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開元初年五月。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南陽王劉協上書奏曰:「陛下何時立太子?」
金茂算算時間,大兒子金臨外出歷練也有近十年了,按照早先的說法,得召回中央培養。
不過,東北那邊四兒子金哲幹得不錯,很得民心,比大兒子金臨更有明君相。
至於二兒子金兵已經明確在軍隊中任職,沒什麼政治頭腦,當個武將也不錯。
三兒子金竇就更不用說了,他的天賦發揮在科研方面更適合。
但是立太子不止是金茂一個人的事,更是國事。
為此,金茂特意將這件事放在大朝會上議論。
「大皇子金臨在外歷練十載,頗有成效,今南陽王劉協請立太子,諸位有何看法?」
眾臣一聽這話,肅然起敬。
因為他們都不是哪個皇子的擁躉,而是皇權忠實擁護者,毫無利益相關之事,誰也犯不著去冒險。
見狀金茂點名道:「太尉有何見解?」
太尉周瑜出列回答道:「陛下,立太子之事,關乎國本,需謹慎而行。大皇子金臨在外歷練多年,據聞其治理有方,深得民心,且在軍事上亦有所建樹,實乃國家之棟樑。然而,立太子還需考量其品德、學識及對皇權的理解。臣建議,可召大皇子回京,與諸位皇子一同接受考驗,以觀其能,再行定奪。如此,方能確保所選太子既能承繼大統,又能服眾,穩固朝綱。」
金茂點頭問下一位:「司徒怎麼看待?」
司徒戲志才說道::「陛下,太尉之言甚是。然則,立太子之事,不僅關乎個人才能與品德,亦需考慮其對家族的維繫及對朝中勢力的平衡。大皇子雖在外聲名顯赫,但其他三位皇子亦非等閒之輩,他在內輔佐陛下處理朝政,對政務頗為熟悉,且能妥善處理各方關係,深得朝臣擁戴。此外,諸位皇子各有千秋,或有未被發掘之潛能。臣以為,除召回大皇子外,亦應給與其他皇子同等機會展示才能,通過公平競爭,讓陛下及朝野上下共同見證,方能選出最適合繼承大統之人。同時,此舉亦能彰顯陛下公正無私,增強皇室內部的凝聚力,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金茂再次點頭,看向第三位:「司空如何看待?」
司空荀攸說道:「臣以為,二位大臣所言極是。歷代以來,皇位繼承之事關乎國家興衰,需謹慎處理。大皇子固然才幹出眾,但其他皇子亦不乏可造之材。若能讓諸位皇子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不僅能發掘他們的真正潛力,還能避免因嫡庶之別而引發的內部紛爭。此舉既能確保皇位繼承的公正性,又能增強皇室成員之間的團結,為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臣建議,陛下可設立一系列考驗與試煉,讓諸位皇子在實踐中展現各自的才能與品德,最終由陛下與朝臣共同評判,選出最適合繼承大統之人。」
「此外,為了確保考驗的全面性和公正性,這些試煉不應僅限於武藝與政務管理,還應涵蓋文學修養、民心所向、外交智慧等多個維度。例如,可令皇子們分別負責處理地方災情,考察其應急處理與民生關懷能力;派遣至鄰國進行友好訪問,評估其外交手腕與國際視野;甚至可設立學府辯論,檢驗其思辨能力與學識廣度。通過這些多元化的試煉,不僅能全方位地了解每位皇子的綜合能力,還能讓民眾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形成更為廣泛的民意基礎。
同時,為確保試煉過程中的安全,應派遣忠誠且經驗豐富的侍衛與顧問團隊隨行,既保護皇子安全,也作為公正的見證人,確保試煉結果的公正無欺。試煉期間,還可設立匿名舉報渠道,鼓勵朝野上下對不公行為進行檢舉,以維護整個選拔過程的透明度與純潔性。
最終,當所有試煉結束後,陛下可召集朝中重臣、地方代表及德高望重的民間人士,共同參與評判會議,結合皇子們的實際表現、民眾反饋及朝臣意見,綜合考量,選出一位德才兼備、深得民心的繼承人。此舉不僅能彰顯陛下選賢任能的英明,更能贏得天下萬民的擁戴,確保皇權交接的平穩過渡,為國家的長治久安開啟新的篇章。」
金茂聽完覺得很有道理,最後把目光落在賈詡身上:「賈卿,你覺得如何?」
