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599章 尾聲(五)

第599章 尾聲(五)

  第599章 尾聲(五)

  聽說皇帝召見,阿合馬還很疑惑,好好的喊自己做啥?

  他心裡還蠻不情願的。

  最近正和同學一起深入研究氫氣,這一來一回多耽誤事兒啊。

  

  說不定就這一會兒,就錯過了一個關鍵靈感。

  但他又不敢拒絕,只能不情不願的來到皇宮,然後就得知了父親去世的噩耗。

  要說他對父親有多深的感情,那是騙人的。

  畢竟從九歲就來洛陽為質,他對陳景恪的感情,都比父親的深。

  但得知父親死亡的消息,他內心依然升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雖然沒有放聲大哭,眼淚情卻不自禁的就流淌而下。

  陳景恪嘆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節哀。」

  阿合馬擦了擦眼淚,問道:「兇手查到了嗎?」

  陳景恪將那邊的情況講了一下,說道:

  「你父親臨去前已經為此事定了性,我希望你們明白他的苦心。」

  阿合馬心中更加難受,什麼為事情定性。

  說白了,父親為了汗國的團結,選擇了不去追查元兇。

  至於脫脫迷失的兒子,不過是背黑鍋的罷了。

  父親一生為汗國,那些狼心狗肺的東西,不知道感恩就罷了竟然還行刺。

  他恨不得把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全部都弄死。

  朱雄英這時說道:「接你回去繼位的使節團已經在路上了,儘快做好準備吧。」

  「朝廷也會派遣使節團護送你回去。」

  「放心好了,絕不會讓你父親的事情,在你身上重演的。」

  阿合馬克制住悲傷情緒,說道:「謝陛下,我————我——請恕臣失禮。」

  朱雄英搖搖頭表示不在意,安慰道:

  「我知道你很悲傷,但從今往後你就是一國之君了。」

  「要為金帳汗國數百萬生民負責,希望你能早日振作起來。」

  「不要讓你爹失望,也不要讓所有關心你的人失望。」

  阿合馬回道:「請陛下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嘴上雖然如此回答,但內心遠沒有這麼理智。

  如果忽格魯特是在戰場上被敵人殺死的,他都能接受。

  可現在是被自己人背後放冷箭害死的,這讓他如何能接受的了?


  可皇帝都親自勸說了,他也只能按捺住內心的悲傷。

  在大明他不只是學習了理科知識,還接受了系統的君主教育。

  控制情緒的基本能力還是有的。

  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更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

  肆意妄為會讓自己失去大明的支持,也會讓父親的努力化為泡影。

  陳景恪接著說道:「我知道現在說這些對你過於殘忍。」

  「但你即將是一國之君,就註定了要比平常人承擔更多。」

  「所以,有些話我還是要對你說。」

  阿合馬恭敬的道:「我懂,老師您有何吩咐儘管說。」

  陳景恪說道:「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有個人臨時到外地定居,為了生活方便他買了一所宅院。」

  「當時正值寒冬萬物凋零,他發現自己新買的院落里雜草枯樹叢生,於是就讓僕人將院子清理乾淨。」

  「正在幹活的時候,被鄰居看到了。」

  「鄰居連忙制止,告訴他這些都是上一任主人種的花草樹木,鏟掉太可惜了。」

  「此人將信將疑,但也很聽勸的停止了清理工作。」

  「很快冬去春來萬物復甦,那些冬天的『雜草枯樹」,果然變成了各種美麗的花草樹木。」

  「那人深深的慶幸,還好自己聽勸,否則就欣賞不到這樣的美景了。」

  阿合馬露出若有所思之意,這個故事的道理很簡單,他又如何能不明白。

  陳景恪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你自幼就在大明生活,對金帳汗國的情況了解不多,金帳汗國的人也同樣不了解你。」

  「在這種情況下,你貿然對汗國進行改造,很容易引起麻煩。」

  「尤其是復仇,更容易引起大家的驚慌。」

  「我不反對你報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不讓你報仇有違人性也不符合禮法。」

  「我只希望你五年內不要採取任何行動。」

  「這五年你努力成為真正的國君,五年後想做什麼我們都支持你。」

  阿合馬心裡好受了許多。

  雖然道理都懂,可剛接到父親被刺殺的消息,就用大道理勸他不要報仇。

  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陳景恪同意他報仇,只是將時間延緩幾年,而且理由也非常充分。


