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二百二十四章 朱棣到達他忠誠的北京

第二百二十四章 朱棣到達他忠誠的北京

  第225章 朱棣到達他忠誠的北京

  崇禎十七年五月中旬,朱棣大搖大擺地進入河北境內。

  此時的河北其實不叫河北,而是叫北直隸。

  包括整個河北,都歸屬於北京管。

  除了北京以外,負責河北地方事務的官員是順天巡撫宋權。

  這是個貳臣,先歸附李自成,又馬上降清。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但因為老朱還沒有公布北方哪些人投降,他是打算自已到北京開殺戒來著。

  所以使得北京的官員們都不知道自己後來做了什麼,自然也就不存在棄官逃跑,或者被崇禎殺死之類。

  不過宋權卻並沒有在河北迎接朱棣。

  他奉崇禎的命令駐紮在遵化,以防止建奴從燕山山脈寇略京師等地。

  因此負責來迎接朱棣的是順天巡按柳寅東。

  這廝也是個貳臣。

  小朱棣沒有開槍斃了他,留著讓老朱來殺就行。

  還是那句話。

  王永吉死是因為他開關放滿清進來,後面這些投降的貳臣賊子罪過沒王永吉那麼大,

  就晚死幾天也一樣。

  跟在山東的情況一模一樣,柳寅東率領河北大小官員迎接,恭恭敬敬,絲毫不敢怠慢。

  這一路上甚至連一點事情都沒有發生。

  仿佛朱棣不是來攻打北京的,而是來遊山玩水的,弄得朱雲峰都覺得有些無聊。

  運河沿線從德州過去之後,就是河北東光。接著滄州、興濟、靜海,到天津衛,此時距離北京也就一百來公里。

  沒有任何阻礙,暢通無阻。

  到五月下旬,距離朱棣從鳳陽出發已經過去二十多天的時候。

  船隊大搖大擺地進入天津衛碼頭,碼頭上早就得到消息的無數百姓蜂擁而至,希望瞻仰太宗風采。

  說實話,這種事情沿途一路遇到的太多。

  不過跟天津衛比起來,沿途其它地方的追星粉絲就算少的了。

  畢竟經過大明二百餘年發展,天津商業已經蓬勃壯大,城池寬闊,城內商鋪林立,諸多長蘆鹽商匯聚,讓這裡人口很是稠密。

  雖比不得蘇州、杭州、南京、北京等超一線城市,卻也算得上介於一線與二線之間,

  尤其是以漕運為主。

  正是中夏時節,太陽高懸,北方溫度卻算不上炎熱,反而清涼乾爽,令人覺得心曠神怡。


  船隻徐徐入了天津港口。

  兩岸百姓夾道歡迎,甚至有不少人因為擁擠而掉進水裡,場面一片混亂。

  「成祖陛下,成祖陛下,看看我們吧,看看我們吧。」

  「什麼成祖,要叫太宗。」

  「陛下,陛下!」

  山呼海嘯的聲音從四面八方湧來,運河兩岸又是人山人海,估摸著沿途一路至少得有七八萬人以上,茫茫一眼看不到邊際。

  「唉,哥這無處安放的魅力啊,搞得現在說是北伐,卻跟回家了一樣,不過北京好像就是我家哦。」

  小朱棣站在船頭眺望了一陣,內心不由得十分空虛。

  自己太受歡迎了,以至於都沒有人過來阻攔他,

  一仗不打,這能叫北伐嗎?能叫奉天靖難嗎?跟傳而定有什麼區別?

