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賦稅
第86章 賦稅
曹植於《說疫氣》中言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云:「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馬日磾這封奏書讓劉辯想起了漢末三國時期除了戰爭外,另一個對人口的大殺器。
華佗的醫書沒有流傳下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影響深遠。
這本書放到後世來看,有其局限性,可若是放到當時當代,毫無疑問是醫學領域的極大進步。
劉辯目前猶豫的是,此二人目前未必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醫學知識,如果貿然將他們詔來雒陽,劉辯擔心會產生揠苗助長的問題。
不過,即便把他們留在地方行醫,以劉辯目前的能力,給他們提供些便利倒也沒啥問題。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如今巫醫一體,在許多百姓心中,藥沒有符水管用。
就如大疫,即便是士人也只認為其產生的原因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一個出身不差的知識分子選擇潛心研究醫術,從事士人眼中的「賤業」,而非按部就班的走仕途,其道德水平必然是值得尊重的。
華佗有「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的記錄;張仲景最後也棄官修書。
劉辯能給他們提供不少額外的幫助。
缺乏紙張,寫醫書只能用竹簡?跑腿、採藥的人不足?需要弟子?與別的醫者交流不便?
這些朝廷統統都能予以支持。
最關鍵的則是——名!
劉辯可以幫助他們將巫醫徹底切割開來,提升醫師的就業環境。
華佗曾感嘆醫師地位低下,張仲景也感慨庸醫害人,敗壞名聲。
但沒關係,誰說醫師就不能著書立說了。
而且,鴻都門學能研究書法,繪畫,難道就不能增添一項醫術嗎!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劉辯得先確定目前的張仲景和華佗究竟有沒有著書立說的能力,這一點,問他們本人最為靠譜。
說干就干,劉辯當即寫了一封信,希望太尉馬日磾幫他代為詢問。
後者在劉辯心中還是比較靠譜的,應當不至於推託。
雖是私信,但畢竟是寫給在外持節的太尉,所以劉辯也沒避著旁人,也不怕別人看。
而且,劉辯也附上了一點他自己能想到的一些可能對如今醫學發展有幫助的知識,並轉變成了時人能理解的話,希望馬日磾能轉交給華佗和張機。
如,將細菌病毒解釋為眼睛看不到的小蟲,小蟲能通過水、氣傳播,將水煮沸可以消滅這些小蟲。而造成大疫的原因就是某種小蟲進了人的身體,然後在人與人之間通過水、氣傳播……
對內,則推說是以前看史道人的道家藏書時發現的,對外……誰又能來問他呢?
劉辯在入宮前好歹同史道人相處過半個月,他覺得就算史道人被人找出來了,也沒啥風險。
不過,也因此,劉辯雖認為自己光明正大,問心無愧,還是選擇了私信而非公文。
公文是要存檔的。可惜他不是醫學生,腦子裡中學的那些生物知識早就不知被丟到哪裡去了,能提供的幫助在他看來極為有限。
……
馬日磾在奏書的最後,不忘彈劾荊州刺史王睿的種種無能之舉。
此前蓋勛對劉辯說王睿看不起武人時,劉辯曾讓有司商議是否要換一個荊州刺史,但最後商議的結果還是保持原樣。
當時劉辯還沒當太子,又念及叛亂已平,也就沒有堅持。
王睿出身琅琊王氏,東晉時「王與馬,共天下」,現在的王氏自然還沒有此等影響力。
因有馬日磾的彈劾在,對王睿的罷免商議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
而接下來袁紹回京之後所要擔任的職位,以及接任汝南太守的人選,同樣也需要考慮。
不過在此之前,劉辯有一個問題需要得到解答。
為何受災百姓這麼多,其中無家可歸者何止五萬戶,為何官府願意發給土地,願意去荊州的只堪堪有近兩萬戶呢。
他詢問盧植,得到了一份答案。
「翁叔奏書中雖未言明,但依臣想來,此願意遷徙的兩萬戶,大體必然不是獨門獨戶。而是由幾十上百口,乃至於更多人口組成的宗族。以宗族同遷往荊南。
此宗族人口至荊南後,翁叔亦會依據各自宗族而安置。」
可這仍不能完全解答劉辯的疑惑。
盧植張了張嘴,忽然不知道該不該說,但望著太子看向自己的眼神,他輕嘆一口氣,解釋道:「有民苦於算賦、口賦。尤以算賦為最,分為每月繳納。若吏治不嚴,鄉官里吏巧立名目,上下其手。」
「此外,內郡國男丁無力前往邊郡服每歲三日兵役,而不服此兵役者需繳三百錢,以此僱人代為守邊,稱為更賦,而今已成定製。」
口賦又叫口錢,徵收對象是七歲至十四歲的少年男女,起初為二十錢。入少府,作皇帝私用。
算賦,則是十五歲至五十六歲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向國家交錢,起初為一百二十錢,稱為一算。商人與奴婢倍之。
此二者皆屬於人頭稅,只是如今,說不定相鄰的兩個郡國收取的算賦都不一樣。
更賦,源自春秋時期延續下來的國人戍邊傳統,秦朝時仍在執行,但國家大了,百姓戍邊的難度指數級增加,到了漢代便靈活變成了更賦。此外,當郡兵也是徭役的一種。
實際上,國庫里更大的收入來源是包括更賦在內的人頭稅,因算賦收取數額變化,數倍于田租。
盧植見劉辯已經隱約明白了他的意思,撫著鬍鬚做出了最後總結:「是以,凡主家有名望信義者,有百姓為躲避算賦、更賦、徭役,寧願賣身為其奴婢。」
而奴婢,除了算賦加倍,徭役之類的都是沒有的,更別提能養得起奴婢之人必然與基層官吏有扯不開的關係。
所以,如果不用去考慮奴婢在身份上低人一等,那麼失去土地者成為奴婢而非佃戶,將會是一個性價比極高乃至於在某些情況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劉辯聽到這,心頭一陣無語,合著讀書修身修來的品德,倒成了積蓄私奴的助力了。
怪不得自古以來都說讀書好呢!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