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豈有臣子饒天子?
第375章 豈有臣子饒天子?
郵城,宮城內。
小皇帝身著孝袍。站在殿外,身旁圍著的是有尚書左僕射荀湯,中護軍荀瑤,監門將軍袁振,以及幾個宗室和荀氏的子弟。一眾人除了宰相荀湯之外,全都在披著甲胃,外罩孝袍。
「按照時間,應該快來了。」
少年天子李權站在御階之上,眺望著遠處的宮門,望眼欲穿。
他自父親弘業天子「北狩」之後,被劉絳和李煦,以及祖母荀太皇太后立為天子。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但這幾年以來,他一直都對自己的處境十分的不滿。
在他看來,祖母荀氏在宮中,楚王李煦在朝中,劉絳領兵於外,這三人是讓他成為真龍天子的最大阻礙。
現在祖母和楚王李煦先後病故,也就是剩下領兵在外的劉絳了。
因為他覺得祖母病故之後就是最好的時機,為此太皇太后病重之後他就勸說舅公荀湯,岳父荀瑤等人,助他成事。
荀湯原本不想參加這種事,但奈何荀瑤這個國丈動了心思。
劉絳當初跟太皇太后提出立荀氏女為後,最早選的是中領軍荀毅之女。但荀毅和其女都因為染了時疫亡故了,所以太皇太后荀氏就選了荀毅的兄弟荀瑤之女為皇后,同時讓荀瑤接替他兄長荀毅的職務。
荀瑤跟父親和兄長不一樣,此前基本上就是紈子弟,沒做過實事,突然坐上了這個位置,那是心高氣傲。
他覺得劉絳如果被除掉之後,荀湯作為宰相統領朝中,他作為國丈就能成為取代劉絳的軍方話事人。
荀瑤直接就對荀湯說,就算叔父不幫忙,我等若是事敗叔父還有活路嗎?
這句話等於是直接把荀湯拉下水。
自四月太皇太后病重,荀氏就開始幫著少年天子李權謀劃。
在李權看來,只要殺了劉絳這個帶頭的,其舊部就會陷入一盤散沙的狀態,他就有能拿回天子的權力,赦免劉絳的舊部,然後再讓衛王李葵和岳父荀瑤一起統帥軍隊,就能穩定住局勢。
畢竟當初王允誅殺董卓不就是如此嗎?董卓為首的涼州集團直接就崩潰了。
可惜就是王允沒能掌控住局勢,硬要清算涼州將領的,這才讓李催等人反殺。
李權覺得自己從王允誅殺董卓之中吸取的教訓,足夠他完成這次誅殺權臣了。而且他也有信心搞定劉絳。
少年人總是很有衝勁的,敢想敢幹。
監門將軍袁振則是荀氏的女婿,出身陳郡袁氏,已故太師袁京是他的曾祖父。
而劉絳當初為了搞平衡,讓荀毅擔任了左翊衛將軍兼任中領軍,這主要是為了安太皇太后的心。
同時也給了荀氏一點甜頭。之後荀毅病故,荀瑤上位劉絳也是點頭同意的。但他怎麼也想不到這荀瑤卻對自己居於劉濟安之下感到恥辱,因此對劉氏父子很不滿。
自己作為皇帝的岳父,當朝國丈還不如權臣的兒子?渾然忘記了其兄長荀毅病故之後,沒劉絳的首肯,他這個左翊衛將軍和中領軍都拿不到。有人想要拿回天子的權力,有人則是純粹是想要更高的地位。
於是一個以血親為紐帶的利益同盟就這麼結成了。
眾人在宮中做的布局自以為很精密,還在宰相們入宮之後,直接就封鎖了宮門,全面戒備,把郵城的百官全都滯留在宮中。
想著太尉劉絳一定會急著回來,只要他沒有防備的入宮,這件事就算做成了。
伏殺的劉絳的甲士都是荀氏部曲,忠誠度沒有問題,此刻都理伏在兩側的殿中。
就等他入宮了。
眾人一個個看著很鎮定,但其實都慌得不行。
甚至荀瑤在孝袍袖子裡手都在不停地抖,但他卻不敢表現出來。
終於,有人傳來消息了。
太尉劉絳回郵城了,軍隊已經開到城門處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軍隊是不能入城的。
以往劉絳也不在乎這個,因為鄴城的城防在他兒子手裡控制著,還有許多的利益相關方,所以他經常回鄴城的時候,只帶著三百親衛入城。而這次看守城門的將領,同時也是這次參與的密謀者,折衝郎將荀朗直接就在城頭上高聲道,請太尉帶著親衛入城。城中大喪,大軍進城會驚擾百姓云云。
劉絳甚至都沒有出面,作為京畿大都督的劉濟安就下命開城門。同時高聲道:「將荀朗拿下!」
下面的兩個校尉對視一眼之後,直接拔刀架在荀朗的脖子的上。
而看守城門的校尉聽到劉濟安發令之後也立即開門放行。
劉絳見到這一幕之後,笑了笑,就這點水平還搞政變呢?還想要跟我斗呢?
