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上報
第574章 上報
大名府,上百個衣衫不整的人從東門進入,轟動了整個大名府。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一番呵斥,這才脫身。
軍營里,東方暉聽聞了,叫眾人上前,看著苗魁屍首,東方暉大怒,馬鞭揮動,排頭打了過去。
見軍士唯唯諾諾,不敢應聲,東方暉喝問道:「是誰殺了苗團練?」
人群里一個押正道:「是盧俊義。」
東方暉聽了,忍著怒氣叫這人上前問道:「你可看清了?」
「相公,你等從別處調來不識得盧員外,我等幾個都看得清楚,正是盧俊義。他自己也是承認的。」
其他幾個大名府禁軍,也都附和道:「正是盧俊義,引著五七百馬軍,接應李成這伙出走的軍士家眷。」
東方暉聽了,大罵道:「殺才!該死的賊!犯著迷天大罪,好大膽,竟還敢來太歲頭上動土!」
罵完,神色一愣道:「他是來接應這伙家眷的?」
「千真萬確,這廝走的卻不是去莘縣道路,看起來反倒是去寇州路徑。」
話音剛落,東方暉冷笑一聲,說道:「你等幾個隨我去中書相公處,把你等所見都對中書相公說明。」
說罷,東方暉一行人去了留守司,去見梁中書。
梁中書聽後,罵道:「李成、聞達這兩個匹夫,巧言令色,怎敢瞞吾!今日竟敢背叛朝廷。」
東方暉道:「中書相公,如今怎生是好?」
梁中書道:「不忙,我這就使人去莘縣去看,若真箇如此,正好奏報朝廷。」
說罷,喚來兩個虞侯,叫二人星夜趕往莘縣。
兩個虞侯不敢耽誤,騎上快馬,一夜往返百里。第二日一早,趕回留守司稟道:「相公,莘縣並無李成、聞達二人領兵前去。」
梁中書聽了,心裡惱怒,這二人竟敢如此哄騙自己。
不一時,東方暉再入留守司,對梁中書道:「相公,今日點名,這個索超家中也人去樓空。」
梁中書聽了,修書一封,使人加急送往汴京。備說梁山招攬李成等人,當初凌州曾頭市是金人探子,也是梁山傳出的消息。
汴京城裡,蔡太師收到女婿來信,看罷,並不發怒,反而笑道:「看來還是童貫這廝有眼光,竟早早看到梁山趙澤不凡處。」
一旁的五子蔡鞗聽了這話,問道:「父親怎說起這人?」
蔡京把手裡的書信遞了過來,口中道:「你且看看。」
蔡鞗看罷,說道:「父親,這個趙澤竟能算的這等深遠?」
「這倒不見得,總歸是有些氣運。如今四方鬧反賊,唯獨山東出了個趙澤,靠著剿匪,壯大勢力,如今卻是勢大難制。童貫只怕也是看到這裡,這才將那賤人送去梁山。」蔡京道。
蔡鞗道:「父親,如今金使已走,李成等人投了梁山,也無人能知會金人。如今卻要如何?」
蔡京道:「無妨,金人已走,聖上早就將凌州事拋之腦後。如今聖上在意的是田虎、王慶、方臘三處。稍後,我寫一封信給世傑,叫他一切如常便是。至於梁山,留待以後再看。茂德帝姬那裡,卻不要多說。」
蔡鞗連忙應了。
梁山白石莊園,趙禎見了李成、聞達、索超三人。
世界日誌
姓名:索超(英雄,上應天空星。)
綽號:急先鋒(性急躁,撮鹽入火,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
種族:人族
聲望:150(大名府傳名)
職業:軍官
副職業:武師
等級:5階3級(武力63,統帥55)
屬性:力量63,體質60,敏捷50,精神24
技能:比斗4級(軍中比武較藝,體質+4)、統兵3級(統領士卒,精神+3),騎戰3級(馬戰,體質+3)、教授2級(傳授武藝,精神+2)。
統帥技:衝鋒5級(身先士卒,士氣+5),斗將4級(陣前斗將,勝則士氣+4,敗則士氣-4),無畏3級(不懼生死,士氣+3)。
武藝:斧(化境,使用長斧武器武力+7,十八勢旋風大斧。)
