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 第377章 布局新能源,發力AI

第377章 布局新能源,發力AI

  第377章 布局新能源,發力AI

  無人外賣車,無人快遞車,只能搶一些不用送上樓,不用送貨上門的好單子。

  但是那些需要上樓,需要送到家裡的『費事單子』,還需要騎手和快遞員負責。

  可無人計程車就不一樣。

  隨著地圖精確度的不斷提高,計程車司機能跑的單子,蘿蔔快跑發展幾代都能跑,並且還有一些優勢!

  比如無人計程車不會惡意繞路,不拒載,不管多遠多近,天氣多麼惡劣,接單後都能去接你。

  不像某些司機接了單,嫌棄距離近不賺錢,就故意不去接,逼著乘客自己取消或者加價。

  也不會像某些司機,接了一口價訂單,嫌棄不賺錢就一路上都陰陽怪氣,大熱天也不開空調,還要噁心乘客。

  更不用擔心遇到無良司機,遭遇人身危險,畢竟連司機都沒有,價格也更便宜。

  或許有人會擔心,一旦蘿蔔快跑干翻計程車、網約車,壟斷行業後,也會迅速漲價開始收割,甚至比有人計程車、網約車還貴!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其實這一點也不用擔心。

  無人計程車行業無法壟斷,本就是一本萬利,百度做得了初一,華為、比亞迪等企業就能做十五。

  屆時市面上多個品牌的無人計程車同步運營,都是低成本運行,為了搶客戶不打價格戰就不錯了,怎麼會瘋狂漲價?

  可想而知,一旦無人駕駛計程車普及開來,傳統計程車、網約車當真前途未卜。

  700萬的出租司機,也都面臨著失業的風險。

  可沒辦法,時代的車輪就是一往無前,只會冷酷無情地碾壓一切,沒有人可以螳臂當車。

  像是前世,哪怕百度不做蘿蔔快跑,其他企業也會做。

  就算國內企業都不做無人計程車,國外企業也會做。

  這一點,無法改變,也無法阻止。

  最終得利的是數億乘客,可以用更好的服務,更低的價格打車,甚至比自己開油車上班都省,畢竟油費,停車費也不少。

  而悲劇的則是七百萬出租司機,會面臨集體失業!

  以及高德打車,瀕臨破產!

  大家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失業了,大不了去跑滴滴。

  就是這句話,導致網約車領域過度飽和。

  哪怕沒有蘿蔔快跑,網約車都過度飽和,收入下滑,並且還不斷有人加入!


  而無人駕駛計程車的出現,更是給了網約車一記暴擊,一旦普及,徹底終結這條退路。

  但樹挪死,人挪活。

  網約車沒法幹了,可以去做別的行業,總歸有出路。

  畢竟很多行業,還是很缺人的。

  比如建築行業,隨便去一個工地,平均年齡都在45歲以上,很多都是五十多,甚至六十多的農民工!

  別說超年齡了……農民工退休金都沒有,也沒有退休一說,干到六十多太正常了。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寧可去跑滴滴,送外賣,也不上工地,導致用工荒。

  一旦五六十歲的這批老農民工退役,年輕人又不干工地,那可就徹底涼了。

  畢竟當下城市需要翻新,需要發展,十年後也需要翻新,二十年後依舊需要。

  而這一切都需要農民工。

  無人計程車的出現,斷了開網約車的路子,無人快遞車和外賣車的出現,減少了快遞員和騎手的需求,也算是倒逼著部分年輕人回到工地。

  雖然殘酷,但是沒辦法。

  工地揮汗如雨拿八千,辦公室加班到頭禿拿四千,總得選一個。

  當下,百度就已經在部署無人駕駛的研發。

  十多年後,百度的蘿蔔快跑飛速發展,不斷普及,王逸的高德打車也就破產了!

  時代發展如此,王逸也無力抗衡。

  高德打車做得再好,也扛不住百度的無人計程車24小時不休息。

  而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星逸科技下場,親自研發AI無人駕駛算法,親自做『蘿蔔快跑』!

