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出氣
第573章 出氣
卻說梁中書聽了二人哭訴,心下也為難。這二人都是早早投了自己的,如今因泰山蔡太師家信,這才知曉,聖上金口,貶斥二人。以此自己也有意疏離二人,知道東方暉壓制二人,也不曾開口。
二人求到面前,本不想見,顧及從前種種,這才見了二人。如今二人這副模樣,所求也不過外出。以此,梁中書嘆道:「你二人意欲去哪處?」
李成道:「如今凌州還不曾有人駐守,我二人自請去凌州屯駐。」
梁中書聽了道:「不妥,這凌州如何能去的。」
沉吟一番,梁中書道:「眼下你二人如今剛遭貶斥,正應韜光養晦,如何能去凌州這是非之地。這樣,你二人且去巡檢司捕盜,過些時日,我自向太師求情,好在聖上跟前巧言宛奏,赦免罪過,到時自有任用。」
聞達道:「如此也好,請相公允我二人從軍中帶一部軍士,若能立下些許功勞,也好早日起復。」
梁中書道:「這個好說。東方統制那裡,我去轉圜,借一部軍士歸你二人統領。」
李成、聞達聽了,辭謝而去。
不出三日,二人果然被調去巡檢司,各領五百心腹軍士輔仁。一應兵器盔甲不缺,坐下頭口卻被調走。
李成見了,暗地裡在聞達、索超面前大罵不止。
這東方暉願意放人,一來是不願得罪梁中書,二來,卻是為了騰出職位,提拔心腹。見李成、聞達識趣,自請外任,以此只收繳了馬匹,卻把二人統領的一千軍士放出。
借巡檢外出之機,半月間,二人就將家眷細軟都送出城外。
按照約定的日子,在城外接著索超,一眾人直去了寇州。
剛入寇州,不等眾人換下旗號,就見遠處塵土飛揚,一彪馬軍飛馳而來。
只聽一人大喝:「哪裡來的撮鳥,這是寇州境內,速速退回,免動干戈。」
李成、聞達見對面來的凶,連忙打馬上前,見了來人,二人慌忙滾鞍下馬,撇了軍器,叫道:「且不要動手!兀的不是員外嗎?」
當先這人見了,也慌忙下馬,口中道:「二位都監如何來了?」
當下李成叫人請出後頭的索超,盧俊義也叫來燕青,五人就路邊都剪拂了。
聞達這才道:「我二人如今也因凌州事遭貶斥,如今新來一個兵馬統制,處處為難我等。唯恐後頭還有殺身之禍,只得前來梁山投奔趙相公。」
說著,聞達問道:「員外這是?」
燕青道:「員外如今已做了寇州兵馬都監。」
索超疑惑道:「咦?」
燕青道:「諸位哥哥,這裡不是說話處,且到營里說話。」
眾人都上馬,燕青前頭引路,眾人望堂邑鄉軍寨來。行不多時,便見一處新建的軍寨。
盧俊義一面使人把同來的一眾軍士都安置了,一面使人快馬加鞭告知韋揚隱。同時,也發鴿信去梁山。
等安置好軍士,五人都來廳里相見。
盧俊義先把了下馬酒,這才重提舊事。
聞達便把盧俊義走後的事說了,眾人不免嗟嘆一番。
燕青拍手道:「如此卻也好了,三位哥哥一身本事,在梁山,不怕沒出頭之日。小人如今也得相公看重,在員外麾下做了個團練使。員外如今更是升任兵馬都監,與駐守豐田鄉的兵馬都監【鐵槍將】韋揚隱,同管寇州軍馬。」
「早就聽聞寇州曾與梁山起衝突,不想如今寇州竟也在梁山治下。」李成道。
盧俊義道:「相公也顧忌高俅,寇州只占下了各處鄉坊,州城仍舊在高讓治下。這些日子,韋都監日日帶兵到城下耀武揚威。高讓這廝也是個本領凡庸,性情畏葸的,如今每日都有快馬往來汴京,只怕要不了多久,這廝就要調離。」
聞達道:「果然是若要做官,須找靠山。」
燕青聽了道:「奸邪壞國,英雄扼腕。幸喜還有安撫相公這裡,吏治清明,正是我等存身之處。三位都是軍中出身,武藝高強,此來必能得相公抬舉。」
索超問道:「小乙兄弟,你可見過【急面鬼】周謹?」
燕青搖頭道:「這卻不曾見過,只聽說他如今去了廣濟軍做了團練使。」
索超聽了,點頭道:「當初他因生辰綱遭革職,如今看來,反倒是因禍得福。」
盧俊義道:「也只相公這裡,不看出身門第,才能有出頭之日。」
眾人聽了,都欣喜道:「如此最好。」
