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腹背受敵
第361章 腹背受敵
洛陽之戰因為東軍的主動退卻而結束,卻沒有放棄河橋,
於是李承嗣親率大軍強攻,守河橋的王昌卻鎮定自若,因為背靠河橋,北岸可以隨時支援兵力和糧草、軍械。
南城等於是一個橋頭堡,連續進攻六七日,西軍損兵折將,卻沒有拿下南城,於是大將薛不疑建議在上頭放火船燒橋,
李承嗣從其所言,在上游放下了數十艘小船,裝上柴草引燃之後讓船隻順水而下,想要燒斷浮橋。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但對此東軍也早有防備。
河橋共有三城,南城、北城、中潭城。
中潭城就是建在黃河中心的河心洲上的,守衛中潭城的是王昌部下,左御衛將軍徐欽,淮南右營出身的將領。
早就按照劉絳的吩咐做了防備,準備好了鐵索,攔住上游放下的船,又用鉤璉和絞盤將船隻拖到北岸。
守衛南城的士兵輪番撤到北岸休整,所以即便是西軍晝夜不停地攻城,東軍方面仍舊是表現的很堅挺。
因為你攻城隊伍輪番交替,人家守城的隊伍也輪番修整,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攻城一方反而是不利的。
因此,到了九月,劉絳的身體漸漸恢復,已經基本痊癒了,可以正常的主持軍務。
而西軍也只好罷兵,後撤修整。
劉絳雖然能夠重新執掌軍隊,但這時候已經進了九月,從四月到九月,打了好幾個月,也算是師老兵疲了,雖然守著水運的消耗並不算多,不遠就是黎陽倉,但士卒打了半年,繼續打下去士氣都成問題了。
但河內這邊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於是他命令軍隊輪流回到普陽休整,和家人團聚。
只留下一半的軍隊守在河內,而劉絳本人則去了鄴城。
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同時也要跟李煦商量中原的安排。
衛王李葵已經匯合諸軍基本上平定了中原各州郡,接下來需要的是派出官吏恢復地方秩序以及農業生產,安撫百姓。
這次的天下大亂,其實某種程度上,不夠亂。
因為李承宗就當了六年皇帝,他要是再多幹些年頭,那說不定會怎麼個亂法。
但因為他本人留學突,導致中原王朝雖然四分五裂,但大家還是認大梁這個招牌的,東西南三個梁朝雖然並立,但也都為了接下來的爭霸天下與民生息,降低賦稅和役。
所以弘業年間雖然天下大亂,造成了非常大的饑荒,百姓流離失所。
但因為三方極快的形成對時的格局,對於基本盤都是下了苦心去經營。
人和地,就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資源。
所以實際上西朝占據的關中和蜀中,東朝占據的河東河北,以及南朝的江東和江州,
這些地區實際上在快速的恢復秩序。
而剛剛被東朝奪取的中原,以及目前歸屬南朝的淮南地區,是目前來說全天下最混亂,也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
人口比起李岳在位時期,十不存三。
劉絳和李煦、荀堂三人經過一番探討之後,最後決定了由衛王李葵擔任河南道大行台,都督關東諸軍事。
而李葵留下的左翊衛大將軍則由劉絳的長子劉濟安接任,同時劉濟安還兼任京畿大都督,也就是鄴城的地區的軍事長官。
李煦其實很想反對的,但兄弟李葵這次拿到了整個河南之地的軍政大權,兒子李安上還是十二衛大將軍之一,李煦的另一個兄弟東海王李閩還出任了魏尹,也就是鄴城地區的行政長官。
荀湯的兒子荀邈出任中護軍。
整個就是,你們兒子兄弟都升了官了,我兒子也當個大將軍,沒毛病吧?
吃完,劉絳還讓劉濟安出任了侍中,正式進入宰相行列。
這些行為,無疑的,都是為了給劉濟安鋪路,讓他正式的登上台前。
因為他擔心現在自己突然掛了的話,就麻煩了。
沒有一個足夠有威望的,能夠讓各方都認可的繼承人,那麼完蛋的不是劉家,是整個東朝。
其實劉絳一開始是想讓兒子去擔任李葵的那個角色,河南道大行台,都督關東諸軍事。
但想了想之後,還是不合適。
這步也不能邁的太大了,給他這麼大的地盤,能不能掌握住也是個問題。
而劉絳的官職目前是:河東河北道大行台,都督中外諸軍事,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太尉,尚書左僕射,并州牧,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彭城王。
只能說他自己也就當東朝的半個家。
讓李葵去河南主政,其實也還是為了平衡。
李葵雖然是坐鎮的一把手,但下面的刺史多為劉絳的舊部和親信、姻親。
徐州刺史韓桃芳是劉絳的舊部,徐州軍中將領也多是劉氏族人。
兗州刺史羊,是劉絳的兒女親家。
青州刺史呂昭輔,劉絳的堂舅。
譙州刺史魏蘭因,劉絳的親信.:
除了還有李葵本人兼任的豫州刺史。以及梁州因為是梁地,還是國號起源之地,李煦以此為理由選擇了一個宗室大臣,太祖武皇帝第五子平陽王李巒出任刺史之外,基本上中原諸州的刺史,已經被劉絳拿下了。
劉絳在鄴城待了一個月,確定了一系列的官職調整之後,才在十一月回到晉陽。
河內的大局則全部交給了晉國公韓智積負責。
畢竟這位是太宗朝就擔任宰相,資歷夠深,還是劉絳的親家。勉強能夠憑藉資歷讓驕兵悍將們表面服從。
這也就夠了,他對河內方面就是平安的渡過這個冬天,保證河橋這個戰略通道始終握在手裡就可以了。
畢竟河內方面,也保持看六七萬人的大軍。
而冬天的到來,讓水軍比較弱勢的西軍動了心思,這意味著他們可以不用船就能涉冰過河,北上攻打河內。
李承嗣也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李承信,自己回到了關中。
西軍從關中過來,也同樣打了半年,師老兵疲,需要修整的不只是東軍。
李承信手上雖然有十萬大軍,但等到十一月開始,黃河逐漸冰封了之後,東軍就開始鑿冰了。
不鑿別處的,就專門鑿浮橋這一段的。
為的就是不讓西軍可以直接通過冰上攻打中潭城以及河橋。
至於北岸,一直在嚴整以待。
這種情況之下,李承信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戰機,況且虎牢關外目前也都是敵占區了。
洛陽這邊要是出大軍北上,李葵這邊逼近虎牢從側翼殺過來,那就是要腹背受敵了。
其中從中原被東朝拿下之後,西朝方面的也就明白了,攻守易形了。
甚至夾河之戰後攻守就已經易形了。只不過眼下的形勢對於西朝越發不利。
失去中原,哪怕只是名義上臣服的中原,都意味著接下來洛陽方面要腹背受敵。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