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441章 皇室資產委員會

第441章 皇室資產委員會

  第441章 皇室資產委員會

  因為涉及到整個內廷的調整,除了司禮監、御馬監這些宮內衙門外,上林苑監、欽天監、太醫院等宮外衙門,同樣參加會議。

  就連錦衣衛,也以錦衣衛監的名義,湊過來參加會議。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朱由檢讓王承恩宣布了自己之前和他商議的宮中人員分流方案,向一眾內廷諸臣道:

  「朕之前的想法,是把這些要自負盈虧的機構,全部放入內府監。」

  「但是尚膳監、尚衣監等有不同意見,那就再議一議!」

  尚膳監掌印鄒義,是跟隨泰昌皇帝在潛邸最久的,堪稱宮中資格最老的人之一。

  王承恩即使得寵,在他面前也根本不夠看。他自然不會在乎王承恩的想法,直截了當地道:

  「臣以為各監分往宮外的人員,應該由各監管轄。」

  「這樣將來需要時,方便把他們召到宮裡來。」

  皇宮這麼大的地方,平時有三四千人維持還可以。但是遇到大事,那是必須要增加人員的。

  這也是朱由檢把內侍宮女放出後,要成立服務公司安置他們的原因——

  能夠隨時把他們調到宮裡來,擔任臨時工作人員。

  鄒義的說法,得到很多人的贊同。

  朱由檢也認同這個理由,詢問鄒義道:

  「那麼鄒卿看來,尚膳監的人員分流到宮外後,應該如何安置?」

  鄒義考慮過這件事,而且他對皇帝稱他為卿感到很舒服,說道:

  「臣以為可在宮外建酒店,讓他們在酒店中做工。」

  「宮中舉辦宴會的時候,再抽調人過來。」

  朱由檢點了點頭,又聽尚衣監掌印沈蔭道:

  「尚衣監已按陛下吩咐,建立服裝工坊和服裝設計室。」

  「並且整合裁縫行,成立服裝協會。」

  「臣以為尚衣監的人,不用安置在內府監。」

  內官監掌印劉若愚也說道:

  「內官監也可以自己辦公司,不用內府監費心。」

  「留在京城的王爺和世子,都求著營造司幫他們建府邸。」

  御用監掌印宋晉,也表示可以在宮外建工坊,為皇帝造些御前使用的小玩意兒。

  可以說,這些被皇帝重用的各監,都提出在宮外辦企業,自己安置人員。


  朱由檢聽著他們七嘴八舌的說法,對他們的主動很是滿意。誇獎道:

  「卿等如此用心,朕心甚感欣慰。」

  「但是如此多的企業,你們都知道怎麼辦嗎?如何自負盈虧?」

  「而且各企業的業務,多有相關之處,相互間的協作,你們打算怎麼辦?」

  指著尚衣監掌印沈蔭,朱由檢詢問他道:

  「南京內府監有織造工坊,尚衣監開辦的服裝工坊,打算如何與織造工坊合作?」

  蘇杭織造太監以前是司禮監的外差,後來朱由檢撤銷這個職務,改為織造工坊時,就改為內府監下屬。

  朱由檢之前囑咐沈蔭開辦服裝工坊時,也要求他和織造工坊合作。

  沈蔭聽到之後,訥訥道:

  「臣讓織造工坊提供絲綢和棉布,供服裝工坊製衣。」

  朱由檢險些被他氣笑了,沒想到這位信誓旦旦能自己辦企業的人,就是這個水平。

  他這完全是拿辦衙門的方式開辦服裝工坊,將來就算宮裡給他的服裝工坊業務,最多也就是維持生存。

  朱由檢之前打算把內廷企業集中在內府監,就是因為手下懂得辦企業的人才不多。打算用集群協作的方式,讓它們一起發展。

  但是內府監的膨脹,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所以他才應各監的請求,召開會議處理這件事。

  如今沈蔭的回答,讓他很是失望,又詢問其他太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這些太監大多是和魏忠賢鬥爭的失敗者,本身能力堪憂,如何能提出更好辦法來?

