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三百一十七章 勝者王,敗者寇

第三百一十七章 勝者王,敗者寇

  第378章 勝者王,敗者寇

  南寢水出太行,東北匯北寢水,二水聚注大陸澤。而在南寢水的東西兩側,共有十餘萬兵馬雲集。

  冀軍前臨南寢水,背靠磁山,其大營呈梯型,從山綿延至水畔,營地十餘里,旌旗獵獵作響,兵馬出入如蟻群,聲勢不可不畏人;並軍屯於河間地,南沿南寢水下營,北近北寢水紮營,大營猶如錐形,並軍馬群戲水於寢水畔,聲勢絲毫不弱冀軍。

  天空晴朗,河水清澈。

  張虞策馬緩行,文武從騎拱衛,共止於寢水畔,隔水目眺袁軍營壘。

  眺望少許,張虞舉起鞭子,指點袁軍連營,問左右道:「袁紹據磁山,遏寢水,有山勢、險水之利,我軍屯於河間地,諸君可有取勝之策?」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賈翊挽韁按,仰視磁山營地,說道:「山西有太行之險,巍巍太行,有八陘之險,

  阻敵之要。而今出襲河北,八陘口窄,是為河北遏我之要。謝觀冀軍士氣正盛,營壘有山水之險,君侯不妨按兵不動,以待冀軍士氣衰竭。」

  「按兵不動?」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我軍糧草跋涉轉運,而袁紹就食河北。如按兵不動,長久對峙,雖能令敵軍士氣衰竭,但未有勝敵之策。」

  「君侯莫忘劉和、酈嵩二軍?」

  賈翊說道:「昔出征前,君侯依仗劉和,言幽州之兵如能南下,則袁紹必惶恐而走,

  故勝負關鍵在幽州。昔翊憂劉和聲威不振,難令諸將盡心。而今據斥候言,袁紹以蹋頓、

  公孫進犯幽州,幽州諸將為保鄉梓,將會齊心共御。」

  「君侯與袁紹對峙於此,靜觀幽州、常山動向,如幽州勝,君侯遣將北上,調幽州諸將南下;而若幽州危急,可遣大將北上解圍,再率幽州諸將南下。北疆如若驚變,袁紹如坐針氈,君侯趁勢擊之,必能大勝袁紹。」

  「文和之策持穩!」

  張虞微微點頭,思索說道:「昔我征幽州時,與鮮于輔、齊周、田疇多有恩德。今我將征河北,幽州諸將不敢不助,如能令幽州之兵南下,形勢將利於我軍。」

  張虞、袁紹二者勝負的關鍵,在出征前的廟算中,山西文武有共識,即幽州數萬步騎南下,襲取空虛的冀州腹地,將能徹底改變戰況。而今賈翊計策不變,依舊將希望托於幽州。

  其實賈謝之策,與其說是希望寄託於幽州,不如說採用穩重的方略。畢竟打仗總不能將希望寄託於難以預測的決戰上,而是要在戰前為己軍爭取到更多的取勝優勢。

  「僅恐鮮于輔諸將非蹋頓、公孫瓚之敵,若幽州有覆滅之危,反而會成我軍之累贅。

  」郭圖擔憂說道。

  「幽州若是覆滅,被袁氏所下,我軍則有大憂,將大利袁氏。故勝負在幽州,非是虛言!」賈翊直白說道。

  張遼鬥志昂揚,說道:「君侯今不動兵,欲與袁氏久持。然幽州烏合之眾,當勝少而敗多,故今利在速戰,諸君欲持重,遼不懼袁氏!」

  賈翊搖了搖頭,說道:「烏桓意在劫掠,幽州之士長於守城,久不能破城,則必退之。公孫兵少,及烏桓兵退,不足為懼。我軍隔河對峙,欲破袁氏,惟恃騎軍,今河水為阻,利於敵寇,故難料勝負。」

  張虞考慮一番,看向荀攸問道:「公達有何見解?」

  「仆與文和意同,今時袁軍士氣正盛,不宜與之衝突。況敵據磁山,我軍壓水立營,

  彼能見我軍虛實,若執意交兵,則勝負非我軍所能預料。」荀攸神情凝重,說道:「是役關乎我軍得失,關乎君侯能否問鼎河北,當謹慎用兵!」

  說著,荀攸遙指袁軍營壘,說道:「今離賊營尺,僅一渠水之隔,周遭無廣田曠野。若袁紹渡河造橋,徐徐近逼我營,騎軍難以施展,我軍將多敗而少勝。」

  「故以攸之見,君侯何不率軍撤至上泉邑,引敵離營,敵出我歸,敵歸我出,復以輕騎渡潛水,深入邯鄲腹部,掠其輻重。如幽州有變,不出數月,必能破賊矣!」

  「善!」

  張虞微微頜首,說道:「我軍善騎,需用曠野,方能取勝。今敵浮橋渡河,騎兵難以馳騁,則是自斷手腳。可依公達之策,率兵稍撤至四十里外上泉邑下營,誘袁軍出營。」

  之前有言寢水河間地,東西不足兩百里,南北僅四十里。今至上泉邑下營,則是考慮到營寨離寢水太近,騎兵無法施展衝刺。且磁山毗鄰寢水,居高望下,則能將張虞所部變化盡收眼底。

