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指揮順序
第128章 指揮順序
既然提到了尚方劍,為了避免像歷史上那樣發生袁崇煥擅自斬殺毛文龍的事情,朱由檢明確道:
「尚方劍只用於戰時,總兵以下不用命者得以軍法從事。」
「總兵若不聽命可當場解職,令副總兵暫代。」
「平時非戰時、非緊急狀態不得用尚方劍,違犯軍法交衛尉署羈押、軍事法庭審判。」
「用尚方劍斬殺或羈押人員要有記錄,軍事法庭後續審判定案。」
對尚方劍施加了很多限制,朱由檢不覺得平時需要用尚方劍,甚至只要上下能夠理順,戰時用尚方劍的可能也不大——
這東西更多的是顯示皇帝的信重,代表著節制諸將的權限。
命袁可立制定具體條款,規定可以用尚方劍處理的權限,袁可立詢問道:
「遼東督師、遼東提督、遼東護軍使都有尚方劍。」
「若是三人同時在場,應該如何決斷?」
朱由檢思考了一下,說道:
「同時存在的尚方劍,以官階最高的有效力。」
「遼東督師、遼東提督、遼東護軍使共同在場時,按順序依次排列。」
「遼東督師在場,那就由遼東督師決斷。」
「遼東督師不在、或者無法視事,那就由遼東提督決斷。」
「遼東督師和遼東提督都不在,就由遼東護軍使決斷。」
「如果是戰時,可以代表朕把尚方劍臨時授權給總兵,由總兵擔任前線總指揮,節制其他將士。」
劃定指揮順序,朱由檢又覺得這樣有些粗疏,說道:
「按照以往功勞任命總兵、副總兵等武將,為他們授予勛級散官加銜。」
「平時各軍要擬定指揮順序,明確接替順序。前一指揮人選陣亡或無法視事時,由後一位接替。只要軍隊人數在百人以上,至少要擬定五位指揮人選。」
「各軍合兵之時,如果上級沒有明確交待指揮人選。那就以職位高者指揮職位低者,職位相同比較勛級,勛級相同比較散官,散官相同比較加銜。」
「總之,各軍要上下分明,令行禁止,不得推諉誤事。」
這是軍隊指揮體系的大調整,袁可立雖覺得這樣上下分明,不至於戰時沒有領頭人。但是軍中推諉、觀望的事情,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改變。
甚至,因為合兵之後指揮明確,一些軍隊有可能遠遠觀望,乾脆不去合兵。
對於這個問題,朱由檢的辦法就是設置各級護軍,讓護軍逼迫總兵、副總兵等武將,必須執行軍令:
「各級護軍負責軍中內政,沒有指揮權限。」
「但是他們有權監督軍令執行,如果主將推諉不前,護軍有權催促,甚至以違背軍令解除主將職權,按指揮順序由其他將領替代。」
「護軍使和護軍都尉上任時,可從警衛司申請一隊警衛,幫助軍中執法,守衛自身安全。」
「護軍和警衛如有死傷,錦衣衛追究到底。」
這個措施,讓護軍這個文職軍官體系,更加深入軍中。統領他們的護軍使,職權自然更大。
袁可立作為文官,不可能不支持這個政策,當即就表示護軍可以擁有這個權限,監督武將行動。
朱由檢這樣約束武將,其實也是不得已。以大明現在的狀況,武將是不得不用的,要給他們地位。
但是一味提高武將的地位而不加約束,卻又會引發很多問題。
尤其是一些武將不知敬畏,立下功勞就會跋扈自大,朱由檢既要小心他們軍閥化,也要小心他們的親信部下在地方橫行無忌,肆意擾亂地方。
就像西北剿匪,朱由檢並不擔心能否取勝的問題。更擔心的是兵過如篦,剿匪的同時把地方劫掠一遍,逼更多的人造反。
之前的川貴總督張我續,就被人彈劾「師無節制,淫掠較賊更慘」。
