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無題

  第576章 無題

  陳景恪說道:「我為他們挖了三個坑,其一就是多黨制。」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這個我不說,大家也都能想到隱患有多大。」

  老朱等人不禁點頭,黨爭誤國這是歷朝歷代的朝廷都知道的事情,也都在竭力避免的事情。

  之前老朱搞出來個廷推制度,差點釀成大禍。

  也讓大家對黨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之後大家也經常私下討論黨爭,思考如何避免黨爭。

  陳景恪只是提了一下這方面的事情,大家馬上就能領悟到其中的坑有多深。

  華夏想盡一切辦法避免黨爭,西方那邊要將黨爭公開化,這不是茅坑裡大燈籠找死嗎。

  「一個受制於黨派利益的國家元首,想要有所作為也同樣非常困難。」

  「西方人也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們沒得選。」

  「他們的文化太薄弱了,不足以統合內部,導致內部勢力眾多。」

  「在沒有人可以徹底壓服所有人的情況下,多黨制確實能統合大多數聲音。」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做到了把大部分人拉上談判桌。

  只要上了談判桌,很多問題都是可以商的。

  對於現在歐洲的大多數勢力來說,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在目前的情況下,多黨制確實能發揮積極作用。

  至於多黨制以後會帶來什麼後果,那是以後需要考慮的事情。

  所以,這一招也是陽謀。

  關於這一點,因為大家都懂,陳景恪沒有解釋太多。

  總的來說,在這種情況下,選出來的元首必須討好選民。

  然而,有人支持吃狗肉,有人反對吃狗肉。

  元首站隊任何一派,都意味著要得罪另一派。

  一個需要討好自己選民的元首,確實很難對國家制度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討好選民其實比較簡單,很多時候只要動動嘴皮子,喊兩句我反對吃狗肉就可以了。」

  「真正難以應付的,是支持他的權貴集團。」

  「這些人可不是嘴皮子就能打發的,需要讓出實實在在的利益。」

  「利益從哪來?自然是從國家來。」

  「說白了,就是拿國家的利益,去回報支持他的貴族們。」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這個道理同樣很容易理解,華夏大部分朝代滅亡,不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有太多地方勢力侵吞了國家的利益,中央朝廷虛弱不堪,稍微遇到點風波就沒了。

  陳景恪繼續說道:「這裡還有個隱形的坑,那就是前後兩任元首,很可能政見相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做出獨一無二的政績。」

  「這也就意味著,沒人願意給別人當陪襯。」

  「下一任元首,有很大概率會擱置乃至廢除上一任元首的政策,重新制定屬於自己的政策。」

  「這才是最致命的。」

  朝令夕改會帶來什麼後果,華夏歷史上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陳景恪為什麼要建議制定國家計劃?

  一方面是為了指導地方建設,另一方就是因為上面那個原因。

  地方官任期一屆為三到五年,連續幹上兩屆基本就會迎來一次調整。

  下一任官吏,大概率會擱置乃至廢除上一任的政策。

  這樣會導致大量人力物力被空耗,還留下一攤子爛尾工程,不利於國家的長期建設。

  有國家計劃做指導,下一任官吏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脫離不了大框架。

  總體政策是可以得到有效延續的。

  羅斯福是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利用二戰機會帶領美帝成功超越老牌列強,成為世界一極。

  他對戰後的世界秩序,有著完整的構想。

  比如不傷害大國利益,比如大國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按照他設計的思路,美帝真有可能成為人類燈塔。

