡洋艦、1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日德蘭海戰"後,儘管這支"大洋艦隊"已完全被英國皇家海軍圍困在海港中,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它依然還是一支具有強大打擊力量的大艦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停戰協定,德國公海艦隊遭到扣押,1918年11月21日,74艘德國戰艦在協約國艦隊的押解下,駛入斯卡帕灣,所有火炮的開火裝置已被拆除,水兵數額被限令到最低,所攜帶的燃料幾乎不能讓艦隊駛離奧克尼群島周邊水域,在航行途中,德國艦隊遭到了侮辱性地對待,降下了自己所有的旗幟,被迫換上了英國旗。
德國海軍們不甘心讓艦隊落入敵人手中,事前就做好了沉船準備,全體德國軍艦都收到來自旗艦「埃姆登」號輕巡洋艦上發出的預先制定的信號,,彩虹,軍官下令升起被禁止的艦隊旗、戰旗和Z信號旗,打開通海閥門和水密艙門。
「腓特烈大帝」號戰列艦首先沉沒,其餘軍艦也一艘艘相繼沒入水中,最後沉沒的是戰列巡洋艦「興登堡」號,英國艦隊急忙從訓練中返航,想盡各種辦法試圖補救,雙方甚至發生了小規模交火,互有人員傷亡,但是英軍根本無法阻止如此大規模的集體自沉行動,海軍史上最壯烈的自沉行動歷時約6個小時,全部74艘被拘留的德國軍艦中有52艘沉入了海底,包括11艘戰列艦中的10艘和所有5艘戰列巡洋艦,沉沒軍艦噸位為被扣押艦隊總噸位的95%。
協約國對沉船行動很憤怒,作為補償,指定德國將另外8艘戰列艦和8艘巡洋艦交給協約國,此外還有協約國指定之大量的輔助艦艇,結果,戰後的德國海軍的主力艦僅保留下來6艘老式的戰列艦。
李默涵和辛慈都覺得這些戰艦沉沒了很可惜,但是即便不沉沒,辛慈也沒有那個本事弄一條戰艦來給李默涵,事實上,在巴黎和會上,顧維鈞提出過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應該分到一兩條德國戰艦的要求,但是被英法毫不客氣地拒絕了。
所以,辛慈能做的,就是暗中串聯了幾個潛艇的艇長,駕駛著潛艇秘密來到連雲港,跟隨這些潛艇一起來的,還有一批德國圖紙和技術資料,內容包括了軍事、工業、科技等方面。
李默涵在港口的一處地下設施里接見了辛慈和這些德國水兵,李默涵說道:「勇敢的德國戰士們,你們的國家和我們的國家都要面對強大的敵人,以及它們強加給我們的屈辱的枷鎖,我們的合作才剛剛開始,隨著我們合作的深入,世界將為之顫抖,未來屬於我們~~~」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