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耕戰三國從收編百越開始> 第342章 陛下,您太不聽話了!

第342章 陛下,您太不聽話了!

  第342章 陛下,您太不聽話了!

  七月眼看就要過去,洛陽境內晚稻的播種事宜卻遲遲推行不下去,連地都沒耕完。

  劉協火氣很大,一連幾道詔書下去,卻沒有絲毫作用。

  百官集體罷工抗議。

  劉協無奈詔來劉備詢問情況。

  「陛下。」劉備如實告知:「百官都不願下地幹活,此番行為就是他們的警告。」

  「豈有此理!」劉協怒極:「當初皇叔說這些傢伙都是一群蟲蠹,朕還不信,如今倒是應驗了。」

  

  劉協無語望蒼天,感概道:「皇叔才是對的,朕太天真。」

  劉備跪倒在地,勸道:「陛下息怒,臣深知此事關乎國本,不容小覷。百官之中,或有年邁體衰者,或有心存高遠不願屈就農事者,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是朝廷重臣。臣願請命,親自前往田間地頭,以身作則,同時設法激勵百官,讓他們明白農耕之重,國家之需。」

  劉協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道:「大鴻臚忠心可鑑,朕心甚慰。此事便全權交由大鴻臚處理,朕期待大鴻臚能化解此危機,讓播種之事順利進行,以保我洛陽稷穩固。」

  劉備領命後,即刻動身前往城外農田,他先是親自動手,翻土播種,以身作則,引得周圍百姓紛紛效仿。

  隨後,劉備又召集百官,于田間設宴,席間他言辭懇切,曉以大義,既強調了農耕乃國家根本。

  卻並沒有什麼卵用,沒人理會劉備。

  「周太尉請留步!」

  劉備大聲道:「我聽說您的侄兒周瑜在南方勤政愛民,我想您一定也是一位慈愛的長者,還請幫我,幫陛下勸一勸諸位大臣。」

  周忠朝劉備一禮,嘆息道:「大鴻臚,恕在下無能為力。」

  劉備無奈,返回宮中向劉協匯報。

  「群臣竟敢如此…」

  劉協顫抖著跌坐在龍椅上,說話都不利索了:「大鴻臚,當真就沒有辦法了嗎?」

  劉備一咬牙道:「陛下可下詔,令吳王殿下…」

  「住口!」劉協暴怒道:「若是朕連洛陽這小小的二十萬百姓都無法治理,又如何治理天下四千萬子民?」

  劉備勸道:「陛下乃至尊之位,何須行那卑賤之事,治理百官才是您的正事,百姓自有吏民治理,如何能讓公卿們親自下地呢?」

  劉協不可思議地看著劉備,手指顫顫巍巍地點著:「你…你…」

  「卿本庶民,竟也不知民間疾苦?」


  劉備很混亂,他未曾料到,這位年輕的皇帝竟有如此深的民本思想,更未料到自己的提議會引來如此強烈的反應。劉備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波瀾,緩緩說道:「陛下聖明,備之所言,實乃出於一時權宜之計。然則,當前局勢危急,洛陽糧草不濟,百姓困苦,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恐生民變,到那時,局勢將更加難以收拾。備非不知民間疾苦,只是……」

  「只是什麼?」劉協打斷了他,眼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朕雖居深宮,卻也常聞民間之聲,知百姓之苦。若朕為了一己之安逸,置萬民於不顧,又與那昏庸無道之君何異?劉備,你曾言要興復漢室,可曾想過,漢室之基,在於民心。民心若失,漢室何存?」

  劉備聞言,心中一震,他深知自己失言,連忙跪倒在地,誠懇地說道:「陛下訓斥的是,備一時失言,險些誤了國家大事。陛下心懷蒼生,實乃社稷之福。備願聽從陛下旨意,竭盡所能,以解洛陽之困。」

  劉協見狀,神色稍緩,他扶起劉備,語重心長地說:「劉備,你我同為漢室之後,當以國事為重,百姓為先。朕知你忠心可鑑,但行事還需謹慎,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失了民心。朕欲親自前往城外,視察民情,你可願隨行?」

  劉備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這是皇帝對他的信任與考驗,當即應聲道:「陛下有此決心,備自當誓死相隨,共赴國難!」

