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577章 拆,狠狠地拆

第577章 拆,狠狠地拆

  第577章 拆,狠狠地拆

  陳景恪的一番解釋,讓老朱等人徹底放下心來,

  同時也大感長見識了,原來還可以這樣布局。

  真就是把人賣了,人還幫著數錢。

  然而,看著對自己毫無懷疑的眾人,陳景恪心中卻有些愧疚。

  他雖然沒有說謊,卻也沒有完全說實話。

  西方制度真的就那麼差,毫無可取之處嗎?

  真要這麼認為,就太自欺欺人了。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別的不說,至少在人權這一塊,曾經他們確實走在了前面。

  而且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三權分立等等,在思想上也是非常先進的。

  前世西方世界之所以開始抽象化,是因為他們在設計制度的時候,過於理想化,

  給了沒能力的人太多話語權,讓有能力的人有力無處使。

  立足實際,對這些制度進行修改,是非常具有可操性的。

  只是這些思想和制度,對這個時代來說太超前了。

  西方用會大亂,在東方使用會帶來更大的混亂。

  但人類文明的發展,本就充滿了偶然。

  沒有哪條路是必須會走的,反過來說也有可能走任何一條路。

  現在的華夏太強了,在蝴蝶翅膀的影響下,很可能會讓西方世界走上另外一條路。

  如果這些思想全都消失,很可能人類要走更多彎路。

  所以,他把這些東西拿出來,既是為了給現在的歐洲挖坑。

  同時也是為了把這些思想火種保存在西方。

  等將來大明發生劇變,仁人志士們對前路感到迷茫的時候,會有人從中得到啟發。

  然後借鑑這一套思想,結合當時華夏的實際情況,弄出更優秀的制度。

  前世中國是被打了,才被迫學習西方,期間經歷了激烈的鬥爭。

  這一世大概率不會那麼麻煩了。

  因為這套制度,在名義上是他陳景恪設計的。

  華夏人學習借鑑,屬於是出口轉內銷,大家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這才是他所謂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計劃的全部內容。

  只是這些東西,是沒辦法對老朱他們說的。

  雖然他們很信任他,可說一千道一萬,他們都是封建君主。


  有幾個人願意革自己的命的?

  陳景恪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會去奢求老朱他們放棄權力。

  所以,在西方世界搞個備份,是目前最合適的辦法。

  這麼做雖然會讓他內疚,但他問心無愧。

  老朱他們並不知道他內心在想什麼,正熱烈的討論那套制度。

  越討論,他們就越覺得,這套制度確實有很多優點。

  如果能將那些陷阱填平或者避開,這套制度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強的。

  這時,馬娘娘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忽然問道:

  「景恪,老實說當初你給大明設計的制度,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內容?」

  陳景恪坦然的道:「有,我就是再聰明,也不可能短短几天就弄出一整套制度體系出來。」

  「這裡面很多內容,都是以前我為大明設計,後來又拋棄的。」

  「還有一些,是我構思終極理想世界(大同世界)的時候,思維發散想到的。」

  馬娘娘笑道:「讓我猜對了,這套制度處處蘊含著大同思想,一眼就能看出源頭在哪。」

  「你放棄它是正確的,不是它不好,而是太美好了,只能存在於理想中。」

  說到這裡,她又補充了一句:「或許未來有一天能實現,但現在不行。」

  聞言,老朱等人都心中一動,露出若有所思之意。

  陳景恪心中嘆道,馬娘娘真的太聰明了啊。

  這麼明顯的暗示,他豈能聽出不出來。

  她應當是從中看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但並未當面說穿。

  只是提醒自己,不要破壞當前的大好局面。

  「荀子有言:有治人,無治法。」

  「韓非子曰: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娘娘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的。」

  馬娘娘微微點頭,讚許的道:「我相信你。」

  此言一出,老朱等人也相繼笑了起來。

  有想法是很正常的,誰還沒幻想過當皇帝是咋的?