  讓他心裡好受了許多,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老師您放心,我不會讓那些人的奸計得逞的。」

  「汗國是父親留下來的,我不會讓他的心血付之東流。」

  陳景恪欣慰的道:「好孩子,老師沒有看錯你。」

  「去吧,好好歇息幾天,然後和同學師長告個別。」

  實際上他倆年齡相差還不到十歲,但這一聲好孩子他說的理所應當。

  阿合馬也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對。

  安西的變故很快就傳開了,和阿合馬相熟的人,都紛紛去安慰他。

  但大多數人都在擔心,安西的局勢會不會崩盤,

  不過還好,朱樓的奏疏很快就到了,詳細介紹了那邊的情況。

  並將自己接下來的計劃大致講了一遍。

  這一下群臣才放下心來。

  雖然大家不看好朱樓的人品,但對他的能力還是很信任的。

  既然他說沒問題,那大概率是沒問題的。

  至於對峙,怕什麼。

  華夏什麼樣的情況沒經歷過,怕你這個?

  等過上幾年大明抽出手來,看揍不揍你就完了。

  到了這會兒,大明已經沒有真正的保守派了。

  所謂保守派,也不再是縮脖子關門自高自大的那種。

  而是希望先用王道壓人,不聽話的再打。

  打之前也要先將拳頭收回來,這樣打人才更疼。

  至於激進派,管你三七二十一,聽話的先揍一頓再談投降的事兒,不聽話的直接滅了。

  保守派嫌棄激進派做事沒有章法,你到處亂打怎麼建立規則?

  激進派嫌保守派磨磨唧唧。

  規則?打的敵人生活不能自理了,還不是我們說啥就是啥。

  陳景恪對朱樓的計劃也非常贊同,積極防守,然後將矛盾擺在桌面上。

  既亮出拳頭震鑷了人心,又爭取到了休養生息的時間。

  唯一不開心的,恐怕就是朱允了。

  他早就摩拳擦掌,想要去安西大展拳腳了。

  現在局勢陡變,他封國的事情被無限期押後。

  不過當他得知,朝廷想讓他督朝鮮的時候,頓時又興奮起來。

  朝鮮就在大明邊上,治理這裡可比去安西有意思多了。


  關鍵是,未來的華夏史書上,肯定是督朝鮮功績大。

  現在大明雖然沒有塞王了,但有四大都督。

  分別是督北海的燕王朱棣,督遼東的蜀王朱椿,督交趾的湘王朱柏,督雲南的西寧公沐春。

  這四位可謂是高權重,還深受朝野敬仰。

  他一直都很羨慕這四個人的,現在自己也有這樣的機會了,那還有啥可說的。

  立即就開始為這方面做準備。

  同時朱雄英也給朱棣和朱椿寫信,將情況告知他們,並且還將老朱的親筆信交給了他們。

  不過現在也只是進行溝通,並做一些準備,徹底解決朝鮮問題得等到明年了。

  目前朝廷最當緊的事情,是為阿合馬回國做準備。

  正如前面所說,阿合馬是大明同化金帳汗國最重要的一步棋。

  朝廷必須要保證他安全到達汗國,並坐穩大汗的位置。

  然後以他為中心,慢慢傳播華夏文化。

  先影響高層,等高層都開始講華夏文化的時候,下面的人自然會跟著去學。

  所以,朝廷派遣了一支三千人的騎兵精銳,護送其回國。

  同時還賞賜了大批的奢侈品。

  至於冊封的詔書、各種服飾依仗等等,自然是不用提的,全都有。

  艾迪古的詔書和印信儀仗,也同時置辦齊全。

  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

  約翰·胡斯提出想要回國。

  本來他還想在這裡多學幾年,但大明和極西列國的摩擦,促使他提前結束了遊學。

  「我不能坐視歐羅巴與大明為敵,至少不能讓我的族人參與進來。」

  「我知道現在的我能力有限,無法阻止權貴們的決定。」

  「但我會從基層做起,尋找一批志同道合者,將您教給我的智慧撒播出去。」

  「我相信,終有一天我的族人會擺脫外力干涉,贏得最終的獨立。」

  「到那個時候,我們將會尋求與大明的正常交往。」

  「如果可以,我還會促成歐羅巴與大明的和平。」

  對此陳景恪自然不會說什麼,舉起茶杯鼓勵道:

  「以茶代酒,敬我們偉大的理想。」

  約翰·胡斯激動的舉起茶杯一飲而盡:「敬理想。」

  他也不是多愁善感之人,既然做出了決定,就開始為此做準備。


  採購了一些書籍,攜帶了一些特產留念。

  在大明的這些時日,他也結識了不少好友,大家紛紛為他送行。

  大家都知道,此去萬里再無相見之日,都非常珍惜這最後在一起的時光。

  每天都會聚在一起,暢談理想,暢談未來。

  自然贈送了許多詩詞字畫,以表達懷念之情。

  一個月後,金帳汗國迎接阿合馬的使節團到達。

  朝廷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儀式,並由內閣學士、大都督親自送行。

  規格之高,僅次於親王就藩。

  前來迎接他的使節團見到這一幕,無不對阿合馬生出敬畏之心。

  早就聽說他在大明混的如魚得水,天子和安平侯都對其讚譽有加。

  當時還以為是誇張之詞,今天才知道傳言不虛。

  這位新的可汗,確實深受大明朝廷器重啊。

  威信不知不覺就這樣建立起來。

  約翰·胡斯也跟隨阿合馬一起出發,這次他準備從陸地返回歐羅巴,也算是一次難得的遊歷。

  送走阿合馬和約翰·胡斯之後,陳景恪以為自己終於能歇歇了。

  哪知道徐充恭又找了過來,

  「打高原你有何建議嗎?」

  陳景恪很是無語,你都不問問我同不同意打,就直接問我怎麼打了?

  好好好,一個個翅膀都硬了是吧。

  「有啥好建議的,一個字,殺。」

  徐允恭非常驚訝,這與陳景恪之前的政策完全背道而馳。

  以前對待周邊樸素族群,陳景恪都是剛柔並濟,打一部分拉一部分。

  但總體來說,以安撫、教化為主。

  這還是第一次用如此強硬、極端的態度針對一個族群。

  以至於徐充恭都認為他是在開玩笑:

  「別說笑了,我是認真的。」

  陳景恪笑了笑,說道:「我也是認真的。」

  「如果你聽說過阿姐鼓、阿姐槌的傳說,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徐允恭疑惑的道:「阿姐鼓?阿姐錘?是阿姐做的鼓和槌嗎?」

  陳景恪露出一個怪異的表情:「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的。」

  徐允恭更加疑惑,什麼意思?

  這時陳景恪正色道:「我說的殺,不是什麼人都殺。」


  「而是殺當地的頭人、地主、寺廟的主持、長老等人。」

  「但凡有惡行的全部處死,即便他們主動歸降,依然要全部處死。」

  「對待普通百姓要溫和—你們去,是為了解救百姓。」

  「是為了砸碎他們腳上的鐵,是為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人。」

  只有了解過高原歷史的人,才能更深刻的明白,金珠瑪米意味著什麼。

  徐允恭點點頭,他大致明白陳景恪的意思了。

  「可是這麼做會不會激起他們的反抗?

  陳景恪說道:「雲貴和交趾等地到處都能藏人,土民鑽進深山老林里,我們根本就沒辦法找到他們。」

  「高原情況特殊,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就那麼多。」

  「他們就算想逃都沒地方逃,只能據城而守,我們可以輕易找到他們。」

  「只要能找到他們,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

  徐允恭點點頭,那確實很簡單。

  據城而守?那是你們還沒領教過新式火器的威力。

  陳景恪繼續說道:「而且高原遠離中原,交通非常的不方便,這就註定了那裡很容易產生強大的地方勢力。」

  「如果不將舊有的勢力徹底剷除,他們很快又會死灰復燃。」

  將他們的中高層勢力剷除,從大明派人過去領導當地百姓,對他們施以教化。

  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造高原,將其永久性的納入中原王朝統治範圍。

  最後陳景恪說道:「這就是我對你們的要求,必須做到。」

  「至於怎麼打,你們比我擅長,我就不外行指導內行了。」

  徐允恭點點頭,又說道:「可這麼做的話,就需要大批的官吏,我們有那麼多人嗎?

  +

  陳景恪說道:「去問內閣和大都督府,這是他們的職責。」

  如果連這都做不到,他們都準備失業吧。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