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開元初年四月。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春耕已過,但農業方面存在不小的問題。

  首先是種子改良。

  金茂當了皇帝以後就很少管這方面的事情,使得種子培育工作一直停滯不前。

  主要原因還是人材短缺問題。

  為此,金茂特意在大朝會上提出問題來。

  「諸位愛卿,農業乃是國家之根本,種子問題若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將遺禍給後代。」

  大司農兼軍機大臣諸葛亮出列道:「陛下,微臣以為,解決種子改良之困,首要在於廣納賢才,尤其是精通農學之士。昔日陛下曾設立農學堂,培育了一批批有志於農業發展的青年才俊,只可惜近年來因種種緣由,學堂影響力漸弱,人才流失嚴重。臣建議重啟並擴建農學堂,增加資金投入,優化教學內容,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農業科研,專攻種子培育與改良之術。

  同時,臣還提議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在種子改良、作物增產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學者和農戶給予重獎,以此激勵全社會關注並參與到農業科技的進步中來。此外,可派遣使者前往各國,學習交流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種子品種,取長補短,豐富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

  再者,加強田間地頭的實際指導,鼓勵官員與學者深入農村,與農民並肩作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確保改良後的種子能夠真正惠及百姓,提高糧食產量,穩定國家根本。

  陛下若能從政策、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假以時日,我國農業必將迎來一次質的飛躍,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司農說得在理。」金茂問道:「還有其他意見嗎?」

  軍機大臣龐統出列道:「陛下,臣以為在推進農業改良的同時,亦不可忽視對水利設施的修繕與擴建。水利乃農業之根本,良好的灌溉系統能有效抵禦乾旱,保障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進而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建議設立專項基金,用於修復老化失修的水渠、堤壩,並在適宜地區新建水利設施,如水庫、灌溉網絡等,以科技手段優化水資源分配,確保每一滴水都能發揮其最大效用。

  此外,臣還建議加強氣象監測與災害預警系統,通過觀測天象、分析數據,提前預測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災害信息,減少因災損失,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推廣耐災作物品種,如抗旱小麥、耐鹽鹼水稻等,以增強農業系統的整體韌性。

  再者,應重視農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養與生產能力。可在各州縣設立農業技術學校,邀請專家學者授課,傳授現代農業知識,包括科學種植、病蟲害綠色防控、精準施肥等技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讓科技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引擎。


  綜上所述,多管齊下,方能實現我國農業的全面升級,不僅確保糧食安全,更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為國家的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潘士元說得也有道理。」金茂指出問題所在道:「但接下來的五年,我們將以鞏固發展為主,不會再行大型工程。」

  司徒戲志才出列道:「陛下,既然如此,臣以為當務之急在於深化農業科技的應用與普及,將專家學者傳授的現代農業知識轉化為農民手中的實戰技能。可以設立更多的農業科技服務站,派駐專業技術人員,面對面指導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確保科學種植、病蟲害綠色防控、精準施肥等技術真正落地生根。同時,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扶持力度,通過政策激勵、資金補助、技術培訓等多種方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農業,成為推動農業化的主力軍。」

  「此外。」戲志才補充道:「病蟲害防治也是一大難題。」

  「如今我們所擁有的有粟、麥、稻、土豆、紅薯、玉米等種子皆有高產作物。」

  「臣以為只要病蟲害防止得當,產量還能再往上增長。」

  金茂點頭道:「確實如此。」

  「只要增長土地肥力,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都有可能。」

  「對了,如今全國生態循環圈建設情況如何?」

  司徒戲志才回答道:「全國生態循環圈建設已初見成效,各地正積極推行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模式。我們在黃河、長江流域等重點區域實施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不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還改善了農田的生態環境。同時,各地也在探索和推廣有機農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通過堆肥、綠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地力。

  此外,我們還鼓勵農民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發展生物質能源和有機肥料產業,形成了『種養結合、資源循環、生態平衡』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還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來源。

  在畜牧業方面,我們也推行了生態養殖模式,比如林下養雞、稻田養魚等,既利用了自然資源,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總體來看,全國生態循環圈建設正朝著預期目標穩步前進,為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金茂點頭問道:「那麼黃河以北地區如何?可有進展?」

  戲志才回答:「黃河以北地區同樣在積極推進生態農業轉型,特別是針對該區域乾旱少雨、土壤鹽鹼化的特點,我們引入了耐鹽鹼作物種植與智能節水灌溉技術。通過精準農業管理系統,有效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減少了無效灌溉,保障了作物產量與質量。同時,該地區還大力發展了有機農產品品牌,利用電商平台拓寬銷售渠道,直接對接城市消費市場,極大地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農民的收益。


  此外,黃河以北還加強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如秸稈還田、畜禽糞便發酵制肥等措施,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又為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促進了土壤肥力的恢復。這些綜合施策,不僅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也為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黃河以北地區的生態農業實踐已初見成效。」

