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小氣
對於老朱來上朝這件事情,大家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奇怪的。
哪怕這兩三年來老朱上朝的頻率越來越低,可是一些重要的場合從未缺席,有些大事還是需要他來定奪。
偶爾心血來潮來奉天殿主持早朝,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這是皇帝的權力。也不得不說老朱,這也算是開創了大明皇帝『不上朝』的先例。
當然這和以後的正德、嘉靖還是有本質的區別,老朱不上朝是在為朱允熥鋪路。那兩位的話,不一定是在安心享樂、修道,也是在奪權、制衡。
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權柄依然在皇帝的手中呢,就算是老朱不來上朝,文武百官也不敢有什麼放肆,畢竟早朝還有皇太孫在坐鎮。
開朝後,簡單的各衙門奏報,老朱基本上沒什麼意見,大多數也都是讓朱允熥處理。
等到奏事環節,陳迪主動出班說道,「啟奏陛下,各地衙門已經張貼傳位詔書,天下黎民俱已知曉。」
老朱也不生氣,笑著說道,「好,這般好事是該早些昭告天下,我大明子民也該知道要皇太孫英明睿智,能為大明社稷謀福。」
百官對此也習以為常了,以前皇帝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誇讚太子。現在也沒什麼改變,總是不斷的在各種場合誇獎太孫,讓大家都知道儲君很好。
朱允熥對此都習以為常了,一開始或許還有些羞恥感、會覺得稍微有那麼一點臉紅,但是聽多了就真的覺得沒什麼。
有些時候一些上位者真的不是昏聵,而是每天只能聽到各種讚美,時間久了自然也就習慣了只聽一些悅耳的話了。
陳迪壯起膽子說道,「陛下,臣斗膽。禮部當籌辦大典,只是未能知曉日期,很多事情就難以籌辦。」
皇帝傳位詔書都已經頒布了,可是沒有定下來具體日期。大家都不懷疑老朱傳位的真實性和決心,可是沒有具體的時間,很多事情也心裡沒底。
不要說陳迪這個時候非常的緊張了,其他的文武百官也都開始緊張起來了,因為這個話題實在是太敏感了一些。
老朱倒是乾脆,直接說道,「朕是在壽誕之時定下傳位之事,這些天朕也問了欽天監。太孫生辰後七天為吉日,可登基。」
這一下答案算是徹底明確了,也沒有讓人特別意外,畢竟此前猜測的重點時間節點就包括朱允熥的生辰。
拖到明年是不可能的,因為到時候自然也就是要考慮改年號之類的事情。不可能前腳登基立刻就改年號,正常情況下是要繼續先前的年號到新一年。
除非是朱棣那樣的情況,在七月初一,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號,改當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為永樂。
到了朱允熥這裡,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九生辰,十六登基,看起來也留下來了一點緩衝的餘地,可以籌辦的事情也不會耽擱太多。
既然皇帝都說了十一月十六是吉日、適合登基,那麼這自然也就是黃道吉日了,根本不用多懷疑。
對於陳迪等人來說,現在也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了,自然也就知道該怎麼樣去更好的安排接下來的一系列工作。
登基大典不是什么小事情,需要考慮的事情確實比較多,需要的時間肯定也不會少,這一點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郁新這時候就急忙上前說道,「啟奏陛下,太孫登基必然國之盛事,不然難顯朝廷之盛!」