裝備:金蘸斧(三階)熟鋼獅子盔(一階),鐵葉甲(一階)
坐騎:雪白馬(二階)
李成、聞達二人都是四階四級,武藝與郝思文、韓滔相當,二人都擅騎戰,又是禁軍官健出身,領兵之能也是相差仿佛。
最叫趙禎意外的,卻是二人竟也有來歷。
【大刀】聞達,竟也是雷將降生,號為景琅雷府元罡斬妖將軍。
【天王】李成是紫羅仙島鎮海真人降生。
見了三人,對六月里,【天罡地煞令】一人也不曾召來的事,一下看開了。
見禮罷,趙禎道:「今日能得三位將軍來投,何愁不能安定地方。」
李成等人聽了,口中道:「因凌州一事,朝廷不明,我等幾個受逼不過,只得託庇於相公,望相公不棄,小人三個執鞭墜鐙,願為一卒,報答救命之恩。」
趙禎聽了道:「你等名聲我早就聽過,可恨無緣一見。如今天假其便,共聚一堂。將軍等武藝,我這裡正需諸位出力。」
「今日不談其他,且設宴慶賀三位來投。」
當日,趙禎請梁山將令作陪,眾皆作賀,設宴飲酒,不在話下。
第二日,午時後,趙禎再次召見李成三人,軍師朱武陪同。
見禮後,朱武當先開口道:「三位將軍,今日午時前,相公就召我來莊上,商討你等三人去處。聞達、李成二位,原是大名府兵馬都監,如今來此,相公以為職司也不好低了,暫做個兵馬都監,往後立下功勞,再行擢升。就請【天王】李成,去萊州。【大刀】聞達,去密州。」
李成、聞達聽了,各自稱謝。
朱武接著說道:「索超兄弟如今身上有傷,不急著赴任,且請在梁山安歇養傷。待傷愈,卻請索超兄弟就在本府做個兵馬都監。」
索超聽了,也連忙稱謝。
趙禎拍了拍手,就見桂花,薄荷,佛手三人,各捧出一個托盤,上頭是三人兵符、印信、牌面、誥身,三人接過,配在身上,又拜謝一番。
趙禎道:「我聽盧俊義來信,你等帶來一千軍士,仍舊調撥到你二人麾下。家眷就安置去萊蕪、沂源兩處,這兩處都是人少地廣,去後,每家都有田地耕種。」
「我這裡軍制與別處不同。兵馬都監領兵兩千五百人,軍士每年都有休沐,可歸家探親。家眷不必跟隨軍士前往駐地。禁軍年年都有輪換,或都、或營,抑或是一軍,領兵之將也是如此。詳細條例,軍師這裡有規程,你等都要銘記在心。」
等寇州軍士攜同家眷進入梁山後,李成、聞達二人就按照定好的,先送軍士家眷安置,而後領兵前往駐地。
軍士家眷分的田地宅院,也是各個歡喜。軍士愈發安下心來,對於暫別家眷,也不再牴觸。反而都期盼著休沐回家團聚。
大名府,梁世傑收到蔡京家信,看後,也不再關注梁山這裡。李成、聞達二人,按照蔡京吩咐,報了個辭官,朝廷並不追問,這事便也就了結了。
寇州城裡,自趙禎使人占據城外之後,城裡便日益艱難。
知州高讓更是活得心驚膽戰,茶飯不思。
多次去信高俅那裡,高俅只叫他在城中堅守,梁山斷然不敢害他。
一段時日後,果然如高俅所說,梁山軍從不來騷擾城池。
可惜,好景不長,前些日子,梁山竟然增兵,原先不過領兵大將二人,軍士一軍2500人。如今卻又來了一個盧俊義、一個燕青,也領一軍。
這還不是叫高讓最擔憂的,從不在城外出現的梁山軍,這些日子,竟然日日繞城。
這可著實嚇壞了高讓。
怕旁人糊弄自己,高讓便把來寇州後,納的堂邑鄉、梁水鄉、廣平鄉三家女兒,打發回娘家探聽消息。三家似有默契,女兒歸家後,就不再叫三人再回城裡,只稟報給駐守的兩個都監。
燕青聽聞後,獻計道:「不若叫喬輝、馮浩、項炎三人,使人去城裡送口信,說的含糊些,只說我等要攻打州城,以此,叫女兒暫避娘家。」
韋揚隱聽了道:「燕青兄弟之意,可是逼迫高讓棄城而逃?」
「不錯,我打聽到這廝是個膽小的,這些日子更是日日去汴京送信。若是能嚇跑了這廝,也叫相公見我等功勞。」燕青回道。
眾人依計行事,城裡高讓聽了,果然膽寒。
自思落在梁山手裡,只怕落不得好。
以此,叫家人收拾了細軟,偽作商隊,一早偷偷開了城門,出城往東就走。
你道為何?