不一時,軍士置辦了酒肉送了上來,五人也不要軍士服侍,只叫把酒燙了送來,飲酒中間,各敘胸中之事。
飲酒中間,韋揚隱、真大義二人趕來,燕青使人重整杯盤,再備酒食相待。
至夜,七人各有酒意,有軍士進來稟道:「都監,梁山鴿信。」
盧俊義聽了,連忙取來,只見上頭寫著:英雄相投,甚喜,掃榻以待。
盧俊義將鴿信遍示諸人,李成、聞打、索超三人見了,各個歡喜。
第二日一早,用過早飯,李成三人對盧俊義道:「員外,相公既知我三人來投,不好叫相公久候。今日我三人便去梁山拜見相公。家眷卻在後頭慢行。」
「再有一事,與我等同來的這一千心腹軍士,家眷尚在大名府。今日卻要告知眾人,有願跟隨的,便使人把家眷都接來。若是有不願的,也不勉強,任憑去留。只是我等不好露面,還要員外使人去送。」
盧俊義聽了,點頭道:「這個不難。只是如此多人口走動,只怕大名府察覺。」
李成道:「如今還不曾傳出我等來投相公,只說我等巡視莘縣,要常駐此地,自無人為難。」
一旁的真大義道:「這大名府有什麼礙難,我領五百人,沿途去接,量來無事。」
盧俊義道:「我來時,便是兄弟去接。這回卻不要兄弟前去,我去走一遭,正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李成道:「員外,人多口雜,這一千軍士,雖是我等心腹,只恐有泄密的。大名府可還張掛著員外的海捕文書。」
盧俊義笑道:「正是叫他知曉,卻不能奈何我。」
聞達聽了,哈哈笑道:「梁中書若是聽了,必然暴跳如雷。」
不說李成三人騎馬趕往梁山,只說這一千軍士聽聞李成等人要去京東路任職,一眾軍士聽了,吵嚷一番後,到底還是選擇留了下來。
這十幾日,眾人跟著李成、聞達二人可是吃了不少掛落。
匆匆寫下書信,由兩個都頭帶著盧俊義一行五百人,打著李成、聞達二人旗號,沿著官路,往大名府趕去。
盧俊義離城十里下寨,叫兩個都頭速速前去知會。畢竟是大名府境內,不好多留。
好在如今禁軍家眷都是住在軍營的,兩個都頭匆匆召集諸人,對眾人言明要更戍莘縣,一時不能返回大名府,叫眾人收拾細軟,都去莘縣居住。
有人問道:「李都頭,更戍不過三年為期,家眷從來都是不隨行的,到期後還要返回此地。這次如何卻要去莘縣?」
李都頭道:「我等這兩營,都是跟隨李、聞二位都監的,如今什麼情形你等也都知曉。留在這裡哪裡有好果子吃。都速速收拾細軟,明日天亮,我等就走。不願走的,到時候遭了難,可不要怨恨都監相公。」
又那愛看閒事的,聽了李都頭言語,笑道:「什麼都監相公,如今只是個團練使。」
「閉了你那鳥嘴,若不起相公,還整治不了你。惹怒了老爺,沒你好果子吃。」李都頭大喝一聲道。
「你等還等什麼,趕緊收拾,老爺可不受這閒氣。」
軍營里,自有人把李、王兩個都頭前來搬去家眷的事告知東方暉。
東方暉聽了,擺了擺手,對報信的人道:「不需管他,沒了這夥人正好。等這些人搬走,正好把我帶來的人安置過去。今後再回來,這處營房就不是他等的了。」
新提拔的一個團練使苗魁道:「相公說的是,那處營房上風上水,早就該騰出來。」
「聽這話,還有人不想去莘縣,不如我去催促一下,都叫他們走。」
東方暉笑而不語。
不一時,苗魁帶人進入這處營房,敲鑼叫眾人出來。
見人來的差不多了,苗魁高叫道:「你等家眷聽好,這回去莘縣可不是三年為期,十年八年也不定。這處營房卻要騰出來,安置新募禁軍家眷。」
說罷,也不管眾人吵嚷,領兵就走。
李、王兩個都頭聽了,心裡暗笑。本來還有小半人家遲疑,如今卻好。一千人的家眷只怕一個不缺。
第二日一早,李、王二人就催促眾人動身。辰牌時分,一眾人推車挑擔,浩浩蕩蕩往外走去。
苗魁目送眾人走後,領著一眾軍士就住了進去。
惹得一眾家眷大罵不止。
如此大動靜,梁中書自也聽到了。聽聞是李成、聞達二人使人搬取士卒家眷,心裡不禁疑惑。
自語道:你二人將家眷取走也就罷了,士卒家眷動他做什麼?
