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三皇子求變
第376章 三皇子求變
洛陽,北宮崇德殿。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
金茂在早朝時,狠狠誇獎了一通金臨,就因為其以爭儲資格為諸葛亮的計劃做擔保。
並不是因為金臨成長了,而是因為金臨有了擔當,有了豁出一切的勇氣。
金茂並不擔心孩子犯錯,而是擔心不敢犯錯。
年輕的時候沒有闖勁,難道還指望年紀大了有衝勁?
並且現在有他在,犯了錯也有彌補的機會,要是當了皇帝還去試錯,大明崇禎就是榜樣。
現在金茂成了皇帝,一舉一動都受人關注。
早朝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三位皇子耳中。
四皇子金哲不愧是被譽為最聰明的皇子,一下子就抓住了關鍵,上書請求外放東北為吏。
奏章中旁徵博引,毫不掩飾鋒芒。
金茂自然無有不允。
二皇子金兵後知後覺,也跟著上書,也想外放東北歷練,卻被臭罵一頓,被罰在家反省。
金兵生母大喬憂心忡忡來找小喬,希望西南地區大佬周瑜能幫一幫。
結果,一直脾氣很好的周瑜,從未罵過小喬一句的周瑜,這次寫信把小喬臭罵了一頓,害得小喬都氣病了。
女人看不清大勢,周瑜還能跟著犯蠢嗎?
這是奪儲之爭,國家大事,他周瑜作為封疆大吏,還敢插手,三族不要了?
這下子,大喬灰了心,二皇子金兵也跟著沉寂。
三皇子金竇,生母蔡文姬本就是才女,一天到晚功課繁多,一心悶在學問上。
金竇也不知怎麼回事,沒有繼承其母的聰慧,做人做事總是慢人半拍,情商在四個皇子裡算最差。
上天給你關門的時候,總會留一扇窗,金竇情商差,某一些方面的智商卻超級高。
當然不是四書五經之類,而是對於數學、雜學有著超乎尋常的天賦。
蔡文姬教文學經典能教得火冒三丈,就連蔡邕這個外祖父都能急得跳起來。
但是金竇一旦上數學課或者墨家、農家之類的雜學,那天賦過目不忘才哪到哪,居然可以舉一反三。
要不是蔡邕父女一直想要把金竇教成儒學大師,金竇說不定早就大放光彩。
這次,金茂大肆誇獎金臨,也使得蔡邕父女有些灰心,心想要不要轉變思路,讓金竇走上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眾所周知,金茂對科學發展極其重視,雖然每年科舉的大頭還是經學典故,但是數學、墨家等雜學地位在飛速提升,占比也越來越重。
蔡邕看得明白,這一切全都是因為雜學沒落了幾百年,想要短時間恢復元氣難如登天。
但要是雜學有先秦那時候的氣象,說不定儒學生都得跟著學這些學問。
這天。
金竇開心地結束秦墨的課程,而後愁眉苦臉地來到蔡文姬學堂,準備承受折磨。
就像嚴重偏科的理科生來上文科一樣。
「竇兒,今日不學習。」
蔡文姬的第一句話就讓金竇開心到飛起來:「阿母,此話當真?」
望著金竇渴望的眼神,蔡文姬心中嘆息著點頭。
「阿母萬歲!」金竇開心地像個孩子,他現在確實也是個十二歲的孩子。
蔡文姬微笑中帶著幾分深意,輕聲道:「不過,今日雖不習課業,卻有一項特別的任務要交予你。近來,我整理古籍時,發現了一部失傳已久的《周易》殘卷,其中記載了許多古老的籌算、卜算之法,暗合天道,希望你能有所得。」
金竇聞言,眼中閃過一抹好奇與興奮。「《周易》?那可是傳說中的六經之一,據說早已失傳,阿母您是如何找到的?」
蔡文姬輕輕撫摸著桌上的竹簡,眼神溫柔而深遠:「機緣巧合之下,得自一位隱居的老者之手。此經雖殘,卻足以讓我們窺見古人對數數的深刻理解與追求。我思忖著,你雖對儒學之外的雜學多有涉獵,但數數之道,限於當今教材,難有突破。」
金竇聞言,心中湧起一股躍躍欲試的衝動。「阿母放心,我定當全力以赴,不負您所望。」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金竇在蔡文姬的指導下,開始了《周易》殘卷的學習之旅。他不僅要學習古老的籌算、卜算,還要嘗試補充缺失的部分,想要為當今數學做一些貢獻。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但金竇卻樂此不疲,因為他發現,數學的世界遠比他想像的更加廣闊而深邃。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竇不僅掌握了古代數學原理,更在數學的海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快樂。他開始理解,為何古人會將數學視為治國安邦、教化民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漸漸明白了蔡文姬的良苦用心——讓她在儒學與雜學之間找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既不失儒家的深厚底蘊,又能廣開才路,博採眾長。