  最終,還是御馬監掌印、司禮監秉筆、監督戶工二部的高時明道:

  「臣以為可在內廷建立委員會。」

  「陛下在外廷設立逆案審判委員會,又設立戡亂委員會、救災委員會,讓多個部門協作。」

  「內廷也可以設立委員會,解決相互間協作的問題。」

  朱由檢聽到他這麼說,頓時眼前一亮,因為他想到了後世的一個機構——

  國資委。

  如果不把所有的企業放在內府監的話,確實要成立類似的機構,管理屬於內廷的各種企業。

  所以他頗是讚許地道:

  「高卿說得不錯,內廷確實要建立委員會。」

  「朕打算建立皇室資產委員會,監督管理內廷企業工坊,卿等誰願擔此重任?」

  新成立的皇資委,可以說是原本設想的大內府監,只是專注於監督管理企業。


  可以想見,它的權勢不會小,很多太監都躍躍欲試,打算毛遂自薦。

  不過,朱由檢屬意的高時明等人,對此都不上心。因為他們已經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除了司禮監掌印之位外,沒有什麼能打動他們。

  沈蔭這樣只知道辦衙門的人,朱由檢又看不上,所以他左思右想,想起一個人來:

  「塗文輔在南京做得怎麼樣?」

  「有沒有好好做事?」

  這個名字,讓聽到的太監心裡一驚,同時想到了這個人。

  作為前任御馬監掌印,塗文輔的投靠,可以說是當今皇帝扳倒魏忠賢的最大助力之一。

  只是因為他是徐應元照管的,在徐應元被處死後,被皇帝派到了南京擔任守備太監。

  其中原因,自然是對塗文輔不放心,擔心他受徐應元的恩惠可能不理智。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徐應元的事情早已煙消雲散,皇帝又想起塗文輔,難道是想起復他?

  宮裡掌權的太監,對此心思各異。

  王體乾等閹黨太監對背叛閹黨的塗文輔,普遍沒什麼好感。

  高時明等被皇帝起復的太監,更不願塗文輔回京,和他們爭奪權力。

  畢竟以塗文輔在皇帝登極時的功勞,將來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那些想成為內廷第一人的,當然把他看成了競爭者。

  所以一眾太監都是陷入沉默,朱由檢盯著錦衣衛掌印鄭士毅詢問道:

  「塗文輔、王國泰等人,這一年有無異動?」

  鄭士毅不得不回道:

  「錦衣衛沒接到這方面的消息。」

  「蘇杭織造改為織造工坊後也很是沉寂,倒是應天銀行,在南方引起的風浪不小。」

  風浪何止是不小,簡直是驚濤駭浪。

  作為南京守備太監,塗文輔是南京權力最大的三個人之一。

  皇帝授意他開辦銀行,並且許諾他將來會設秉筆太監提督銀行業務,他以後能靠這個回京。

  塗文輔到南京後,幾乎是一心撲在應天銀行開辦上。把離京前了解的順天銀行業務,在南京開展了一遍。

  南京各個衙門,都被他逼著開設了銀行帳戶,所有的資金往來都要在應天銀行轉帳。

  也因為此,南京的官吏也同樣被逼著開設帳戶,不然他們就拿不到俸祿,拿不到本色折銀。

  南京的官員,對此可謂是怨聲載道——


  因為塗文輔還規定,大額銀錢往來,都必須經過應天銀行。

  衙門和官員怎麼花錢,都受到了約束。

  南京城的商號和店鋪,也因此被迫開設了帳戶。否則他們就無法和衙門官員往來,無法開展業務。

  在他們的帶動下,和南京衙門有往來的其它地方衙門,同樣也不得不開設帳戶。

  在南京做生意的其它地方商號,同樣也是如此。

  應天銀行在南方的業務擴展,可謂是一路狂飆。塗文輔根本就不顧慮其它方面,一心擴大業務範圍。

  也因為此,銀行這個新生的事物才引起文官的注意。新任太府寺卿董應舉,提議在太府寺開辦戶部銀行。

  這些事朱由檢有所耳聞,也因為此他想把塗文輔調回來,掌管皇室資產委員會。

  在這個各方面都很粗獷的年代,塗文輔的大刀闊斧,很適合打開局面。

  內廷官員作為皇帝的私人,是沒有資格反對皇帝的決議的。

  雖然一眾太監都不願意塗文輔回京,但是在皇帝心意已決後,他們只能接受。

  很快,塗文輔就被任命為司禮監秉筆太監、皇室資產委員會主任,負責回京城掌管皇資委。

  對於皇資委的內部機構,朱由檢打算設立四大委員會:

  「皇資委下設財務委員會,負責內廷資產統計管理和內部財務往來,以及投資參股企業和產權確認等等。」

  「內設皇家銀行,專門負責內廷銀行和企業間的結算,不對外開展業務。」

  「設立管理委員會,負責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考核和任免。」

  「對於內廷企業,主要考核的是業務能力,高管既然要參與分紅,就得拿出能力來。」

  「同時,對他們的監督也不能少,所以要設立監督委員會。」

  「都知監要派人在監委會任職,朕還會邀請一些外部人員,擔任獨立監委。」

  「最後則是產業委員會,負責產業協調、規劃,以及技術創新等等。」

  「把農業、工業、商業、軍工、宣傳、教育、房產等產業的企業整合,讓它們形成合力。」

  「這個委員會,要吸收皇家科學院等外部人員任職,同樣擔任委員。」

  這些都是朱由檢一時間所能想到的,肯定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以後需要調整。

  但是整體策略是確定的,那就是內廷所有企業要形成合力,以便在將來的競爭中生存。

  為了鼓勵皇室資產壯大,朱由檢把之前和王承恩提到的分紅,正式予以確認:


  「這些委員會的委員,是皇資委的高層,享受皇資委整體百分之二利潤。」

  「內廷所有高級官員,都在皇資委掛名,享受百分之三利潤。」

  「若是有人拖後腿,你們知道下場。」

  嚴厲警告了在場的人一下,這些人一時間噤若寒蟬。

  因為有些人確實想拖塗文輔的後腿,把塗文輔這個有可能成為司禮監掌印的人拿下去。

  但是皇帝把所有內廷高級官員捆綁在這裡面,就已經表明了態度:

  如果有人敢拿皇資委的事情開玩笑,皇帝處理他們時絕對不會手軟。

  甚至在皇資委的分紅提高後,如果還有人在皇資委的事情上亂作為,會引起全體內廷高官的針對。

  這個機構,就是未來的皇室財團中樞,是將來進入工業時代後,皇室的權力來源之一。

  正因為此,朱由檢不惜給內廷所有高級官員分紅,把他們都綁上去。

  皇資委設立之後,之前的大內府監設想,自然無疾而終。

  不過內府監的權力仍舊很大,因為內廷府庫,仍舊由它管理。

  同時,朱由檢梳理內府監的企業,在皇家能源、皇家陶瓷、皇家船舶之外,又把南京的織造工坊改為皇家織造,作為內府監下屬的四大集團。

  這些企業都冠上了「皇家」二字,由皇室信譽背書,要求也同樣很嚴格,不允許出現大問題。

  內府監控股並直接管理的京報集團、兵仗局兵器集團,仍舊由內府監管理,作為下屬企業。

  但是只控股或參股、不參與管理的郵遞公司、明報公司、航運集團、東寧集團、南洋集團等企業,則轉交給皇資委,負責管理資產。

  同時,內府監所有企業都要配合皇資委的產業政策、接受皇資委監督、對高管考核任免。

  尚膳監在鄒義的請求下,成立皇家酒店集團,主要在兩京開設高級酒店,安置內廷服務人員。

  尚衣監的服裝工坊,則沒有提升為集團,甚至被皇家織造集團入股,負責成衣製造。

  至於成衣的款式,則由服裝設計室設計,這些設計師主要來自蘇杭織造和京城的裁縫行,由皇家織造集團支持,成立專門的設計室設計成衣,享受成衣利潤。

  內官監營造司在劉若愚的請求下,成立皇家營造集團,主要負責房屋營造,以及房屋修繕。

  皇宮之外的房產、莊園,也主要由他們打理,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給諸王建府邸。

  還有就是南苑的設計和建造,朱由檢打算把南海子建造成一座露天體育場和郊野公園。允許民眾購買門票進入,武道大會將來也會在那裡辦。


  上林苑監也來湊熱鬧,成立了皇家農業集團。主要是負責皇室的田地,以及生產糧食、蔬菜、肉類等產品,提供給皇宮和皇家酒店。

  最後是太醫院的皇家醫藥集團,朱由檢讓他們仿照婦幼保健院多建立幾座專門醫院,同時生產成藥,在惠民藥局以優惠價販賣。

  他對皇家醫藥集團的要求不是賺利潤,而是提高醫藥技術,提高皇室的形象。

  如果真的有利潤,他會讓太醫院組織義診,讓醫師積累更多的經驗。

  同樣被劃入內廷的欽天監則是個很難掙錢的衙門,不過朱由檢也安排欽天監和京報集團合作,印刷年曆表販賣。

  錦衣衛在皇資委成立時又有損失,因為皇帝要求錦衣衛所有能掙錢的機構都移交其它衙門。有的被移交內府監兵仗局,有的被移交上林苑監——

  朱由檢不打算讓錦衣衛擁有造血能力,讓他們只能依靠內廷府庫的撥款。

  不過錦衣衛的高層待遇卻不錯,他們和那些高級太監一樣,可以在皇資委掛名,分享百分之三利潤。在皇室企業需要的時候,他們也會提供情報甚至保衛人員。

  其它的御用監、司設監、直殿監等內廷衙門在宮外開辦企業的請求,被朱由檢考慮之後駁回。他們的人員和其它宮殿裁撤的人員一起,出宮後全部劃入內府監,合在一起成立綜合服務集團。

  這個集團主要負責家政、衛生、養老、育幼、育寵、培訓等服務業,還接收了一些宮女和女官。

  同時會接受定製服務,只是需要客戶拿出更多的錢。

  例如御用監的工匠,就可以接受訂單,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甚至朱由檢打算允許他們做一些無傷大雅的御用物品,通過特殊授權允許客戶擁有。