不少人也都在點頭,郁新這麼說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登基這樣的事情不管是在哪個朝代都是無比盛大的事情,就算是在亂世時,也會準備一番。
草頭王還要想方設法弄個金色的椅子呢,更何況這還是大一統王朝呢,更何況現在的大明強盛無比,起碼四周看不到任何敵人。
再加上三十年的發展,大明今非昔比,自然也有一定的底氣去舉辦一場盛大的大典了。
老朱聞言點頭說道,「愛卿說的極是,朕祭告天地開大明社稷。彼時尚且有內憂外患,如今四處安寧、百姓安居樂業,大典不能馬虎了。」
這話也就是老朱能說了,當初老朱登基的時候雖然周邊還有一些割據,但是那也都是秋後螞蚱罷了,不會成為心腹大患。
可是老朱現在理解為當時有割據、沒有統一,那就只能認了。
其實大家也都能猜得到,說到底就是老朱的意思就是登基大典一定要隆重,絕對不能寒酸了,絕對不能應付了事。
朱允熥在這個時候依然是跟個沒事人一般,就好像這些話題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一樣,始終就是保持著一言不發的樣子。
但是大家也不會說些什麼,說到底就是以他的身份,尤其是老朱在場,這類話題還是只聽不說更好一些,要不然會讓人覺得他不知進退、得意忘形。
老朱算是給大家更多的明確信號了,也知道了具體的時間,以及初步的一些心意,很多事情自然也就心裡有數,如何操辦就更為有底。
郁新壯著膽子說道,「陛下,臣以為殿下大典之時,當以十二萬兩白銀為數,各處不顯倉促。」
聽到了這個數字,不少文武官員就顯得不能淡定了,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了,甚至是大明在儀式方面花費最大的一次。
現在還沒有貨幣貶值呢,不能和歷史上的大明後期相比。中後期皇帝大婚一次次增加預算,那也是十幾萬兩就不錯了,幾十萬兩就不敢想了。
老朱聽到了之後也是有些皺眉,他不想委屈了朱允熥,可是十二萬兩這個數字實在是太多了。
朱允熥更急,他淡定不了,「啟奏皇祖父陛下,朝廷所需花銷實在太多,十二萬兩實在太過。孫臣斗膽,請以六萬兩白銀為準。」
雖然六萬兩白銀依然是龐大的數字了,可是朱允熥直接砍了一個對半,這也讓不少人覺得皇太孫還是勤儉的。
老朱心裡更不是滋味了,他了解郁新,這人是有本事的。既然報出來了十二萬兩白銀,那意思就是說抽出來這些銀兩的話,不會影響朝廷大事。
他了解這些,他相信朱允熥肯定也是知道這些,不過即使如此依然要削減一半,只能說這孩子實在是太懂事,太喜歡委屈自己了。
誰不喜歡場面宏大、隆重呢,誰不想風風光光的登基稱帝呢,怎麼在這個時候就偏偏要委屈自己?
朱允熥看到老朱臉色,連忙上前說道,「啟奏皇祖父陛下,孫臣此前大婚已花費不少。明年朝廷用度也頗多,不好一下子拿出太多。」
朱允熥隨即看向郁新說道,「你為戶部尚書,該知道國庫沒有多少贏餘,豈能花銷如此之多!」
郁新也是沒法子啊,這筆錢是不得不花的,而且花少了肯定也是有些不像話,到時候還會惹得皇帝和太孫都不高興。
更何況大家也都是第一次辦這樣的事情呢,皇帝是直接傳位,和所謂的靈前繼位有本質的區別,這大典自然也就不用倉促了。
甚至就算是靈前繼位,那也是很多人提前都做了一些準備的,該有的還是會有,不會因為老皇帝駕崩了,就讓新皇帝寒酸的登基。
朱允熥是真的急了,繼續說道,「皇祖父,十二萬兩實在太多。若是一口氣拿出十二萬兩,朝廷明年必然有虧空!」
這一下老朱也不得不認真對待了,朝廷現在的財政情況如何,他其實也是心裡有數的,他也知道朱允熥這麼說可能的是有些規劃的。
說到底就是現在的朱允熥基本上就是在監國、處置政事,對於財政情況更加瞭然於胸,是真的有些擔心財政轉不過來了。
朱允熥隨即繼續開口,說道,「陛下,六萬兩足以!」
老朱擺手說道,「禮部與諸衙門仔細商議,定好規制,召鴻儒以漢家古禮為準。」
