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先敗後勝
第369章 先敗後勝
東軍進入洛陽地區,先行奪取了鞏縣。
並且控制了鞏縣到黃河這一段的洛水,劉絳率十萬大軍屯於河橋,周達率兩萬人駐紮在部山,王昌率一萬五千人駐紮在鞏縣。
西軍在洛陽地區也有七八萬的兵力,但要防守洛陽城、金鏞城以及虎牢關、洛口倉這幾處戰略要地,因此只要東軍大批過了黃河,接下來西軍就要採取守勢了。
東軍方面行動也比較迅速,在黃河南岸立足之後的第二天,劉絳遣王昌率軍配合準備從鄴城出兵的劉濟安,一共動用了七萬兵力,兩面夾擊用了四日的時間,攻下了洛陽的東大門虎牢關。
虎牢關拿下之後也就是打通了中原和洛陽盆地路上交通線。
劉濟安在拿下虎牢關之後,就迅速率軍南下穎許,支援中原戰場。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南軍此刻已經兵臨汝穎,李葵率軍鎮守懸弧,段屈直則率軍鎮守汝陽,成椅角之勢,
互為援引。
蕭鞅親自率軍圍攻李葵所部,遣大將軍楊晃阻攔段屈直部。
但段屈直部有上萬人的騎兵,是北趙鮮卑騎兵的老底子,他也不去救李葵,畢竟李葵手上可是有三萬大軍,他讓步兵守住汝陽,自己率騎兵頻繁的南下襲擾南軍的側後和糧道。
這讓蕭鞅只能調集重兵鎮守後方,也不能全力攻打李葵。
李葵則率本部三萬兵馬堅守營壘,死守不出。
對於蕭鞅頻繁的給他寫信也看都不看,轉身就交給河南行台左僕射韋齊物,讓其轉呈給劉絳,以示自己絕無和之心。
劉絳則回信給李葵說,這點小事還用給我說?咱們多年交情,我不信任你還能讓你坐鎮河南?
蕭鞅這小子我太知道了,說是詭計多端也不為過,我在洛陽你在豫州,數百里之遙什麼事你都自己看著辦。
蕭鞅的思路是沒錯的,李葵的確是宗室,有天然捍衛李梁傳承統治的立場。
但是,你蕭鞅是什麼人?
是江東世族代表,你說劉絳是弄權的權臣,但人家好列是扶持的是正統!
弘業天子再不是東西,那是曾經當過皇帝,法統沒問題,他沒德行丟了地位,不代表你扶持的李承鱗就是正統了。
現在的皇帝李權,是太宗的嫡長孫,正統的皇帝!
而且退一萬步說,李葵是宗室沒錯,但也是淮州派系的一員,劉絳也早就融入了淮州派系。
你西邊是過去的秦王府勢力,還能算是淮州派系的分支,大家關起門來算是一家人,
這算是內鬥。
但你南面這些人都是江東世族豪強勢力,你蕭鞅雖然皇親國戚,太祖的女婿,但從來不也是咱們淮州派系的人!
你是江左士大夫,我們是淮右武人,尿不到一個壺裡。
因此李葵這回直接修書一封,咱們都是參加過弘業皇帝北伐的,劉絳挽回局勢之後你直接跑到建郵去鼓動李承鱗登基為帝,自己當權臣,你還好意思把自己視為正統?
