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王化(新人求收藏,求追讀)
震州諸侯一戰滅白狄在印河東岸的四部。
在四十五萬大軍後撤回國後,五萬大軍足以鎮壓已經沒有反抗力量的四部。
還是按照原計劃和功勞,和白狄接壤的盧,賈,朱三國將直接獲得土地。
賈,朱兩國瓜分了信德部,領土到達印河下游東岸。
盧國獲得古傑部一半的土地。
古傑部餘下的一半,將建立一個申人諸侯國。
在五河部的領土上,將建立兩個申人諸侯國。
在拉瓦部建立一個申人諸侯國。
四個諸侯國的君主,申王室出一位,天府出一位,元氏出一位,另一位將在諸國卿族中抽籤決定。
為什么元氏有一位呢,一方面是因為元琅有這功勞,但最主要的還是為了平衡。
如今元氏宗家在申國為公卿,元琅次子到登國為公卿。
都不算一方諸侯,不會破壞震州平衡。
但是讓化公,或者克公一系再有一位為諸侯,卻是所有諸侯都不願意的了。
元琅雖然還沒有第三個兒子,但是封國已經確立了,封國的位置也將以抽籤的方式決定。
華歷3928年3月,原本的五河部都城,宮殿中,四十八位來自十九個諸侯國的卿族,聚在一起,緊張的抽出金瓶中已經標紅的木棒。
「唉呀……」
一位中年卿族抽出末端是白色的木棒,除了他自己嘆氣,其他人都強忍著歡呼。
結果抽到一半,一位來自奧國的李姓卿族抽到紅色木棒,頓時上蹦下跳,喜不自禁。
「哈哈哈!竟是我抽到!」
「什麼!我還沒抽呢!」
其他人也不顧風範了,擠上去把金瓶倒出來,確實都是白棒了。
「真是幾代人修來的福分啊。」
眾人感慨著,羨慕著。
雖然只確定了一位諸侯,但是四個新建諸侯國,將有十二位卿族,三百多位大夫,被十八國瓜分了。
諸侯們陸續歸國。
華歷3928年7月13日,這些未來的卿大夫到達五河部都城,元琅召開關於王化白狄的大會。
元琅起頭道:「征服白狄和和征服達羅有很大不同,第一,白狄四部的人數是達羅五部的數倍,這意味著新建立的諸侯國將在很長時間裡,申人都是少數。
第二,白狄人在征服達羅人的過程中,因為自己也是少數人,為了永遠統治達羅人,利用他們信仰的神靈,建立了一種瓦爾那階序,或者是種姓。
居於最高位的是婆羅門,對應申人的祭司,負責解釋經典和祭神。
第二是剎帝利,對應申人的諸侯和公卿,主管軍政。
第三是吠舍,對應國人。
第四是首陀羅,對應奴隸,多是達羅人,也是最龐大的人口。
四個等級間互不通婚。
我們要討論的是,在新建立的諸侯國中,如何確保申人的統治和對白狄人的王化。
是採取白狄人的辦法,還是用恆帝分封交震兩州的國野制。」
眾多卿大夫反覆思考後,一人道:「白狄人對達羅人的統治是如此的順利,那麼就證明他們的方法更正確,何不入鄉隨俗,因地制宜?」
「對啊,白狄人自己就有大量工匠商人,我們難道要把他們都趕出城,變成農民?」
申人在和白狄人的反覆拉扯中,盧,賈,朱三國和白狄人已經不可避免的廣泛通婚,甚至已經從平民蔓延到士族。
有著高鼻樑,深眼窩,但是高冠袍服,行華禮的士族不在少數。
而白狄人這種制度也開始影響到這三國。
但是還沒有將同族申人平民全降為首陀羅。
隨著討論的進行,在場的卿大夫都認為他們如今征服白狄人,就和當初的白狄人征服達羅人一樣,都是以寡治眾,那人家已經證明並且運行多年的方法才是有用的。
而且國野制是雙方技術和開化程度不同,所以華人能在城中統治野人的同時,還能利用傳播更好的技術,因為華人的生活方式能讓他們過得更好。
所以讓野人自發嚮往,從而被同化。
但白狄人可不是沒有開化的野人,他們有和申人完全不同的信仰和習俗,有完善的制度,國野制不能用到他們身上。
既然國野制的不能用到白狄人身上,那麼就應該把白狄人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都殺了,然後將申人變成新的婆羅門和剎帝利。
但這又和申人的制度違背,申人是諸侯公卿高於祭祀。
當時看起來是文帝的小手段,通過剝離和拆分太卜的一部分職責,其實是悄無聲息的完成了一場革命,那就是絕天地通。
將祭祀官的地位降到一般政務官的地位。
所以申人諸侯卿大夫怎麼可能讓祭司,不管在形式還是名義都上居於他們的上位。
在這些討論的人當中,只有少部分人反對,而出身獵戶的勞喜更是其中主力,要求即便國野制的不能用到白狄人身上,也應該想新辦法,而不是用白狄人的辦法。
勞喜起身,慷慨激昂的據理力爭道:「在天府,輔佐華帝完成一統的大臣墨仲,其出身是奴隸!
輔佐文帝編纂《藏》的五百二十五位博士中,有一百三十一位是工匠!
在震州,輔佐申王旦,開闢東輝的大臣陶諸是農民!
在交州,蘭國六政之一的呂亨是個水手!
在豫州,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這說明在眾多的平民甚至是奴隸中,也有經天緯地,匡扶社稷之才!
怎麼能用白狄種姓之制,亂我華夏王化之制!」
在座公卿可不敢接這頂帽子,急忙起身道:「切勿講此話!
恆帝有言,諸王治兩州,當從其民之便。
豫州姜太公治齊國,因其俗,簡其禮。
申國以石頭建造宮殿,蘭國不喜農桑喜經商,造船遨遊四海,都是因地制宜。
更何況運用種姓之法,其首陀羅也是達羅人,達羅人要有人才,怎麼會被白狄人和申人趕到南方,甚至到現在滅國的地步。」
支持種姓之法的公卿終於找到反擊勞喜言論的地方。
勞喜反對道:「達羅人在申國建立前,就有城市,後面衰敗才為白狄人所侵占,說明達羅人也是開化的。
還有,我的重點是你們不能把這種方法用到申人治理的諸侯國。
而且一旦在這四個新建立的申人諸侯國運用種姓之法,就會蔓延到其他諸侯國,這是亂我王制!」
這場辯論持續了三個月都沒有結束,但是其影響遠超時代。
因為這場大會,產生了諸多當時沒有回答的問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思想革命,並誕生兩位聖人。
會後,最後元琅拍板,決定在新建立的申人諸侯國不用種姓之法。
並讓勞喜想出新的,能同化白狄人的新方法。
也只有歷史編輯者冒著冷汗慶幸,多虧勞喜的堅持和元琅的決定,才讓占據震州,必定孕育僅次於豫州和荊州的人口規模的族群,沒有用貽害無窮的種姓之法。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