  朱雲峰鄙夷道:「裝什麼,你來過北京嗎?」

  「那還不是被你坑了?你沒來的話,我現在早在北京打蒙古人了。」

  「我沒來你有手機玩?有電腦玩?有吊帶黑絲給你老婆買?」

  「我草!」

  朱棣一驚,忙不迭左右看看,見周圍無人,這才氣道:「這種話你怎麼能說呢?」

  朱雲峰樂道:「旁邊沒人才無所謂嘛,何況他們聽得懂嗎?」

  66

  :.好吧。」

  朱棣一想也是。

  周圍將士們只知道自己來明末了,可不知道現代的情況。

  別說他們,就連大朱棣,朱高熾他們也不清楚,甚至都以為現代是老朱的仙國呢。

  說話間船隊已經徐徐到了碼頭。

  還是跟之前一樣,當地官員前來迎接,恭恭敬敬地請他入城。

  除了地方官員以外,還有原司禮監大太監曹化淳求見。

  朱棣看天色尚早,決定不在天津留宿,繼續出發,也拒絕了曹化淳的見面請求。

  他猜到這是來給崇禎說情的。

  但老朱已經盛怒,給了崇禎最後一次機會,崇禎自己不要,駁了老朱臉面,老朱那邊肯定是不會輕饒了這個子孫。

  自己雖然是太宗,卻在太祖面前沒有一點牌面,哪敢跟老朱頂牛,自然也只能叫人委婉告訴曹化淳。

  到傍晚時分,隊伍過楊村至武清。

  隨著小朱棣一路前行,消息也傳到了京城。


  此刻,遠在北京的崇禎還完全不知道高起潛逃跑的事情,也不知道吳三桂已經投了滿清,更不知道建奴打算入關。

  事實上當他得知建奴是吳三桂王永吉等人放進來的時候,當時就恨不得把他們馬上召來京城給凌遲處死。

  但考慮到這件事情必須隱瞞下去,因此最終決定秘密行事。

  沒辦法。

  王永吉或許可以召去殺了,可吳三桂、童逵行等人卻在山海關、寧遠沿線帶兵駐守。

  他們手底下都有大軍。

  眼下雖然山西、河北的兵馬沒有被李自成擊潰,導致大明無兵可用。

  可大明也確實已經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崇禎抽調了山西與河北的駐防兵馬,攏共也才讓王家彥帶了不到五萬人去山海關,兵力可以說少得可憐。

  在這種情況下,中原腹地,乃至於山西毗鄰蒙古的邊境地區,幾乎可以說是徹底空虛。

  沒有多少兵力,守備力量屈指可數,蒙古人甚至可以隨意南下劫掠。

  由此可見崇禎已經到了極為窘迫的地步。

  若是再想殺吳三桂、童逵行等人,弄得山海關兵馬譁變的話,恐怕不用等老朱北上,

  光吳三桂就能滅了大明了。

  因此他必須想點辦法。

  經過與內閣諸多學士的商議,他打算採取誘殺之計。

  老朱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山海關外的寧遠離京師不過八百里,吳三桂不可能不知道未來大明覆滅的事情。

  但吳三桂是罪魁禍首之一的消息崇禎並沒有傳出去,使得其中就有操作空間。

  崇禎的打算就是先秘密逮捕高起潛將他處決,隨後自己發聖旨,褒獎吳三桂一番,說他未來死戰山海關,是為國盡節的大忠臣之類。

  吳三桂自己當然不知道自己未來幹了什麼,崇禎的聖旨就是定性,如此就能放鬆吳三桂的警惕。

  到時候再讓王家彥召吳三桂去山海關開會,席間安排刀斧手,輕鬆取他狗命。

  只是崇禎自己也沒有想到。

  大明實在太腐敗了。

  不僅官場腐敗,他的司禮監更是腐敗。

  派去捕殺高起潛的自然是他親信宦官,結果卻被高起潛收買暗通了消息。

  但因為薊遼離北京幾百公里,事情倒還沒有傳到他耳朵中。

  他現在只關心一件事一一朱棣的行蹤。

  「陛下。」


  大明北京紫禁城乾清宮書房內,王承恩小步走進來。

  坐在書桌後的崇禎抬起頭說道:「成祖到天津了?」

  「是的,不過成祖並沒有在天津停留,而是繼續走,算算腳程,今天應該在武清過夜,明日到京師。」

  王承恩回答道。

  「曹化淳有沒有替朕去看過成祖?」

  崇禎又問。

  「去了,但成祖不見任何人。」

  王承恩回答道。

  曹化淳這些年一直身體有病,就回了家鄉養病,已經離開朝廷六年之久。

  他就是天津人,這次朱棣到天津,崇禎也給他下了任務。

  不過朱棣目標是北京,一路上除了在山東槍斃了王永吉以外,到其它地方都不見任何官員。

  包括曹化淳這個崇禎的使者。

  所以崇禎想跟朱棣接觸的意圖也徹底沒了。

  事實上就這點意圖還是大家勸的。

  崇禎這個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已經頂撞了老朱,當然不好意思拉下臉回頭。

  畢竟做了那麼多年皇帝。

  內閣諸多學士以及六部高官,乃至於王承恩、周皇后、田貴妃等人都勸,卻還是沒說得動他。

  甚至還揚言太祖來就來,自己被廢就被廢,朕不會向任何人低頭。

  最後是懿安張皇后出馬,才讓崇禎給曹化淳下旨,讓他去接觸一下朱棣。

  但顯然朱棣嚴格執行老朱的命令,目標就是打下北京。

  「算了,不見就不見吧。」

  到了這個關口,崇禎反而已經平靜下來。

  「吳王殿下跟曹公公說,太祖盛怒,任何人為陛下求情都沒用,臣覺得還得陛下親自前去認錯。」

  王承恩苦笑道:「雖說這是陛下的家事,可臣以為,向自家老祖宗認錯沒什麼不對的。那是太祖爺,大明開創者,又何必繼續這樣下去?」

  崇禎搖搖頭道:「朕當然知道太祖給過朕機會,但朕也確實丟了大明江山。朕無顏面見祖宗,太祖爺即便是饒了朕,朕何安心?」

  王承恩臉上的苦澀就更明顯了。

  他陪在崇禎身邊二十多年,太清楚陛下的性格。

  說好聽點是剛烈。

  就像太祖爺說的那樣,闖賊破京師,陛下寧願殺妻自縊,也絕不向敵人投降。

  但說難聽點就是蠢,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到了黃河也不死心,死鑽牛角尖的性子,實在是令人想不通。


