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姓家奴!> 第三百六十三章 欲為帝爾

第三百六十三章 欲為帝爾

  第365章 欲為帝爾

  西梁和南梁心照不宣的都把劉絳當成一統天下的最強敵手。

  雙方並沒有任何的溝通,更不可能互相派遣使者,因為都把自己塑造為正統。怎麼能跟反賊聯合?

  但行動上卻很默契。

  西梁的動向自然也瞞不過劉絳,雖然遠在晉陽,但關中對於劉絳來說,那是坐鎮了七年的地方。京兆大族有不少都心向劉太尉。

  雖然不敢明著做什麼,但提供些西軍的動向和各種情報還是能夠做到的。

  劉絳的霸府之中,出身關中的士人可不在少數。

  從事中郎蘇逵,出身武功蘇氏,記室參軍杜機,典簽杜構,兄弟兩人出身京兆杜氏。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參軍韋世衡,京兆韋氏。

  這些都是在東朝為官的關中人土,所以劉絳的消息其實相當靈通了。

  因此劉絳增加了晉州也就是平陽的防務和兵力,又命普州刺史王政彥鞏固城防。

  即便是面對兩方面的夾擊,劉絳仍舊是打算在局部地區進行主動進攻,而不是各方處於守勢被動挨打。

  乾祐三年正月,劉絳在出發前往鄴城之前特意去了趟平陽,巡視了軍隊和城防,在親眼見過加固過後的城防,城內的糧倉和軍械庫之後,這才起身前往郵城。

  好巧不巧的是,鄴城這邊情況有些微妙。

  因為太師、尚書令、楚王李煦病重了,他基本上算是積勞成疾。作為朝中的宗室領袖,宰相之首,又是開國的元從功臣,也是幾乎唯一能對劉絳起到牽製作用的大臣,如果他故去了,基本上意味著劉絳在整個東朝沒什麼對手了。

  楚王宅中,李煦在病榻上見了劉絳。

  「大紅來的好快啊。」

  「得知兄長病重,所以輕騎而行。」

  李煦聞言笑了笑,「總要撐著見你一面。」

  劉絳默然,兩人相識三十載,李煦對劉絳有提攜之恩。當初如果不是李煦帶著還是家奴的劉絳去見李如願,劉絳今日也沒機會建立這樣的功業。

  如今天下三分,李煦也走到油盡燈枯的時候了。這幾年他主政鄴城,可以說對安定河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劉絳領兵在外,他坐鎮朝中,平衡各方勢力,實際做的事不比劉絳少。

  雖然如今劉絳在通往權臣的道路上,沒有後退的可能,但李煦作為宗室領袖仍舊是在維持著朝政的運轉。

  不過李煦終究是姓李的,他最擔心的問題其實還是,百年之後,劉絳若真的能討平西南二虜之後,這天下還姓不姓李。


  兩人認識三十年,到了這一刻李煦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問起了劉絳的打算。

  「我百年之後,大紅欲為帝耶?

  廣劉絳聞言沉默了,只有兩個人的房間裡只有李煦的喘息聲。

  他是想說些什麼呢,比如我這一世都是梁臣。但他最後還是什麼都沒說。

  相當於默認了自己的野心,是沒錯,我想當皇帝。

  李煦得到這個答案之後,苦笑了一下,然後道:「果然是你劉大紅,從來直來直去,

  不屑藏著掖著。」

  他沒有大罵劉絳忘恩負義,狼子野心。

  因為沒有意義。

  他跟清楚,劉絳本來都退居二線回徐州準備養老了。但因為太宗皇帝的壽數,以及弘業天子的折騰,愣是給了劉絳這個機會。

  如果不是劉絳,白道之戰後很有可能就是中原陸沉。

  別說什麼李承嗣和李承鱗,當時中原人心惶惶,沒有劉絳最少河東河北甚至中原都不再是大梁的地盤了。

  白道之戰後,李承嗣又發兵河北,如果不是劉絳,說不定李承嗣能夠拿下河北,進而奪取河東。作為一個藩王起兵恢復大梁的天下。

  但當時東朝作為正統,同時也是出於自己家族的利益考慮,李煦也不可能支持李承嗣奪位。

  這就造就了今天的局面,東朝在他死後,劉絳必然是要成為唯一的權臣,沒人再能對抗他了。

  至於李承嗣和李承鱗,這兩人也很難有機會打得過劉絳。

  他的兄弟李葵雖然勇猛,但資歷、人望、謀略都不如劉絳。也必然沒法起到牽製作用。

  只要劉絳願意,河東河北,滿朝文武,以及幾十萬的軍隊,全都是他上位的支持者。

  拿什麼抗衡啊。

  甚至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劉絳也沒有退路了。他只能一條路走到黑,背後的宗族,舊部,甚至朝中大臣,軍中將領,都會推著劉絳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沒有退路可言。李煦是明白這一點的。

  就像當初的他叔父李如願一樣,你敢還政交權嗎?到了這個位置,不是謀朝篡位,就是身死族滅。

  不過李煦最後還是拜託劉絳一句話,「若是有禪代之日,還請大紅給李氏一個體面。」

  劉絳很鄭重的點了點頭。

  然後道:「兄長放心。」

  這是兩人最後見得一面。劉絳走了之後,李煦這才見到了自己的兒子,跟著劉絳一同從晉陽趕回來的李安上。


  李安上跪在父親的病榻之側,淚眼朦朧。

  李煦在得到劉絳的答案之後,也是再無憂心,反而是一臉釋然。

  他對兒子李安上道:「我隨太祖壽春起兵,入建鄴,趙郡李氏自此而興,如今三十二年了,太祖雄才大略,以八千兵橫掃江東,開創帝業,北伐數戰,恢復中原...太宗英明果決,廟算無疑,也是一代明主,奈何後世子孫不肖先賢,弘業天子喪師失國,逆賊承嗣承鱗又先後反叛,這不是人力所能挽救的,是天意讓我李氏失國,劉大紅自建鄴入太祖磨下,歷來忠直無二,如今手握重兵,權傾朝野,事情已經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若他日我大梁不能延續,你就順應天命好了,劉大紅是個厚道人...」

  李安上聞言,伏地而拜,泣不成聲。

  他不是不知道當下的情況,但聽起父親的交代,也是心生悲涼之感。

  正月十八日,大梁太師、尚書令、楚王李煦,終年五十九。諡號「忠武」,贈太師,皇帝下詔,綴朝三日,賜羽葆鼓吹,班劍四十,親自前往靈前祭拜。以太牢之禮葬於郵城之北。

  劉絳也參加了李煦的葬禮,送別了自己的第一個貴人。

  沒有他,就沒有今日的劉絳。

  五哥啊,一路好走吧。

  去了那邊給義父他老人家也帶個話,事情走到這一步,我是真沒退路了。

  我前三十年,可從來沒想過要當權臣,更沒想過要當皇帝,只是這局勢一步一步的推著我走到這裡了。

  你們老李家後人不成器,一個比一個能折騰,我能怎麼辦呢?

  三十年前,我是為了活路。

  三十年後,我好像還是為了活路。

  真有神器更易那天,我問心無愧。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