連屬下都搞不定,我兒子出面就解決問題了。
大門洞開,八千甲士魚貫而入,直接展開劉太尉的大蠢和全副儀仗。
郵城的百姓見到劉絳的甲土入城,也紛紛在兩側駐足觀看。因為劉太尉的兵,那軍紀是沒的說,根本不用擔心有什麼問題。
聽到八千甲士入城之後,李權的臉色蒼白,荀瑤也止不住的有些顫抖起來。
但此刻就算是想要個對方火併開片都做不到,因為對方是劉絳!
你動用百名部曲死士搞伏殺還有可能性,你跟他正面搏殺...只能說這是酒喝多了,
要不就是藥吃錯了。
荀湯則道,「劉太尉行事從來都是極為謹慎的,與他共事多年,從未見過他出過差錯,我早就說過...哎,如今就等著滅族吧。」
說著話的功夫,宮門已經大開了。
宮門的守衛見到劉絳的旗號和身後的甲士一點阻攔的想法都沒有,全然是打開宮門,
然後拜伏餘地。
劉絳身披甲胃,騎在一匹黑色軍馬上,穿過門洞,遙望著遠處宮殿。
身後的甲士魚貫而入,直接就在殿前排列起整齊的軍陣。
甲光曜日,槍林立。
這讓頭一次見到這種陣仗的李權有些面色蒼白。
劉絳身後跟著長子劉濟安、三子劉德威、侄子劉敦、外甥徐道護,六個護軍統軍,馮靈官、何桂、郭金叉、安元、劉沖、徐道林,其中劉沖和徐道林也是侄子和外甥。
其餘都是一手提拔的親信護衛十人皆全副披掛,跟著劉絳一路來到御前。
下馬之後劉濟安和劉德威在劉絳左右手的位置,其餘八人則一字排開,跟隨在後護衛。
李權在見到那個御下的身影之後,心臟就開始怦怦跳。
雖然他站在高處,但那個昂首前行的身影卻仿佛帶著某種實質性的殺氣一般。
最後一直到身前,李權抬頭看著面前的人,口不能言。
這張面孔其實並沒有多駭人,反而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但身形和周身氣度給人的壓迫感,還是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更湟論身後站著的一眾武將,全都按劍而立。面容肅穆。
「陛下安康否?」
劉絳聲音不大,但卻讓在場的除了荀湯尚能保持鎮定,作為天子的李權在全力維持著自己的體面。其餘幾人全都嚇得瑟瑟發抖,伏地而拜。
「朕...朕安,太尉一路征戰,勞苦功高。」
李權也低下頭,拱手一揖。
劉絳受禮之後也還了一禮。
「陛下言重了,為國效力而已。」
說話間,劉絳身後的劉濟安一擺手,立馬就有四隊甲士紛紛湧上殿前,這可舉動讓皇帝和他的小團體都嚇得夠嗆。還以為劉絳直接就要殺他們了。但這些甲士卻紛紛排列在大殿的兩側。
「太尉這是要做什麼?」李權強裝鎮定道。
「陛下不必驚慌,不過是聽說有人慾行不軌,臣這才要替陛下斬殺這些刺客罷了。」
劉絳的話音一落,甲士們直接湧入兩側偏殿,絞殺早就伏藏好的死士。
堂堂大內宮中,立即掀起來刀光劍影,喊殺聲,慘叫聲。
不過片刻的功夫,聲音就停止了。
隨後還有幾十個被生擒活捉的死士被拉出來了,劉濟安又衝下面招手。立即又來了兩隊士卒幫助拖屍體。
血液直接順著御往下流,殿中的大臣們也都瑟瑟發抖。
荀瑤直接爬到劉絳面前痛哭流涕,「太尉,我是一時糊塗,一時糊塗啊,請你饒我一命,我願意給您為奴..:」
劉絳則嘆氣道:「你父荀楠,為護衛天子戰死在白道,你兄荀毅面對西軍堅守陝州月余,你真是沒有一點他們的風骨啊..」
說著話的功夫,已經有人把幾個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人全都拖下去了。
劉絳瞟了一眼,地上還有些液體...就這點本事啊?還嚇尿了。
都什麼水平選手啊?元子攸殺爾朱榮好列還有個李或,這李權想要對付我就靠這些人?這能成的什麼事啊。
只有站在一旁的荀湯,止不住的嘆息。
李權此時已經臉色煞白,但還是強鼓起勇氣問道:「太尉這是要做什麼?」
劉絳隨口道:「誅殺亂黨而已,陛下不必驚慌。」
說罷之後,劉絳拍了拍皇帝的肩膀,然後越過他進入殿中,祭拜荀太皇太后。
老太太六十多歲了,正常病亡的。
從太祖太宗這邊論,劉絳作為李家的義子,該叫聲嫂子。
從兒子劉濟安這邊論起來,那就是親家。
這位在的時候,劉絳很願意給對方一些面子,甚至為了搞平衡直接把霸府安在晉陽。
因為本質上,劉絳是很希望能夠把事情做的體面一些的。
即便他目前正在走的路,可能是最不體面的一一謀朝篡位。某種程度上說,李家待劉絳真不薄。
尤其是太祖爺。
沒這位義父就沒有劉絳的今日。
但有些事情,不單是情分的問題。涉及到了利益,還不是他一個人的利益,更是關係到成百上千人的身家性命,這條路他不體面他也得走。還沒有退路。
今天在靈前殺人,不說是被逼無奈,但他也沒什麼可愧疚的,你不殺人,人就要殺你刀都架在脖子上你讓我冷靜?裝無事發生?
