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內廷職官
第131章 內廷職官
商定了西南、西北、遼東事務的負責人,還調整了文官丁憂制度、文武散官勛級、尚方寶劍權限、交戰區戒嚴制度,設置宗正寺、鎮撫使和護軍體系,甚至處理了西北欠餉和部分閹黨附逆人員,撤換戶部尚書侍郎和地方督撫……
群臣感覺今天確定的事情實在太多,有些心力交瘁,不想繼續商議下去,請求結束會議。
朱由檢雖然覺得還有遼南事務需要商議,登萊巡撫、東江鎮、朝鮮等地的事情沒有定下來。但是想想毛文龍即將進京,到時候再商議也不遲。遂應群臣所請,結束這次會議。
群臣長出口氣,覺得皇帝太勤政也不是好事,各種各樣的事情太多了些。
一些人甚至懷念萬曆時期,那時的皇帝完全不管,官員真是輕鬆。
朱由檢回到乾清宮中,同樣長出口氣,身體放鬆下來。
皇帝和群臣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像韓非子說的「上下一日百戰」,卻也要時刻小心,避免掉進陷阱——
大明皇帝的權力,就是在和文臣的博弈中,一點一點喪失的。
朱由檢如今在調整權力分配,對文臣的每一個提議都要倍加小心。
只有回到後宮,才能放鬆下來。
尤其是如今的後宮中沒有了魏忠賢,朱由檢不用像之前那樣小心翼翼,時刻要顧慮魏忠賢的反應。
這讓他感到久違的輕鬆,甚至險些睡下來。
不過,皇后那裡傳來的一個消息,讓他的神經再次緊繃,知道後宮還不安全:
「武清侯的夫人,入宮向皇后和皇嫂哭訴。」
「說是武清侯沒有附逆,不該罰沒家產。」
「常參會議上的事情,怎麼傳的這樣快?」
剛剛決定的事情,這麼快就傳到了宮外,甚至讓武清侯做出反應,派內眷入宮哭訴。
這讓朱由檢覺得,皇宮就像個大篩子,消息傳的太快。
「看來這個宮裡面,要好好整頓一下。」
「那些不靠譜的人員,都要清理出去。」
目前他對皇宮的掌握,僅限於乾清宮、養心殿,其它地方都沒騰出手來,沒有撤換人員。
武清侯派人入宮這件事,讓他感覺清理後宮已經刻不容緩。否則他在皇宮,仍然不夠安全。
「勛貴經營百年,很多在皇宮中有眼線。」
「王安和東林黨也多有勾結,他名下的曹化淳等人,不能讓人放心。」
「宮裡面要重整一遍,切斷這些關係網。」
對大明皇帝各種莫名其妙的死亡實在有些害怕,再加上自己繼位以來改了那麼多制度。說不定就侵犯了誰的利益,想要謀害自己。
例如武清侯被列入第五等,要被罰沒財產,這就侵犯了他的利益。如果自己重申嘉靖舊例,不讓他這個外戚爵位傳下去,還不知會發生什麼事。
所以朱由檢下定決心,要把後宮全面整頓。武清侯李家也要趕走,不讓他們在京城攪風攪雨。
整頓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摸底,朱由檢喚來劉若愚,讓這個熟悉典章的太監,為自己介紹宮中各個部門。
劉若愚把宮中衙門介紹一遍,朱由檢非常滿意,對宮中各個衙門的職責,有了更深理解。
然後他又詢問:
「宮中有多少品官?」
「每年俸祿多少?」
劉若愚一時也答不出來,只能說道:
「宮中有十二監四司八局,按照洪武舊制,每監各太監一員,正四品。左右少監各一員,從四品。左右監丞各一員,正五品。典簿一員,正六品。長隨、奉御無定員,從六品。」
「每司各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從五品。」
「每局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從五品。」
「但是實際上各個衙門,是任命掌印、監督、提督太監,還有管理、僉書、寫字、掌司、管事等等,並無定員。」
「按照太祖定製,月支廩米一石。」
不按品級發放俸祿,只是每個月給一石糧食。太祖想的很好,可惜全不現實。
想想從那些太監家中抄到的財產,朱由檢就知道這些太監有多貪。宮中腐敗的地方,絕不是一處兩處。
再想到少監、監丞這些稱呼很少聽到,朱由檢詢問道:
「為何各衙門不按祖制任命官職,反而任命提督、僉書?」
劉若愚看了皇帝一眼,小心翼翼地道:
「若按祖制,只有十二監有太監一員,宮中有十二名太監。」
「陛下想提拔人,只能由奉御升為典簿,再由典簿升為監丞,再由監丞升為少監,然後才是太監。」
「所以洪武之後,逐漸不按祖制,陛下直接任命掌印太監、提督太監等太監,執掌各個衙門。」
朱由檢這下明白了,又是皇帝帶頭違反祖制的鍋。
太祖朱元璋之後,宮中太監逐漸得到重用,尤其是十二監之首的司禮監,更是能和內閣抗衡。
皇帝為了把自己的身邊人儘快提上去,掌握宮中大權,經常跳過監丞、少監等級別,任命他們做太監。
所以太祖定下的祖制明面上仍舊存在,十二監四司八局也還是那些衙門,但是官職體系,已經完全變了。
像是劉若愚,他擔任過奉御、監丞,實際卻完全沒有做奉御、監丞的事,這兩個官職更像是加銜,代表他在宮中的地位。
甚至掌印太監、提督太監這些職位,也有加銜化的趨勢。例如御馬監掌印、督師遼東太監劉應坤,他就是以御馬監掌印的身份,奉命外出督師。
『怎麼和外廷的尚書、侍郎、正卿、少卿一樣,職位還能當做加銜?』
『難道要和外廷一樣,專門設置各級加銜?』
升起這個念頭,朱由檢搖了搖頭,懶得為內廷設置各級加銜。
外廷的大臣他需要尊重,所以專門設置各級加銜,把那些人身上的尚書侍郎正卿少卿換了。
內廷完全不需要,朱由檢把他們身上的官職都擼掉也沒人敢說什麼。
朱由檢完全不需要顧忌他們的感受,為他們設置各級加銜。
不過定品是必要的,要給內廷宦官確定品級,給他們升級空間:
外廷文官有職位、加銜、散官、勛級。
內廷宦官職位可以用掌印、提督、協理、僉書,略微改個名字就行。
太監、少監、監丞這些就不置了,畢竟現在是個宦官都被稱為太監。
勛級是給宦官的弟侄百戶千戶等蔭襲,這些人沒有子嗣,更加看重這個。
最後剩下的就是散官了,朱由檢記得有內官散官,可以用來定品。
和之前的皇帝一樣,朱由檢也認為祖制定下的內廷官職任命不方便,打算把它們虛置,用散官確定品級。所以詢問劉若愚:
「內官的散官如何授予?」
「哪個衙門負責?」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