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38章 南京加銜

第38章 南京加銜

  第38章 南京加銜

  看著黃立極不情不願地擬旨,卻又沒法說《三朝要典》是他們根據魏忠賢傳來的上諭編纂的,朱由檢心中一陣痛快。這些大臣平日裡喜歡糊弄皇帝,自己就裝作不知,給東林黨和閹黨的鬥爭加上一把火,看他們如何應對。

  然後,朱由檢看著吏部侍郎楊景辰,想到了另一位經常和盧象升並稱的人物,決定儘快提拔起來,看看他們的能力,詢問道:

  「孫傳庭當過吏部稽勛郎吧?」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現在是什麼職位?」

  楊景辰想了一下,吏部似乎有這麼個官員,回答道:

  「孫傳庭早已不在朝中,聽說是告假回鄉了。」

  朱由檢聞言眉頭一皺,斥責道:

  「胡鬧!怎麼能隨意告假呢?」

  「他是山西人吧?我記得他在商丘當知縣時防備白蓮教做得不錯,給他加個官,去陝西調查流賊情況。」

  「記住,讓他秘密調查,不要驚動地方。」

  楊景辰聽到這些,當然明白皇帝不是在斥責孫傳庭告假,而是不知從哪裡知道這麼個人物,想要重用此人。所以讓自己給孫傳庭升官,去陝西調查情況。

  這讓楊景辰把孫傳庭這個名字記在心裡,同時更明白皇帝對陝西的關心,覺得如果自己想被重用,一定要多留意陝西。

  現在給孫傳庭加官,加個什麼官呢?

  孫傳庭怎麼說也做過正五品稽勛司郎中,轉為地方正五品按察僉事對他來說太低,正四品按察副使比較適合。

  但是皇帝又說不要驚動地方,這樣任命為陝西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員就又不合適了。都察院監察御史又只有正七品,同樣不適合他轉遷。

  『難道說,陛下要讓孫傳庭直接擔任僉都御史?』

  被這個猜測嚇了一跳,楊景辰終於明白,什麼是簡在帝心。正四品僉都御史看著和按察副使品級一樣,卻已經有資格擔任巡撫,這對孫傳庭來說,無疑是一步登天——

  從一個告假回鄉的郎中,躍升為巡撫候選。

  這種擢遷,讓楊景辰心中羨慕,同時覺得為難:

  這下可難辦了,除了本朝初年督撫制度不明確的時候,沒有這樣的例子啊!

  郎中升為從三品參政也是正常,正四品僉都御史雖然品級更低,卻不能這樣提啊!

  皇帝的意思又不能裝作不知道,難道皇帝交待自己的第一件事情,自己就要頂回去?


  想到皇帝可能是在試探自己能不能用,楊景辰絞盡腦汁,想到了一個辦法:

  「陛下,臣以為按孫傳庭的資歷和功績,可以給他加從三品參政銜。」

  「再因為調查的事情,讓他擔任監察御史秘密巡按陝西。如果調查有功,再升為僉都御史。」

  這樣一個轉變,就把孫傳庭提拔僉都御史的事情,分拆為先從正五品郎中提拔為從三品參政、再提拔為正四品僉都御史。用一個從三品加銜做過渡,減少可能引起的非議。

  如此做法,得到了朱由檢的讚賞。楊景辰這樣做能夠減少非議、對孫傳庭是一種保護,而且把自己剛剛定下的通政司加銜用了出來,顯示出對自己的支持。

  這樣一位有心思、有手段的官員,值得自己任用。朱由檢當即誇讚道:

  「楊卿考慮周到,可以就這樣辦。」

  「讓孫傳庭好生做事,不要隨便告假。」

  又詢問道:

  「現任文選司郎中是誰?」

  「已經任職多久?風評又怎麼樣?」

  楊景辰回道:

  「文選司郎中周家椿,今年三月的時候由稽勛司郎中轉任。」

  「風評嘛,臣上月才到吏部任職,對此還不清楚。」

  微微點頭,朱由檢表示明白。楊景辰沒有在這個時候乘機誇讚,說明周家椿的風評不是很好,或者他和周家椿的關係不怎麼樣。

  無論哪一點,都讓朱由檢有些不放心。想到閹黨倒台後官員會有大變動,朱由檢下令道:

  「文選司事務繁多,現在還需要給朝中官員加銜、確定常朝官人選。」

  「朕以為當派一位侍郎親掌,楊卿就先管著吧!」

  「尤其是官員沒有考滿需要推升時,名單一定要由你這個管文選司的侍郎確認,常參會議決斷。」

  楊景辰聞言一喜,對自己一個侍郎親自去管文選司沒有絲毫不滿。別看文選司郎中的官位不大,但是全國官吏升調、推升廷推名單,都由文選司郎中確定,堪稱位卑權重。

  皇帝讓他親掌文選司,這是給了他插手文選司的權力,不用顧忌吏部尚書和其他侍郎的非議,就能名正言順地干預文選司事務。這讓他在吏部,無疑是有了基本盤。

  接過任務之後,楊景辰想到皇帝說的加銜,請示道:

  「陛下,通政司加銜是什麼章程,應該如何確定?」

  朱由檢想了一下,說道:

  「如果九年考滿,那就立刻升降。」


  「如果六年考滿,那就以登極恩在原官品級上加三級,正五品可授從三品加銜。」

  「如果三年考滿,就加兩級。三年以下加一級。」

  「如果還有殊勛、曾受旨意表彰,那就再酌情增加一到兩級,列為推升候選。」

  「先把六部郎中、員外郎的加銜擬定,確定常朝官人選。」

  楊景辰領旨聽命,攬下了這個任務。加銜的事情不但涉及負責官員升降的文選司,還涉及負責官員考課的考功司,給官員勛位的稽勛司,給官員加散官、命婦封號、按品級蔭子的驗封司,可以說整個吏部都被牽扯進來。

  楊景辰領下這個任務後,就有了插手吏部各司的理由,他這個到吏部沒多久的侍郎,會樹立起威權。

  同時,想到自己那位擔任通政使的同鄉,楊景辰詢問道:

  「陛下,加通政司職銜的官員,是否需要去通政司掛名?」

  「參議、通政、參政,是否區分左右?」

  朱由檢想了一下,覺得掛名通政司會讓通政使影響力太大,而且可能和真正在通政司辦事的官員混淆。想到朝中的幾個工部尚書、地方上的兵部尚書侍郎和各種御史,朱由檢覺得加銜名稱要規範一下,遂道:

  「不用去通政司掛名,在吏部存檔即可。」

  「也不用區分左右,直接加參議、通政、參政二字,前面再加上南京,和實際通政司官員區分。」

  「三個加銜的全稱是:從四品南京通政司參議、正四品南京通政司通政、從三品南京通政司參政,以後照此辦理。」

  「地方督撫的加銜以後也要規範,加上南京二字,稱南京兵部尚書、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副都御史、南京僉都御史。不用區分左右,單純作為加銜。」

  「所有不是本職的加銜,都加南京二字,不再區分左右。這些有加銜的人吏部要單獨造冊,隨時統計數量。」

  給這些加銜都加上了南京二字,朱由檢雖然沒給南京衙門增加實權,卻提高了南京在官員心中的影響。這樣萬一北京朝廷出問題,他們就能按身上的加銜在南京出任實職、補充南京朝廷機構。地方上有南京加銜的官員,也會從心裡上接受南京朝廷號令,不致出現混亂。

  這種用意,朱由檢不會明說,他自己也覺得很可能根本用不到。但是考慮到南京朝廷在自己登極過程中無形中發揮的作用,他還是決定加深南京二字在人們心中的印象,防備可能出現的變亂。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