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朝鮮和日本
就在洪承疇等人準備明年的戰事時,朝鮮君臣也得到了消息。
如今的朝鮮,在經過去年的戰亂後,已經完全依附大明。洪承疇這個朝鮮國相,在朝鮮擁有宰相的地位。
一些朝鮮人對此是不甘的,但是獲得大明爵位的朝鮮權貴,卻對此非常支持——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他們需要大明的保障,維護自己的身家富貴。
就連朝鮮國王,因為被大明確立為正統,並且得到明軍幫助驅逐建虜,對這件事也是接受的。
只是偶爾因為權力流失的不安,搞些小動作而已。
這次得知大明和建虜即將發生大戰後,就有一些臣子提議,不參與兩方紛爭。甚至一些人認為,朝鮮能夠從中謀利:
「征討建虜是大明自己的事情,和朝鮮毫無關係。」
「君上切不可被洪承疇蠱惑,出兵征討建虜。」
朝鮮國王李倧耳根子有點軟,後來被尊為仁祖。他在聽到大臣的建議後,當即有些猶豫。
金自點見此情景,當即就斥責道:
「荒謬!」
「朝鮮是大明的藩屬,自當為大明效力。」
「何況建虜荼毒朝鮮,與我等是世仇。」
「如今大明徵討建虜,朝鮮怎能置身事外呢?」
「我看你是不忠於大明,也不忠於朝鮮。」
「是不是收了建虜的禮物,一心想要降虜?」
他是癸亥反正的功臣,又被大明冊封了爵位,和趙貴人出身的趙家一起瓜分了慶尚道,當然要為大明考慮。
李倧因為他功臣、忠臣的身份,對他也多有依賴。聽到這番言語,又傾向於此議。
另一派沒參與反正,卻以清高自居的清西派,同樣支持發兵。清西派首領金尚憲道:
「程子曰:禮一失則為夷狄,再失則為禽獸。」
「朝鮮與大明已經約定禮法,怎可無故失禮?」
「那樣與禽獸何異,如何留在諸夏?」
「管仲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朝鮮是箕子之後,和大明同屬諸夏。自當追隨大明,征討夷狄胡虜。」
這是朝鮮內附之後,錦衣衛派人辦報,在朝鮮宣揚的理論。
在這套理論中,朝鮮是箕子之後,是諸夏的一份子。雖然和中原有差異,卻同屬於諸夏。
大明也視朝鮮為最親近的藩國,位列內屬外藩第一。
這讓一些朝鮮人的心理得到極大滿足,認為朝鮮不但是小中華,還是華夏一員。
朝鮮的儒者對此更是歡呼雀躍,動輒夷夏大防,比大明的儒者還看重這些——
他們要用這種態度,把自己和夷狄胡虜區分開。
金尚憲自詡清正,又是一位儒臣。當然也接受了這種觀點,認為朝鮮應和大明共進退,而非自絕於諸夏。
兩派都是這個意見,李倧頓時認識到眾議不可違。而且這個時候,金自點還提到一件事情,逼得他不得不立刻表態。
只聽金自點道:
「昔年光海君就是認不清這個道理,派遣的軍隊在遼東首鼠兩端。」
「因此才有君上的反正,得到大明承認。」
「君上切不可重蹈覆轍,成為又一個光海君。」
這讓李倧悚然而驚,不得不立刻道:
「寡人自然是忠於大明的,不會學光海君。」
「朝鮮要配合大明進攻建虜,一雪丁卯胡亂、己巳胡亂之恥。」
「請洪總督回朝擔任都元帥,全權負責這件事。」
這個職務是洪承疇之前就曾擔任的,但是在己巳之戰結束後,自然就被卸下了。
如今李倧再次讓洪承疇擔任這個職務,就是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還有一點就是,他擔心現在不任命的話,大明有可能提出要求,甚至讓金自點等朝鮮臣子擔任這個職務,那對他來說威脅要更大。
畢竟洪承疇說到底是大明臣子,還有任期限制,到時候就會離開。
朝鮮臣子則會一直留在朝鮮,萬一坐大之後就是隱患。
所以李倧寧願任用洪承疇,也不願任用手下的大臣。
這個結果,不出洪承疇所料,甚至現在這個局面就有他謀畫的原因在內。
劉興祚等人聽到洪承疇復任朝鮮諸道都元帥的消息,立刻就賀喜道:
「大帥,如今大局已定,大帥可放心籌備戰事了。」
「吾等定然效死,助大帥立下功勳。」
洪承疇的臉上也有喜意,忍不住帶著笑道:
「不是為本帥立功勳,而是一起立功勳。」
「不過朝鮮的兵馬還是弱了些,當年壬辰倭亂,日本軍隊的戰力似乎更強些。」
「應該讓日本派兵,一同參與此戰。」
對此戰寄予厚望,洪承疇是想拿它作為上升階梯的。
因為他猜到無論這一仗是勝是敗,孫承宗都有可能離任。
到時候遼東督師定然會從文臣中再選,當今有資格擔任督師的,他也算是其中一員。
不過相比朱燮元、孫傳庭這些人來說,他的優勢並不大。想成為遼東督師,就必須在辛未之戰中立下大功勳。
為此,他不但想調動朝鮮的力量,還想調動日本,讓他們參與此戰。
劉興祚等人都曾參與北海島之戰,和日本松前藩打過仗的,劉興祚道:
「日本的人勇悍,確實勝過朝鮮人。」
「就連朝鮮最精銳的火銃手,其實也是學自日本人。」
「屬下以為可讓江戶幕府調兵,供安東都護府調遣。」
之所以說是安東都護府,不僅是因為安東都護府直屬的軍隊如今歸他掌管,還因為朝鮮這邊,不願日本軍隊過來。
去年姜曰廣招募的日本火銃手就被朝鮮君臣拒絕入內,今年、明年的形勢還不如去年危急,朝鮮君臣自然會更不願。
就連洪承疇,也沒辦法在這點上強逼朝鮮君臣。因為他就算是朝鮮國相,也不可能事事順心。
想著負責日本事務的姜曰廣,洪承疇道:
「這件事情,現在有些難辦啊!」
「江南鄉試推遲,姜翰林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回來。」
「沒有他這個使臣參與,如何能調動日本軍隊?」
姜曰廣是翰林院的官員,出使日本是兼職。而且因為這件事做得好,被皇帝派去主持江南鄉試。
在張溥鬧出事情後,江南鄉試推遲,他這個明經科主考官,如今尚未回來。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