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三權分立
第100章 三權分立
連科舉改制的事情都談下來了,朱由檢趁熱打鐵,任命袁可立擔任明法科主考官。讓他將明年開考明法科和明算科的消息放出去,定下考試範圍。
袁可立接過任命,心中卻有些苦笑。皇帝太看重也不完全是好事,現在他身上的工作太多了。既要負責兵部,還要協理三法司改制,甚至要主持大明第一次明法科考試,為以後的明法科考試定下章程——
這麼多任務壓下來,他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如何能忙過來?
只能期望皇帝沒有什麼新想法,再給自己加擔子。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朱由檢沒提出什麼新想法,但是就是舊想法,也夠袁可立喝一壺。
在廷尉署的事情定下後,朱由檢想到自己先前設想的衛尉寺地方機構,當即決定要同樣定下來,名稱就是衛尉署,和廷尉署只差一個字:
「司法有廷尉署,執法要有衛尉署,專門負責執法行動工作。」
「抓捕罪犯的髒活累活,不適合進士去干,就讓衛尉寺選拔衛所軍官去做。」
「以後地方的錦衣衛,也要在衛尉署兼職,方便地方配合。」
這個說法一出,袁可立腦海中一個想法閃過,終於知道皇帝為何要執意獲得衛尉寺屬官任命權,以及在地方建立廷尉署和衛尉署:
省有布政司,州府有衙署;省有提刑按察使司,州府有廷尉署;省有都指揮使司,如今基本被架空了,皇帝在省府州設立衛尉署。
這是要用衛尉署代替被架空的都指揮使司,在地方建立新的平衡。
地方三司之中,都指揮使司品級最高,高達正二品。但是和平年代的都指揮使有什麼用?兵權早就被巡撫、兵備道瓜分了。如今的地方官員排序是巡撫、布政使、按察使,根本沒有都指揮使的事兒。
相比空有正二品高品級的都司,衛尉署品級不高,但是所負責的執法工作,在和平年代明顯權力更重。
所以,皇帝想用衛尉署,重新將地方權力三分,建立新的平衡!
『要阻止嗎?』
『能阻止嗎?』
捫心自問,袁可立苦笑著搖了搖頭。
皇帝不惜讓出衛尉寺卿和少卿的任命權,也要將衛尉寺置於朝廷、並且獲得屬官任命權,可見他對這件事的看重。
已經商定的事情,群臣若出爾反爾的話,必然惹得皇帝不快,說不定在地方直接用錦衣衛代替衛尉寺。
再加上三權分立、重建平衡,在袁可立看來也是有必要的事情。他對這件事的阻止意願,並不那麼強烈。
說到底,執法權力不能和司法權力相比,受到的約束很大。袁可立為了避免皇帝和群臣因為這件事情產生衝突,主動把建立衛尉署的事情接過來,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地方該有衛尉署,負責執法工作。」
「但是衛尉署的公文,同樣應當由廷尉署副署。尤其是逮捕命令,需要經過僉批。」
「如果有進士去衛尉署當屬官,陛下也當任命。」
這是交換條件,朱由檢點頭應允,說道:
「衛尉署的公文,當然也要由廷尉署審核,避免違反法律。」
「至於進士加入衛尉署,朕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會往外推?」
「只怕加入的進士,多半是武進士,或者明法科、明算科的四甲五甲進士。」
袁可立也是這個想法,但是他不怕加入衛尉署的進士少。只要有進士願意加入,一代代積累下去,總有一天文臣的勢力會滲透衛尉署,甚至把衛尉寺完全搶過來。
這個過程會很長,朱由檢很有可能看不到。所以他一點都不擔心這個,反而期待更多的明法科、明算科進士加入,讓衛尉寺的執法更有章法。
如果有擅長數算的進士脫穎而出,也可以調入錦衣衛統計司,完善統計工作。
緊接著他按照三定規定,又開始擬定衛尉署的級別和編制:
「州府衛尉署的級別,暫時定為從六品,和所鎮撫相當,主官稱為校尉,兼任都指揮使司正七品副斷事。」
「省級衛尉署的級別,暫時定為從五品,和衛鎮撫相當,主官稱為都尉,兼任都指揮使司正六品斷事。」
「以後都司衛所的執法和刑獄工作,也由衛尉署執掌,和軍事法庭對接。」
將衛尉署的權力深入都司衛所,朱由檢又具體安排廷尉署:
「至於州府的廷尉署,級別暫時由通判和判官的品級而定,暫定為正六品和從七品衙門。」
「省級有提刑按察使司,不用設置廷尉署,設置正六品法庭即可,主要負責對上訴的案件二審。」
