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598章 尾聲(四)

第598章 尾聲(四)

  第598章 尾聲(四)

  安西出事兒了?陳景恪心中一驚。

  別看朱樓、朱兩人在安西所向披靡,實際上就是在走鋼絲。

  

  作為外來者,他們能站穩腳跟,靠的就是『無敵」營造出來的『勢」的震。

  一旦這個勢被打破,安西各族開始反叛,他們很難撐得住一波又一波的反噬。

  所以得到消息後,他以最快的速度來到皇宮。

  見到朱雄英之後,連禮都沒行,直接就問道:

  「出什麼事兒了?」

  朱雄英也不在意這些,指了指桌子上的奏疏說道:

  「很多變故堆一塊了,馬穆魯克那邊發生了意外——」

  「忽格魯特遭冷箭不治身亡」

  忽格魯特死了?還是被背後冷箭殺死的?

  陳景恪的心頓時就提了起來,金帳汗國的局勢,甚至比馬穆魯克那邊還要重要。

  馬穆魯克不論出什麼變故,其實都好應對。

  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轉攻為守。

  有水師在,秦國就始終掌握看主動權,

  可金帳汗國不同,這是大明安西戰略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就這麼說吧。

  秦國堵住了奧斯曼和西方的水師東進之路,金帳汗國堵住了西方列國從陸地的東進之路。

  秦、晉、金帳汗國,作為三個釘子,牢牢的釘在安西。

  三國相互幫助,一起穩住安西的大局。

  為大明後續的同化奠定了基礎。

  任何一國出問題,都會造成巨大的動盪,之前做的種種布局都得推倒重來。

  現在忽格魯特被冷箭射死,顯然內部問題很大,

  那麼隨著他的死亡,金帳汗國會不會發生動亂?

  少了金帳汗國的彈壓,那些被征服的安西部落會不會反叛?歐羅巴列國會不會趁機出兵?

  最致命的還是,如果金帳汗國的汗位被別的部落搶走,大明該怎麼辦?

  捏著鼻子承認?

  大明之前可是承諾過,金帳汗國王位只屬於忽格魯特一系。

  現在你承認了別的部落,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以後誰還聽大明的?

  出兵幫阿合馬搶回汗位?

  倒也不是不行,可之前做的戰略計劃,全都要推倒重新來。


  不只是安西戰略受影響,大明本土的戰略計劃,一樣會受到影響。

  這種局面是陳景恪絕不願意見到的。

  但現在情況已經由不得他了。

  他只希望局勢沒有壞到那種程度。

  直到將情報翻看一遍,對安西的局勢有了大致了解,他才長長舒了口氣。

  還好,忽格魯特臨死前全殲了維陶塔斯組建的軍隊。

  在短期內西方是無力東進的,這就為大明爭取到了許多時間。

  而且忽格魯特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說服了金帳汗國最大的地方勢力艾迪古。

  汗帳一系和艾迪古一系聯手穩住了局勢。

  並且前來迎接阿合馬繼承王位的使節團,已經在路上了。

  這真的是不幸中的萬幸啊。

  至於為艾迪古申請冊封的奏疏,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人家作為最大的地方勢力,沒有趁人之危爭奪汗位,還反過來幫你穩定局勢。

  人家圖個啥?圖你嘴皮子利落嗎?

  肯定是需要一些好處的。

  大明直接冊封的爵位,對他來說無疑是最划算的。

  大明直接冊封的貴族和藩屬國內部承認的貴族,在法禮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姑且不說加開國字號的諸侯王,就算是普通貴族,含金量也遠超後者。

  藩屬國自己冊封的貴族,只在本國享有特權。

  出了國門,別人最多給你幾分面子,特權啥的就別想了。

  大明冊封的貴族,在華夏文明輻射範圍內,都是通用的。

  到任何藩屬國,只要亮明身份就可以享受禮法規定的待遇。

  最關鍵的是,可以受到大明朝廷的庇護。

  想要處死大明直接冊封的貴族,必須經過中央朝廷的許可。

  大致流程就是,先上報給皇帝。

  皇帝會命令禮部和宗正寺核查,確認其罪行。

  如果他真的犯了死罪,皇帝會下旨廢除其爵位,然後才能進行處置。

  未經天子同意就處死朝廷冊封的貴族,視同謀反。

  對於艾迪古這樣的權臣來說,大明冊封的貴族身份,就是最好的護身符。

  只要他的家族不背叛大明,就可以確保安全。

  這比爭奪汗位,然後天天擔驚受怕,要划算的太多了。


  想到這裡,陳景恪讚嘆的道:「艾迪古果然聰明,難怪能成為一方勢力的領袖。」

  朱雄英說道:「你的意思是,爵位可以給他了?」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現在不是要不要給,而是必須得給,否則我們就只能派軍隊送阿合馬繼位了。」