  然而他剛死沒多久,他構想中的世界體系,就被繼任者廢的七七八八。

  在杜魯門集團的帶領下,美帝陷入冷戰。

  後來更是成為世界警察,惹得天怒人怨。

  前世網際網路有個梗,明實亡於朱元璋。

  按照這個邏輯,完全可以說美帝衰敗的禍根,從杜魯門時期就埋下了。

  倒不是說他們就完全得不到發展。

  恰恰相反,前期在資本的作用下,他們會快速發展。

  甚至比大明發展的還要快。

  因為大明需要考慮民生,需要做很多在資本看來無法理解的事情。

  資本不需要考慮這些,他們只需要考慮利益就夠了。


  前世美帝有個高官公開發表言論:救災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事情。

  言外之意就是,美帝是資本主義國家,沒義務抗險救災。

  還有官員公開呼籲災民,自己想辦法自救,不要給政府製造麻煩。

  這要是放在華夏,說這話的人絕逼會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可在西方世界,大家的反應很平常。

  就連百姓,也只是不疼不癢的痛斥幾句,就沒有然後了。

  這就是資本,怎麼有利怎麼來,發展自然會很快。

  但後果就是貧富差距快速拉大。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將會成為常態。

  而這些社會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同樣會讓國家陷入停滯乃至崩潰。

  雖然老朱他們不知道前世發生了什麼,但道理還是懂的。

  所以也都表示了認同。

  陳景恪繼續說道:「即便如此,針對這一點我還是給他們,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坑「這個小坑和另一個大陷阱有關,等會兒再一起說,我們繼續說回上面那個話題。」

  「人都是有私心的,不光希望自己能永享富貴,還希望子孫萬代。」

  「大明的官吏,只要不犯錯,基本都能善始善終。」

  「就算致仕了,也能享受基本待遇,子孫的起點也會更高。」

  「所以大部分人都比較講究一個體面,就算貪也會有個限度。」

  「可是我幫西方設計的這套制度,權力是通過選舉獲得的。」

  「被選上了就能獲得權力,下次沒被選上就會失去一切,成為平民。」

  「那麼在任期內,他們必然會優先為自己謀取到足夠的利益。」

  「說白了,就是要在任期內,儘可能多的將權力變現。」

  「錢是可以傳承的,變現權力最好的渠道就是錢權交易。」

  「到時候那些被選上來的官吏,必然會大撈特撈。」

  川皇登基第一天幹了許多事情,其中一項就是發行了虛擬貨幣。

  不光是他自己發,他的妻子也發了。

  目的自然是要利用任期,儘可能多的變現財富。

  「他們甚至會制定法律,可以合法的變現權力。」

  「到時候整個公權力,都會變成一小人撈取利益的工具。」

  所以,西方列國沒有貪污。

  他們早就將貪污合法化了。


  就這,某些大殖子還碘著臉去跪舔。

  老朱幾人面面相,好傢夥,選舉制度你都能挖這麼多坑。

  你小子是真陰險啊。

  有個這樣的敵人,真得做夢都得睜隻眼閉隻眼,小心著被你給坑了。

  還好我們是友非敵。

  陳景恪見大家都沒說話,也就暫時停了下來。

  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水,小口小口的喝了起來。

  說了半天實在口渴,喝點水潤潤嗓子。

  過了好一會兒,老朱才說道:「別光顧著喝茶,繼續說,後面呢。」

  陳景恪知道大家都消化的差不多了,就放下茶杯繼續說道:

  「接下來的大坑,就是三權分立了。」

  「國家元首的權力被一分為三,他每天都要和周圍一圈人扯皮。」

  「想做任何事情,都要將所有人都說服,並達成利益交換。」

  「這有多難,可想而知。」

  眾人都不禁點頭,這個道理同樣不難理解。

  華夏歷史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種例子。

  別的不說,想想王安石變法就知道了。

  他這還是獲得了皇帝的支持,都尚且如此困難。

  失去絕對權力的君主想要變革,難如登天。

  「上議院由貴族階層組成,作為既得利益者,他們是最不願意看到變革的。」

  「必然會反對變革。」

  「關鍵是,掌握立法權的下議院,更不會支持改變全民直選制度。」

  「因為下議院就是依靠全民直選而存在的,他們的權力也因全民直選而生,改變這一點就是要他們的命。」

  「所以縱使那個國家元首有逆天的本領,也無法動全民直選。」

  「而只要全民直選這個基礎制度不變,不論他們怎麼修改完善,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就算出了政治強人暫時緩解了矛盾,等強人任期結束國家照樣陷入妖魔化。」

