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聯吳抗曹
第364章 聯吳抗曹
丘興難正在抱怨,東朝不如西朝大方,轉過頭南朝方面的使者就來了。
高官,開府大將軍,厚祿,武陵郡公。
這讓同樣的楚州刺史,更像是添頭。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丘興難當即就覺得,南朝也不錯,自己在淮南搗亂這麼久,蕭鞅,不對,是蕭丞相居然如此大人大量,還給自己這麼高的待遇。
這還有啥好說的呢,咱本來就是淮南人,給南朝效力也不是不行,
丘興難召集了一幫老兄弟,都是同鄉人,然後對眾人道:「如今東朝輕我,南朝卻給我高官厚祿,如此我準備接受南朝蕭丞相的官職,咱們都是老兄弟,有我的肉,自然也少不了兄弟們的.」
一眾老兄弟一聽,也都沒什麼意見。
只有一個名叫吳黑雀的聽了南朝的條件之後,默然不語,他的想法跟其他人不一樣。
因為接受了南朝的官職,基本上就意味著他們接下來要做馬前卒,往北打。
吳黑雀就是鍾離人,當初是帶著千餘人馬加入了丘興難的義軍,一起反抗官府。後來哪怕丘興難逃到中原他也一直跟著而沒有接受南朝方面的拉攏和招撫。
現在丘興難準備接受南朝的官職,他心裡是不願意的,因為接下來馬上就要北伐,要面對的是誰呢?
劉絳,李葵,王昌,周達,魏蘭因,桓修仁..
他的隊伍都是鍾離人,這些人的名號俺都是如雷貫耳了。
因為劉絳就是在楚州刺史任上北伐建立功業的。
鍾離人有太多都在劉絳手下當過兵的,到現在東朝的十二大將軍里,就有鍾離人淮南郡公王昌。
下面的將校鍾離人就更多了。
劉太尉在鍾離的名聲,那是響噹噹的,甚至吳黑雀的父親,那就在劉絳手下當過兵。
做過當年赫赫有名的淮南右營校尉,從赭丘之戰一直打到後來的部山血戰,後來因為受了傷,退出軍伍,但仍舊得到了大批的賞賜,還當了一陣子的縣尉。
吳家因此在鍾離也算是家境殷實。
要不是弘業年間地皮颳得太狠,連他這種大戶都受不了只能造反。
不過他家的老爺子每每提起,都是跟他們兄弟幾個說劉太尉當年如何如何驍勇,如何如何厚待他們這些部將。
在許多淮南右營的老兵眼中,劉太尉那就是天神下凡一般的人物了。
每次喝多了酒,吳家老爺子都得提一嘴,跟著劉太尉在邯山血戰之中,親眼目睹劉太蔚單刀裂陣,斬殺敵軍猛將的壯舉。
因此,吳黑雀心中被灌輸的想法就是,劉太尉那是無敵戰神一般的存在。
至於李葵李衛王,那就是鍾離人眼中的魔王,屠夫。
當年鍾離有名的大戶因為反對度田,直接就被抹去名姓的兩個豪強大族,那都是擁有上萬佃戶的豪強。好不威風。
兩個豪強就是一夜之間就沒了。塢堡直接夷為平地。
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從現實考慮,他都不想跟東朝為敵,
於是他在散會之後直接找到了丘興難,說了自己的想法。
丘興難很吃驚,因為沒有吳黑雀這個鐘離人的幫助,他打不下鍾離這個淮上重鎮。
現在吳黑雀很清楚的表示,丘兄,咱們本來是意氣相投,所以一起聚義對抗官府,現在跟劉太尉為敵,我是肯定不能跟你一起走了。
丘興難雖然在選擇上左右橫跳,但也沒有為難吳黑雀,直接就說了,兄弟你要拆夥我雖然捨不得,但我還是不攔你,要是在北面混不下去了,再回來。我這永遠給你留著位置。
其實丘興難也不是沒想過要吞併吳黑雀。
但一方面是丘興難本人靠義氣起家,二來吳黑雀家在鍾離很有實力,搞不好弄巧成拙了。