賈詡佝僂著身子,致歉道:「陛下,老臣愚鈍。」
金茂擺手道:「我知道了,讓你說你就說說吧,反正你閒著也是閒著。」
賈詡無奈道:「既如此,老臣斗膽一言。陛下所慮極是,選立繼承人一事,關乎國本,需謹慎而行。德才兼備固然重要,但亦需考量其是否有駕馭群臣、安撫百姓之能,以及面對危機時的應變與決斷。此外,繼承人對於治國理念的理解與實踐,亦不容忽視。或可設一考驗,讓諸位皇子於朝堂之外,處理一些實務,觀其成效,再行定奪。如此,既能全面了解皇子們的真實能力,又能避免因一時之偏見而錯失良才。再者,民心所向固然重要,但亦需警惕有心之人的刻意引導,需多方查證,確保信息的真實無誤。如此,方能選出真正合適的繼承人,確保我大金江山永固。」
「諸位所言都有一定的道理。」金茂點頭道:「但外出歷練只適用於年輕的皇子,大皇子年長,是時候調回洛陽任職。」
「大皇子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治國才能,多年在外歷練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威望。讓他在洛陽擔任要職,不僅能將其所學應用於實際政務,還能藉此機會進一步磨礪他的領導力和決策力。同時,洛陽作為都城,政務繁忙,複雜多變,正可考驗大皇子在複雜局勢中的應變能力和大局觀念。此外,朕意已決,將在洛陽設立一個由朝中元老與能臣組成的顧問團,對大皇子的工作進行監督與指導,確保每一項決策都能兼顧國家利益與民生福祉。這樣既能讓大皇子在實踐中成長,又能保證朝綱不亂,國家機器平穩運行。至於其他皇子,朕亦會根據他們的特長與歷練情況,逐一安排合適的崗位,讓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發光發熱,共同為大金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總之,選賢任能,不拘一格,方能確保我新漢世代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至於四皇子金哲。」金茂沉吟道:「讓他不用在東北折騰了,去西北,接任大皇子現今的職務。」
眾臣皆是一凝,知道皇帝陛下這要比對兩人的優劣。
若是金哲上任後幹得比金臨漂亮,那麼太子之位就會落到金哲頭上,反之則是金臨當太子。
這不公平!
南陽王劉協出列,為金臨打抱不平道:「陛下,臣斗膽進言金臨殿下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治國才能,於西北邊陲勵精圖治,使得那片荒涼之地煥發生機,百姓生活日益富足,此乃有目共睹之功績。而四皇子金哲,雖亦有才情,但未曾有過如此顯著的政績作為支撐。直接將金哲調往西北,接替金臨之職,恐難以服眾,更恐傷了金臨殿下及其麾下將士之心。臣以為,選拔儲君之事,應當更為慎重,既要考量諸皇子的能力與貢獻,亦需兼顧朝野上下之民意,方能確保未來國君之選,既合天道,又順民心。」
「再者,金臨殿下不僅政績斐然,更在軍民之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他以身作則,親民愛民,多次親赴前線,與將士們並肩作戰,共克時艱,其英勇事跡早已傳遍四海,成為激勵士氣、安定民心的基石。若貿然易將,不僅會動搖西北邊防的穩定,更可能引發將士們的不滿與猜疑,這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無疑是一大隱患。
反觀金哲皇子,雖在文學詩詞上頗有造詣,亦曾參與過一些朝廷事務的處理,顯示出一定的行政能力,但在治理地方、統御軍隊方面的實際經驗尚顯不足。儲君之選,關乎國本,非同等閒。理應將候選人置於更為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歷練,考察其應變之策、治國理念以及能否贏得廣泛的支持與信任。