  「初見成效是達到什麼程度?」金茂說道:「我需要一個具體結果。」

  「去年北方遭寒災,自救不了暫且不論,連全國儲備糧都動用大半,如此狀況也能稱為初見成效嗎?」

  面對金茂的質疑,戲志才解釋道:「誠然,去年寒災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正是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生態農業的實踐展現出了其韌性。相比傳統農業,採取秸稈還田和畜禽糞便發酵制肥的區域,土壤保溫保水能力更強,作物根系更為發達,因此在災後恢復上表現出了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產量恢復率。具體來說,這些區域的作物平均減產幅度比周邊未實施生態農業的區域低了約兩成,且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一成以上,土壤結構得到了明顯改善,為後續的農業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正是在極端條件下,生態農業初見成效的具體體現——它增強了農業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減少了對外界干預的依賴。」

  金茂依然搖頭道:「諸位愛卿,難道就沒有兩全之策?」

  朝堂之上,一片靜默,眾臣皆低頭沉思。片刻後,戶部侍郎李昱緩緩開口:「陛下,生態農業雖成效顯著,但其推廣與實施需時日與大量資源投入,短期內或許難以兼顧糧食產量與生態平衡的雙重需求。然而,臣以為,可先從部分區域試點,逐步擴大範圍,同時鼓勵農民採用更為環保的耕作方式,如輪作休耕、施用有機肥等,以此逐步改善土壤質量,增強作物自身抗逆性。此外,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提高灌溉效率,也是緩解災害影響、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

  另一位大臣,工部郎中趙元朗接著補充道:「陛下,臣認為技術創新亦是關鍵。若能研發出既高效又環保的農業技術,如智能灌溉系統、病蟲害遠程監測預警系統等,將能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此外,通過培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新品種作物,也能在極端氣候條件下保持較高的產量,從而實現生態與產量的雙贏。」

  金茂聞言,眉頭微展,但仍顯憂慮:「愛卿所言極是,然此事非一日之功,朕心憂國計民生,恐等不及緩緩圖之。」

  這時,一位年輕官員,禮部主事張文遠挺身而出:「陛下勿憂,臣有一策,或可解燃眉之急。臣建議,可設立專項基金,鼓勵民間資本投入生態農業與農業科技研發,同時,加強與國際先進國家在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引進吸收其成功經驗與技術。此外,加大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的生態農業意識與實際操作能力,使生態農業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如此,則生態農業之樹,必能深深紮根於我大好河山,惠及萬民。」


  金茂聽後,龍顏大悅,點頭讚許:「愛卿之策,深得朕心。此事便交由諸位愛卿協同辦理,務必使我朝農業真正實現發展。」

  接著,話題又轉回到種子上。

  「眾愛卿可曾聽聞防病蟲害的種子?」

  面對皇帝的問題,大臣們竊竊私語,卻沒一人聽說過。

  金茂笑著說道:「實踐才能出真知,大司農。」

  「臣在。」諸葛亮出列。

  「此事交由你負責如何?」

  諸葛亮遲疑道:「陛下,臣在籌備糧食局的工作,諸多事務尚待梳理與落實,恐難以分心兼顧防病蟲害種子的研究事宜。不過,臣可推薦一人,乃農學大家李悝之後,李向陽,他素有鑽研之心,對作物病蟲害頗有研究,或可擔此重任。」

  金茂聞言,眼中閃過讚許之光:「哦?李向陽,朕亦有耳聞,既是李悝之後,想必學識不凡。好,便依卿所言,即刻傳旨召李向陽入宮,令其全權負責此事,務必尋得或培育出能有效抵禦病蟲害的種子,以解我朝農業之困。」

  「遵旨。」諸葛亮領命,心中暗自慶幸得以推薦合適人選,同時也對即將展開的農業革新充滿期待。

  隨後,金茂又環視眾臣,語重心長道:「農業乃國之根本,關乎百姓溫飽,社稷安危。朕望諸位愛卿能齊心協力,共謀發展,使我朝農業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不負朕之厚望。」

  眾臣聞言,紛紛跪拜,齊聲應和:「臣等定當竭心盡力,不負陛下所託,共築盛世。」

  會議至此,關於農業發展的新策已初定,金茂心中大石稍落,轉而思考起如何進一步推動其他領域的改革與發展,以期構建一個全面繁榮的帝國。

  大朝會繼續,另一件事搬上議桌。

  金茂輕咳一聲,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殿堂之下,緩緩開口:「工商之業,亦為國之重器,流通百物,滋養經濟,不可小覷。朕聞近來商路時有不暢,工坊技藝亦待精進,此皆阻礙我朝富強之路。卿等可有良策,以促工商並進,貨通天下,財聚京師?」

  群臣聞言,面面相覷,旋即低頭沉思。片刻之後,一位身著華服的官員挺身而出,拱手道:「陛下聖明,工商之困,實乃稅賦繁重、法度不明所致。臣建議,簡化稅制,明確商律,保護商賈權益,同時鼓勵技術創新,設立工坊學院,培育工匠人才,如此則工商皆可大興。」

  金茂點頭讚許,目光中透露出讚許之色:「愛卿所言極是,工商並重,方能國富民強。此事便交由戶部與工部協同辦理,務必制定出切實可行之策,速速推行。」

  接著,又有數位大臣就如何改善交通、促進貿易、加強海外聯繫等方面紛紛獻計獻策,朝堂之上,討論熱烈,一派勃勃生機。

  金茂心中暗自欣慰,見群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深知帝國之未來,定將在這股團結奮進的力量中,綻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他站起身來,振臂高呼:「朕與卿等同舟共濟,共創盛世,讓天下百姓共享太平之福!」(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