文武百官也沒意見,老朱在大明開國後一直都是在努力回復一些傳統的儀式,很多都是參照了一些唐宋的制度、禮儀,然後加以改進。
此前定下的一些皇帝登基的儀式已經有了一些框架,現在再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整也是很有必要的,這也算是與時俱進。
老朱繼續說道,「這些事情禮部抓緊點,到時候直接奏報到朕跟前,早些定下來章程才好籌辦接下來的事。」
這麼說自然也沒什麼問題,先定下來足夠的規矩,才好做接下來的事情,總該是有著方案才能夠更好的執行啊。
朱允熥都有些無語了,看起來這是被『削權』了,老朱是打算直接親自管登基大典的一些事情了。
好不容易才等到下朝,朱允熥立刻找到老朱,「祖父,十二萬兩實在太多了!」
「那也不能是六萬!」老朱有些生氣的說道,「你也知道郁新那人,若是國庫空虛,他豈敢開那個口!」
這也算是事實,平時的時候郁新都是在哭窮,都是手裡沒錢。
現在既然提出十二萬兩白銀,肯定是能運轉開,哪怕這裡頭有很大一部分是將明年的一些收入算進去,但是好歹也是能運轉開。
「明年要花的不會少,十二萬兩也太多了。」朱允熥說道,「真要是開了這個頭,後世子孫再登基的話,那不是要花二十萬兩?五十萬兩?」
這一下老朱也不好反駁了,雖然他很想直接定下來登基花銷的具體數字,但是也知道這是不現實的事情。
大明說不定也有衰落的時候,那時候怎麼可能拿出來一大筆錢。定下來一個固定的數額『永為定製』,真的也就是想想罷了,非常不現實。
老朱就認真問道,「就不能多等一年?」
「總要留點余錢才好,以後花銷的地方多。」朱允熥直白說道,「真要是出個急事,那又是一大筆開銷了。」
老朱氣的不輕,隨即也嘆了口氣。他明白朱允熥的擔心,無非就是擔心出現『壞帳』。
他現在身子骨是挺好,但是誰也說不準什麼時候沒了。
假如明年沒了的話,朝廷已經將財政的收入提前用在了皇帝登基了。到那時候怎麼辦,自然也就只能是提前將後年的財稅算進去了。
所以還是留點余錢比較好,這樣心裡更加的安穩、踏實,說不定這筆錢什麼時候就派上用場了。
老朱隨即不高興的說道,「盼著咱早死是不是?」
朱允熥尷尬笑著說道,「哪能這麼說,起碼等文垚長大點再說,我和妙錦帶不好孩子。」
老朱笑了笑,隨即問道,「你侍妾有了身孕,現在如何了?」
「照料著呢,看樣子還行。」朱允熥小聲說道,「我盼著是一個閨女,這樣好一點。」
老朱本能的想說男孩更好,但是再想想朱文垚,說道,「那倒也是,過個一兩年再多生男娃!」
朱允熥也跟著說道,「這事倒是也不用多想,就說這一次開銷。十二萬兩太多了,我還想著明年不急著給我修陵,就等著祖父勘定好地。」
老朱瞪眼說道,「你的陵不急著修,但是咱圈好了地,你得讓人去開個工!」
朱允熥哭笑不得了,「難道還怕我跑了不成?」
「這可說不準!」老朱就不客氣的說道,「等咱死了,你真要是跑了,咱也沒法子。得圈好地、定下來,到時候你跑也跑不了!」
朱允熥也只能說道,「我本來也是這意思,明年先給我爹的陵寢好好升格。我那邊就開個工、圈個地,暫時放一放不要緊,安排幾個人過去做做樣子就行。」
老朱對此沒意見,朱允熥的陵寢確實沒必要著急忙慌的就加緊建設。
「我和妙錦也仔細算過,八萬兩就很多了。」朱允熥繼續說道,「她還說從內帑拆借出來一些錢,就是怕國庫不足。」
老朱頓時兩眼放光,「是啊,內帑能拿出來銀錢給朝廷,那就是不缺錢!」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朱允熥趕緊說道,「那也是要還的,我那寶鈔的事情還沒弄好呢,豈能功虧一簣,現在寶鈔能當銅錢、白銀用,朝廷的白銀可不多!」
老朱也偃旗息鼓了,寶鈔的坑是他挖的,朱允熥在填呢!要不是寶鈔的坑,國庫也不至於現在這麼拮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