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能省則省
有些事情進一步的明確下來了,比如說朱允熥要登基的時間,算是徹底的敲定下來了,這對於不少人來說也是心裡的大石頭落地了。
倒不是擔心這段時間出現什麼變故了,單純的就是時間明確了,大家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好好的籌備、好好的練習,這樣才能夠保證萬無一失,這樣的大事情自然也就沒理由出現什麼疏漏,要不然就是非常大的罪過了。
這對於不少人來說自然是無比振奮的消息,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太孫黨,心裡更是歡欣鼓舞,更是覺得未來有了很多的指望。
對於一些人來說倒是古井無波了,早就預計到了這些事情,自然也就不會因為這些事情有什麼好奇怪的。
比如說朱允炆,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了,所以也收拾收拾行李準備打道回府了。在京城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在這個敏感時刻他不方便在京城多停留。
既然正經事都已經忙完了,他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要不然心裡就不安穩,總怕自己捲入什麼事端當中。
至於母妃或者老四、老五的處境,他雖然關心,只是這時候還是明哲保身更合適,他也沒有能力去管太多的事情。
對於自己的這位兄長,朱允熥還是非常給面子的,安排梅順昌出城送行。
就算大家彼此心裡是有著一些成見和不和,但是該彼此給面子的時候,還是需要稍微的給點面子才行。
朱允熥勉強算是說服了老朱,暫時不會給出太多的預算,還是手裡留著一些銀錢以備不時之需,這在他看來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常升一看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開開心心的來到了文華殿,「殿下,此前臣等已經選出武威將士,可編入錦衣衛。」
朱允熥打趣著說道,「你倒是管的事情不少了,現在錦衣衛的事情也都敢插手了。」
常升一點都不害怕,笑盈盈說道,「殿下,臣哪能插手錦衣衛的事情,只是旗手衛掌大駕金鼓、旗纛,錦衣衛裡頭的人到底少些。」
旗手衛屬於錦衣衛,和侍衛將軍同樣都屬於錦衣衛當中極為特殊的存在。
尤其是侍衛將軍,這就是採用宋代的『天威將軍』,也就是所謂的大漢將軍,是最為典型的儀仗隊了。
身材魁梧、膂力驚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他們不只是要看著威武雄壯,也需要有不俗的戰鬥能力,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保護皇帝。
所以旗手衛倒也罷了,大漢將軍的選拔就極為苛刻了,世襲的錦衣衛當中很難有優質的兵源,那就要在軍中仔細的挑選。
朱允熥也不多說什麼,安排道,「這事情你去和蔣瓛說清楚,記得再去兵部一趟,事情不好全都是五軍都督府直接辦了。」
不是朱允熥多嘴,而是名義上兵部可以對兵部有些限制。但是很多的時候,常升這些人就不將兵部放在眼裡。
不要說常升、藍玉這些人了,就算是謹慎的徐輝祖,或者是貴氣十足的李景隆,他們也都是一致的將兵部當做五軍都督府的附庸罷了。
高興的時候給點好臉色,不高興的時候就對兵部有一些刁難。而兵部的那些人除了私下埋怨也沒太好辦法,最多就是上奏摺彈劾一下。
形勢比人強,誰讓現在的五軍都督府看似沒有最初開國時的抱團和強勢,但是依然可以讓文官們無可奈何。