因此,臣建議,不妨先讓金哲皇子擔任一些較為重要的地方官職,如京畿要地或經濟重鎮之知府,讓他在實踐中積累更多治國理政的經驗,同時觀察其是否能夠迅速融入地方、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在百姓與官員中的口碑如何。待時機成熟,再根據其實際表現與功績,綜合考量是否適合作為儲君人選。如此,既是對國家未來的負責,也是對每一位皇子公正公平的對待,方能確保儲君之選既符合皇室傳承之序,又真正順應天下蒼生之願。」
「嗯,南陽王說得很有道理。」金茂說道:「你這番話更加堅定朕的想法!」
「既然大皇子如此優秀,正好檢驗一番四皇子的成色,也好早些為其找到適合的道理,免得蹉跎人生。」
「他們都是朕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朕豈能厚此薄彼?」
南陽王劉協震驚地抬頭,沒想到皇帝陛下態度如此堅決,心中不禁暗自讚嘆皇上的深謀遠慮與慈父之心。他躬身行禮,言辭懇切:「陛下聖明,以國家大局為重,兼顧皇子個人前程,實乃天下萬民之福。臣願全力協助陛下,確保此次選拔公正無私,既能讓大皇子之才得以彰顯,亦能讓四皇子在歷練中成長,尋得屬於自己的天地。」
「至於如何安排,臣建議不妨設下一系列考驗,既有文治武功的比拼,也有治國理念的探討,更有對民情民意的體察,如此全面而深入地評估兩位皇子,方能選出真正能夠引領我大夏走向繁榮昌盛的儲君。」
金茂皇帝點頭讚許,目光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好!就依南陽王之計。朕即刻下旨,成立由你領銜的考核委員會,全權負責此事。務必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讓天下人見證這場儲君之爭,也讓朕的孩子們明白,皇位非輕易可得,需以德才服人。」
「此外,」皇帝沉吟片刻,繼續道,「朕亦會密令御史台監督整個過程,確保無一絲舞弊,讓這場選拔成為我朝的一次盛事,激勵宗室子弟勤勉向上,為我大夏的未來儲備更多棟樑之才。」
南陽王劉協聽後,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感受到皇帝對自己無比的信任與期待。他再次深深一拜,誓言旦旦:「臣定不負陛下厚望,定將此事辦得圓滿,為大夏選出一位德才兼備的儲君,以安社稷,以慰民心。」
明面上君臣友善,實則暗流涌動。
南陽王劉協擺明要幫金臨,可金茂偏不能遂了他的願。
既然是國事,就不該參雜個人情感,應該公正的去選擇繼承人。
金茂深知,在這場關乎大夏未來命運的儲君之選中,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不容有失。夜深人靜之時,金茂獨自在書房內踱步,燭光搖曳,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他思考著如何能在不違背皇命的前提下,既保證選拔的公正性,又能巧妙地平衡各方勢力,避免朝堂動盪。
金茂決定,首先要做的便是廣泛搜集宗室子弟的才德資料,不僅限於表面上的學識與武藝,更要深入考察他們的品德、治國理念以及對百姓的關愛之心。他暗中派遣親信,秘密走訪各地,搜集真實可靠的情報,力求全面了解每位候選人的真實面貌。
同時,金茂也意識到,要讓這場選拔真正服眾,就必須引入更多有識之士參與評判,包括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才學出眾的文士以及經驗豐富的武將,確保評價體系的多元化與全面性。他著手準備一份詳盡的計劃書,準備在朝會上正式提出,力求得到皇帝的首肯與支持。
而另一邊,南陽王劉協亦不甘示弱,他開始秘密聯絡支持金臨的朝中勢力,試圖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策略,增強金臨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要突出其在軍事上的才能與對國家的忠誠。劉協深知,在這場無聲的較量中,贏得人心的支持至關重要。
兩人各懷心思,卻都圍繞著同一個目標——為新漢選出最合適的繼承人。(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