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37章 三朝要典

第37章 三朝要典

  第37章 三朝要典

  自從八月二十四日登極以來,朱由檢連續召開朝會。但對群臣來說,前面那些天的朝會,加起來都沒有今日的震動大。

  之前朱由檢一直在朝會上按部就班地處理天啟皇帝後事,確立黃帝紀元和林丹汗封貢之事雖有長遠影響,但是對朝臣近期的影響並不大。今日對朔望朝、常朝、常參參與人員的確定,卻是影響朝堂格局的大動作。

  所以散朝之後,許多官員仍舊議論紛紛,推測朝堂格局,會有什麼變化。

  「陛下確定朔望朝和常朝常參,到底什麼用意?」一位官員說道。

  「還能有什麼用意,不就是覺得給事中礙事,把我們排出常參嘛!」旁邊一位聽到的給事中,憤憤不平地道。顯然對科道官員大部分時候被排出常參會議,仍舊心懷不滿。

  另一位戶部主事更是不滿,自嘲道:「你們科道官員好歹還能參加常朝,我們這些主事,可是連參加常朝的機會都沒有了。以後只能說是朝參官,連常朝官都不是。」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這話引起許多低級官員認同,雖然他們大部分人一年到頭也說不上幾句話,甚至自己都不怎麼願意參加朝會。但是在這時候卻必須表示出參加朝會的渴望,對只能參加朔望朝的事情表示不滿。畢竟每個人都渴望升官,他們也想從朝參官升為常朝官、常參官。

  可以說,朱由檢對朝會一個分級,就讓朝會對百官的吸引力提高許多。許多人開始以常朝官、常參官為目標,打算更進一步。

  低級官員的吵吵嚷嚷,不影響朝會制度的確定。高級官員對朱由檢用意的思索,要更深入得多。

  吏部侍郎楊景辰,不知什麼時候和左都御史房壯麗走到一起,詢問道:

  「老先生以為,當今陛下如何?」

  房壯麗瞥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說道:

  「今上禮法嫻熟,頗類世宗。」

  楊景辰聞聽此言,頓時心中一震,新皇帝登極之後的種種動作,在他眼中也變得清晰起來:

  知禮、懂禮,明面上還顯得守禮,最終目的卻是用禮——

  這就是世宗皇帝的手段啊!

  閃過這個念頭,楊景辰想到那位十五歲登極、從楊廷和手中奪過大權的嘉靖皇帝,發現當今皇帝和嘉靖皇帝的處境,的確極為相似:

  都是兄終弟及,十來歲當上皇帝,還都要面對權傾朝野的權臣。只不過嘉靖皇帝要面對的是楊廷和率領的文官,當今皇帝要面對的是魏忠賢和閹黨。

  人也同樣聰慧,懂得運用禮法。這次朝會制度的改動,體現得非常明顯。皇帝明面上尊重舊制、尊重古禮,其實卻只是用這個名義,實現自己的意圖。


  這樣一位皇帝,會被魏忠賢和閹黨控制嗎?

  心中搖了搖頭,楊景辰對魏忠賢和閹黨的前途,已經不再看好。楊廷和帶領朝堂大臣都做不到的事情,更別說魏忠賢和他的閹黨了。

  只要皇帝顯露出不信任閹黨的意思,朝野中就會有無數的人蜂擁而上,把閹黨撕得粉碎。皇帝都不需要親自發動大禮議那樣的政爭,就能奪回權力。

  『我該怎麼做呢?』

  『要不要投靠陛下?』

  這麼想著,楊景辰正要請教房壯麗,卻見這位七十多歲的老臣似是稱讚、似是感嘆道:

  「張孚敬四十七歲才考上進士,楊學士四十七歲卻已當上侍郎。」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年輕有為!」

  「房某已經老了,老了啊!」

  感慨著自己年齡,還有楊景辰的年輕,房壯麗邁著步子,已經慢慢離去。

  楊景辰留在原地,思索著房壯麗話語的含義:

  老先生是什麼意思?是在感慨年老、不願參與朝政嗎?