同樣的,蔡文姬也將這件事告訴了父親。
蔡邕已經七十八歲了,隨時都會入土,這輩子該做的事、該做的官全都做過來,現在的期望就是能看到金竇成才。
皇位,蔡邕從沒想過。
從蔡文姬口中得知這件事,蔡邕意外地很高興。他坐在書房的窗前,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斑駁地灑在他斑白的發梢上,為這位年邁的學者平添了幾分溫暖的光輝。蔡邕的眼神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對女兒教育理念的認同與自豪,更是對金竇未來無限可能的期許。
「文姬啊,你總能以獨到的見解,將複雜的世事化繁為簡,找到最適宜的路徑。」蔡邕緩緩開口,聲音里滿是慈愛與欣慰,「數學之嚴謹,能使人思維縝密,不偏不倚;其邏輯之美,又可啟迪民智,促進社會公正與和諧。你此舉,實為我蔡家之幸,更是國家之福。」
他輕輕撫摸著案頭的古籍,那些泛黃的書頁仿佛承載著千年的智慧與傳承。「治國安邦,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所能及。需有識之士,以廣博之學識,兼收並蓄,方能開創盛世。你引導金竇,讓他在數學與儒學之間架起橋樑,正是希望他能成為這樣的棟樑之才,既能深刻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又能運用數學的理性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蔡邕的目光漸漸深遠,仿佛穿透了時空的界限,看到了金竇未來可能達到的成就。「金竇這孩子,心性純良,聰慧過人,有你這樣的師長在側,我甚感安心。願他能不負所望,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更能心懷天下,以所學造福蒼生。」
說到這裡,蔡邕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是一種超脫於個人得失之外的,對後輩成長的喜悅與期待。他知道,自己雖已至暮年,但通過女兒和這些年輕一輩的努力,蔡家的精神與智慧將得以延續,繼續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光發熱。
蔡文姬欲言又止,還是忍不住說道:「阿翁,這孩子不喜儒學,自從修復《周易》殘卷以來,他就一門心思想要數學領域走得更遠。」
沒想到,蔡邕不怒反喜,變得更加高興道:「好事!大好事!」
「我早就跟你說過,權勢皆是浮雲,唯有學問才能永世流傳。」
「若是竇兒能以數學名垂千古,難道不比做一任皇帝更好嗎?」
蔡文姬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被深深的欣慰所取代。她深知父親蔡邕一生淡泊名利,對學問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與追求,如今見他對孫兒的選擇如此開明與支持,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她輕撫著竇兒的頭,溫柔地笑道:「阿翁說得對,學問無界,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深耕細作,留下不朽的貢獻,那才是真正的榮耀。」
金竇抬頭,眼中閃爍著堅定與嚮往的光芒,他雖年幼,但已能感受到祖輩們對知識的尊重與渴望。他緊緊握住手中的算籌,仿佛那是通往未知世界的鑰匙,堅定地說:「外祖父、母親,我定會努力學習,不僅修復更多的古籍,更要在數學上有所突破,讓蔡家的智慧在新的時代里綻放新的光彩。」
蔡邕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眼中滿是欣慰與期待。他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一卷泛黃的古籍,輕輕展開,那是一本記載著古代數學成就的珍貴文獻。「竇兒,這是祖父年輕時收集的關於數學的古籍,裡面有許多古人的智慧結晶,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記住,學問之路雖長且艱,但只要心中有光,腳下就有路。」