  只要腳踏實地去做事就足夠了。

  在他們看來,陳景恪就是一個很務實的人。

  這從他一直以來的行為,就可以看得出來。

  更何況,他一直處在皇家視線範圍內,哪天真昏了頭,皇家也有時間制止。


  所以沒什麼可擔心的。

  接著眾人繼續討論起這套制度,甚至開始琢磨,有沒有可借鑑的地方。

  畢竟,就目前來說,大明的政治制度並沒有完全確定下來。

  接下來該如何改,大家都沒有清晰的目標。

  現在有一個可供參考的對象,有必要好好的琢磨一下。

  眼見他們開始主動借鑑,陳景恪心中很是開心。

  如果當初他直接提出,要在華夏搞這一套制度。

  即便他再怎麼強調,是未來搞,不是現在搞。

  老朱他們依然會擔心,甚至不排除讓他人間消失的可能。

  借鑑?借個錘錘。

  但現在他換個方式將這一套拿出來,老朱他們無礙的接受了,並主動思考借鑑。

  如此一來,目的達到了,他本人也是安全的。

  完美。

  他並沒有參與這個話題,只是順著他們的思路,偶爾點上那麼一兩句。

  幾人也確實收穫很大。

  比如對三權分立,他們就認為這個想法很聰明,大明也有必要這麼搞。

  當然,大明以前就有類似的分界。

  刑部立法、大理寺執法、御史台/都察院管監察,三者互不統屬。

  但刑部是內閣下轄機構,也就是說立法權給了行政機關。

  長此以往,掌握了行政和立法權的內閣,早晚有一天會獨大。

  所以大明有必要把立法權拆分出來,

  如此一來,立法、執法、行政、監察,四大體系相互獨立。

  皇權高高在上總覽一切,這才穩妥。

  幾人也都覺得,這個提議很不錯。

  最終他們將目光看向陳景恪:「景恪,你別光看著,說說有什麼想法。」

  陳景恪笑道:「總體上沒有什麼問題,但細節上可以再完善一下。」

  老朱催促道:「別講大道理了,先說怎麼完善。」

  陳景恪有些尷尬,上課上多了,難免有好為人師的毛病,看來以後得改。

  「立法權、行政、執法、監察,四大權力互相獨立,是沒問題的。」

  「不過我覺得,大理寺的權力有些大了,執法權可以再拆分一下。」

  朱標一拍腦門,說道:「怎麼把這一點給忘了。」

  「執法權直接決人生死,事關重大,全部交給大理寺確實有些不妥。」


  「以前還有刑部制約,現在刑部拆分出來,就沒人能管的了他了。」

  「確實有必要重新設立一個部門,對其進行監管。」

  老朱等人也才後知後覺的發現這一點。

  變革真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一項職能的調整,都會連帶周圍一圈機構跟著調整。」

  陳景恪卻搖頭說道:「以前刑部對大理寺的約束,顯得非常無力,有必要強化其職能。」

  大理寺承辦的重大案件,要提交刑部覆核。

  這個制約,只能說聊勝於無。

  重大案件一年才多少個?中小型案件才是最常見的。

  可以說,大理寺的權力是非常大的。

  「我的想法是,將立法權從刑部拆分出來,交給另外一個機構。」

  「刑部從內閣獨立出來,與大理寺並齊,直接歸皇帝管轄。」

  「在保留監督權的情況下,再將大理寺對案件的定性權拆分給它。」

  所謂定性權,就是確定案件性質是否惡劣的權力。

  目前大理寺既負責審判,又負責為案件定性。

  他們認為性質不惡劣,就直接調解或者乾脆審都不審就完事兒了。

  他們認為性質惡劣,那就算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也能審個沒完沒了。

  這個權力可就太大了。

  陳景恪早就想對這一點動手,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

  這次正好一併解決了。

  「也就是說,以後發生了什麼違法犯罪的案子,先由地方衙門調查取證,然後將證據提交給刑部。」

  「刑部覆核之後給案件定性,一般案件由地方調解、薄懲,惡性案件則提交大理寺審判量刑。

  「大理寺的判決結果,再由刑部進行覆核。」

  「確定沒有什麼問題,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流程。」

  大理寺就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審判量刑機構,也基本失去了自主權。

  必須依靠其他機構,才能行使權力。

  老朱大喜道:「好好好,拆的好,如此一來就能解決大理寺職權過重的問題。」

  朱標也頜首道:「多了一道關卡,那些人上下其手的代價就會變高,能減少一部分冤假錯案的發生。」

  其他人也都紛紛表示贊同。

  從老朱和朱標的話,就能看出他們的性格和重視的東西。


  老朱首先想到的就是分權,削弱下屬機構的權力,確保皇權穩固。

  朱標先想到的,則是減少冤假錯案。

  只能說,老朱不愧於洪武年號,朱標也無愧於他仁厚之名。

  陳景恪接著說道:「捕房是最基層機構,看似權力不大,但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北「可以說,在百姓眼裡捕房才是真正的天。」