  還是在提醒自己已是吏部侍郎,不需要像張孚敬那樣、迎合皇帝發起大禮議?

  想了很久都沒有能想明白,楊景辰正要回去再想,忽有一個小太監過來,說是皇帝有請。

  到了文華殿中,楊景辰發現不止自己,內閣大學士黃立極和施鳳來、禮部侍郎孟紹虞等人同樣都在殿中。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三朝要典》編纂者。

  果然,楊景辰從皇帝那裡看到了一份奏疏,直隸巡按御史汪裕上報,翻刻《三朝要典》完成。皇帝召集他們,顯然是要討論這件事。

  「你們都是《三朝要典》的編纂者,和朕說說,要典講的是什麼?」朱由檢看著他們,詢問道。

  皇帝的問話,讓楊景辰更加謹慎。《三朝要典》是魏忠賢命他們主持編纂,仿照嘉靖皇帝大禮議獲勝後刊布《明倫大典》的事情,讓各省翻刻發行。如今這部要典,顯然是已經發行天下了。

  這讓楊景辰更加緊張,不知自己面臨的將是什麼。他知道,自己和閹黨牽扯最深的事情,就是這部《三朝要典》。自己從翰林院侍讀學士升任禮部侍郎、再轉為吏部侍郎,靠的就是編纂《三朝要典》的功勞。皇帝對《三朝要典》的態度,會影響自己的前途。

  內閣首輔黃立極道:

  「《三朝要典》嘛,自然是講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梃擊、紅丸、移宮三案。」

  「這三案的始末,各種示諭奏疏,都在《三朝要典》里。臣等加上案語、附以論斷,修成這部要典。」


  朱由檢饒有興趣地說道:

  「這麼說來,《三朝要典》的內容,都是客觀事實嘍?」

  黃立極點頭說道:

  「當然如此!」

  「先帝曾諭示內閣:有奸人借梃擊以邀首功,借紅丸以快私怨,借移宮以貪定策之勛。」

  「所以特命臣等,將三案始末編輯成書,頒行天下,這就是《三朝要典》。」

  朱由檢拍案而起,大叫聲「好」,向眾人道:

  「既然如此,《三朝要典》就應像《明倫大典》那樣,頒行天下。」

  「朕要下發詔書,讓所有的讀書人,都讀《三朝要典》,明白誰是誰非!」

  命黃立極擬旨,強調《三朝要典》的正確,指斥奸人之非。

  黃立極無奈擬旨,楊景辰聽得冷汗涔涔,知道這個旨意一出,那些被斥為奸人的東林黨人會不顧一切發起攻擊。否則三大案就徹底成了定案,他們再也難以翻身。

  更激烈的政爭,眼看就要到來。

  《明熹宗實錄》:(天啟六年正月十五日天啟皇帝聖諭修《三朝要典》)

  戊午,聖諭:

  朕惟君臣父子,人道之大綱。慈孝敬忠,古今之通義。有國家者,修之則治,紊之則亂。為臣子者,從之則正,悖之則邪。自古迄今,未有能易者也。

  乃有乘宮庭倉卒之際,遂懷傾危陷害之謀,構朝廷骨肉之嫌,自為富貴功名之地,其為亂臣賊子,可勝誅哉!

  洪惟我皇祖神宗顯皇帝早建元良,式端國本,父慈子孝,原無間然。而奸人王之寀、翟鳳翀、何士晉、魏光緒、魏大中、張鵬雲等,乃借梃擊以要首功。

  我皇考光宗貞皇帝一月御天,千秋稱聖,因哀得疾,純孝彌彰。而奸人孫慎行、張問達、薛文周、張慎言、周希令、沈惟炳等,乃借紅丸以快私怨。

  迨皇考賓天,朕躬續緒,父子承繼,正統相傳。而奸人楊漣、左光斗、惠世揚、周朝瑞、周嘉謨、高攀龍等,又借移宮以貪定策之勛……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