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從三皇建立千年世家> 第二十九章 新的同化方法(新人求收藏,求追讀)

第二十九章 新的同化方法(新人求收藏,求追讀)

  天府除特殊情況,都以代劃分歷史。

  各王國內部以王朝劃分歷史。

  華帝傳至文帝,共708年,為蜀都時代,共傳34代。

  華曆元年到華歷937年,為文藏時代,共傳51代。

  文帝封其弟為第一系苴牧,其次子為第一系巴牧。

  羌源妊姓南下,扶持第一系苴牧為天子,以小宗取代大宗,開啟妊朝。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𝘀𝘁𝗼𝟵.𝗰𝗼𝗺

  華歷937年到1258年,為妊朝,有321年,傳17代。

  第一系巴牧攻進蜀都,驅逐妊姓,為武帝,在蜀都的廢墟上,重建都城,由此開啟前華陽時代。

  武帝封兩個兒子為,第二系巴牧(公),第二系苴牧(公)。

  華歷1258年到華歷2185年,為前華陽時代,有927年,傳53代。

  苴牧在羌源羌人的幫助下,擊敗競爭對手,入主華陽,通過禪讓稱帝,開啟中華陽時代。

  華歷2185年到華歷2627年為中華陽時代,有442年,傳23代。

  華歷2627年,天府內亂,久不能定,天子為避禍,攜帶重寶南狩雲地。

  雲地諸侯為天子於曲靖建營造行宮,稱南朝。

  華歷2627年到華歷3157年,有530,傳28代。

  華歷3157年,天子在雲黔諸侯的護送下,返回華陽,前南朝結束。

  華歷3157年到華歷3550年,有393年,傳20代,為後華陽時代。

  華歷3530年,五公亂政,作了兩千年都城的華陽城遭受兵災,被付之一炬,幾十年無人居住。

  華歷3550年,天子在華陽的廢墟上,營建新都,取名為益陽。

  現今在位的是華帝以來第246代天子,益陽第20代天子,沅帝之子(後)升帝。

  華歷3929年4月,升帝14年,李過奉元琅之命,從申城出發,竟堪離到雲地,歷時一年到達益陽,以申王使者的身份朝見天子。

  按照恆帝以來的規矩,並形成的制度,各國諸侯依照各自的制度朝王,但是這些王國的諸侯是不能直接朝見天子的。

  而且因為路途太過遙遠,要諸王定時朝見,甚至是新王登基朝見天子,都是做不到的。

  只能定為按事,派遣使者朝見。

  所以各國遣使來天府都是百年都沒有一次,除了改朝。

  而申國上次來使都是兩百年前,對白狄人的大勝了。

  當京畿大夫聽聞申國來使,都以最隆重的規模接待。

  李過做為申王使者,第一時間被安排到豪華的館驛中。

  年近七旬的升帝已經年老昏花,政務都交給太子息和大臣們處理。

  得到消息的太子息和太宰越過重重宮帷,來到寢宮,就見到升帝閉目靠在榻上,一旁的侍女正給其捏腳捶背。

  太子息素來以孝聞名,壓抑著激動的心情,行過禮後,上前湊到升帝的耳旁道:「父皇,震州申王來使了!」

  升帝轉過頭來,眼睛渾濁,看不清太子息,疑惑道:「申王來使為何?難道是白狄人也勝了?」

  升帝的身體就是前幾年,素國人打敗蘭國,奪取萊州的消息傳到益陽後,一口鬱氣堵在胸口,開始精力不振,長臥病床。

  太宰暗道陛下也是糊塗了,這種壞事怎麼可能和他講。

  太子息笑道:「是申國大勝!所以派遣使者來報喜。」

  升帝挑起那垂下的白眉道:「申國大勝?」

  「是的,父皇,很大勝利!」

  升帝在太子息和太宰的牽扶下,正坐起來後,拍拍身示意太子息坐下給他講。

  太子息坐下告訴升帝:「申國前幾年征服了達羅人,前年又組織了五十萬大軍,打敗白狄人主力,殲敵二十萬!

  一戰消滅白狄四部。

  現在要在白狄的土地上建立四個華人的諸侯國。

  申王奏請父皇,派一位皇子到其中一個諸侯國為君主。

  如果可能,請為四國定名。」


  升帝從混沌的腦海中搜索著白狄人的更多信息,可是想不起更多,既然一下消滅四部,和申人在震州爭雄千年的白狄人怕是不成氣候了。

  於是點頭笑道:「好……

  但是那申國諸侯之間內鬥頻繁,怎麼又一下團結起來了?」

  太子息撿緊要的回:「說是恆帝之後,雲公勉的子孫,元琅出仕申國,組了個諸侯會議,將他們團結起來了。

  然後運籌帷幄,領兵征服達羅人,擊敗白狄人。」

  升帝一時半會又想不起雲公勉是誰,但既然是恆帝之後,那也是名門了。

  於是欣慰的笑道:「好好好。

  他們要請一位皇子到申國,朕看不妥,你從宗親中挑一機靈的去吧。

  那四國之命,是申王的權利,也駁了吧。」

  太子息見他似乎精神不錯,又繼續道:「他們還有請奏,說是白狄人太多,國野制不能用。

  為了王化白狄人。

  請父皇為白狄人賜姓,讓他們過繼到申人名門中。

  允許其建立宗祠。」

  這是幾個大問題,但是升帝腦子已經無法這麼思考細緻的問題,於是眨眨眼道:「就由你和大臣們商議吧。」

  太子息和太宰領命退下,和其他大臣一起,叫上李過反覆詢問這些問題。

  這種新的王化制度是勞喜主導,和幾位大臣反覆論證過的,李過也參與了。

  在向諸位大臣講了白狄人原本的種姓體系,是如何不能運用在華人身上,然後是為什麼國野制也不能用在白狄人身上。

  最後闡述他們想出的新辦法。

  第一是將白狄人的信仰納入昊天信仰之中,將梵天、毗濕奴、濕婆三神定義為三皇在印河的倒映,並剝奪一部分神性到三皇身上,是居於三皇之下的神靈,但是又彼此發生聯繫。

  第二是用華人的宗法體系,代替白狄人的種姓體系。

  為此就得讓白狄人產生歸屬,將他們的現實的生活從以部落和村莊為中心,引導向以血緣為連接的家族為中心。

  將祭祀神靈的廟宇,改為家族祠堂。

  所以必須取華人姓氏,鼓勵通婚。

  要讓白狄人貴族過繼到申人卿大夫家中,將白狄人平民居住的村子,賜給精通《文藏》的士族,並全部取華人的姓氏。

  這位士族要引導這些平民從生到死都用華人的習慣生活著。

  比如用筷子,祭祀祖先,高冠右衽。

  所以要天府為此背書。

  但是天府大臣也為這些大膽的方法而辯論起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