  對這個集團的要求,朱由檢是想讓它幫皇宮維持一批人員。被僱傭的服務人員會拿到一半以上費用,如果集團有利潤,年底還會給工作人員分紅。

  將來他們中特別優秀的,還可能被調到宮裡去。

  也不知是不是這個許諾安撫住了人心,接下來宮中人員裁撤時,沒有多少內侍鬧起來。

  他們大多接受了安排,踏入對他們來說極為陌生的宮外——

  在進入宮中幾十年後,很多內侍都忘記了宮外的樣子,以他們的級別也沒有想過走出去。

  沒想到當今皇帝一道命令,他們就被裁員,被迫從宮中走出去。

  好在皇帝還算大方,給願意回家的人遣散費。無處可去的也被安排了工作,每月至少有廩米一石。

  一石米聽起來很少,但是要知道朝廷的賑災標準,是成年人每月三斗。


  秀才考上廩生,月米也只有六斗。

  這一石糧食已經能維持他們的生存,甚至有餘力消費。

  當然,這些人更羨慕地還是留在宮裡的。因為他們不但有上升的階梯,以後還會發俸祿。

  內侍級別每提升一級,就多半兩月俸。宮裡還管著他們吃住,根本就不需要在這方面花錢。

  內府監已經籌劃著名,讓綜合服務集團在皇宮開商店,專門賣商品給宮裡人,賺取他們的錢財。

  裡面的商品,自然會優中選優,價格也會很昂貴——

  畢竟宮裡不可能大批量運輸貨物,也不可能大肆賣貨,產生很多的生活垃圾。

  如此種種變化,需要所有內廷人員適應。朱由檢打算花費半年時間,完成這些調整。

  宮外對皇宮裁員同樣很震驚,尤其是那些文官,對此最為驚訝。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皇帝會主動裁撤宮中人員,還放宮女出宮。

  這件事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很多文官都沒想到。

  這讓他們心中,有些不知道怎麼評價當今皇帝:

  「從來都是文官勸諫,皇帝才做出姿態放宮人。」

  「當今陛下不用勸諫,就把二十五歲以上的宮女放出了。」

  「這可……這可當真是聖君!」

  文官們討論著這件事,都感覺很沒有成就感。

  皇帝做的是好事,但是沒有他們的參與,這如何稱得上「致君堯舜上」,輔佐君主超越堯舜。

  但是也有人歡欣鼓舞,劉宗周就上了一本奏疏,認為皇帝真的把堯舜之道放在心上,沒辜負他的《致君堯舜疏》。

  朱由檢把這份奏疏公布在報紙上,又贏得很多讚譽。

  他在民間的聲望如日中天,那些被選入宮中、現在和家裡團聚的人,都熱情地讚美皇帝,認為皇帝是聖君。

  也有人盯上了內廷出來的人員,想要打探宮裡面的消息。

  不過朱由檢登極之後,對於保密很看重,大部分內侍只知道所看到的情況,對於其它的事只是風聞。

  而且內廷人員出宮前,都受到保密培訓,對宮裡的事不敢亂說,以免被錦衣衛追究。

  但是也有一些文人,靠著道聽途說添油加醋,私下裡寫了一些日記,記錄了很多萬曆、泰昌、天啟年間的宮闈秘事,成為後世學者研究的史料之一。

  那些權貴富豪之家,則盯上了宮裡出來的服務人員。畢竟民間不能私自用閹人,很多勛貴都沒有。


  他們對此極為好奇,在綜合服務集團下屬的各種服務公司掛牌營業後,很多人試著花幾百兩銀子,僱傭幾個人試一年。

  尤其是那些留在京城的親王和世子,大多都僱傭了內侍,甚至還打算買下來送到封地去。

  以至於內府監從宮裡接出來一批,就有一批人被雇走。根本不用給他們安排房屋,發愁把他們安置在哪裡。

  宮裡放出來從事服務業的一千多名太監,在京城這個權貴雲集的地方根本濺不起水花。甚至還有人預定,等待內侍從宮裡放出來。

  以至於內府監都動了心思,打算把民間私自閹割的招進綜合服務集團做工。被朱由檢得知後狠狠訓斥了一頓,讓他們不要做這種鼓勵閹割的事情。

  畢竟隨著宮中人員的減少,以後宮裡需要補充的內侍數量也會減少。從孩童培養就足夠了,不需要把民間私自閹割的成年人招進來。

  尤其是像魏忠賢那樣年齡很大自宮入宮的,很多人懷著出人頭地的心思。這些人入宮後就是不穩定因素,朱由檢當然不願招進來。

  他為內廷太監設立的榜樣,是范弘、阮安、汪直那樣的人。打算多選拔被俘虜的孩童入宮,讓這些人以阮安等人為榜樣,建立一番功業。

  也因為此,他讓內府監派人去西南等地,從俘虜的孩童中挑選人員,培訓後選拔優秀者入宮,其餘的留給內廷企業。

  內府監對此很積極,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掌握了選人入宮的權力,很快就派出人手,前往地方選人。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