「要有兩個專職按察副使,一個負責提刑,一個負責按察,按察使負責管總。」
「內部如何設置,各部門如何配合,袁卿要多費些心思。」
「朕打算從五城兵馬司開始,先行試驗一番。」
說著自己的打算,朱由檢道:
「現在五城兵馬司的事情太雜,而且權責不清,京城事務混亂。」
「朕以為正六品兵馬司指揮可以管總,並主要負責城門防衛工作。」
「四個正七品兵馬司副指揮,一個專門負責兵馬司日常工作,尤其是兵馬訓練。」
「一個由正七品知事兼任,組建政務署,下設人事科、民政科、財政科、教化科、工商科,負責日常工作和吏戶禮工相關工作。」
「一個由正七品巡城御史兼任,組建廷尉署,下設提刑科、按察科、法庭,負責司法工作。」
「一個由正七品校尉兼任,組建衛尉署,下設治安科、刑偵科、巡警科、消防科、衛生科,負責執法工作。」
「如此權責分明,更容易治理京城。」
這樣治理京城確實更容易,而且完全符合袁可立對皇帝要將行政、司法、執法三權分立的猜測。
但是對皇帝在一個城區就設立三個署,署下還設立十三個科級單位,他實在有些接受不了,勸諫道:
「陛下,如果都設正八品科長,京城需要的官員就太多了。」
「五個城區需要六十五名正八品官員,更別說還要設置副職。」
「這麼多官員不說從哪裡來,就是需要的俸祿,也不是個小數字。」
「全部由京城負擔,壓力實在太大。」
朱由檢考慮了一下,覺得確實如此,遂道:
「那就改變區劃,南城區暫時不變,中城區和北城區大體以承天門地安門這條中軸線劃分,西邊的歸西城區,東邊的歸東城區,具體按道路通行情況和實際距離劃分。」
「宮門由錦衣衛警衛司負責,接手原中兵馬指揮司的軍事工作。涉及官員和衙門的事情,各城區可以向警衛司求助,避免他們因為級別太低無法處理。」
「這樣京城就剩下三個城區,以京城的人數看,每個城區都要管轄二三十萬人,幾乎相當於一些州府——」
「十三名正八品官員,一點都不算多。」
一個城區十三名科級官員,在朱由檢看來當然並不算多。袁可立卻不贊同,而且提出來一個問題:
「南京五城兵馬司,要不要同樣調整,設置這麼多官員?」
「還有各地的大城池,以後要不要同樣設立城區衙門,任命十三名官員?」
朱由檢想了一下,覺得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鋪開,以後各個城池都有可能設立城區衙門。都設置十三名正八品官員,的確有些太多了。
所以他沒有再整齊劃一設置,把一些官職降低級別,改為正九品股級:
「政務署的人事科需要負責吏員錄用和考核升降、財政科需要負責財務收支,這兩科級別不能降。其餘三科可以降為民政股、教化股、工商股,以正九品股長管理,仍舊獨立負責相關事務。」
「廷尉署的提刑科和按察科也可以降為股,輔助好巡城御史工作即可。但正八品法庭不能降,因為有些雞毛蒜皮的案件可能會遞交到大理寺審判總署,三個城區的法庭需要分流那些案件。」
「衛尉署的治安科和刑偵科重要,不能降低級別。巡警科、消防科、衛生科改為巡警隊、消防隊、衛生隊,同樣降為股級。」
「這些科和股的主官,主要由進士和世官擔任。進士主要是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四五甲進士,以及這次審查閹黨降級任用的進士。世官按世襲品級降三品任用,再根據功績提升。原兵馬司的官員,要酌情安排好職位。」
「科股的副職,以後看需要任命。可以招收通過司法考試、數算考試的舉人監生擔任從九品官員。也可以提拔做出功績的優秀吏員。品官要迴避原籍,而且定期調整職位。」
這樣降了八個,十三個正八品官職變成五個正八品、八個正九品。而且因為五城兵馬司合併後只剩下三個城區,總計需要十五名正八品官員、二十四名正九品官員。
這樣總比最初的六十五名正八品官員容易接受,袁可立算了一下,覺得這個數字不會在地方引起很大非議。又想到自己要擔任明法科主考官,明年的明法科進士不能全丟到地方,要安排些優秀人員做京官,最終表示贊同。
如此一來,京城東西南三城區和每個城區的三衙署也都定了下來。朱由檢要求袁可立與三法司、衛尉寺、吏部官員一起,儘快完成五城兵馬司改制,磨合三衙工作,以後推廣到北直隸州府。
行政、司法、執法三權分立,以及專業化城市管理,將從京城開始。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