  老朱激動的一拍大腿:「這一招妙啊,將解決問題的鑰匙交到問題手裡,這就成了死扣,永遠也解不開。」

  「除非他們徹底推倒整套制度,從頭再來。」

  「可如此一來,就等於是否定了過往的一切,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妙,妙,妙啊。」

  其他人也都稱讚不已,這一招確實非常的絕。


  如果不是陳景恪自己說出來,恐怕所有人都猜不到這一點。

  就算這套制度的各種隱患都爆發出來,一時半會兒也很難有人想到這一點。

  就算知道問題在哪,也幾乎沒辦法解開。

  什麼叫絕世陽謀,這就是。

  陳景恪心道,這可不是我的智慧,是上輩子西方人自己給自己下的套。

  這套制度是建立在,全民高素養的基礎之上的。

  理論上非常美好,然而實際操作上問題很大。

  可還是那句話,千年內都不可能達到這個高度。

  所以那一套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換誰上來都沒什麼用。

  川皇三權歸一世界為之驚呼,可他能做的也不多。

  就是搞搞小院高牆,變著花樣割割韭菜罷了。

  沒辦法從根本上扭轉美帝的頹勢。

  關鍵是,他的政策大概率會被繼任者拋棄。

  而他四年後的繼任者,大概率是矽谷新右翼集團。

  也就是川皇任命的副總統萬斯背後的集團。

  這個集團大概率不會延續他的政策。

  陳景恪幫約翰·胡斯改良制度的時候,自然也將這一點給拿了過來。

  徹底斷絕他們改變基礎制度的機會,

  可憐的約翰·胡斯,真的以為陳景恪在幫他們,設計一套相互制衡的完美制度。

  殊不知已經被鎖死了上限。

  當然了,陳景恪還是希望將來他們能突破上限的。

  這樣才能給華夏提供足夠的可借鑑經驗。

  這時陳景恪說道:「現在來回答一下陛下方才的那個問題。」

  「如果有元首第一個任期布局,第二個任期掀桌子,試圖進行改變。」

  「那麼他大概率會碰到一個小坑。」

  「根據我設計的制度,下議院多數派組建政府,協助元首管理國家。」

  「理論上,會是元首所在的黨派執政。」

  「然而實際操作中,大概率會是多黨聯合執政。」

  「這些黨派內部各有山頭,不可能放任元首變革的。」

  「如果元首依然一意孤行,那麼他將觸發下一個機制,彈劾。」

  「元首名義上擁有最高權力,不會因為彈劾下野。」


  「但可以彈劾執政的政府。」

  「只要票數通過,就可以解散元首所代表的政府。」

  「然後下議院再次選舉,組建新政府協助元首工作。」

  「靠一個人是沒辦法治理國家的,一旦元首失去對政府的掌控,他也很難有所作為。」

  「而且頻繁的對政府發起不信任投票,也會導致國家最高決策層的混亂。」

  「進而影響全國的穩定。」

  前世英法德都掉進了這個陷阱,國家鬧劇不斷。

  整天都忙看勾心鬥角,實事兒一件沒幹成。

  默克爾算是政治強人了,也只能拆東牆補西牆,最後實在周旋不動了,在危險到來之前成功脫身上岸。

  將爛攤子留給了繼任者。

  馬克龍也算是一個有作為的總統,第一個任期做出了許多變革。

  可惜第二個任期也陷入了持續不斷地黨爭,無力延續自己的變革。

  末了,陳景恪說道:「就算那個元首威望極高,獲得了所有人的認可。」

  「也順利通過了彈劾,沒有失去權力。」

  「在重重肘下,他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一切。」

  「這就是我為西方改良出來的制度,很實用,看起來也很美好。」

  「但上限有限。」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