因此也就放任吳黑雀率部曲數千家北渡。
而且吳黑雀這也很講義氣,因為他是明著告訴你拆夥不幹了,這要是暗地裡跟北面勾結一下,引東軍過來鍾離直接就易主了。
所以好聚好散。
吳黑雀帶著鍾離義軍直接去投了譙州刺史魏蘭因。
魏蘭因在聽到吳黑雀來投之後,也是很大方的給他們劃撥了駐地,提供糧草接濟,同時還給河南道大行台發去了公文,
李葵得知是鍾離義軍之後,也很大方的直接任命吳黑雀為鍾離太守,宣威將軍。
畢竟他也是跟著劉絳一起到了楚州,多少有些淵源。
而劉絳的書信也在幾日之後就到達了許昌,也就是李葵的河南道大行台所在的駐地。
「劉太尉這是要當甩手掌柜的啊?直接就把中原甩給我和阿了?」
李葵話雖然如此說,但臉上卻沒有見到什麼色。
行台右僕射韋齊物則笑道:「太尉是覺得衛王驍勇善戰,對付江東不在話下,正所謂能者多勞嘛。」
韋齊物是劉絳的親信,但也是李葵的老相識,關係也不錯,所以被任命為行台右僕射,幫助李葵治理地方,恢復農業建設,安撫地方。
「韋僕射,你就不用給我戴這個高帽了,我李葵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分量,劉大紅既然放心把中原交給我,我自然也就守得住,蕭鞅也是老相識了,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兵戎相見了,造化弄人啊。」
李葵和蕭鞅的關係也不錯,主要兩人是一起跟著弘業皇帝北征,又一道從白道之戰的亂局之中殺了出來,逃往代郡。
一起經歷了那樣的戰敗,還都活著逃出生天,情分自然是有的。
但現在沒站在一邊,不在一個利益集團,什麼情分不情分的那就多餘了。
你敢北上咱們就較量較量唄。
李葵在到任河南道大行台任上之後,招募流民和義軍,得軍三萬餘人,以三個折衝府為一營,共十營兵馬,選拔能者為將,日日訓練。
而青州、兗州、徐州、梁州、譙州等地的兵馬也都陸續開始集結整訓,開始備戰了。
洛陽方面自然也聽得到中原和江東的動靜,邱興難雖然接受了南朝的官職,但他到底還是記得西朝皇帝的大方,於是還給長安方面去信了。
表示中原陷入東虜之手,我這迫不得已投向了南朝,但皇帝陛下的大恩大德咱可沒忘了。
長安的李承嗣看過信之後也是不斷的晞噓,表示丘興難也沒錯,不過是學黃權罷了,
中原易手,沒了退路,這有什麼辦法呢?
隨後又詢問了眾人,南朝將要北伐,咱們能做什麼呢?
尚書令薛慎疑說這個時候就不用猶豫,咱們從河東出兵去打平陽,讓秦王殿下在洛陽牽制東軍的主力。
劉絳要是把主力放在河內,咱們打下平陽之後就可以直驅普陽。
如果劉絳要是把主力放在晉陽平陽一線,就讓秦王奪取河橋。
李承嗣猶豫了一下,為什麼不是趁機從蜀中和襄陽一起發兵,拿回荊州呢?
薛慎疑反問了一句,陛下覺得劉絳和蕭鞅,誰更容易對付?南虜和東賊,誰的威脅又更大呢?
李承嗣直接沉默了,蕭鞅是他小姑父,他爺爺他大伯,他爹,都極為讚賞的一個人。
智謀出眾,韜略過人,文武兼備..:
但就這個人的威脅來說,遠不如父親的好兄弟劉絳。
雖然南朝現在看著比起西朝還要強大,江東蕭郎如今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李承嗣卻明白,真正能跟他爭奪天下的,恐怕只有普陽那頭猛虎。
先打威脅最大的,錯不了。這一波差不多就是聯吳抗曹吧?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