  於是,君臣二人商議已定,決定次日一早便出城巡視,體察民情,尋找解決洛陽困局的良策。

  第二天,皇帝劉協的車架還沒出城,就被百官攔下。

  司徒趙溫上諫道:「陛下,城外局勢未明,安危難測,臣等懇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勿以身涉險。國事雖重,然陛下龍體更需保重,萬一有所閃失,社稷何安?不如派遣得力大臣代勞,既可察民情,又能保陛下周全。」言罷,眾臣紛紛附和,面露憂慮之色。

  劉協聞言,眉頭微蹙,目光卻異常堅定:「諸卿之言,朕已悉知。然朕身為天子,當與民同甘共苦,方顯君民一心。朕意已決,此行不僅為察民情,更是為天下百姓樹立信心,彰顯我大漢皇室與民共患難之決心。劉備將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有他隨行,朕心安矣。」

  劉備見狀,挺身而出,躬身行禮道:「陛下聖明,備雖不才,願以血肉之軀,護陛下周全,不負陛下厚望。」言罷,他環視四周,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與決心,仿佛在向眾人宣告,此行定能平安歸來。

  見狀,百官又看向太尉周忠。

  「陛下。」

  周忠感嘆道:「上古賢王皆以民為本,深知國之根本在於百姓之心。陛下此舉,非但非卑賤,實乃大智大勇,以身為范,教化萬民。陛下親赴自下地,體察民情,讓天下蒼生感受到皇恩浩蕩,知曉陛下與民同甘共苦之心。此乃聖君之道,非尋常君主所能及也。」


  他頓了頓,語氣中多了幾分肅穆與敬仰,「昔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陛下親臨險境,意在安定天下,其志可昭日月。我等身為臣子,當緊隨陛下之後,誓死效忠,共克時艱。太尉雖憂陛下安危,但更敬陛下胸懷天下之大義。」

  言畢,周忠也躬身行禮,其他百官見狀,暗罵周忠老狐狸,竟然敢背刺大夥。

  群臣又看向司徒趙溫,後者出列道:「陛下,為何如此不聽群臣勸告,定要一意孤行?」

  「此等行徑與商之紂王,周之桀又有何異?」

  「難道陛下真的想要當那亡國之君嗎?」

  「放肆!」劉備、周忠一齊出聲喝止。

  劉備更是諫言道:「司徒趙溫有大不敬之罪!請陛下罷免之!」

  劉協點頭道:「趙愛卿之言,雖重卻亦含關切之意,朕心領之。然,朕之所行,非為一己之私慾,實乃為天下蒼生計。昔日先皇遺願,光復漢室,還民安寧,朕雖不才,卻不敢忘。朕知此行或險,但亦知,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方為真正的亡國之道。朕欲藉此時機,整頓朝綱,廣開才路,共謀國是,以期重振大漢雄風,使百姓安居樂業,此等大義,望諸卿能深明之。」

  言罷,劉協目光掃過群臣,神色堅定而溫和,仿佛能穿透人心,直擊靈魂。殿內一時靜謐,連呼吸聲都似乎變得清晰可聞。趙溫聞言,臉色微變,似有不甘,卻也低下了頭,不再言語。

  此時,太常王絳緩緩出列,躬身道:「陛下心懷蒼生,志向高遠,臣等雖愚鈍,亦願追隨陛下,共赴國難。然,陛下所行之事,必當深思熟慮,廣納賢言,以策萬全。臣願與諸公一同,為陛下分憂解難,共謀良策。」