  必須早布局,現在就開始布局。

  星逸AI算法部門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發無人駕駛和AI大模型。

  幾年後,高德地圖的精準度提升到恐怖的地步,王逸也會推出無人駕駛汽車,但是不會直接砸網約車、計程車的飯碗。

  畢竟高德打車也是自家業務,王逸不會直接讓跟著高德幹了多年的網約車司機集體失業。

  相反,王逸會將第一批網約車拿出來,賣給高德打車的資深老車主,也讓他們後半生可以有收入,有保障。

  屆時,每天無人計程車賺的錢,高德提一半,另一半給司機。

  或許提成比之前天天出車會減少一些,但好在他們不用天天出車就可以拿錢,也算是好事。

  有了這筆睡後收入,那些網約車司機不管是提前退休,還是做點其他行當,都更加穩妥,也不會瞬間失業。


  當然,這一優惠僅限五年以上的高德老司機,剛入職的新司機王逸不管。

  否則勢必會有大量原本不想開網約車的人,為了賺這份「睡後收入」,臨時加入高德司機。

  那就亂套了。

  王逸做的,只是給老員工謀福利,讓老員工不至於集體失業,老無所依,可不是做慈善。

  此外,還會在這之前,和老員工簽訂一份五年合約,合約內容就是司機需要幫助星逸科技訓練自動駕駛大模型,繪製精準地圖數據!

  自動駕駛是算法搞定,但這算法不是一次性做出來就完事了,而是長年累月訓練出來,升級出來的大模型!

  比如百度的蘿蔔快跑,真是2024年才運營的嗎?

  不是,早在2020年,蘿蔔快跑就在帝都和長沙等部分區域開始運營。

  早在2017年,百度就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台Apollo。

  早在2013年,百度就開始了自動駕駛的研發!

  雖然百度的自動駕駛和蘿蔔快跑前些年存在感不高,但實力卻強大的很,在L4級自動駕駛領域,全球頂級,堪稱遙遙領先。

  而華為、特斯拉、小鵬等企業,都是L2級有條件的自動駕駛,也就是輔助駕駛。

  當然,這不意味著百度就吊打華為、特斯拉,只能說是兩個賽道。

  百度直接做的就是L4級自動駕駛,優點是真無人駕駛,不是半吊子的輔助駕駛,但缺點同樣明顯,只能在高精度地圖區域內運行,一旦出了這個範圍,瞬間瞎眼。

  而華為、特斯拉等企業的L2級自動駕駛,雖然是輔助駕駛,離不開人,沒法像蘿蔔快跑一樣真正的全程無人駕駛,但是憑藉強大的軟硬體結合,能夠適應更多的路況,不受地圖限制。

  甚至開到鄉下沒有地圖的小路,都能輔助駕駛。

  兩者沒法說誰強誰弱,也沒法說誰走彎了路,只能說賽道不同,面向的群體不同。

  百度的L4自動駕駛,能無人駕駛,但離不開精準地圖,註定適合B端商用,在限定區域內做自動駕駛的無人計程車。

  而華為、特斯拉的L2輔助駕駛,能適應所有路況,不受地圖限制,但離不開人,更適合C端消費者的輔助駕駛。

  相同的是,不管是百度,還是華為,都是在2012-2013年就開始布局無人駕駛的研發。

  沒錯,這個行業就是十年磨一劍!

  同樣,星逸科技也得提前布局,提前準備。

  王逸收購小i機器人,成立星逸AI算法部門,就是為此事布局。


  在當下投入巨資,開始布局AI算法,無人駕駛算法的研發。

  至於說方向?L2輔助駕駛,還是L4自動駕駛?

  小孩子才做選擇,王逸都要。

  沒錯,L2輔助駕駛和L4自動駕駛,王逸都做。

  沒辦法,今後星逸科技要做新能源,輔助駕駛必不可少,不得不做。

  同樣,星逸科技旗下有高德打車,若是不做L4自動駕駛,一旦百度的自動駕駛落地,滿大街都是蘿蔔快跑無人計程車,那高德打車就徹底崩了,就得破產!

  旗下的數百萬網約車司機,就得集體失業。

  為了讓這些人有些出路,L4自動駕駛,王逸都不得不做!

  畢竟百度的蘿蔔快跑是不留活路,而王逸的L4自動駕駛落地,還可以賣給高德老司機,讓他們有份穩定收入!

  可以讓高德打車對抗百度的蘿蔔快跑!

  因此,L2和L4,王逸都要做。

  好處是,王逸有高德導航,有高德打車,在資料庫和無人駕駛算法訓練上,有著華為百度都沒有的優勢。

  最簡單的,百度、華為為了訓練無人駕駛算法,需要弄很多車,天天到處跑,採集數據,訓練算法,一代代疊代更新。

  不只是算法更新,還有設備的更新。

  而星逸科技就簡單多了,數百萬高德打車司機跑遍全國各地,簡直就是數百萬行走的繪圖車!

  完全能夠做到地圖最精確、最迅速的實時更新。

  還有高德的精準地圖加持,不管是L2,還是L3,L4,都沒壓力。

  至於造車?

  還得是自己來!