蔡文姬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感動。她知道,蔡家的血脈中流淌著的不僅僅是血脈的傳承,更是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這份精神將激勵著竇兒,也激勵著後世的每一代人,在各自的領域裡發光發熱,不斷前行。
很快,金竇鑽研數學的消息傳到了金茂耳中。
在一次朝會中,金茂高度讚揚了金竇這一行為,並為其在全國範圍之內搜集人才、典籍,希望其能在數學領域發光發熱。
別人不清楚數學的厲害,他還能不清楚嘛。
作為後世主要學科之一,數學的實用性暫且按下不談,數學對思維開拓,對世界的理解,對科技的進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茂深知,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唯有不斷探索與創新,方能引領國家走向繁榮富強。他對金竇寄予厚望,不僅僅是因為金竇在數學上的天賦與熱情,更因為他看到了數學背後所蘊含的無限可能,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於是,金茂下令在皇城內外設立數學研究院,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前來交流講學,同時鼓勵年輕學子踴躍參與,形成了一股濃厚的學術氛圍。金竇不負眾望,他不僅自己刻苦鑽研,還積極組織團隊,共同探討數學難題,他們的研究成果逐漸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甚至有一些創新理論被應用於農業、工程、軍事等多個領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竇的名字與數學緊密相連,成為了後世學子心中的楷模。他的故事激勵著更多人投身於科學研究,不僅在數學領域,更在物理、化學、天文等各個學科綻放光彩。人們開始意識到,每一個領域的突破都是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拓寬,而這一切的起點,往往源自於那份對未知世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金茂的遠見卓識與金竇的執著追求,共同書寫了一段關於科學、關於夢想的傳奇。他們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激勵著後世的每一代人,無論身處何境,都要勇於追求真理,敢於探索未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這個世界增添更多的光明與希望。
當然,這都是後話。
有了父皇的支持,金竇又提出更多追求,希望能學更多的學科。
一開始金茂難以置信,一位金竇在說大話,可當面考察一番才發現,自己這個三兒子還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要是放在後世,可能不見到有多麼耀眼,但現在這個時代,金竇在科學領域堪比曹植在文學領域的地位。
為了檢驗金竇潛力的極限,金茂給他講解了物理、化學、生物的區別。
金竇接受能力很強,沒多久就把金茂僅有的一點知識殘留給榨乾,還舉一反三,說了很多金茂都忘記的知識點。
這一刻,金茂高興極了,在大朝會的時候,給所有人下令,只要金竇想學,誰都不能藏私。
誰要是敢陽奉陰違,現在就主動辭職,新漢朝不養閒人,也不養敝帚自珍的老古董。
這下子,滿朝上下轟動不已。
誰都沒想到,當今陛下對這個三皇子也這麼看重。
不明真相的人,很想問一問,以後是不是要把皇位傳給金竇。
而知道真相的大臣們卻都心照不宣。
別看金茂對金竇極其看重,但金竇實際上跟皇位無緣。
不過,金竇有著極其光明的未來,這一點不可否認,甚至有心人猜測,金竇就算是封王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科學之王。
雖然有點中二,但總比無頭蒼蠅一般的二皇子要好得多。
然而,朝中發生的事,怎麼可能沒有傳到宮中。
大喬和二皇子從一開始的不相信到後來不敢置信,到最後遺憾落地。
誰知道母子二人經歷了什麼。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