常升就立刻說道,「臣知道這些,臣肯定去兵部報備,好歹也是兵部管著名冊、軍將選用。」
朱允熥也就是笑了笑,常升這話說的沒問題。但是兵部真要是能夠直接將名冊和軍將選用等等給控制住,就不會就是受氣媳婦的角色了。
所以有些事情真的也就是聽聽就行了,要是完全當真了,那不可避免的要成為笑話了,甚至還要被不少同僚奚落。
朱允熥開口問道,「三舅他們現在在太倉那邊做的怎麼樣了?」
常升直接回答了,「臣不知,他現在也有家室,身上也有職司,都這麼大的人了,臣又何必去多問他。」
朱允熥都無語了,要說常家兄弟關係不好倒也不至於。可是這幾個也都是平時不多聯繫,尤其是一旦出門在外了,私下裡絕對不會來往過密。
原因自然也比較簡單,不見得就是不關心彼此,單純的就是為了『避嫌』,有些時候這些避嫌都有些太過了。
看到朱允熥似乎有些不高興,常升趕緊說道,「殿下,常森雖說沒多少本事,只是也沒人敢欺負他!再說了,殿下安排了差事,他還是以差事為先。」
朱允熥無奈的笑了笑說道,「我不多問,問了估計你也不知道多少。只是平時家書多一點並無忌諱,三叔在外能不惦記家裡?」
常升則有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問了還不如讓人回來看看,他又不是跟前沒人。派個心腹、讓侍妾回來問安,也都沒事,親眼所見才好。」
這也算是常升混不吝的一面了,他對朱允熥從不缺少尊重,可是有些時候就會堅持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
皇太孫是利害,但是常升也不會什麼事情都是聽皇太孫的安排,尤其是家裡頭的一些事情,那更是要想清楚才行。
畢竟滿朝上下都知道皇太孫對開平王府格外優待,哪怕常升非常的紈絝、平庸,也明白不能仗著這些優待就胡作非為,臣子也要有臣子的覺悟。
朱允熥也不會對常升多說什麼,說到底就是常升也歲數不小了,也是有著自己的一些認知等等,真不需要什麼事情都需要他去操心。
只要不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自然也就沒什麼問題,只要開平王府沒有鬧出一些醜聞就好,其他的事情就不需要擔心太多了。
朱允熥隨即吩咐說道,「有些事情自然有禮部這些衙門去辦,只是你這些時候多走動一番,尤其是那些個和儀仗有關的,多去看看、問問。」
常升也不避諱,立刻說道,「殿下放心就是,臣肯定多去走動、詢問。」
朱允熥有些擔心的說道,「這一次情況特殊,估計很多儀式、典禮都頗為隆重,這段時間務必盯緊著一些,不要出了紕漏。」
這可不是靈前登基,這是一次聲勢浩大的傳位繼承,所以區別還是有不少。
別以為只有天下臣民會看,到時候也會有著各國使節觀禮等等,這當然也有極其特殊的意義。
大明可不是完全的封閉,在應天府也一直都是有著周邊各國的使節等等。哪怕是和大明關係不睦的高麗,那邊也是有使節在應天府。
現在自然不可能指望一些國家立刻派出使節來觀禮,可是現在在應天府的這些使節也會得到邀請觀禮,會將一些盛大的儀式回報給君主。
所以很多人想要大操大辦,真的不是單純的為了討好朱允熥,這也是宣揚國威的心理。
等到常升離開,道衍就說道,「殿下,臣以為此前召大儒入宮商議禮制很有必要,只是好多事情此前也都定下來了規矩。」
「查遺補缺罷了,若是有大的疏漏就及時補上,沒有也就算了。」朱允熥笑著說道,「這樣的典禮,有人想唐宋之禮,有人想秦漢典禮,還有翻完古籍想要上秦之禮,到底選誰的?」
道衍擔心的其實也就是這些,現在大明很多的禮制等等學的是唐宋,是以此為框架。
但是讀書人的心思就是多,有些人現在惦記著的實際上是《周禮》,甚至想要查找史書進行一系列的補全和發揮,要是弄出來三皇五帝時的古禮就更好。