  前世哪怕是華為,和第三方合作,都四處碰壁,四處被坑,直到最後牽手瀕臨破產的小康汽車,才有了問界。

  王逸可不想受這個窩囊氣,還是星逸品牌,親自下場造車。

  而造車資質,就成了大問題!

  新能源造車資質有兩個資質,一個是發改委的大資質,另一個則是工信部的小資質。

  這兩個資質,都不好拿。

  比如發改委的大資質,需要具備融資能力、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品質保障與服務能力,且具有正向研發能力,擁有相關發明專利,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等設計開發、試驗檢測、監控能力。

  除此之外,還要兩年內建廠,三年內開售車輛。


  不過2015年-2017年,官方曾放開了資質條件,發放了足足15張新勢力資質。

  但2017年後迅速收緊,以後再想造車,就和OTT牌照一樣,只能砸錢收購了。

  王逸準備儘快開始布局,投入巨資,儘量在兩年內組建起班底,儲備技術專利。

  三年內拿到資質、建廠,四年內開售,也就是2016年左右,星逸汽車上市。

  這個時間點正好。

  畢竟新能源前期電池成本降不下來,技術突破不了,續航短,發力早了也意義不大。

  前世,新能源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2017年之前,新能源的探索期,油改電為主,微型車為主,騙補貼為主。

  第二階段,2018年到2020年是行業洗牌出清期,隨著補貼下降,微型車遭遇暴擊,純電和插混開始發展,特斯拉引入,鲶魚效應開始。

  第三階段,2021年後,競爭和爆發期。國產新能源迎來大爆發,技術、品質、體驗全方位提升,瘋狂吞噬油車市場。

  至於第四階段,必然是電油移位。電車、混動續航大幅度提升,成本大幅度降低,市場份額超越油車,取代油車。

  而最有意思的,就是2016年左右,官方給予新能源大量補貼,大力支持新能源發展。

  結果一眾企業不珍惜機會,反而粗製濫造,騙取補貼。

  做的產品哪是新能源汽車?明明是老頭樂!

  逼得官方都不得不引入特斯拉這條鲶魚,清洗市場。

  而這一次,王逸準備提前出手,在友商騙補貼的時候,星逸科技做那條鲶魚,直接用過硬的新能源,卷死騙補貼的友商。

  星逸科技直接魔都建廠,大規模發展。

  如此一來,也就不用引入特斯拉了。

  屆時,特斯拉國內的部分市場,星逸科技全部吞下!

  2016年,用L2級的輔助駕駛,打開星逸汽車的前途。

  幾年後,用L4的高度無人駕駛,對抗百度的蘿蔔快跑,給高德司機和高德打車一個出路。

  王逸可不想高德打車都被百度的蘿蔔快跑幹掉!

  而自動駕駛的整個研發過程,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多。

  前世百度研發十多年,L4級高度自動駕駛都只是在有限的區域進行。

  同樣,華為、特斯拉搞了十多年的輔助駕駛,也沒有達到L3級。

  若是真達到L5級的全自動駕駛,連方向盤都不需要的那種,王逸覺得十五年都未必夠,甚至得二十年。


  也就是2030年左右,有希望實現全自動駕駛。

  那個時候,汽車沒有方向盤,主副駕駛做成通鋪沙發。

  也不需要考駕照,上車後告訴汽車你的目的地,往車上一趟就是了,自動駕駛直達。

  而這前提,就是王逸從當下開始布局!

  為此,從科大訊飛回到星逸科技的第二天,王逸立即召集了星逸科技的高層,以及AI算法部門。

  連小i機器人部門的負責人,都提前趕到帝都開會。

  王逸環視眾人:「第一個事,關於AI,技術共享。小i機器人和科大訊飛一個擅長自然語言處理,一個擅長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我和科大訊飛劉董達成協議,雙方共享核心技術,共享語音、語義資料庫,共同進步!」

  「第二件事,還是關於AI,業務劃分。共享語音、語義技術和資料庫後,小i機器人和科大訊飛的AI算法和技術,都會飛速提高,但業務也可能衝突。」

  「為此,我和科大訊飛那邊協商好,雙方劃分好領域,儘量在各自的範圍內深耕,橫掃其他競爭對手,沒必要自己人內鬥死磕。」

  「今後小i機器人主要發力toB端業務,以AI智慧客服、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為核心,深耕B端業務。同時做C端的小艾音響。」

  「而科大訊飛將深耕toC端業務,做翻譯機,訊飛輸入法,訊飛聽見等C端業務,以及B端的AI教育。」

  說完,王逸看向小i機器人一把手,對方連忙道:

