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姓家奴!> 第三百六十一章 沒攤上好爹

第三百六十一章 沒攤上好爹

  第363章 沒攤上好爹

  江東的戰爭機器準備重新開動,這動靜自然小不了。

  任何一個政權在籌備數以十萬計軍隊出征的準備過程之中,都是要提前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來準備。

  東朝的河南道大行台負責的其實就是西和南兩個方向的對敵。

  

  從中原易主之後,原本西朝所封的征南大將軍丘興難也就失去背後的靠山了。

  現在他雖然據守鍾離,但北面是東朝,南面直接接壤南朝。

  這就是要他作出一個選擇,是跟著南面混,還是跟著北面混。

  丘興難是原本想要跟北面的東朝混的,但北面只給他一個楚州刺史的官職。

  他覺得自已沒有受到重視。爺們在西朝可是征南大將軍呢,西朝天子又是給兵甲又是給糧草的,怎麼東朝就這麼吝嗇?就給我一個楚州刺史?

  而西朝之所以大方,一次性能給他撥二十萬石的糧食,還撥給了不少軍械,這主要也是因為西朝方面占據著洛陽。

  守著洛陽的武庫和洛口倉,軍械糧食不用愁。

  但東朝剛剛得了中原,統轄的面積擴大了,卻得到了不是產出,而是不小的負擔,主要是因為中原目前是流民遍地,百姓流離失所的狀態。想要恢復秩序,就需要投入糧食來進行賑濟和維持穩定。包括明年要開啟春耕,這都是要糧食進行投入的。

  東朝倒不是揭不開鍋的狀態,但現在也就占著個黎陽倉,沒有洛口倉那種積累超過千萬石的糧食。

  河東河北剛剛恢復穩定不久,必然是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往死里盤剝。

  基本上目前也就剛剛夠維持軍隊的日常供養,一打仗還得靠黎陽倉來周轉。

  加上中原等地要恢復也有投入,糧食方面不說短缺,但也算是捉襟見肘了。

  而東朝的武備軍械,都來自遂郡和普陽、代州的武庫,全都在北面你指望著東朝從那麼遠的的地方給你運送武器支援?

  想什麼呢。

  因此丘興難等於是沒得到什麼好處,但擺在他眼前的也就是這條路。

  你之前一直在騷擾南朝,攪亂淮南,你現在敢投奔南朝?

  李葵反正就是這麼盤算的,尤其是南朝現在正在進行北伐之前的準備工作,這一點坐鎮中原的他自然是有所察覺了。

  並且李葵在越來越多的情報匯總過來之後,還在年前給晉陽和鄴城分別去信,南面要北伐了。

  目的不用說,肯定是他治下的中原。


  因為大批的糧草和軍械,都開始往壽春匯集了。

  這不明擺著嗎?

  現在鍾離被丘興難占據了,而北上最佳的路線其實就是穎水這條路,作為大將軍之首的沈穆之和蕭勒的親信楊晃這兩位最有征戰經驗的將領已經到達壽春了。

  態勢太明顯了。

  郵城方面收到消息之後李煦只是覺得頭疼,這洛陽方面如在喉,現在南面又要發兵北上。

  這剛到手的中原總不能就這麼讓出去吧?

  要守的話,中原的軍隊好像還不足以應付南朝的大軍..:

  不過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軍事問題其實他現在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晉陽方面自然會有反應。

  劉絳這邊在收到消息的時候,正在太尉府的堂上,跟一眾僚屬一起吃工作餐。

  聽說是河南道大行台的來信,劉絳直接就把信打開放在一旁,一邊吃一邊看。

  吃完了一碗米飯之後又叫人盛了一碗,繼續吃,

  看不出任何異常,吃完了之後放下筷子才說道:「這蕭鞅也不讓人消停,過了年之後怕是要北上了,中原新附,恐怕難以抵禦南軍的兵鋒,我聽說江東又把沈穆之那老賊招了回去做驃騎大將軍,其志向恐怕不小啊.::」

  崔肅和蘇逵,以及剛剛不久前才加入太尉府的李元壽,以及從鄴城朝堂被劉濟安推薦過來的秦玩都面露驚訝之色。

  南朝將要出兵這麼大的事,劉絳卻沒有任何該有的反應,甚至都沒有影響他的胃口。

  該吃幾碗飯還是要吃幾碗飯。

  作為長史的崔肅道:「江東想要北上,不外乎從淮河走渦水和穎水,當下之際當迅速以高官厚祿籠絡鍾離的丘興難,我若占據鍾離,則江東想要北上就如同痴人說夢一般了。」

  李元壽則道:「蕭鞅此人智謀出眾,行事果決,鍾離怕是已經不能歸我所有了。」

  劉絳聽了兩人的話之後,沉默了片刻,而後道,「江東想要北伐,一定是在二月開化之後才能進兵,並且就算他已經拿下鍾離,也一定會以為壽春為根基北上...有衛王在中原,阿又在鄴城,可隨時發河北之兵南下,江東北伐,不足道哉。」

  一眾幕僚都覺得太尉這是不是有些過於鎮定了?江東這是二十萬人大軍北伐,基本上就是太祖爺北伐的架勢,洛陽方面又有西賊肘,這麼輕描淡寫不會出問題吧?

  但劉絳卻直接命人修書,一封給李葵,一封給劉濟安。

  大意就是,我要把精力放在洛陽方面,江東之敵就交給你們了,給我搞定!


  其實劉絳也算了算帳。

  東朝的常備軍力,十二衛是二十六萬人,其餘的都是地方州郡統轄的兵力總數,連他這個太尉都算不出來能動員多少。

  李葵在中原的能動用的兵力大概是六七萬人常備軍,這包括了譙州、梁州、徐州、充州和青州以及豫州。

  而河北能動用的軍隊,包括鄴城留守的軍隊在內左翊衛,信都的右翊衛,調出來個七八萬人也是輕而易舉的。

  十幾萬人的兵力這還守不住一個中原嗎?

  再說了,好大兒可始終沒機會展現自己的戰神屬性呢。

  這不得好好的給他們上一課?

  歷史上的世民十六就出道了,他老劉家的世民都二十六了。再有兩年都該玄武門了。

  自家這個還始終沒機會呢。

  劉絳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問題,是不是自己太折騰把仗都打了沒給兒子機會發揮呢?

  這導致沒成長起來?

  不過也沒辦法不是,北上抗擊突厥,這仗劉絳只能自己去。

  李承嗣這小子率二十萬大軍來打鄴城,這仗劉絳也只能自己頂上。

  洛陽之戰,劉絳還是得自己去。因為其他人壓不住這幫驕兵悍將。

  沒展露出自己能力的劉濟安也不行,即便他是被劉絳當做繼承人培養的,但還是不夠。

  這幫老兄弟都是跟著劉絳打天下的,除了劉絳誰也不認啊。

  甚至於說郵城和代郡這兩仗不是劉絳赫赫威名做背書,人家直接就投西朝謀富貴了。

  玩什麼命啊,投西朝也沒什麼心裡壓力,這都是給老李家打工。

  這就是因人成事。你換個人來不了。

  而劉濟安做了劉絳的兒子,也就註定他在打天下這件事上,就算他再強,再有天賦,

  也蓋不過他爹去。

  誰讓他沒攤上一個李淵那樣的「好爹」。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