不好意思,裝不了。
一點裝不了。
祭拜過太皇太后之後,衛仲升和韓智積也從被軟禁的地方出來了。
看見流血的台階和遍地的屍首,兩人也是頗有些後怕。
劉絳出來之後,兩人一同拱手道:「有負於太尉所託啊。」
「小事兒,衛公的能耐在治國理政上,不在於小人的蠅營狗苟。韓兄也不必為此事介懷,若不是韓兄家的公子,我還不知道有人唱了這麼一出大戲給我看。」
韓智積則搖頭嘆息道:「若是我早些知道,也不會鬧成這一步了。」
血濺宮廷,無論如何都是不光彩的事,怎麼都是他這個留守後方的責任。
但劉絳卻表示,不必在意。
不被罵是不可能的。
到了這個位置上,怎麼做都是錯。
你當霍光,百年之後家族基本上就寄了。
當了曹操,百年之後兒子篡位你也得背鍋。
楊堅、李淵、趙匡胤,那個沒被罵過得國不正?只有諸葛亮,這算當了權臣之後後代還沒有被清算的。但這種太少見了。一般人也攤不上劉禪這樣的好皇帝。
無所謂了,反正都得挨罵。
一場宮變而已,又沒殺皇帝。
殺皇帝是不能隨便殺的。最起碼不能當街殺,當眾殺。
不過廢立天子這個事,還真是可以考慮考慮了。
劉絳沒在去看天子,而是看著幾十個被生擒的死士被拉到殿前集中處斬,
人頭順著御滾得到處都是,少年天子李權哪裡見過這種景象,當即跌坐在地。
劉絳見狀吩咐道:「天子被刺客驚擾,還不扶他下去休息?」
一旁的內侍充滿的扶起皇帝,扶了下去。
荀湯則走進了劉絳幾步外道:「太尉打算如何處置天子和荀氏啊。」
劉絳道:「荀公言重了,我哪裡能夠處置天子,不過荀氏涉及謀反,這一切都按照我大梁的律例處置,三司會審,明定其罪,荀公以為呢?」
荀湯笑了笑,然後點點頭:「理當如此。」
至於荀湯自己,他知道,劉絳沒讓人拖他下去,那是給他體面的。
但他是必死無疑的,因為他今天站在殿外,跟皇帝站在一起的。這就是必死的位置。
跟荀湯別過之後,劉絳準備轉身離開。
殿中卻出來一人攔住他的去路,是毛太后。
「拜見太尉。」
「太后多禮了。臣不敢受太后大禮。
「太尉..」
「太后有話請直言。」
「能否請太尉,饒過天子一命,他還年幼,不知世事..:」
劉絳聞言直接沉默了。因為他不想饒他的命。
他已經打定主意了,等太皇太后發喪之後,就廢了李權,在找個機會處置算了。想要殺人,就得做好被殺的覺悟。一個這麼喜歡折騰的皇帝,那是巨大的隱患,不能留著。
即便被廢了也是巨大的威脅。
毛太后是毛襄的孫女,她爹跟劉絳兄弟相稱,而她兄弟毛載則是跟自家長子相交莫逆毛伏虎又是他的大將。
加上毛氏的影響力,他也不得不顧忌一下。
但是,這是要他命的人,所以,也就是顧忌一下。該做還是要做。
「太后言重了,我是臣子,怎麼能夠饒天子?從來都是天子饒臣子啊,不知道太后此前有沒有勸過天子,饒了我啊?」
勸我大度?呵呵呵,你可真勸錯人了。
毛太后默然不語,她是知道這些謀劃的,也曾勸阻過皇帝不要輕舉妄動,但沒成功。
今天這個結果她是知道的,但作為母親,怎麼也要盡力的。
明知道開口要被拒絕,還是要開口試一試的。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