從來都不缺這樣的一些人,他們的初衷可能是好的,至於自己的一些選擇是不是不切實際,這些人實際上也是根本就不會過多的去考慮。
聽到朱允熥這麼說,道衍自然也就放心了,他算是博覽群書,對於各種學派都有所涉獵,此前最為擔心的也就是那些所謂的『大儒』。
要是真的讓那些人出意見,根本就不用多想,肯定會讓很多人扎耳撓腮了,肯定會讓很多人感覺到無比為難。
朱允熥繼續說道,「你到時候就去旁聽,去翰林院親自選幾個人過來,倒也不是去辯經,到時候及時揪住那些大儒就好。」
絕對不能讓一些大儒自由發揮,方孝孺、黃子澄這樣的人不會少,這些人心裡想著的就是一些古禮。
給這些人施政的機會,他們可以將宮殿的名字全都給改為最為古老的名字,會想著恢復周禮、推行井田制等等。
水土不服、不切實際,那是他們根本不在意的,他們認為的聖賢之道就是最為正確的,做不好也不是理論等問題,是官員們執行不好。
道衍自然也明白他們這些人的作用了,說到底就是不讓一些所謂的大儒等等自由發揮罷了。
這樣也挺好的,起碼可以避免將要緊的時間浪費在無畏的爭論上。
朱允熥自認為時間緊迫,很多的事情可以放手給其他人去做,他只需要知道一些事情的進展也就行了,他需要關注的焦點是其他。
郁新也非常的忙,比如說他總算是到了武英殿,這都有些恍惚了。
不要說今年了,就算是去年,皇帝在武英殿處理政事的時間也不多,郁新等人更多的是去文華殿,也就是大朝儀的時候才能看到皇帝。
甚至就算是在文華殿,偶爾也可以看到皇帝在那裡。
這一次稍微特殊一點的是皇帝雖然在武英殿,但是還有一個肉嘟嘟的胖娃娃,正開開心心的坐在御案上,開開心心的在抓著奏章、印璽。
「祖!」朱文垚很聰明,看到有人進殿就喊人,「祖。」
老朱回過神來,對郁新說道,「聲音小些,不要嚇著孩子。」
郁新對此都已經習慣了,其實以前的時候就偶爾能夠看到這位強悍了一輩子的皇帝非常和藹的盯著皇太孫。
甚至有些時候也可以看到這位皇帝下意識的幫皇太孫整理一下頭髮、拽一拽衣裳。
這些可能也都是洪武皇帝老了的證明,不過也能說明皇太孫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至於這位皇重孫就不用說了,一直都是皇帝在帶。
「陛下。」郁新行禮過後,說道,「臣等已經列出單據,大典所需也盡在其中。」
老朱直接問道,「皇太孫勤儉慣了,也知曉朝廷明年有不少大事要做。若是壓制八萬兩,你覺得可會寒酸?」
預算直接少了一小半,這自然會打亂郁新等人的一些計劃。但是這些也算是在預料之內,畢竟皇帝和皇太孫某些程度來說也是一脈相承,說勤儉也好、說小氣也罷,都是捨不得在有些事情上花錢。
皇帝要退位了,到現在也沒說新修個宮殿,就在西宮這裡住著,這放其他朝代簡直是鬧翻天的事情,不知道的還以為皇帝要退而不讓。
再比如說現在的皇城有些地方地勢較低,也會有一些潮濕,但是皇帝和皇太孫一致的觀點就是皇宮已經夠好了,修修補補就行了,沒必要再大興土木。
秦王這些藩王都捨得在他們的王府大興土木,偏偏皇帝和皇太孫一聽到修皇宮就不高興。
郁新趕緊說道,「回陛下,若是以八萬兩計,只怕是要用不少舊物。」
老朱自然也明白了,就是說有些儀仗等不用新的,或者後續不會進行一批更換。
仔細想了想,老朱說道,「那就先不換,到時候你們安排著翻新一下就好。能用的就用,實在不能用的就換,沒必要多這一筆開銷。」
確實能省下來一筆錢,老朱也覺得這筆錢省下來不錯,很多東西還都新著呢。
換了個皇帝就將東西全都換掉,是有些不划算。
郁新也不奇怪,皇帝和太孫勢必是要在這些地方省錢,那就翻新吧。能省一點也好,他這個戶部尚書的壓力就小了很多,其實他也不希望太鋪張。
但是沒辦法啊,誰知道皇帝和皇太孫會不會在意場面呢。
先給出十足的預算,不行就削減一點,這也是他面對這類事情的辦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