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129章 遼東護軍使

第129章 遼東護軍使

  第129章 遼東護軍使

  護軍使的地位和巡撫相當,而且皇帝明確把遼東巡撫的民政事務交給了遼東護軍使,群臣自然按巡撫的規格推選。

  

  因為護軍使是軍職,由兵部提出候選人。兵部尚書袁可立道:

  「寧前兵備畢自肅,政績卓異,熟悉遼東事務。」

  「前任遼東巡撫喻安性,因為遼東巡撫被裁撤冠帶閒住。」

  「前任戶部侍郎董應舉,曾經理天津至山海屯務,成效斐然。」

  「三人皆可擔任遼東護軍使。」

  朱由檢對這幾人都不熟悉,覺得沒有什麼不可。當即就下令道:

  「喻安性、董應舉起復,列入巡撫、侍郎候選。」

  「遼東護軍使,從他們三人中廷推。」

  群臣思索一番,覺得遼東有這麼多改變,要留個熟悉事務的人。廷推寧前兵備畢自肅,擔任遼東護軍使。

  畢自肅是萬曆四十四年進士,也是畢自嚴的弟弟。想著畢自嚴進京主持戶部後,能和他更好配合,朱由檢下令道:

  「遼東護軍使一職,由畢自肅擔任。」

  「其所任寧前兵備以後不設,改為護軍都尉代替,由遼東護軍使直轄。」

  「遼東有幾個武進士?挑選他們擔任護軍都尉,輔佐護軍使畢自肅。」

  群臣面面相覷,不怎麼願意讓武進士進入護軍體系。

  但是那麼多護軍官職,全用文臣根本不可能,也沒有那麼多文臣願意擔任護軍都尉。

  至於蔭官,他們或許願意。但是全用蔭官的話,朝堂眾臣估計能被人罵死,說他們身為大臣,只為自家子弟考慮。

  最終群臣還是決定順著皇帝的意思,挑幾個武進士擔任。

  袁可立對武進士沒有多少關注,想了好一會兒,才想出幾個名字,說道:

  「平遼總兵趙率教是武進士出身,多次立下戰功。」

  「前任平遼總兵、掛平遼將軍印馬世龍,也是武舉出身,可以擔任護軍。」

  「前任薊鎮總兵孫祖壽,也是武舉出身。他在奉命援遼時,中途被遼東經略高第傳令回防,因此被彈劾不敢戰,遭到撤職處分。」

  「孫祖壽擔任固關守備時,練兵之餘開辦學校。在遼東兵敗時,曾出關招攬潰兵。此人多有功績,可以起復任用。」

  實在想不出多少武進士名字,袁可立又推薦道:

  「陛下不應專用武進士,曾經立下功勞的遼東贊畫、兵部主事、舉人孫元化,遼東贊畫、副總兵茅元儀,皆可擔任護軍。」


  朱由檢微微點頭,沒有計較這些。現在最重要的是開先例,確定武進士能擔任護軍都尉的規矩,所以他下令道:

  「趙率教和馬世龍是大將,等孫承宗就任後任命,職位以後再議。」

  「孫祖壽起復為山海護軍都尉,直接輔佐遼東護軍使畢自肅,和長城護軍使王之臣協調長城防禦。」

  「孫元化、茅元儀以前多有立功,特賜元士出身,擔任寧遠、錦州護軍都尉。」

  任命了三人之後,朱由檢又補充道:

  「這些職位現在只是大概議定,先把人都起復,等孫承宗就任後確定。」

  「以後遼東兵馬分為幾部、設置幾個總兵,就設置幾個護軍都尉。」

  「護軍都尉下面的護軍校尉等職,袁卿和孫督師議定,從武進士、文蔭武職、太學生中挑選。」

  這樣三個護軍都尉就用了一個武進士、兩個特賜元士出身。群臣都覺得可以接受,皇帝沒有非武進士不用。護軍都尉和護軍校尉從武進士、文蔭武職、太學生中挑選的慣例,算是確定下來。

  然後是遼東督師的副手遼東提督,這是從「巡撫遼東地方贊理軍務」中分出的軍務職位,理論上也是和巡撫相當。

  不過朱由檢沒有讓群臣廷推,而是道:

  「遼東提督一職,讓孫承宗從大將中挑選。」

  「以前他是用總兵掛平遼將軍印負責遼東軍務,但是平遼總兵一職,又有濫設趨勢。」

  「今後就確定遼東提督一員,是遼東督師副手,可以節制總兵。」

  「誰擔任這個職位,讓孫承宗推薦。」

  遼東提督在皇帝設置中是遼東第二號人物,也是前線戰事的直接負責人。這麼重要的職位都讓孫承宗推薦,可謂莫大信任。皇帝為統一權責,可謂煞費苦心。

  袁可立心中卻捏了一把汗,知道皇帝既然付出了這麼大的信任,孫承宗若是干不好,以後就很難安然致仕。他只能期望這個老友,能夠承擔重任。

  不過他的擔心有點多餘,朱由檢對孫承宗最大的期望,就是把遼東上下梳理一遍。至於收復遼東等等,完全不抱期望。

  畢竟文臣領兵,在朱由檢看來也就那麼回事。能達到曾國藩、朱燮元的水平就不錯,不能期望有諸葛亮、王陽明那樣的人才。

  「結硬寨,打呆仗」也是戰術,能做好這一點就算合格。岳飛都說過「陣而後戰,兵法之常」,更高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還是不做要求了。

  所以朱由檢給孫承宗的任務,就是守好山海關。不允許他大規模出擊,像韓琦、夏竦、楊鎬那樣取得大敗。


  這是他給孫承宗最大的任務,也是他對文臣督師最高的期待。

  對文臣是這個看法,那麼改用武將呢?朱由檢曾經考慮過,發現更不可行。

  且不說如今的大明沒有戚繼光那樣的人才,就是以大明武將現在的地位,同樣不足以擔任統帥。

  武將擔任統帥的後果,最大的可能是得不到文臣配合、甚至故意使壞。一旦在關鍵戰役中出岔子,影響的會是大明全局。

  所以朱由檢培養的統帥人才,是盧象升、孫傳庭這樣的文官,期待他們中能打出來幾個,以後承擔重任。

  想到「結硬寨,打呆仗」這個戰術,朱由檢道:

  「戒嚴令的條款已在制定,朕擬定關外為交戰區,實行局部戒嚴。」

  「戒嚴期間,朕授權遼東督師、遼東提督、遼東護軍使以軍令政令統攬大權,一切以平定戰亂為目的。」

  「只要三人意見一致,可決定交戰區任何事務。」

  「《大明律》兵律的主將不固守這一條,在交戰區暫時廢止。」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