使身邊的幾個虞侯去問,聽了回復,梁中書更是深皺眉頭。使人去請兵馬都監東方暉來見。
見禮後,東方暉問道:「中書相公,有何吩咐?」
梁中書道:「李成、聞達二人搬取士卒家眷你可知?」
東方暉道:「聽回來的兩個都頭說,這兩人打算常駐莘縣,以此把家眷也都取走。」
「按制,禁軍更戍,家眷卻是不隨軍的。」梁中書道。
東方暉道:「不是相公吩咐嗎?」
梁中書聽了,叫道:「不好,這兩個不是要落草去吧。」
東方暉一聽,猶疑道:「就是落草,總不至於這一千軍士都隨順吧。」
「不是只來了兩個都頭嗎,若是搬去了家眷,到時候,這軍士還不是顧慮重重,便是落草,也不得不從。你先使人攔下他們,等問明因由,再調動不遲。」
東方暉聽了,連忙應了一聲。
匆匆回了軍營,使苗魁帶一都馬軍去追,等苗魁集合人馬,距離一眾家眷離開軍營,早就過去一個時辰。
苗魁催攢軍士,沿著官路飛奔。距城三十里處,苗魁終於追上遷移的隊伍。
等追到近處,只見一彪馬軍攔住去路。
苗魁卻不認得盧俊義,隔著這彪人馬,高喝道:「都停下,奉統制相公之命,你等家眷,不可離開大名府。」
盧俊義冷笑一聲:「我等不受統制管轄,為何要聽命於他。」
來的軍士中有識得盧俊義的,對苗魁道:「苗將軍,這廝是盧俊義。」
苗魁聽了,大喝道:「盧俊義,你犯事在身,還敢露面,今日合是你該死,撞在我苗魁手裡。」
說罷,挺槍躍馬,直奔盧俊義。
盧俊義見了,哈哈大笑:「今日教你知道老爺厲害。」
策馬挺矛,只一合,將苗魁挑下馬來,眼見的不活了。
同來的軍士見了大駭,正驚慌間,聽得盧俊義大喝一聲:「本是同鄉,今日放你等一馬。曉事的,都把頭口軍械留下,不然,教你一個個都死。」
後頭五百馬軍,也都舞動軍械高喝。
一百軍士,群龍無首,見盧俊義雙目冷峻,戰馬嘶鳴,哐啷啷一片刀槍落地聲。
一眾大名府軍士脫去甲冑,棄了刀槍。
盧俊義叫軍士收繳了馬匹器械,並不殺害軍士,領兵就走。
追上前頭軍士家眷,一路護送著去了寇州。
燕青接著眾人,把家眷都送去營寨,軍士見了,上前將家眷迎了進來。
軍營里,一下子充滿了歡樂之聲,嘈雜的寒暄問候,和前頭壓抑光景截然不同。軍士一下子安定下來。
燕青見了,對盧俊義道:「幸虧主人回來的及時,沒李成、聞達兩人坐鎮,這夥人各個憂心忡忡。」
「小乙,你如今也是做了團練使的人,如何還稱呼主人。叫人聽去,必有閒言碎語。今後稱呼我一聲員外就是。」盧俊義道。
燕青聽了,開口道:「小乙在主人家養大,靠主人福蔭,才有今日,如何能沒了尊卑。」
盧俊義道:「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我二人如今都得了安撫相公抬舉,得了官身,今後必然要忠於安撫相公。主僕稱呼終是不妥,引人猜忌。今後只喚我一聲員外便是。」
燕青聽了,點頭道:「員外說的是。」
盧俊義笑道:「今日暢快,遇到一個什麼團練使,叫苗魁的,一路追趕過來,叫我一槍結果了。也算給梁世傑報個信。」
燕青道:「只怕這廝知道了,也不敢來尋我等麻煩。」
「李成、聞達、索超三人也投了相公,不知這廝聽後,什麼反應。」盧俊義笑道。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