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姓家奴!> 第三百六十八章 穩紮穩打步步蠶食

第三百六十八章 穩紮穩打步步蠶食

  第370章 穩紮穩打步步蠶食

  在虎牢關被拿下之後,洛陽戰場的主動權基本上就完全握在了東軍的手上。

  此時,西軍主力在李承嗣的率領下,將近二十萬大軍圍攻平陽。

  城中的普州刺史王政彥在據城堅守,城中有八千守軍,糧草和軍械充足,因為面對大軍圍城也不慌亂,他直接命人用石頭把城門封住了。

  王政彥這也不是第一次面對這個陣仗了,之前李衡就打過平陽不止一次,全都無功而返。

  這次的結果他相信也不會有什麼變化。

  普陽方面,負責留守的劉逢吉也就是劉絳的親大哥,還派遣了右侯衛中郎將馬文彬率五千輕騎,負責監視普陽戰場,在外圍襲擾西軍。

  西軍這邊則派出騎兵警戒,另一方面則是派出十萬大軍晝夜不停的圍攻平陽。

  

  同時還給城中射勸降書。

  王政彥則每日吃住都在城頭上,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以激勵士氣。

  城中雖然面對圍攻,但是有外圍還有自己時不時的搞出些動靜來,也都沒那麼擔心了李承嗣和李衡面對平陽城,則是安排了多種戰術,什麼雲梯、井闌、投石機,全都在打造當中。

  而洛陽戰場,也有了重大變化:

  在鞏縣、虎牢關先後失守,東軍主力已經全部過河,隨後劉絳親率大軍圍困洛口倉,

  讓周達和王昌牽制洛陽守軍。

  洛口倉的守將陳邈見狀,選擇了率部八千人投降東軍,獻出了洛口倉。

  劉絳聽說陳邈投降,罕見的喜形於色,並且親自率軍前往洛口倉接受守軍的投降。

  陳邈之所以投降,也是被逼無奈。一來是形勢比人強,跟劉太尉對線壓力太大了。

  因為他的兩個副將,韋楚客,韋普卿這對兄弟,全都是劉絳在關中時候提拔入仕的,

  這兩人的堂叔就是劉絳的親信韋齊物。

  韋氏又是京兆豪族,在關中影響力很大。軍中士卒也都不願意跟劉太尉對抗,所以很乾脆的選擇了投降。

  至於陳邈倒也不是關中人,他是做左孝成的舊部,本來是洛陽人。

  甚是的他的舊部也是洛陽人居多,左孝成兵敗身死之後,陳邈就一直很動搖。

  守洛口倉的八千人之中,有四千人是關東人,也就是左孝成舊部,另外四千人是關中人。

  本來李承信這麼安排是想讓兩邊相互制衡。

  但局勢的發展,讓這些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投降東軍。


  在洛口倉到手之後,劉絳順勢移師鞏縣。同時放不願意給東軍效力的降兵回家。

  特別是隊伍之中,關中人和洛陽人,有家有室的。

  全都放他們走,還給了賞錢。

  至於你是走了繼續回西軍效力,還是直接跑回家,劉太尉說了,隨你們去。陳邈和韋氏兄弟全都加官進爵,重重賞賜。

  這招就太狠了。

  洛陽方面在看到這麼數千降兵回來之後,頭大了,只能把他們安置下城中一處營地,

  而沒有選擇把他們和其他軍隊混在一起。

  因為這個風險太大了。你知道這其中有沒有奸細,有沒有細作。

  你又不能殺,因為這些人是不願意給東軍效力回來的。你要殺人這人心可就沒得一乾二淨了。

  劉絳的攻勢還沒停下來,三月二十五,遣王昌、桓修仁、曹文振三人分別攻克洛陽的洛南的伊闕、大谷、轅三座關隘。

  其中,伊闕關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東周時,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荊襄北上的必經之道。。

  大谷關在嵩山與龍門山間的峪谷。《洛陽記》說:「大谷,洛城南五十里,舊名通谷」。戰時這裡可埋伏重兵,斷絕南北交通,。轅為洛陽通往許、陳的捷徑要衝。關處鄂嶺坂,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迴環盤旋,將去復還,故稱轅關。。

  這三處易手之後,出洛陽往南走的路就被斷絕了。

  眼下,只剩下向西的路了。

  雖然城中尚有數萬可戰之兵,可用超過一年的糧草,但李承信面對劉絳這種穩紮穩打又壓迫感非常強的戰略戰術,感到無力,

  人家就是在用實力去一點一點的蠶食你,消解你的防禦。

  你閉城自守,我就把外圍的據點和道路全給你掐斷。

  接下來就是論池和函谷關,一旦函谷關被拿下了,也就意味著函通道斷絕了,西軍可就是瓮中之鱉了。

  因此李承信的選擇其實很簡單,要麼出戰,拼一把。

  要麼就等著,城裡不缺糧,等他大哥打完了平陽,或者打下晉陽之後再來救援洛陽戰場。

  但劉絳率領大軍這麼氣定神閒的在洛陽穩紮穩打,也就說明了平陽和晉陽一線,目前並沒有什麼變化。

  西軍主力也沒有取得什麼階段性的進展。

  這就讓李承信有些拿不準,萬一出戰輸了可就是影響全局。

  不出戰就等看被劉絳一點一點的瓦解吧。


  李承信正在猶豫之際,李承嗣來信了,他替李承信作出了選擇,堅守不戰。

  同時還跟對方說了目前的狀況,平陽難下,洛陽萬不可有失。

  李承信見信,也只能傳示眾將,表示東虜士氣正盛,陛下命我等堅壁不出。

  面對這種情況,劉絳也早有預料。

  你不出來,那我接看打!

  四月初二,左屯衛將軍徐欽拔繩池。

  四月初七,也就是五日後,左御衛大將軍曹文振率軍攻下函谷關。

  洛陽的防衛體系就剩下一個金墉城和洛陽本身了。

  四月初十,劉絳親率大軍攻打金鏞。大軍晝夜不停地圍攻,劉太尉親自督戰,東軍土氣大振,將士們在西軍箭矢如雨的情況下,仍然奮力攀城,十三日,金鏞城破。

  俘虜守將,西朝征虜將軍楊昌,衛尉少卿王淼等。

  金鏞城破之後,洛陽也徹底成了一座孤城了。

  李承信看看城外的大軍不由得有些嘆氣。

  金鏞是洛陽的重要衛城,能夠跟洛陽本身互為椅角。

  東軍攻打洛陽的時候其實李承信率軍嘗試過救援,但東軍方面早就布置好了,上萬騎兵就一旁戒備,虎視耽,就盯著你洛陽城。只要你出來,東軍騎兵立馬會衝過來截擊。

  李承信數次率領騎兵出擊,險些被包圍聚殲。而派遣步兵出戰,正合對手的心意。這樣就變成了速戰速決了。

  所以他只能眼看著東軍攻破金墉城,讓洛陽孤立無援。

  他不明白,明明面對的是兩方面的夾擊,劉絳這邊依舊打的這麼穩,即便過河了之後也沒急著攻打洛陽,反而是按部就班,穩紮穩打。就一點不顧及中原戰場和平陽的戰場?

  就這麼放心?

  劉絳自然放心,平陽是堅城,有多堅固那他是親眼所見。

  中原戰場,能做的安排都做了。

  兩邊要是連幾個月時間都沒給他爭取出來,那輸了也是天命。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