  故至上泉邑立營,將能空出騎兵衝刺的空間,破解逢紀所獻的反客為主之計,更能避免繼續被磁山袁軍觀察到用兵變化。

  而上泉邑顧名思義,有泉水出流於山中,張虞所部至上泉邑下營,則能居高而將河間地動向盡收眼底。

  打仗選營立寨學問不少,歸根到底就是利於自己而不利於敵,且要考慮周全。莫要像馬為了居高臨下而強行上山,關鍵是沒了水源,兵馬必然潰敗。

  在張虞與左右指點袁軍營壘之時,候騎快馬奔馳而來,至數步前跪報。

  「稟君侯,冀軍細作來報!」

  「講!」

  「諾!」


  候騎說道:「前兩日,袁紹知顏良被我軍所斬,欲命文丑率兵再征。田豐力勸袁紹固守巨鹿,袁紹大為憤怒,遂將其下獄。」

  自袁紹選擇稱魏公後,便有少許親漢文士暗中投效張虞,故張虞能知袁紹軍中的隱秘之事,多虧了這些文土。

  頓了頓,候騎說道:「那日中,田豐有獻破我軍之策,即讓大軍退守邯鄲,先行固守,誘出軍遠離陘口,消耗我軍銳氣。待我軍糧草匱乏之時,潛出兵馬據寢水河間地,以斷滏口糧道,不出一月,則我軍必敗。」

  聞言,張虞大為驚嘆,謂左右說道:「由元皓之策,竟與諸子之見近似。若讓出磁山,誘我軍至邯鄲,我軍前不能下堅城,後有糧道之危,我軍實將兵敗。袁紹不能用由豐之策,並將智者下獄,實乃我軍勝袁氏之兆!」

  張虞不怕袁紹堵山口,最怕是率軍遠出。畢竟他的糧道單一,需要靠并州山道供糧。

  若是有袁軍斷了道口,兵糧不得外出,張虞真會因缺糧而兵敗。

  郭圖授須而笑,說道:「袁紹內忌外寬,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今田豐遭罪,可見袁紹能聚人而不能用人,弗如君侯矣!」

  「以圖之見,袁紹布衣之雄,依四世三公之名而據河北。公以神武之能,率強兵征之,扶危濟困,何愁不能平袁紹!」

  郭圖的一番馬屁讓張虞多有感慨,自嘲說道:「若袁紹兵敗,世人將以此稱之;若我兵敗,恐言我好兵專武。」

  荀攸眉目微挑,笑道:「那世人莫以多謀怯勇以謂攸!」

  賈翊笑了笑,說道:「那世人恐將以奸而反覆以稱翊。」

  「圖莫不是貪而亂法!」

  「勝者王,敗者寇,古今如是而已!」張虞說道。

  見張虞與眾謀士言不吉利的玩笑,張遼打斷說道:「君侯,文丑率兵北上常山,今是否通知酈嵩,並遣兵益之。」

  張虞收斂心神,說道:「酈嵩帳下兵馬有萬餘人,故遣援軍北上倒是不用。今傳令於酈嵩,讓他整頓兵馬,先與文丑對峙,如有勝敵之機,再出兵交手不遲。」

  「遵命!」

  賈翊抽空問候騎道:「勸袁紹出兵幽州之策,試問出自何人之手。田豐可有建言?」

  「回賈君,逢紀、審配勸袁紹令蹋頓、公孫夾擊幽,而田豐勸袁紹莫要出兵幽州!」候騎沉吟少許,說道:「田豐以為幽州兵馬雖眾,但諸將不能齊心,無為君侯效死力之心。故讓蹋頓襲擾幽州,調公孫南下討張燕,以斷並、幽之道。」

  賈翊將須而嘆,說道:「由元皓果有大智,袁紹不能用之,實為我軍之幸。」


  說著,賈翊朝張虞拱手,說道:「袁紹不納良言,將田豐下獄,實屬自斷臂膀。以袁紹之心性,是役必不會再用田豐之策。及君侯如破袁紹,不妨招降田豐,重創袁氏威望,

  將有利君侯橫掃河北。」

  張虞策馬回程,說道:「河北多謀士,如崔琰便為河北上士。今如能下河北,將廣用文武,田豐亦在名列之中,僅恐田豐不願歸降。」

  「田豐被袁紹下獄,其有性命之危。若袁紹敗走,何愁田豐不能降君侯。」郭圖笑眯咪道。

  若田豐沒被袁紹下獄,在危機關頭是否會投降不好說。但今田豐被袁紹下獄,田豐自翊一片忠心侍奉,難免會心生幽怨,遇見賢君招降時,大概率會降。

  「談招降田豐尚早,先議破袁氏之策。」張虞說道。

  眾文士每天除了幹活,便是為張虞構思未來。

  如上次眾人閒聊時,郭圖有意無意聊及劉秀在常山登基的故事,估計在想擊破袁紹之後,眾人會勸張虞進王號。然若是袁術篡漢登基,大概率會改勸張虞稱帝。

  進王稱帝,張虞其實頗有意動,但前提是必須擊敗袁紹。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