你爹病逝鄴城的時候你特麼人在哪?你蕭鞅就是個無君無父之人.::
蕭鞅見了李葵這份書信之後也並沒有怒不可遏,因為對方說的基本屬實。
反倒是蕭鞅的兄弟蕭戈,兒子蕭嗣統等人是大為光火,紛紛請求繼續強攻李葵的大營。
但蕭鞅卻很鎮定,發怒是沒有用的。
眼下這種局面他也是料到的,在出兵之前他就知道李葵這塊骨頭難啃的很。
沒法子,難啃也得啃。
於是又加緊命令士卒督造各種攻城器械,又從後方用船運來大量的箭矢。
上百架投石機和弩車同時發力,對著李葵的大營就是一頓輸出。
李葵手下的士卒死傷不少,感到這麼一直被動挨打也不是辦法,於是發動了南朝軍隊的傳統藝能一一夜襲。
蕭鞅在這方面,也跟李葵想到一起了。從本質上兩人的籍貫雖然都是北人,但自幼都生長在南朝。
於是李葵率領三千精銳在夜襲的路上,撞到了蕭戈率領的夜襲隊伍。
黑夜裡雙方混戰一場,各有傷亡。
眼見著夜襲不成,李葵在第二天南軍準備攻營的時候,出動了步騎兩萬人應戰。
蕭鞅則出動了車陣,收尾相連,以克制東軍的騎兵,這讓李葵的騎兵沒有用武之地,
而步兵的軍力又不如對方,大戰一場,敗下陣來。折損了數千人。
但南朝軍隊在追擊的過程之中,陣型出現了散亂。
李葵抓到這個機會又迅速率領騎兵反衝,率先沖入敵陣,止住了頹勢,還乘勝扳回了一局,斬殺南軍三千餘人。
蕭鞅對這種情況也是感到有些惱火,東軍的騎兵是他頭疼的。
南朝的騎兵太少了,加起來不到五千人。其中有兩千人在沈穆之魔下,在東線戰場上,負責抵禦青徐的援軍。
還有兩千餘騎在後面,大將軍楊晃統率,負責牽制段屈直對後路和糧道的襲擾這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了,此處戰場上雖然有十幾萬大軍,但騎兵不滿千人,非常珍貴。
而李葵對於騎兵的運用,也算是當世將領之中的前列。鎮守西北的時候經常跟羌胡打交道,再笨也學會了。
一場大戰,雙方是各有損耗,但李葵無所謂,他是守城一方。
時刻等著援兵的到來。
但蕭鞅有些心急,他是進攻方,還是主攻方向,他這裡遲遲打不開局面,對於整個北伐大業來說就很致命了。
如果攻城和攻營不順利,那麼就只能寄希望於對方的援兵到來之後會跟他們進行野戰但野戰也有問題,那就是騎兵。
用車陣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制騎兵對步兵的衝擊,但是車陣也會限制軍隊的機動性,同時步兵即便拿到戰場優勢,也很難對騎兵打出戰果來。
因為對方的機動性高,打不過就走,你步兵追騎兵除非是特殊地形之下..:
因此蕭鞅只能啟動備選方案,拖。
李葵是想要拖到援兵帶來,而蕭鞅則是要拖得更久,拖到雨季。
這個針對於騎兵的地形問題,也就能夠解決。
雨季多雨水,道路泥濘,騎兵的機動性大減,威脅也大減。同時還可以把上游的汝水截斷,等到雙方交兵的時候再放水?這樣就可以讓東軍的騎兵失去機動性,即便對方的軍隊躲過了大水漫灌,戰場也會變得泥濘不堪,這樣一來騎兵就是活靶子。
而且這一招,還要有大雨的配合,也就是要等幾個月,到了雨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蕭鞅已經在心中想好了破敵之法,但一切的前提是,要把戰事拖到雨季。
現在的東軍從構成上來說,已經北人為主了,而江東軍隊則多識水性..,
但洛陽方面,能挺到雨李嗎?
如果只是援兵來,蕭鞅覺得不是什麼問題,但如果東軍打下了洛陽調集重兵南下,那這仗就很難贏下來了。因此他不得不欺騙自己的好侄子,你可多給我姑父我爭取些時間啊。
最好是能跟劉絳打成兩敗俱傷。
這就是對南軍最理想的局面。
其次是讓東軍慘勝。
他乘勢率軍拿下河北。
在於西軍東西對峙。
但任何一方的速勝,大勝,都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因為這不符合南軍的利益。
所以在進攻受挫之後,蕭鞅決定緩一緩,等一等局勢的變化。
誰贏誰輸,怎麼贏怎麼輸,贏多少輸多少,這都是老天說了才算的。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