  「好的,董事長,這樣技術共享,資料庫共享讓我們實力激增,業務劃分又讓我們避免業務衝突,我完全接受。」

  王逸點點頭:「很好,後續的事情,你安排技術團隊和科大訊飛進行接洽,融合。儘快用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和語音合成技術,把小艾音響的方言識別搞定!」

  眼下小艾方言識別很差,王逸都頭疼,只能用科大訊飛的技術和方言資料庫來解決。

  「是!」

  王逸繼續道:「第三件事,我得到確切消息,百度,華為都要成立無人駕駛研發部門,並且著手開始部署無人駕駛研發,甚至布局新能源汽車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

  前世華為2012年開始布局,百度2013年開始布局。

  雖然重生了,但不用懷疑,這種大的戰略,兩大企業依舊繼續推進。

  所以王逸就直接點出來了。

  聞言,眾人面色大變。

  誰也想不到華為和百度,眼下就開始部署無人駕駛的研發了。


  王逸繼續道:「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是一個三年起步的過程,我們現在開始布局。人事部迅速招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大牛和人才,打造星逸汽車研究中心,進行三電系統以及整車解決方案的研發,並積累專利。」

  「兩年內搞定混動解決方案,三年內拿到新能源資質並建廠,四年內星逸汽車上市!」

  「是!」眾人紛紛應道。

  明白了王逸的決心。

  做手機,都沒有說是四年計劃,但做汽車,竟然提了四年計劃。

  無他,王逸要做的不是組裝汽車,而是自研三電系統,自研電動機、動力電池、電控系統!

  王逸繼續道:「無人駕駛的研發,是一個更加漫長的過程。」

  「我們先進行L2級的輔助駕駛,等高德地圖精確度提高後,同步推進L4級自動駕駛的研發。」

  「未來,有高德地圖的數億用戶,和高德打車的數百萬車主,天天提供數據,我們的自動駕駛資料庫更新最快、最及時、最完善,只要算法也跟上,也能成為第一個做出L2級、L3級、L4級的企業!」

  「星逸汽車,作為星逸科技未來最重要的戰略核心,我親自掛帥。只准成功,不准失敗!」

  「是!」眾人紛紛應道。

  眼下星逸手機已經做到了第一梯隊,星逸平板也是。

  這個時候上線星逸汽車,提前布局,也是合乎情理。

  畢竟汽車比手機複雜得多,若是組裝汽車還好,兩三年就做出來。

  但自研三電系統,那就難了,沒有個四五年,都難。

  但總得有人做。

  前世華為做到了,這一次,星逸科技同樣能做到!

  「星逸汽車研發中心,儘快招人,儘快組建。還有無人駕駛算法,也抽調精銳骨幹,儘快提上日程!」

  王逸一一囑咐道。

  散會後,又將簡子妍留下:「子妍,接下來伱大力挖人。不只是國內的,海外的特斯拉,博世之類的,能挖動的都挖。」

  星逸半導體為什麼能發展那麼迅速,彎道超車,超越華為海思半導體?

  原因很簡單,海思是自己招人,自己從頭搞,一點點試錯。

  而星逸半導體直接招的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的大牛和團隊,站在德州儀器的巨人肩膀上前進,自然發展更快,更迅速。

  同樣,汽車的研發也是如此。

  投資了比亞迪,王逸不好意思從比亞迪挖人,就直接挖特斯拉和博世的人。


  特斯拉毋庸置疑,和比亞迪一樣,都是新能源汽車巨頭。

  當然,所謂的特斯拉公開技術專利,讓國產新能源飛速發展,甚至沒有特斯拉公開的專利,國產新能源就造不出來這些話語,都是屁話而已。

  實際上,特斯拉在2014年才公開了200多項專利,而比亞迪早在2003年就造出了混動電動車。

  這樣說來,比亞迪才是新能源鼻祖。

  此外,特斯拉公開的那些專利對國產車沒多少價值,大都是一些抵押出去的專利,並且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說白了,你要用,都得服從特斯拉的各種限制,結果到頭來,還不如自己搞來得實在。

  更主要的,真正核心的專利,傻子都不會公開。

  比如比亞迪的dmi技術,不可能公布!

  因此唯一有價值的,還是挖一些特斯拉的研發人員。

  至於博世,更不用說,汽車頂級供應商。

  雖然博世沒有親自下場造車,但各大品牌都離不開博世的產品。

  從這兩個方向挖人,無疑效果最好。

  「董事長,您放心,這事交給我了。」簡子妍應了下來:「對了,明天京東劉董來拜訪您。」

  「對,還有京東的事!」王逸記起這茬。

  新能源現在開始布局,四五年後才會上市。

  而當下的星逸智家,才是迅速推進的。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