  接著他又解釋道:「艾迪古在金帳汗國擁有崇高的聲望,若不是他不想陷入內戰,金帳汗國早就陷入內亂了。」

  「尤其是這次忽格魯特遇刺,他能經得住汗位誘惑,實在讓人敬佩。」

  「我們的安西戰略能得以延續,他居功至偉,給他一個爵位也是應該的。」

  「還能起到千金買馬骨的效應。」

  朱雄英有些擔憂的道:「他得了爵位,怕是阿合馬都要看他的臉色了。」

  陳景恪說道:「這是難免的,就算大明不冊封他,阿合馬照樣得看他臉色。」

  一個在國外長大的年輕君主,短期內必然要看本國權臣的臉色,更何況這個權臣還有從龍之功。

  朱雄英說道:「我就怕他牴觸大明的同化政策。」

  如果阿合馬繼位後選擇華夏化,那麼艾迪古很可能會變成保守派領袖。

  他又擁有大明冊封的爵位,到時候會很麻煩。

  陳景恪笑道:「大明現在最當緊的,是完成對周邊部族的同化。」

  「對安西的要求就是穩定,同化可緩行。」

  等周邊地區同化完成,大明內部休養生息完成,工業化有了基礎,再去同化更遠的地方。

  「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況且,朝廷有規定,勛貴的繼承人必須到洛陽來學習。」

  「艾迪古接受了大明的爵位,那麼他也得將自己的繼承人送過來。」

  「我們就可以先改造他的繼承人,就和阿合馬一樣。」

  「等將來他回去繼承了爵位,自然就會偏向大明文化。」

  朱雄英終於點頭道:「好,那就封他個侯————伯爵吧。」

  陳景恪失笑道:「大氣點,直接封個侯爵給他吧。」

  「如此一來,他必然會心向大明的。」

  伯爵的地位也不低了,可你得考慮艾迪古的身份。

  人家原本就是金帳汗國最強大的地方勢力,部族幾十萬人,控弦之士不下十萬。

  你冊封個伯爵,是表彰還是打臉?

  朱雄英也不禁笑道:「也罷,就給他侯爵吧——馬穆魯克那邊你怎麼看?」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我能怎麼看,秦王手裡的牌不多,能保持不勝不敗就不錯了。」

  「不過這樣也好,正好有藉口切斷安西各勢力和奧斯曼等國的聯繫。」

  朱雄英嘆道:「就是允可能又要失望了,他可是準備了許久啊。」

  陳景恪若有所思的道:「其實這樣也好,正好有個事情,交由他來主持。」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麼事情?」