  你不向李自成投降,保存大明最後一絲體面可以理解。可不歸順太祖,跟大明的開創者頂牛,那就讓人無法理解了。

  只是王承恩自然不敢說崇禎不是個正常人類,便也只好說道:「明日成祖就到京師了,陛下是不是當親自迎接?」

  「不去,朕就在這宮裡等。」

  崇禎臉色的表情也愈發平靜,輕聲說道:「你讓蔣德璟率滿朝文武去吧。」

  崇禎十七年內閣諸多大學士,分別為陳演、蔣德璟、魏藻德、李建泰、方岳貢、范景文、邱瑜。

  自從得知陳演等人是禍害後,崇禎下旨把陳演、魏藻德、李建泰三人下獄。

  其餘蔣德璟、方岳貢、范景文、邱瑜都是殉國忠臣,便留了下來,目前由蔣德璟擔任內閣首輔。

  「是。」

  王承恩應了一句,本想繼續勸說崇禎,但看到崇禎緩緩閉上了眼睛,整個人居然極為放鬆了下來,好像有什麼東西從他身上搬走了一樣,不由得證了。

  片刻後,王承恩跪在地上給崇禎磕了一個頭,低聲說道:「陛下這十七年來,辛苦了,太祖成祖來了,陛下也該休息休息。」

  崇禎睜開眼,低頭打量看他,

  忽然覺得王承恩這個以前自己不是特別喜歡,只是因為信王府的老人越來越少,最終走到今天的太監如此的順眼,比得知王承恩陪自己上吊的時候還要順眼。

  「是啊,朕該休息休息了。也許被圈禁在鳳陽,比被圈禁在這紫禁城裡會舒坦些。希望到了鳳陽,朕能出去走一走也好。」

  崇禎笑了起來。

  他聽太祖說,大明的滅亡自己要負一半的責任。

  可太祖有沒有想過,自己接手的是什麼爛攤子?

  到自己當皇帝的時候,滿朝有幾個清廉的官?

  外面的衛所糜爛成什麼模樣?

  天下流寇四起,災禍不斷,百官爭鬥不止,百姓妻離子散。

  是。

  自己的確無能。

  沒有能力挽救這大明江山。

  但也兢兢業業做了十多年皇帝,努力在維持著這破敗的局面。

  要說自己負一半的責任,把所有的罪名全推在他身上,崇禎決不能忍受這樣的指責。

  所以他頂嘴太祖,死不認錯,就是不想背上這口黑鍋。

  不過也好。

  這皇帝當了十多年,自己卻好像老了三十歲。

  太祖成祖來了。

  那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卸下這擔子便是。

  一夜過去。

  昨夜崇禎沒有回寢宮,就這樣在書房裡待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朱棣過武清,到北京郊外,距離京師不足二十里的消息就傳遍了滿朝。

  內閣首輔蔣德璟率領內閣、六部以及京師大小官員近千人,加上來看熱鬧的百姓,南城崇文門通惠河運河兩岸,已是人山人海。

  最近這段時間,運河甚至都停了。

  或者說也不是停了,而是沒有船隻敢超了朱棣的船,只能遠遠跟在身後,以至於近幾天都沒有漕運船進入京師。

  到上午已時末,也就是11點左右,遠處一艘艘高大的船隻就出現在了運河上,向著京城飄搖而來。

  大量縴夫拉拽著船隊,兩側還有許多士兵騎馬隨行,聲勢浩大,猶如千軍萬馬般洶湧。

  「成祖來了,成祖來了。」

  「咱們大明有救了,百姓有救了。」

  「快即見成祖,即見成祖。」

  兩岸百姓依舊是山呼海嘯,若非被孫傳庭的士兵堵在外面,恐怕早就沖了過來。

  很多人甚至直接原地下跪,帶起一陣浪潮,無數百姓跪倒磕頭。

  船隊所過之處,兩側的人海更甚。

  沒過多久,隊伍就到了崇文門外,朱棣在船上先看了眼門口處等待的大量官員,以及周圍運河邊,城牆下,城內城外不知道多少百姓。

  接著他抬起頭看著那宏偉的北京城牆,忽然樂了起來:「這城我修的,嘿嘿。」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