這種劫掠百姓的行為,被朱由檢深惡痛絕。所以他仿照後世的政委設置護軍,讓護軍保護軍隊的同時,監督軍隊紀律。
同時以錦衣衛率領衛尉署,負責軍中執法。
西北剿匪工作,要在護軍使和鎮撫使上任,把軍隊整訓一遍後,才能徹底展開。
想起鎮撫使,朱由檢又感覺遼東需要有人主持執法工作,下令道:
「在山海關設東北鎮撫使,直轄遼東衛尉署,負責情報和執法工作。」
「東北鎮撫使以錦衣衛指揮擔任,兼理後金、草原、朝鮮等處情報。凡是涉及三個地方、有關東北戰局的情報,東北鎮撫使都有權搜集獲取,並把相關情報提供給遼東督師參考。」
「前錦衣衛指揮同知、南鎮撫司掌司事張道浚,起復為錦衣衛指揮僉事、東北鎮撫使。」
「金吾衛世襲百戶駱養性,擔任遼東衛尉署都尉,負責遼東執法。」
對錦衣衛和衛尉寺的事情一言而決,朱由檢又向袁可立道:
「遼東衛尉署的組建,袁卿要幫襯點。」
「遼東廷尉署也要及時組建,單獨設立軍事法庭。」
「遼東監軍署和下屬的廉政、審計、檢察、調查機構,也要及時組建。」
「總之,遼東各部門都要完善,朝廷每年撥付的幾百萬錢糧,大明百姓上交的遼餉,不能不明不白。」
「孫承宗說過『以遼土養遼人』,讓他儘快想辦法。」
孫承宗當年督師遼東,提出的最響亮的口號,就是「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
應該說,這個策略很明確,而且實現了一半。「以遼人守遼土」如今基本是完成了,朝廷沒有再四處調兵,繼續引發西南奢安之亂、西北潰兵匪患那樣的亂子。這是孫承宗對大明的功績,應該予以肯定。
但是,「以遼土養遼人」,見效就比較慢了。孫承宗主政遼東時還盡力屯田,提高遼東自給能力。他離開之後,接任的遼東經略高第盡棄山海關外二百里,誘發後金大舉進攻,如何還能安安穩穩屯田?
如今朝廷每年給遼東撥付數百萬錢糧,而且要一直持續下去。沉重的遼餉負擔,要一直壓在大明百姓身上。
朱由檢對此極為不滿,但是又不敢隨意查帳,直到現在把閹黨趕下去,把袁可立、孫承宗等召回來,才決定要對遼東下手,儘量節約軍費。
這件事關係太大,袁可立也不敢承諾孫承宗能做好。
朱由檢思考之後,決定既往不咎,說道:
「以前的事情朕不想追究,但是從崇禎元年開始,遼東要帳目清晰,朕要知道每一兩銀子、每一石糧食發到哪裡?」
「護軍使負責軍中內政,後勤錢糧等事務,由護軍使率領各級護軍負責。」
「如果這件事辦不好,朕就追究遼東督師和遼東護軍使的責任。」
「以前遼東巡撫負責的民政事務,也交給遼東護軍使負責。」
「諸位都議一議,遼東護軍使這個職位,有誰可以勝任?」
《明史》:
遼陽被圍,軍大潰。(張銓與袁應泰)銓與應泰分城守,應泰令銓退保河西,以圖再舉,不從。
守三日,城破,被執不屈,欲殺之,引頸待刃,乃送歸署。銓衣冠向闕拜,又遙拜父母,遂自經。
事聞,贈大理卿,再贈兵部尚書,諡忠烈。
官其子道浚錦衣指揮僉事。
(張道浚)道浚既官錦衣,以忠臣子見重,屢加都指揮僉事,僉書衛所。
顧與閹黨楊維垣等相善,而受王永光指,攻錢龍錫、成基命等,為公論所不予。尋以納賄事敗,戍雁門。
流賊起,山西巡撫宋統殷檄道浚軍前贊畫。道浚家多壯丁,能御賊。
《明熹宗實錄》天啟三年十二月:
授原任左都督駱思恭男養性……百戶世襲。
(駱養性是原錦衣衛掌印駱思恭之子,是明朝最後一任錦衣衛掌印,後來降闖降清)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