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天說了算1
第359章 老天說了算1
河內,十餘萬大軍雲集於此,劉絳看著代州傳來的軍報陷入了思考。
代州有左驍衛大將軍李熊心坐鎮,左驍衛的兩萬精銳加上代州邊軍的萬餘精銳,晉陽方面還有四萬大軍留守,所以即便是拓跋盛和桓綺率領十萬大軍進犯,劉絳也並沒有要急著救援。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北方他是留了足夠多的兵力盯看的。
都是精兵強將,還是處於守勢,只要不是突厥大軍主力出動,代州就不必去管。
他想的是,李承嗣會不會率軍從關中趕來支援。
洛陽這邊有兵馬五萬餘,但要分守洛陽城,金墉城,虎牢關,洛口倉等重要城隘。
劉絳在四月十二這一日,率軍從孟津渡河,仍舊是效仿渡河之戰時候,用車陣配合精銳步卒,搶灘登陸。
戰車連成一線,配上鹿角、長槍、大弩,西軍嘗試反攻,卻沒能奏效。
李承信親自率騎軍出擊,但險些中箭落馬。於是東軍在南岸建立了灘頭陣地,站穩腳跟之後,右御衛大將軍王昌率先過河,在南岸立營。
十三日,王昌親率精銳奪取河橋南城,劉絳命工部尚書於鹿主持重建河橋。
同時大軍陸續渡過黃河來到了南岸。
劉絳親自率軍,駐紮在部山,
十八日,劉絳前往太祖陵前進行祭祀。給義父燒點紙。
二十日,李承嗣率軍大軍十八萬從關中趕來支援洛陽戰場,進入洛陽城。
劉絳雖然是進攻一方,兵力上明顯處於弱勢,但在戰略上,卻是更為強勢的一方。
這讓洛陽城中的李承信很窩火,他是主張先發制人,率先出擊跟東軍決戰的。
因為己方是兵力更多的一方,雖然有洛口倉作為依託,但不應該這麼跟敵人耗下去。
李承嗣其實是有些想法,但夾河之戰輸得很慘,被劉絳直接吊起來打了。
現在他是真的知道這個人為什麼是能跟他那個號稱戰神的父親,並駕齊驅。
太善於抓戰機了。
一旦被他抓到一點漏洞,他就會衝著你的漏洞發起猛烈的進攻。
夾河之戰就是如此,先是找到了屯糧之所,用燒糧來的引起恐慌,隨後盯著左孝成的隊伍打。
先是幹掉了左孝成,而後第二天就是親自帶隊,繼續打左軍。
打崩了左軍之後,再打中軍。
他也不是說有多高明的計謀,就是抓到破綻一直盯著打。
李承嗣回到關中之後,也是吸取教訓,重新整訓軍隊,按照他爹的傳授的治兵訣竅,
很紮實的抓起來軍隊建設。
這讓西軍的整體素質很不錯。不是空有人數。
劉絳見到西軍在經歷去年冬季的戰敗之後,幾個月時間仍舊能拉出這麼多的隊伍也是感嘆李承嗣這年輕人不能小看。
而此時,江州之戰也開打了。
李亮基率荊州之兵,以及蜀中之軍,六萬餘人在江州與蕭鞅對峙。
作為李家宗室,雖然投了西梁,但這個亂世,李亮基也是多少有點想法在裡面。
如果他能奪取江州,再沿著長江南下奪取建鄴,北上與鄴城長安政權爭鋒也未必是不能做到的。
但蕭明顯不是軟柿子,跟劉絳同齡的他在李氏政權內部其實因為他爹的因素,一直沒有委以重任。
但他本人的才能那是李如願、李岳、李峻甚至劉絳、李煦等人全都非常認可的。
李亮基是李如願的侄孫,立過不少戰功,按照年紀也是跟蕭鞅同輩人。
野心不小,但才器只能說,也就是一將之才。比起蕭鞅差了不止一籌。
江州之戰,蕭鞅也算用這一仗證明了當年李如願也是沒看錯人。
開戰不到幾個時辰,李亮基的荊州水軍就敗了。
原本以為是場拉鋸戰,但很快就高下立見了。李亮基也是倒霉,本來想用火攻,準備了許多船隻裝滿易燃的柴草,去燒南軍船隻,但誰知道天公不作美,船剛放出去,就起風了,還是東北風。
這風直接給李亮基吹傻了,的荊州水師反倒被自己放出的火船上的煙霧給嗆憎了。
南軍乘勢猛攻,李亮基的荊州水師損失慘重,他自己也被生擒了。
蕭鞅自然不會殺他,而是親自宴請,把酒言歡,語言攻勢加上高官厚祿,成功的讓李亮基表示,願為蕭郎馬前卒。
蕭鞅本來在同輩之中就非常有聲望,按輩分說還是李亮基的姑父,這還有啥好說的,
都自家人。
李亮基表示,有我在,荊州就是咱們的。
隨後當起了帶路的,帶著蕭沿江而上,去拿荊州了。
而洛陽這邊,戰事進行的不溫不火,劉絳面對兩倍多的兵力,行事很謹慎,對面知道他的厲害,因此更謹慎。
雙方相持了一個月,河橋就整修完成了,兩軍作戰還只是小規模的試探,
劉絳的二兒子劉太平建議,這個時候不用管其他的,洛陽城不好打,西虜又謹慎。
而他們之所以沉得住氣,全是因為有洛口倉的糧食,咱們現在不如直接發兵攻打鞏縣的洛口倉,這樣就能逼得對方不得不出兵跟咱們作戰。
眾將聞言都覺得這個法子不錯。劉絳在權衡之後也覺得這個作戰思路是可行的。
於是讓左侯衛大將軍桓修仁,右御衛大將軍曹文振,率軍四萬伴攻洛口倉。自己則率軍列陣在鞏縣之外。
李承嗣在得知東軍進攻洛口倉之後,也是當即就點起大軍出戰,同時命李承信率軍救援洛口倉。
李承信率領步騎兩萬救援洛口倉,李承嗣則率領二十萬大軍,排列整齊的軍陣,以排山倒海之勢朝著劉絳的大軍壓了過去。
這一仗,攻打洛口倉的兵力實際上是占據優勢的,多達四萬人。
而劉絳應對西軍主力手中也不多就是六萬人。
總兵力是二十二萬對十萬,西軍占據著絕對的兵力優勢。劉絳看到對方的強大軍勢,
一眼望不到頭的軍陣,承認自己可能有些草率了。
但事已至此,這仗還是要打的。
可雙方軍隊朝著戰場挺進的時候,直接泛起了霧。根本看不見人。
最後兩處戰場全都沒打起來,老天爺當了回和事佬。
但劉絳卻覺得,這大霧起的挺好,天公作美啊,真打起來這輸贏難說的很。對方的兵力確實是占據絕對優勢的。
就算能打贏,也是一場血戰。
這仗不好打。
幾日後,李承嗣收到了襄州方面的回報,李亮基兵敗了,還帶著蕭鞅一路沿著長江而上,拿下了郢州和荊州,現在雙方基本上就是以漢水為界了。
襄陽以南都是南朝的了。
李承嗣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得搖搖頭,劉絳一個,蕭鞅一個,這些老一輩的傢伙還真是難纏啊。
其實荊州他一直沒有實控過,丟了也沒多頭疼。但名義上西朝了,和實際上歸南朝了,這中間區別也是蠻大的。
這即便是能夠西風壓倒東風,這南風也夠人頭疼。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