  陳景恪說道:「朝鮮。」

  朱雄英又是一陣頭疼,說道:「朝鮮那邊,就怕八叔有別的想法啊。」

  陳景恪說道:「所以才必須要趁聖皇還在,將朝鮮拿回來。」

  當初為了更好的治理朝鮮,大明採取了遷回政策。

  冊封潭王朱梓為朝鮮王,然後慢慢的通過移民、思想同化等方式,削弱其國內保守派的牴觸情緒。

  目前來看,這一招非常成功。

  大批的朝鮮人被以各種理由,遷徙到大明本土,

  又從本土遷徙了幾十萬漢人過去,完成了人口的交流。

  文化方面也沒落下,各種宣傳教育深入到了基層。

  本就以華夏後裔自居的朝鮮人,更是對大明充滿了認同感。

  其中方孝孺出力是最大的,他利用自己在朝鮮的影響力,將大批的年輕俊傑弄到了大明。

  直接讓朝鮮的年輕一代出現了斷層。

  剩下的年輕人,也基本都受到他的影響,對大明心嚮往之。

  再加上其他各種配套政策,越來越多人想要融入大明。

  反而是朱梓的態度變得暖味起來。

  雖然他沒有採取什麼過激行為,但私底下也搞了不少小動作。

  比如在自己身邊聚集了一幫子遺老遺少,緬懷朝鮮的光輝歷史。

  還派人到大明散布一些流言,什麼朝鮮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屏障。

  有他在,大明就不用擔心東北方向的安全。

  還上書給朝廷,說朝鮮人心依然不肯歸附,現在不適合廢除朝鮮國,

  甚至還派人遊說大明的高層,希望繼續保持朝鮮的獨立。

  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了十幾年朝鮮王,哪是說捨棄就能捨棄的。

  但理解歸理解,原則歸原則。

  半島是必須掌握在中央朝廷手裡的。

  而且還必須要在老朱活著的時候,把這件事情解決了。


  「聖皇是大明的創建者,朝鮮王國也是他冊封的,潭王也是他的親兒子。」

  「他廢除朝鮮國,沒人能說什麼,潭王就算不情願也不敢反抗。」

  「可這事兒要是由你來辦,就會很麻煩。」

  「大家會說你欺負自家叔叔,潭王自己也不會輕易放棄嘴裡的肥肉。」

  「到時候真的刀兵相向,就算將朝鮮收回來,也會一地雞毛。」

  朱雄英嘆道:「哎,即便現在收回來,恐怕也少不了流言語啊。」

  「罷了罷了,不能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人,改天我找皇爺爺說說此事。」

  事實上他什麼都懂,但有些事情他不能開口。

  儘管很多事情是老朱時期就說定的,可大家都沒動,偏偏你這個當侄子的忍不下了。

  你怎麼就那麼心急?

  到時候真就黃泥掉進褲襠里,說不清了。

  陳景恪作為臣子提起此事,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這是他的職責,不說反而是失職。

  現在他主動提了,朱雄英裝作為難的樣子磨嘰一番,誰都挑不出什麼錯。

  倆人說干就干,立即就去慈寧宮找到老朱。

  先是將安西局勢講了一下,老朱擺擺手道:

  「咱就一退位老頭啥都不懂,這種事情就別和咱說了,你們看著辦吧。」

  「咱現在啊,除了工業化啥都不關心。」

  儘管他這麼說了,朱雄英依然將自己的處置方式說了一下。

  老朱滿臉不高興:「真是大了,爺爺的話都不聽了,不讓你說你還說。」

  「行行行,就照你說的辦,這下你高興了吧。」

  朱雄英笑道:「有皇爺爺掌舵,我心裡就踏實了。」

  老朱嘴裡嘟囊個不停,什麼熬老頭啊,什麼人家老人年齡大了享清福啊什麼什麼的。

  陳景恪忍俊不禁,但該說的事情還是要說的:

  「聖皇,有件事情真得您親自出手,這件事情您不給辦了,這晚年是別想過安生了。」

  老朱瞬間就猜到了他在說什麼,臉色嚴肅的道:

  「是時候了嗎?」

  陳景恪點頭道:「是時候了,再拖下去恐怕潭王就更捨不得那裡了。」

  老朱毫不猶豫的道:「那就讓老四跑一趟吧。」

  「咱再給朱梓傳一道旨意,說咱想孫子了,讓他把家眷全部送到洛陽來。」


  事實上蜀王朱椿就在遼東坐鎮,他出面更方便。

  只是他排行十一,朱梓要是耍賴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朱棣就不一樣了,敢耍賴?信不信把你當子打?

  朱梓在他面前,連個屁都不敢放。

  陳景恪趁機說道:「朝鮮依然有許多遺老遺少,這些人恐怕不會老實。」

  「需要派一位可靠的大員長期坐鎮才行。」

  「漠北現在還沒有徹底安定下來,燕王無法長時間離開。」

  「我以為,不如讓吳王(朱允)去那裡擔任總督。」

  「等過上幾年朝鮮徹底安定,朝廷也能騰出手拿下馬穆魯克了,吳王正好去那邊建國老朱說道:「好,就這麼辦了。」

  然後他當場給朱棣寫了一封信,將事情交代了一番。

  不過朱雄英並未直接將信送出去,收回朝鮮需要準備的事情很多,倒不急這一年半載的。

  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將安西的事情處理好。

  尤其是送阿合馬回國繼位的事情,必須要安排妥當了。

  別到時候半路讓人給弄死了,那就真成笑話了。

  之後,朱雄英派出內侍,召阿合馬入宮。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