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計劃和變化
第358章 計劃和變化
李承嗣從洛陽回到了河北之後,就把二弟秦王李承信派到了洛陽。任命他為陝東道大行台,都督河南河北諸軍事。主持陝縣以東的大局。
他自己則在關中重新編練軍隊,厲兵馬,準備報一箭之仇。
李承信比起李承嗣,年紀上小了不少,兄弟兩人感情很不錯。
李承嗣繼承了李峻的戰略頭腦和治軍用兵的本事,但他更像是四十歲以後的的李峻,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𝚜𝚝𝚘𝟿.𝚌𝚘𝚖
喜歡權衡利弊。
李承信就更像是少年時候的李峻,桀驁不馴,果敢沒有那麼高超的戰略眼光,但應用果敢,充滿著進取之心。
因此被放到洛陽的李承信,也是在練兵備戰,他知道洛陽或者河東,在接下來的時日之內,一定會面臨東朝的衝擊。
而且他敢肯定,一定是河東,不會是洛陽。
因為從晉陽出兵南下,最優的選擇肯定是沿著汾水南下,出兵河東,再經由河東,進入關中。
李承信的打算是,如果河東堅守不住,自已這邊就出兵攻打河北,減輕關中的壓力。
夾河之戰後,東朝在形勢上已經完成了由守轉攻,西軍戰敗之後則需要時間恢復元氣而在三月,劉絳在普陽城外大閱諸軍,隨後在四月,他原本是想要出兵河東的。
這是誰都看得到的戰略步驟。
但是鎮守河東的李衡在劉絳出兵之前,就聽從了薛不疑的建議,在峨眉台地,築起一座城。
城的名字,叫玉璧!
除了玉璧城,李衡還在汾水沿線修建了許多堡壘。
劉絳在聽說汾水沿線多了一座名叫玉璧的城之後,直接就放棄了出兵河東的打算。
玉璧?
還是失了一步先機啊。
沒辦法,他當時為了解決北方的危局,沒有精力顧忌河東,如果不是小舅子王政彥給力,平陽都丟了,李衡能直接攻到晉陽城下。
現在這玉璧成了,也就說明經由汾水入黃河進入關中的這條路線,沒什麼機會了。
乾祐二年的劉絳,四十七歲了。
來到這個世界整整三十年了,但他仍然記得看過不止一個視頻,介紹高歡,韋孝寬,
以及玉璧城的。
某個劉絳特別喜歡的up主,也專門出的視頻介紹峨眉台地,汾水,聞喜道,以及玉璧城之間的關聯。這可大名鼎鼎的高歡快樂城。
劉絳自己過汾水北上進入普陽的時候也路過了峨眉台地,當時還跟下屬們說過這裡適合築城。
甚至劉絳的二兒子劉太平都有過類似的觀點。
在台地上築一城可控扼汾水。
所以劉絳比誰都知道,這玩意兒別看就那麼一個小城,但非常難打。
歷史上高歡可是拼了老命都沒拿下,最後唱起敕勒歌,含恨而終。
劉絳可不想在這上面跟西梁耗國力,這條路走不通,那就打洛陽。
先拿下洛陽,再圖中原。
雖然還是有不少人勸說劉絳,出兵河東,但劉絳還是堅定的表示,汾水已經是死路走不通了,肯定是要打洛陽了。
於是,比預計的時間晚了一個月,在五月,劉絳率軍從晉陽經過上黨到達了懷州河內郡。
李承信對於劉絳的到來,非常意外。
得知對岸是劉絳親率六衛十二萬兵馬親至,洛陽方面如臨大敵,畢竟如今劉絳的威勢,已經是世人皆知的戰無不勝。
出道三十年,大小戰役無一敗績。
李承嗣過去覺得他很行,劉絳也不過如此,夾河之戰卻折損了半數兵馬,丟掉了大優勢。
甚至到現在,李承嗣都不明白為什麼,突然之間形勢變化的如此之快。
他其實有預感,如果長期耗下去,對他不利。
