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姓家奴!> 第三百六十章 誰還沒個北伐夢了

第三百六十章 誰還沒個北伐夢了

  第362章 誰還沒個北伐夢了

  乾祐二年的這個冬天很冷,不過晉陽彭城王宅的地龍和火炕還是比較暖和的。

  作為晉陽霸府的掌控者,彭城王劉絳在這個冬天格外的消停。

  除了日常秀存在感的出行之外,基本上很少出門。

  但他沒有一天不在關注天下各方的局勢。

  

  跟鄴城方面更是每幾日就有多封書信往來,有跟大兒子劉濟安的,也有跟李煦的。

  河北河南河東以及徐州青州兗州等地,也時常有書信過來。

  代州自年初北梁進犯被擊退之後,還算安生,不過遼東那面又有消息傳來,高句麗大概是覺得中原王朝內亂,自己又支棱起來了,出兵遼東城。

  劉絳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多天之後,劉絳也明白,之所以選擇在冬季用兵,

  不外乎是想要中原無法出兵防守。

  遼東城只有數千守軍,想要憑藉這麼點兵力應對高句麗方面超過二十萬大軍,屬實是有點難為他們了。

  但沒辦法,這個季節劉絳沒法出兵救援。

  眼下這個形勢也讓他顧不上遼東。

  於是他特意寫信給張季布,讓他對負責遼東方面的安排,如果不能守,就暫且放棄遼東城,但要守住柳城和懷遠這兩座遼河以西的軍鎮。

  這也是朝中目前的意見,因為以東朝目前的國力來說遠征遼東太難了。

  你大軍出去,糧草,軍械,民夫折騰一趟下來,百姓的負擔又加重了,而江東和關中還在一旁虎視耽耽。

  特別是江東方面,南梁在奪取了荊州之後,威脅變得極大。

  南梁和東梁之間目前已經算是直接接壤了,雙方的基本上的勢力範圍是淮河分界。

  跟過去北趙南楚的分界線差不多,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多了個西梁。

  而西梁在過去一年中,被南梁拿走了荊州、湘州、郢州,被東梁拿走了中原。

  勢力範圍極大的縮水了。

  而南梁基本上掌握了過去南楚所掌握的大部分地盤,除了襄陽宛城之外。

  這樣的情況下,南梁朝堂對於北伐的呼聲也是很高的。

  建郵,丞相府內,蕭坐在主位,面對著自己的僚屬和親信部將們。

  丞相長史高震則侃侃而談道:「如今天下三分,江東富足,此時正該效仿武帝當年之壯舉,一舉北上,討伐東西二賊,興奮大梁,重振太祖太宗時期的榮光。」


  右僕射陸執璋則道:「以我之見,此時正該休養生息,斂兵聚谷,等到東西二賊廝殺的筋疲力盡了,再出兵北上,討伐秦魏!恢復大梁正朔。」

  陸執璋出身吳郡陸氏,他所在這房跟劉絳當奴才那房關係一般,所以也沒有受過清算,其父還在李如願的幕府出任過官職,後來位列九卿。

  陸執璋出仕就是李承鱗的參軍,因為家族在江東很有聲望,所以來到南朝輔佐李承鱗。

  稱帝之後北伐被封為右僕射,算是宰相之一。

  而他所說的秦魏,也就是東梁和西梁。

  其中東梁的都城在郵城,也就是魏郡,所以以魏代指東梁。

  秦則說的是西梁,關中長安都是秦地,李承嗣之前的封號就是秦王,所以以秦代指西梁。

  這就跟稱呼蜀漢為蜀是一個意思。

  到現在,東梁朝堂上稱呼西軍不是西虜,就是秦賊。

  作為敵對方,不可能承認你也是梁,如果你是梁,那我是什麼?這就是關係到一個正統性。

  陸執璋的意見很明顯得到了更多書人的贊同,因為現在東西兩邊打得火熱,蕭去年借看東西交兵之機,奪取了上游的荊州。

  這讓南朝的實力大增。

  也因此許多人還是比較希望北伐的,但江東南梁政權,其主體力量大概分為兩部分。

  北人南下,和江東本土。

  延續的其實是一直以來的格局。

  蕭鞅所在的蘭陵蕭是比較特殊,從籍貫上來說,他算是北人南下。

  但因為家族南遷都是從晉末就開始了,二三百年了快。所以跟琅琊王、陳郡謝、陳郡袁這些大族一併也被江東世族當做自己人。

  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作為權臣,執掌朝政。

  因為他是兩個群體都認可的,同時他還是皇帝的姑父,皇親國戚,南梁皇帝李承鱗基本上也沒什麼太大的能力,沒有蕭鞅他延續會觀望下去,但絕不敢稱帝。

  而蕭鞅目前也就是南梁的實際掌權者,並且他還是一家獨大,比起劉絳在東朝內部還要跟宗室外戚搞平衡不同,蕭鞅在朝上明面是屬於是一言堂。

  為什麼說是明面上呢?因為南朝是目前門閥勢力最強的一個政權。

  所以他也要顧忌各方利益,以爭取各方的支持。

  於是蕭鞅在思考片刻之後道:「如今東賊勢大,劉絳用兵又從無敗績,去年他帶著大軍在洛陽與西賊對峙,又派遣李葵率軍奪取充州豫州等地,囊括中原之地,如今西賊已經式微了沒有進去之心,但卻因為洛陽和洛口倉的存在還能夠與東賊抗衡,一旦西賊丟了洛陽,則敗亡的時日就不遠了,而江東如今已經據有淮南,不趁著西賊尚有餘力跟東軍對峙,難道要等到他敗亡出兵北伐嗎?」


  蕭鞅的意思也很明確,只要有洛陽在手,西梁方面就是劉絳的眼中釘,肉中刺,不先拿下洛陽,他沒法出兵南下。

  所以眼下對南梁來說,東西對時就是他們的最佳時機,北上奪取中原。

  蕭鞅如此說,陸執璋也沒有反對,因為戰略機遇這個東西很難說得清,把握住也就把握住了,把握不住可能日後都沒這個機會了。

  機會不是時時刻刻都在的。

  於是在丞相府的議事之中,蕭鞅最後拍板,決定要北伐。

  此時,還是乾祐二年的年末,定下北伐日期是乾祐三年的三月。

  而江東的這部戰爭機器又在時隔二十年後,再一次為了北伐而轉動。

  蕭鞅徵募了二百一十五折衝府,分作十軍,以大將軍統率。軍號都是武帝時期留下的十大正號。

  將領多為蕭鞅舊部、親族、故交、姻親。

  鎮軍大將軍,長子蕭嗣業。

  撫軍大將軍,兄弟蕭戈。

  冠軍大將軍,堂弟蕭文選。

  征西大將軍,宗室北海王李亮基。

  征南大將軍,琅琊王氏王恭。

  征東大將軍,陳郡謝氏謝道虞。

  征北大將軍,陳郡袁氏袁仲武。

  車騎大將軍,吳郡朱氏朱義興。

  輔國大將軍,唯一一個庶族出身的將領楊晃,他是蕭鞅在揚州刺史任上的親信舊部。

  以及,曾經叛亂被去湘州藏身鄉野六七年的沈穆之。

  其中沈穆之封為驃騎大將軍,是十大將軍之首。

  李如願在代楚之後,封了十大將軍,從一品,位在三公之下。

  如今恢復舊制,蕭鞅心中想的卻是:岳父大人,我能不能複製您的偉業呢?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