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內官內侍等級
第132章 內官內侍等級
劉若愚聽到皇帝詢問,整個人直接懵了。
他根本不知道內廷哪個衙門負責授予散官,甚至就沒想過這東西。
直到當今皇帝提起,劉若愚苦思冥想之下,才想起洪武四年太祖定過內官散官。
不過這東西定了之後,根本就沒用過,歷代先帝實錄和《大明會典》,都沒有相關記載。
劉若愚甚至連內官散官的名字都記不起來,只能向皇帝道: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內官散官早就不授了,也沒有人在意。」
「內官請人寫墓志銘,也只寫太監等職位。」
沒有用過正好,方便朱由檢設置。所以他直接說道:
「以後內官用散官定品級,按太祖所定,有正四品中正大夫,從四品中侍大夫,正五品中衛大夫,從五品侍直大夫;正六品內侍郎,從六品內直郎,正七品正奉郎,從七品正衛郎,正八品司奉郎,從八品司直郎。」
「增設正九品內宦郎,從九品內官郎。」
「共有四個品級大夫,八個品級郎官。」
「內官五年一遷,按資歷授予,有年功可以減磨勘。」
在內廷直接定下磨勘法,朱由檢又向劉若愚道:
「大夫可以擔任太監,內廷有正式太監職位的,最低授予從五品侍直大夫散官。」
「你是司禮監隨堂太監,之前擔任過正五品監丞,那就授予正五品中衛大夫散官。」
「其他太監的散官,同樣按品級授予。」
給劉若愚授予散官,朱由檢感覺自己一個一個授予太麻煩,又向劉若愚道:
「內官監既然有內官二字,就要承擔起內官任命的責任。」
「擬旨,內官監原有機構整合為營造司,新設內官司,以提督太監統領,位在掌印太監之下。」
「內官司設職官處、驗封處、編制處、訓練處等機構,以正六品典簿擔任。」
「職官處負責內廷人員考功黜陟;驗封處負責內官散官授予和弟侄蔭襲;編制處負責確定內廷編制人數,以及人員招收;訓練處負責內官內侍培訓。」
「司禮監隨堂太監劉若愚,暫時兼任內官監提督太監,掌管內官司。」
把這個職位交給了劉若愚,劉若愚欣喜領命。
以他的見識,如何聽不出所謂的內官司,完全就是內廷吏部。
職官處相當於吏部文選司、考功司;驗封處相當於吏部驗封司、稽勛司;編制處是要規範內廷人員招收、控制內廷人員數量;訓練處就是培訓那些剛進宮的人員。
不過,訓練處職能不完整,內廷最重要的培訓機構內書堂,仍舊歸屬司禮監。劉若愚小心問道:
「內書堂負責教導內官讀書,要不要劃在訓練處?」
朱由檢瞥了他一眼,沒有答應把所有培訓職責都劃在訓練處,說道:
「內書堂相當於內廷國子監,要歸司禮監管轄。」
「不過內官司有推薦人選的權力,可以推薦有年功的內侍,進內書堂讀書。」
「從內書堂學習數年畢業的,如果之前沒有品級,就授予從九品內官郎,優秀的授予正九品內宦郎,到內廷衙門擔任宦官。」
「如果已有品級,經過至少半年培訓結業之後,那就提升半品。」
「所有太監都必須讀書,畢業和結業考試要嚴格,不能再出現魏忠賢那種被外廷譏諷不識字的笑話。」
然後,朱由檢又喚來王文政,任命道: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文政,兼任都知監掌印太監。」
「都知監既有這個名字,就要相當於內廷都察院。以後內廷的監察,不用都察院御史十三道監察御史協管。」
「都知監原有警蹕清道職責,設立警蹕司負責,仍舊歸屬都知監。原都知監掌印太監如果可用,就讓他擔任提督太監掌管警蹕司。」
這是降職任用,但是都知監掌印太監,絕對不會不願意。因為以前的都知監甚不顯貴,其人極寒苦,難以升轉,被稱為下下衙門。
如今都知監一躍成為內廷都察院,都知監的提督太監,比以前的掌印太監更有權。
更何況王文政這個新任都知監掌印太監,是皇帝的心腹,任誰都看出他是要大用的。如果能巴結上王文政,區區都知監掌印算什麼。
所以朱由檢完全不在意現任的都知監掌印想法,讓王文政直接擔任掌印。
看著王文政領命,朱由檢道:
「都知監增設監察司,設置廉政處、審計處、檢察處、調查處,負責內廷監察。」
「你負責錦衣衛監察司組建,應該熟悉這些吧?」
王文政聽到之後,當即向皇帝匯報錦衣衛監察司組建情況,又請求從東廠調遣人員。
東廠的一大職責就是監視錦衣衛,如今這個職責被太監提督的錦衣衛監察司分走。
朱由檢考慮了一下,答應王文政的請求,但是讓他對東廠人員嚴格審查,不要把以前的風氣帶入監察司。
至於都知監這個衙門,完全不從東廠挑選人員:
「都知監監察司新設,要挑選背景乾淨的人員。」
「拜乾爹、認老叔的一律不用,從內書堂挑選新人,試用後署理職務。」
「都知監要負責內廷審查,內廷也需要人人過關。」
「都知監和內官監做好配合,把所有內廷人員審查一遍。」
「內廷職司也需要調整,重新進行任命。」
王文政、劉若愚領命,都聽出皇帝不喜歡拜乾爹、認老叔,看來內廷的風氣,以後會有變化。
又想到內廷的新人,劉若愚詢問道:
「剛進宮的新人,應該如何任命?」
卻是他想到內書堂畢業的也只授予從九品散官,其他人自然更低。
朱由檢懶得多想,直接仿照九級吏員,設置九級內侍,下令道:
「從九品內官以下,設立九級內侍。」
「入宮內侍經過訓練處培訓後,按訓練成績授予一到三級內侍,優秀的推薦入內書堂。」
「之後五年一遷,有年功可以減磨勘,可以申請去內書堂讀書,內書堂組織考試招收。」
「到了第九級,可授予從九品內官郎,自此成為內官。」
「內官可以稱臣,必須進內書堂讀書,至少要認識字,知道典章禮儀。」
「有郎官散官的內官,可以擔任協理、僉書等職位。」
「有大夫散官的內官,可以擔任掌印、提督等職位,可以正式稱為太監。」
「內官和內侍在五十歲以上年老體殘或患病不能在宮內當差時,可以申請出宮。六十歲仍然沒有品級的,按其以往功勞,決定是否授予從九品內官郎,安排到宮外當差。」
「出宮後的待遇,由其級別決定。」
財政實在太緊張,朱由檢現在不敢給內官內侍提高俸祿,也不敢許諾退休待遇。只能先劃分級別,以後具體確定。
劉若愚聽著內侍五年一遷的規定,知道從一級內侍升為從九品內官郎,需要四十年時間。這麼長時間下來,他們大多就五六十歲,需要出宮當差了。
如果像魏忠賢那樣成年後才入宮,估計升不到內官,就要出宮當差。
所以成為內官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內書堂讀書。這讓內書堂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出來。
司禮監擁有內書堂,權勢仍舊是內廷第一。相當於內廷吏部和工部的內官監、內廷兵部的御馬監、內廷都察院的都知監,都無法和司禮監相比。
更別說他和王文政,都是以司禮監太監的身份,兼任內官監、都知監太監。
司禮監在內廷的地位,可謂牢不可變。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