但沒想到東軍是速勝的一方,西梁出兵河北前後還不到一個月,就兵敗如山倒了。
這樣的情況下,洛陽方面有多重視其實都不為過。
但劉絳這邊正在籌劃如何渡河,攻取洛陽,北面代州傳來了軍報。
「北梁」南下了。
占據了定襄、雲中、五原、朔方四郡的北梁丞相、楚王桓紛,大將軍、代王拓跋盛,
率軍十萬攻代。
所謂的北梁政權,其實就是個愧儡政權,名義上的皇帝是李承宗,依然延續著弘業的年號。
國都在雲中。
但實際上北梁的不過是個空殼子,軍政大權全都在桓紛和拓跋盛手中。
突可汗等於是把北梁交給他們兩個,作為跟中原王朝的屏障。
而突厥本身,目前並沒有功夫南下入侵中原,因為他們在跟室韋諸部、契丹諸部還有柔然殘餘勢力打仗。
基本上這仗要是打完了,突就是名副其實的北境之王。
實際上突蕨是崛起於中原之西北的遊牧,室韋諸部和契丹諸部都是東北部的遊牧,都是東胡一系的,跟突完全不是一個族群的。
不可能你說你是老大了你就是老大了,沒打過之前我還說我是老大呢。
即或者說,乾死你,我就是老大了。
中原在打,草原也在打。
但薛慎疑卻給李承嗣出了個主意,那就是正面打河北現在打不過,怎麼辦?跟突厥結盟啊。
這個主意是去年兵敗之後薛慎疑就提出的戰略。
李承嗣當時就命人帶著寶物去找突厥可汗談判了。
說實在的,阿史那土門更想跟劉絳結盟,做朋友。
因為雙方都是強者。劉絳的英雄氣概他是很佩服的。
但也正因為這樣,劉絳這樣的英雄好漢,卻不是一個好盟友。甚至東梁方面根本就沒有跟突結盟的打算。
所以面對西梁的示好,土門直接就答應下來。但此刻突蕨還在忙著征服草原反對勢力。
於是就讓北梁方面出兵,攻打代州,回應西梁方面的請求。
並且北梁方面,桓紛和拓跋盛,一個是漢人,一個是鮮卑人,兩人對於中原都是很有想法的。
桓紛想要的是恢復大楚的天下,拓跋盛想要的恢復數百年前的代國,然後一統北方,
或者是天下!
兩人的野心其實也都展露無遺,於是兩人約定,如果能夠南下成功,就以淮河為分界線,南楚北代,隔河而治。
北梁雖然地方不大,只有四郡之地,但因為有突的支持,加上繳獲的大量的糧草,
軍械。
還有北上的大批流民,這三個條件讓北梁擁有將近十萬人的大軍。
劉絳對於北部邊境的安全是非常重視的,十二衛之中的左驍衛和右驍衛一個在代州,
一個在幽州,就是為了保證河東河北的安定。
此時,鎮守幽州的張季布這裡,來了一封來自關中的書信,是李承嗣親筆所寫。
信中勸他協同突厥,南下攻打郵城。
張季布看完信之後,笑了笑,隨後命人直接把信使抓了起來,然後讓兒子張雅帶著信使和信,一併南下去見劉太尉。
你爹是我表哥,是我少年時候的偶像。
我跟著他打了二十年仗。我要是照你說的這麼千,都對不起這二十年!
兄弟之間有爭執,那是家事。你找個外人來摻和,這是什麼意思?
張季布現在對劉絳極為忌憚。
他是太祖爺李如願的親外甥,李如願是他親舅舅。所以他是大梁朝堂的忠臣,但東朝現在的這種情況下,劉絳已經走上了通向權臣之路。
所以他不願意南下去參加跟西梁的戰爭。
但他更不能忍受跟突人合作,去背刺郵城。
劉絳只要還有一天是梁臣,張季布就願意替他守衛北疆。
但若是要改朝換代,他張季布一定不會袖手旁觀!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