  「必須要對他們的權力加以限制。」

  「我以為,可以將捕房的職能,和刑部做個對接。」

  「比如,把捕房緝拿嫌疑犯的權力,拆分給刑部。」

  「以後捕房想拿人,必須要有刑部的下派機構簽發的批捕令。」

  朱雄英眉頭微皺,說道:「想法雖好,可要是每次拿人都要刑部批准,捕房就沒法辦案了。」

  陳景恪笑道:「所以要區分拿人和傳喚的區別。」

  「拿人是將人逮捕並進行關押,傳喚是將人叫到捕房配合調查。」

  「傳喚要規定嚴格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天。」

  「捕房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對嫌疑人進行傳喚。」

  「把人傳喚過來後,一天時間內能查到證據,就去刑部申請逮捕令。」

  「如果查不到任何證據,那就把人放了。」

  「為了防止他們惡意行使傳喚權,還要嚴格規定不得連續傳喚。」

  「以免他們,隨意將無辜百姓長期羈押,勒索錢財。」

  「拿人的羈押期限,最好也做一個限制。」

  「防止有人變著花樣的,無限期羈押嫌疑人。」

  老朱不禁連連點頭,對這一點他可是太清楚了。

  不管有沒有罪,也不管和案子有沒有關係,只要被抓進去家屬都得掏錢來贖人。

  不掏錢,就在大牢里蹲到死。

  靠著這一招,基層衙役可是賺的盆滿缽滿。

  對這一點做出嚴格規定,不敢說就能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但肯定會大大改善百姓的處境。

  「好,景恪這個建議提的好,咱支持。」

  「那些衙役面對百姓的時候,才是真的惡如虎,必須要好好治治他們。」

  馬娘娘也說道:「如此就相當於給捕房脖子上套了個韁繩,讓他們不能再如之前那般隨意作惡。」

  「而且這麼一改,大理寺、刑部、捕房,三個關鍵機構共分了執法權。」


  「三個機構相互牽制,也能防止任何一家坐大,不錯不錯。」

  朱標也點頭表示贊同,不過他也指出了一個問題,

  「捕房歸地方衙門管理,這般改相當於削弱了衙門的權力,需防他們從中作梗。」

  老朱霸道的說道:「從中作梗?哼,不怕死就試試。」

  朱標有些無奈,很多問題靠殺人是解決不了的,比如眼下這件事情。

  但誰讓人家是爹呢,他也不好反駁,

  馬娘娘卻不慣著,沒好氣的道:「就知道殺殺殺,要是殺人能解決問題,還用得著景恪這麼操心?」

  老朱頓時不敢說話了,只是嘴裡嘟道:「咱就是隨口說說,又不是真的要殺———」

  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具體如何拆分重組,又如何協調各部門的利益。

  到時候把各部門的大佬叫到一起開個會就行了。

  只要中樞各大佬都點頭,下面的人是不敢亂來的。

  之後幾人又詳細的聊了一下執法權拆分問題,將大致的框架給確定了下來。

  老朱高興的道:「它山之石果然可以攻玉,咱們這不就攻出來一塊寶玉嗎。」

  朱標頜首道:「是啊,終於將執法權的大框架給確定下來了。」

  「如此一來,行政、執法、監察三大權力的基本盤就確定了。」

  「大明的政治制度,也終於要確定下來了。

  說到這裡,他心中也頗為遺憾。

  他給自己取的年號為建章,其目的不言而喻。

  正常來說,這些事情都是他任期該做的。

  只可惜,一場大病讓他提前退位,也導致這些變革晚了好幾年才出現。

  不過還好,這些變革他都參與了,也親眼見證了大明的制度走向健全。

  不枉此生。

  他心思隱藏的很好,沒有表露出來,正沉浸在喜悅里的眾人都沒有察覺。

  就連最細心的馬娘娘都沒有看出來,她的心思都放在了另外一件事情上面:

  「現在就剩下立法權還沒有確定,景恪你可有什麼想法?」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