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日有所思

  第87章 日有所思

  

  劉辯做了一個夢。

  夢中他在身邊聚集了一大幫人才,曹操劉備對他俯首稱臣,麾下猛將如雲,壯士如雨。

  他覺得時機到了,大聲呼喊把土地收歸國有重新分配。

  於是天下皆反,連他所在的幽州都反了。但很快都被陸續平定,到最後,好像也就失去了一長串數字的人口。

  他左邊抱著大喬小喬,右邊抱著洛神梟姬。坐在朝堂上,看著眾人匯報。

  忽然有一個名叫李儒的婦人正溫柔地端著一碗藥對躺在床上的他說:「殿下,快把藥喝了吧!」

  劉辯一個激靈,瞬間從夢中驚醒。

  睜開眼,卻見是郭直在呼喚他。

  劉辯回過神來,夢中的人物形象已經淡去,唯有幾個奇葩情節他記得特別清楚。

  尤其是,土地!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隨著劉辯對漢室現狀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他愈發覺得東漢的土地問題難以用溫和的方式解決。

  地方上的豪族一方面侵吞擠占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的土地、藏匿人口,另一方面,豪族藉助國家機器掌控了基層治理權。

  早在質帝時期就有地方聯合起來驅除長吏(郡守縣令)的記錄。

  到桓帝時,甚至要專門下詔書,令州郡不得迫脅驅除長吏。甚至還要在詔書上強調,若有擅相假印綬者,與殺人同棄市論。

  當了解到這些,劉辯也就愈發明白,為什麼郡守國相權力明明過於大了,任免屬下官吏、自行經營鹽鐵,都足以自成一國了,郡守國相的權力儼如君主。

  但當初盧植仍堅持不同意自己重設都尉。

  因為東漢一直以來,只能通過加強郡守國相的權力才能制衡地方豪族對本地官府的掌控。

  在劉辯看來,這種不得已的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

  東漢的覆滅絕對不只因中央權力的崩潰,地方上的問題才是根本。

  甚至某個瞬間,劉辯不無擺爛地想:不如當個裱糊匠,效仿一下靈帝,好好享受生活算了!管他能撐幾年呢。

  可惜,他沒得選。

  他可不願意某天醒來,旁邊有人告訴他,黃巾又起義啦!

  然後,各地混戰,生靈塗炭,五胡亂華……

  推倒重來是他最不願意的選擇,他更希望為這個民族多保留一些元氣,用以面對未來兩三百年的氣候寒冷期。


  劉辯長舒一口氣,飯要一口一口吃,慢慢來唄!

  他現在很有一股自信,現在優勢在我!

  今年除了七郡國大水和汝南黃巾,沒什麼大的天災人禍了。

  算上賑災的支出,不求把國家歲收恢復到桓帝時的六十億錢,四五十億總得有吧,總不能一直靠西園補貼過日子吧。

  如果今年除了受災郡國外,其他各地的上計數據依舊在下滑,那這可是送上門整頓吏治的理由。

  ……

  心心念念著土地問題,劉辯下午見到靈帝時忽然感嘆:「多虧了父皇籌集的西園錢,不然現在國家可怎麼辦啊!」

  靈帝先是一喜,心想他這敗家兒子總算知道柴米貴了,馬上又警惕起來,道:「辯兒直說吧,又想拿西園錢幹什麼?」

  天地良心!劉辯沒想到自己在靈帝這信譽已經這麼差了,解釋道:「父皇,孩兒真沒什麼想法,只是近些日子看了些近些年減少的人口、田畝數據,又向盧師請教,了解到了許多此前不清楚的地方,有所感慨。」靈帝這才放下心來。

  劉辯又說起上計田畝、人口數的事,這兩者分別對應著田租和賦稅。

  靈帝說道:「如今八月,正是各縣向郡國上報之時,為何不從現在開始做呢?」

  說罷,靈帝遣小黃門去叫來了負責上計工作的司徒。

  劉辯沒想到皇帝比他還急。

  「父皇準備怎麼做?先給各郡國定個小目標?」劉辯試探著問道。

  靈帝輕輕點頭:「辯兒這個想法不錯。」

  劉辯:「……」

  雖是他的主意,可他依舊質疑道:「可如今各縣度田不是已經完成了嗎?若是定下的標準郡國無法達到,恐怕會將額外的租稅直接分攤給普通百姓。」

  「那就令各州刺史及各郡監察從事巡查郡縣。」靈帝這時候反應飛快。

  劉辯雖然有些懷疑刺史和在他建議下新增的監察從事在這種時候是否能真的發揮作用,即便真能發揮作用,也絕對少不了將增加的租稅分攤給百姓的行為。

  但他更明白,如果不邁開第一步,國家只會在收入減少、治理能力下滑的循環中沉淪。

  雖然這其中帶了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味道。

  但這就是現實,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改革哪有不流血的。

  劉辯唯一能做,就是想法設法避免無意義的內耗。

  「父皇言之有理。」

  在司徒丁宮趕來之前,劉辯又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建議道:「可以放出風聲去,稱國家準備在歲末隨機挑選若干個郡國,親派使者,去調查各郡國鄉官里吏在收取租稅時,有無欺壓資產十萬錢以下的百姓的惡行。若有,視其嚴重程度,郡縣長吏以縱避論罪。」


  至於到時候要不要派,派多少,到時候再說唄!

  劉辯查看史書,知道當年光武帝重新度田時,將人派出去後才開始有了些小規模叛亂,而真正的大規模叛亂,則發生在次年度田完成處死十幾個刺史郡守後。

  不會真有人聽到點風聲就坐不住了吧。

  應該不會吧……

  畢竟西園八校尉可不是練著玩的。

  之後,司徒丁宮來到玉堂殿。

  他聽了皇帝和太子父子二人的突發奇想,整個人都驚呆了。

  雖然他親近宦官不假,也不敢違逆皇帝的意思,可這麼大的事,他怎麼敢單獨應下來?

  丁宮伏地拜道:「陛下,此乃國之大事,臣昧死以聞,請召三公議事。」

  心裡想著,太尉在外,就算拖不了時間,也要讓更多人下場議事。

  雖然劉辯覺得只要不把標準定得太高,問題應該不大,但萬一是他過於樂觀了呢!

  他也傾向於多聽一聽更多意見。

  劉辯很清楚自己並不比古人要聰明,只是多了些後世的見聞,兼聽則明。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