  王絳一番話,如同春風化雨,緩和了緊張的氣氛。群臣附和者了了,卻也比一開始好多了。

  劉協見狀,心中甚慰,道:「得諸卿如此,朕心甚安。朕知前路多艱,但有諸位賢臣輔佐,朕必能克服萬難,實現先皇遺願,重振大漢。」

  言罷,劉協便帶著願意跟隨的幾位大臣一同前往巡視田野的工作。

  而後幾天,劉協一直在洛陽附近巡視,督促百姓耕種。

  雖說時間晚了一點,但總比沒有好。

  令人驚喜的是,劉協從天地間挖掘不少優秀的農人,想要下詔聘這些人為官,協助治農事務。

  卻遭到趙溫等人竭力阻止。

  劉協大怒道:「朕早先已經饒恕過一次,如今你們卻不思悔改,真當朕沒了你們就無法治理洛陽嗎?」

  「大鴻臚何在?」

  劉備出列道:「臣在!」


  「自今日起,你便是司徒,趙溫貶為庶民,分他幾畝地,朕要見他自食其力!」

  劉備大喜,道:「臣遵旨!謝陛下!」

  趙溫一把年紀了,沒想到臨終還有這般羞辱等著自己。

  「昏君!昏君啊!」趙溫哭訴著,指控道:「大漢天下一定會毀在你這小兒手中!我今日就要以死明智!」

  說罷,趙溫一頭撞死在大殿之上。

  劉協並不是第一次遇見這樣的事,確實第一次遇見有大臣針對自己。

  這一刻,他有些理解當初皇叔為什麼要竭盡全力打壓士族了。

  「眾卿可還有要隨趙溫而去者?」

  劉協冷漠的話語在大殿中迴蕩。大殿之內,一時寂靜無聲,只有趙溫的身軀緩緩倒下,撞地的沉悶聲響仿佛還迴蕩在每個人的心頭。群臣面面相覷,有的面露不忍,有的則是暗自慶幸,更有少數幾人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似是對趙溫的忠誠表示敬意,又或是對當前局勢的無奈與憂慮。

  劉協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的群臣,那雙眼中既有不容置疑的威嚴,也藏著幾分難以言喻的疲憊與孤獨。他深知,作為一國之君,每一個決定都需慎之又慎,因為那不僅關乎自己的命運,更牽動著整個國家的興衰。

  「朕知諸位心中或有疑慮,或有不滿。但朕在此立誓,必將為大漢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朕所行之事,皆是為了我大漢能夠重振雄風,再現往日輝煌。」劉協的聲音不高,卻字字鏗鏘有力,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堅定。

  「至於趙愛卿,他雖以死明志,但朕亦會念及他往日的功勞,給予應有的哀榮。然,國家大事,豈可因一人之生死而動搖?朕希望,諸位能以此為鑑,共同輔佐朕,共謀我大漢之未來。」

  說到這裡,劉協微微一頓,目光中多了幾分溫和與期待:「朕知人才難得,諸位皆是我大漢之棟樑。朕願與諸位攜手,開創新局,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天下再無紛爭。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大殿內氣氛為之一變。幾位老臣率先跪拜,高呼萬歲,其餘人見狀也紛紛響應,整個大殿再次充滿了對皇權的敬畏與對未來的憧憬。

  劉協望著這一幕,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只是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挑戰也會接踵而至。

  事情真的告一段落嗎?

  九月。

  衛尉宣潘、司隸校尉榮邵、大司農張義等上百官吏,聚合家兵千人,兵諫。

  劉備護著劉協浴血奮戰,殺出重圍,逃到軒轅關求助。

  金茂聽說後,二話不說,派出五千精銳平叛。


  殺戮持續了一天一夜,洛陽城內人頭滾滾,波及範圍甚廣。

  金茂可不管你誰有罪,誰沒罪,巴不得這些大臣全都死光,領兵大將乃是典韋,深知其意。

  一天的功夫,洛陽城內大臣少了一半,剩下的人哪還敢再對劉協說個不字,比奴僕還要乖巧。

  十一月。

  洛陽到了豐收的季節。

  劉協在劉備的陪同下,親自挑選一塊地收割。

  夕陽西下。

  劉協直起腰,凝望著昏黃的殘陽,不由地痴了。

  這一幕何其相似,只是身邊的人兒早已換了一茬又一茬。

  「玄德公。」

  「臣在!」劉備在另一處稻草後露頭,獻媚道:「陛下當真了得,臣不如也。」

  劉協似乎沒有聽見一般,喃喃道:「我曾在皇叔治下渡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時至今日,也不知故人何在?過得好不好?」

  又自言自語道:「想來定是比我要好,皇叔的羽翼下,又有何等煩惱呢?」

  劉備沒有聽見劉協在說什麼,不由地問道:「陛下您說什麼?」

  劉協回過神來,悵然若失,道:「沒什麼。」

  又指著不多的稻穀說道:「這一畝地可不能剩到明日,玄德公塊與我加把勁,給它收完。」

  「陛下,您就瞧好吧。」劉備挽起袖子道:「定不會讓這畝稻子留到明日!」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