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祭天
元昌被寺人輕輕喚醒,迷濛的起床,在寺人的服侍下,洗漱時,元昌看著水中頭髮半白的中年人一陣失神,恍惚的穿好繁瑣的袞冕鞋履,戴好玉佩掛上長劍。
走出載和殿,清晨的陽光如四十年前元昌登基時一樣,從東面的承陽山升起,但是今天天高雲闊,西面那如同一堵巨牆的龍門山脈讓整個平原的人都能看見,一座座山峰如冒出地面的擎天巨劍,那萬年不化的白雪就是千丈劍芒,將元昌失落的情緒斬斷,頓生豪情。
當年的不知所措的青澀少年,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人生開始倒數的老年君主。
快速的平定王子丁的叛亂,又擊敗大敵巴方後。
五年前又發生羌人南下侵略剛穩定的苴方,元昌命郎正帶著內服兩萬軍力平亂,但是幾十年來的上升期,讓元昌和朝臣對這次戰爭報以輕視。其結果就是郎正以戰死的代價,讓兩萬人逃回來一萬人,甲冑兵器被丟掉。
畿外諸氏年輕子弟死傷無數,大半家族精心培養的繼承人戰死。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眼見羌人就要進入內服,元昌不顧太宰勸阻,讓其帶著王子出都,他親自領兵防禦蜀都。
死守半月後,南牧,巴牧及各氏入畿勤王,將北羌人驅逐內服。
後元昌又帶著眾軍在青江擊敗北羌人,並把南下的羌人安置在苴方。
這第三次大戰,保衛了元昌勵精圖治三十五年的成果。
如今內服人口已經恢復到巔峰的八成,但是相比以青銅器為生產工具的更高普及率,和做為兵器和禮器的儲備率,標誌著生產力和財富已經超過內服巔峰。
蜀都作為天下最大的手工業聚集地,由整個內服提供糧食供給,養活了三千戶工匠,每日生產大量的絲綢,青銅器,玉器,除滿足自身需求外,還和外界換取鹽,皮毛,和玉料寶石等物資。
此時的人均壽命不到三十,短暫得讓三十歲的人就得感嘆歲月流逝。
元昌已經五十五,也得考慮整個文明的事了。
雖然準備工作早就開始,但是今天才要播種。
元昌收起萬千思緒,來到建極殿,六朝臣率領外畿三十二氏,四牧八伯執圭,外姓二十五氏以及甘,邛,濮,北羌四方在殿內執壁,輔,表臣在殿外廊下,宮臣及其他氏族在殿外空地。
推金山倒玉柱,山呼萬歲。
禮畢,元昌回載和殿更衣,向北走神道,那裡有四頭白耗牛拉著玉輅。
前有四象引路,肩高尾低,高近四米,彎曲的牙齒近兩米,鑲嵌著金玉瑪瑙,身披黑色長毛,又罩上華麗的絲綢瓔珞。
三年前,元昌看到松潘氏進貢的這四頭巨象時,大為震驚,這不是猛獁象嗎。
詢問使者後得知,在龍門山脈西面的廣大高原上,生活著很多這樣的長毛象。
元昌明白了,應該是有陶氏提前種植穀物,將一部分狩獵群體轉變為農耕群體,減少了對這一地區的猛獁象的狩獵。猛獁象得以往高原地帶的遷移,並適應了高原高寒的氣候。
保護某種動物,不能靠一條詔令,而是形成一種文化共識,於是通傳在高原的一切氏族,猛獁象為神獸,儘量不要捕殺。
四象後是甲士護衛,王架在前半段,後方是朝臣牧伯氏方,金瓜、寶頂、旗幡招展,前歌后舞,長到一里的隊伍往承陽山祭天。
歷代專門為前往天丘山祭天而修建的神道,從蜀都北門直通山上,全長三十二里,寬有三十米,很是平整,坐在車上沒有一絲顛簸。
行了一路到山下,一路同行的貴族都下了車,以示虔誠,只有元昌坐換了羊車繼續向上。
到山上宮殿,群臣休息洗浴換衣飲食。
到正中時,群臣穿著絲綢長袍,裡面是粗麻衣裳,頭髮束起,捧著各式各樣的貢品,跟在穿白色大袞的元昌身後,來到祭天圜丘。
山頂被平整為全用白色大理石鋪地的廣場。中間是用白色大理石修成的三層圜丘,每層四面各有台階九級,都設有玉石欄杆,各層所鋪石板皆用九的倍數,上層直徑達九米。
圜丘內外牆各設欞星門四組,每組三門,共設八組24座,稱「雲門玉立」。
北方是存放昊天上帝的神主牌和禮器的皇穹宇。
此時東南燔牛犢,西南懸天燈,煙霧繚繞,妙音響起。
元昌手中捧蒼壁,從南面登上圜丘,正中貢案放著長方形白玉神主牌,各族按等級在台階站立。
三拜九叩,三舞三獻。
眾人不敢有絲毫懈怠,沉浸其中,禮畢結束後,眾臣回到蜀都。
來到承天殿後,元昌朗聲道:「朕與諸博士歷時四十年,集開天以來,人神故事,匯聖人教誨,百工諸藝,選天下方物,編纂為《藏》,刻錄於青銅板,共計十二部,現賜四牧八伯。
刻錄石板,共計三十七部,現賜外姓三十三氏及甘,邛,濮,北羌四方。」
為了編纂《藏》,這部人類有史以來最大部頭,歸納總結和提升華人文明的一切成果,由元昌和眾朝臣主持,另外又前後培養五百二十五位內服年輕人,共同耗時四十年,如今終於完工。
五百二十五位年輕人被元昌賜以博士稱號。
《藏》共計六十四萬五千六百二十三字,分六類:
《經》:共五千八百零一字,由太卜和元昌合作整理以前留存的檔案,並加以元昌的私貨。表面是占卜的方法,但實際上是華人文明迄今為止的一切經驗總結,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民生等多個領域。
分《經》《傳》前者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
對標《易經》。
《書》:共十五萬六千八百三十四字,以盤古開天到華帝建國的神話歷史為主幹,輔以完整嚴備的諸神譜系。分《神譜》《華典》。
前者對標神話和山海經,後者主要為歷史,對標《尚書》。
《記》:共十七萬三千八百五十五字,記載華帝至元帝三十五年,編年體史書,淡化了神話的成分,多了人的歷史活動。
另有《氏表》銜接《神譜》,各氏族都有神靈血統。
《詩》:八萬六千五百七十七字,由諸博士巡遊天下,收集此時內服,外服,氏方詩歌一千三百首。
《禮》:三萬五千三百二十一字,記載各種場合的禮儀,儀式,禱辭。
《術》:十八萬七千二百三十五字,記載樂,畫,農,工,牧,醫,算,營(建造),戎(軍事)八種技術。
六類互相印證,邏輯自洽。
同時每部《藏》派六位博士,共計二百九十四位博士到這些外服氏方為臣,就是確保這些知識更大範圍的流傳和最大範圍的運用起來。
為了將這些珍貴信息留傳下去,元昌已經命人在承陽山鑿山建洞宮,將這些文檔全部刻到石壁上。
現在元昌的生命開始倒計時,盆地的事情已經安排妥當,於是退位給兒子,他帶著二十五位博士和三百武士開始巡遊盆地以外的世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