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從三皇建立千年世家> 第八章 定正之亂(過渡章)

第八章 定正之亂(過渡章)

  卻說曾康因戰功獲得服南的封國,長子繼承其諸侯位,次子曾梓繼承在呂宋的封地,並從他開始取代旬氏的地位,曾氏開始主管東海府。

  此時的豫州也是風起雲湧。

  周室東遷後,王威日衰,以中原鄭莊公小霸為序幕,東方齊恆公尊王攘夷,九會諸侯為首霸,身死霸消。

  南方的荊楚在江漢崛起,北方的晉文公繼位,3910年晉楚戰於城濮,晉軍大勝取得霸業。

  晉文死後,楚國楚莊公繼位,華歷3945年,通過邲之戰,取得霸業。

  楚莊公死後,晉國通過征服赤狄,重新強大。

  

  晉北楚南,進入相持的階段。

  到3963年,首次弭兵之會。

  又不到四年,雙方就撕毀和約,在鄢陵之戰中,楚國大敗,楚共王被射瞎一隻眼睛,晉國復霸。

  為適應時代,曾梓征服鎮海城北方的夷虎,壯大自身的同時,不願參和豫州的亂局。

  並繼續東拓。

  其子曾函任東海府總管,開始開發瓊夷兩島,華歷3975年又發現東洋。

  華歷3997年,曾梓之孫曾舉於久州島建筑紫城。

  東海府東為吳,西為楚,而吳國漸漸強大起來,滅淮夷、徐夷等十幾個東夷國家。

  吳王闔閭繼位後,伍子胥,孫武相繼入吳,之後多次伐楚成功。

  眼見吳強楚弱,東海府曾舉之孫曾陽聯繫與吳國接壤的贛公制吳,而吳國採取相同的方法,聯繫與楚國在長江對峙的湘公。

  由此豫荊湘三州捲入混戰。

  一方是楚(兵五萬),蘭國東海府(一萬),天府贛地(五萬)。

  一方是自己稱王的吳國(三萬),湘公(五萬),唐蔡忽略不計。

  此時豫州諸侯都已經知道滅素大戰的經過,所以吳國對蘭國的海軍很是忌憚。

  所以必須趁東海府的海軍尚未集結時,搶先動手。

  華歷4036年4月,趁向南吹的季風剛結束,向北吹的季風還未開始時,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闔閭的胞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三萬兵力伐鎮海城。

  鎮海城守將曹歡知道吳軍多次破楚,實力強大,於是早已備好糧草守城待援。

  5月,湘公率軍渡長江,與楚大戰。

  6月,贛公分兵兩路,自領三萬救鎮海城,一路伐吳腹地。

  孫武在湯山設伏一萬,引一路在設寨防贛軍,贛公為救鎮海城,率軍繞道。


  贛公於大軍大敗於湯山,本人被生擒。

  伍子胥殺贛公與長子後,私告於贛公於次子章言。

  章言自帶偏路回贛繼位。

  解決贛軍後,吳軍主力伐楚,留五千防曹歡。

  曹歡欲襲吳軍後路,被孫武於湯山擊敗,曹歡帶三千軍力回鎮海城。

  吳軍入楚後,連戰連勝,攻入郢都。

  楚昭公逃往隨,其母為秦女,故救助於秦又救助於巴,秦巴派兵救楚。

  吳軍進入郢都後,紀律鬆弛,君臣士卒均為楚女財寶所迷,烈丈夫伍子胥為報仇,掘楚平公墓,刨棺鞭屍,孫武苦勸不聽。

  秦巴擊敗吳軍,加上闔閭的胞弟夫概在沂邑戰敗,自歸吳國稱王。

  於是吳軍主力回國平亂。

  吳國伐楚未盡全功。

  但巴公田入楚後,聽湘公勝之言,驅逐秦軍,兩公分楚之地。

  華歷4037年5月,楚國滅亡。

  華歷4038年,申包胥入天府欲告天子。

  第246代天子,益陽時代第20代天子——(後)升帝封元琅為孟王后三年駕崩,傳位於太子息,為嘉帝。

  嘉帝傳至益陽時代第27代天子定帝。

  申包胥知道自己身為周國之封國楚國之臣,見天子是大失禮。

  於是找上巴公政敵允公昌。

  允公昌地處京畿與巴地之間,自然不願見巴公拓地千里,實力強大起來。

  於是急忙進益陽將巴湘分楚之地的事告於定帝。

  一則,天朝君臣皆不願巴公強大。

  二則,豫州乃周王室之地,天子與周王乃君臣關係。怎能無緣無故奪人地,滅人國。

  於是命巴湘歸還楚地,復立楚國。

  兩公不願。

  讓天子顏面掃地,於是允公請戰。

  華歷4040年,定帝命允公昌為帥,率領天府十萬大軍為主力,黔桂八十九路諸侯為輔,討伐巴湘。

  巴公於壁山防禦允公昌大軍。

  黔桂兩公伐湘失利,勞民傷財,諸侯怨聲載道。

  華歷4042年,(第五系)巴公聯繫(第七系)苴公入益陽。

  傳統大諸侯苴公再次攻入益陽,定帝南狩於邛。

  巴公與允公昌講和,兩人攻入益陽,苴公戰敗身亡。


  定帝雖被迎回益陽,但威嚴盡失,命允公昌為太師,軍權全在允公之手。

  允公昌形同攝政。

  華歷4043年5月,又密召天下諸侯伐允,此為天下大亂的由頭。

  允公昌得知後,命人毒死定帝,奉其弟登基,為正帝。

  七月黔地,順侯宴請黔公殺之,自稱奉允公昌之詔,討滅叛賊,殺黔公一族,吞併其地。

  九月,允公昌帶來嘉獎。

  十一月,畢侯響應天子之詔,領軍攻順侯,兵敗身亡,畢國立氏殺其他大臣,誅殺五公子,奉五歲幼童繼位,從此立氏架空畢國。

  黔地諸侯各以名頭,自相攻伐。

  同年八月桂地,桂公聽聞黔公被殺,於是召桂地諸侯平順伐允,來者寥寥。

  於是聽從大夫建議,先平定桂地。

  桂地七成諸侯聯合起來對抗桂公。

  同年八月贛地,撫侯以章言得位不正為由,與三路諸侯同伐之。

  華歷4044年5月,雲公(第四系)響應定帝號召,帶五萬兵北伐,至邛。

  被邛侯擊敗,允公昌請正帝下詔,雲地諸侯共誅雲公一族,共分其地。又封邛侯為雲公(第五系),統領雲地。

  由此,益州黔桂雲三地大亂,荊州湘贛兩地大亂。

  因此事在定正二帝時發生的,故稱定正之亂。

  華歷4055年,因為時任粵公需的策略,不摻和天府之事,已經偏安一隅幾十年。

  但粵公需年老寵幸妾文女,欲讓其子公子朗繼位,於是殺嫡子公子同。

  公子同的兒子公孫英在五家臣的擁護下逃到湛國,受到湛侯行的保護,並以女配之。

  公子朗繼位後,湛侯行約其他諸侯討伐,殺粵公朗。

  粵公英繼位,湛侯行設計殺五家臣,從此架空粵公,掌粵地之事。

  華歷4075年9月,高陽五人到達粵地時,湛侯行已經去世,湛國大夫褚氏殺盡湛國公室,掌粵地權。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