原來,寇州與高唐州一般,都屬博州地界。高俅為了安置家中兄弟,便叫人暗地裡將博州拆做高唐州、寇州二處。
高讓最是無才,就安置在僅有一縣的寇州,高唐州卻是高廉。以此,高讓這才想著,出城投奔高廉,而後再繞道前往汴京。
打算的很好,卻早就被韋揚隱探知,使真大義蒙了臉,扮作草寇,在寇州與聊城交界處把高讓一行人攔了下來。
眼見得要進入聊城地界,高讓暗中舒了一口氣。
只聽得忽地一聲鑼響,真大義領著一二百人,攔住去路。高喝一聲:「行人須住腳!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膽敢說不字,上前揪腦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
高讓聽了,嚇得不敢出聲,推李都管上前搭話。
李都管戰戰兢兢上前道:「我等是高唐州知州親屬,打這裡過路,要什麼買路財?」
真大義哈哈笑道:「莫道是高知州親眷,便是高知州打此過,也要留下買路錢。曉事的,速速把買路錢來,免得老爺發怒,一發砍了你等。」
李都管聽了,折身問高讓道:「官人,碰到了這伙渾人,只得認栽。先應付過去,來日卻好去高唐州搬取兵馬報仇。」
高讓聽了,只得叫僕役舍了財貨,匆匆跑去聊城。
聊城知縣王雲鵬見了一身狼狽的高讓,不敢耽誤,連忙使人去高唐送信。
寇州城裡,盧俊義已領兵占據城池,張榜安民。寇州城中三千餘軍士,都收繳了盔甲兵刃,關在營寨。
報捷的文書也使人快馬加鞭送往梁山。韋揚隱這一部軍士,並不入城,而是埋伏在寇州與聊城交界處,防備高唐州出兵。
卻說高唐州府衙里,高廉見了聊城加急公文,大怒道:「這廝得寸進尺,好生無禮。」
說著,一面叫一個統制點起三百【飛天神兵】去聊城接高讓來見,一面寫信,急報高俅府中。
不一日,軍士護送高讓一家來到高唐州城,見了高廉,高讓大哭:「天可憐見,小弟險些不能與從兄相見。」
一番哭訴,把寇州情形說了。
高廉聽後,氣憤道:「不是哥哥叫我等忍耐,如何叫梁山猖狂如此。」
高讓叫道:「我如今逃出寇州,家財盡失,不能如此算了。難不成我高家竟怕了這個泥腿子。」
高廉安慰道:「兄弟,不是我家怕了他。你也是知道的,哥哥雖是三衙太尉,執掌禁軍,卻只有操練之權,而無調兵之權。若是尋常,自然有的是機會擺布他。如今天下四大寇,還有三處不曾平定,禁軍精銳或在汴京戍守,或隨各路統帥征剿叛亂,顧及不到這裡。梁山這廝也是看到這裡,才如此肆無忌憚。」
高讓聞言,哭訴道:「難道小弟就活該被人欺負?前者就叫他出兵侵占了鄉坊,叫我忍了,如今更是逼迫我舍了州府,萬貫家財盡皆被奪。叫我如何能咽下這口氣。」
高廉冷笑道:「兄弟你也不必苦惱,寇州本是個小去處,如今凌州正空虛,只要瞞住聖上,自然能將你調任過去。等你上任,我這裡卻上書,直說梁山出兵占據寇州,到時候,朝廷必然不能視而不見。」
高讓聽了,只得熄了叫高廉出兵報復的心思。專心在高唐州等候。
汴京城裡。高太尉接到高廉加急書信,看罷,高俅大怒道:「小兒得勢,怎敢如此欺我。」
思慮片刻,高俅上了馬,徑投蔡太師府內來。
蔡京聽得高俅來見,教喚入書院裡廝見。
見禮後,高俅當先開口問道:「太師,凌州事可就這般了了?」
蔡京聞言道:「那處不過是小事,官家雖不說,卻也知道,這曾頭市必是要剿滅的。」
「如今,推出個盧俊義,既保全了金人臉面,不誤結盟,又除去了金國坐探,已是十分好了。」
高俅道:「太師可知這個盧俊義如何了?」
「不過是去了梁山,不差他一個。」蔡京毫不在意的道。「便是那兩個兵馬都監也去了梁山,這又能如何?」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