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747章 海上勢力的分化

第747章 海上勢力的分化

  和洪承疇的受刺激不同,此時的鄭芝龍,仍處於被封伯的興奮之中,在婆羅洲上選擇自己的封地。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皇帝這次對他的賞賜極為豐厚,不但封了伯爵,而且允許他預留公爵的土地,以備在將來升爵後擴大封地。

  這讓鄭芝龍等海盜首領都極為高興,因為這個爵位,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而且還意味著皇帝對他們沒有歧視,他們都有機會成為伯爵,獲得開闢藩國的機會。

  鄭芝龍頗是感慨地向李國助等人道:

  「皇上當真是拿我們當功臣對待,而非像趙官家那樣對梁山卸磨殺驢。」

  「今後我們可以放心為朝廷效力,不用擔心其他了。」

  李國助等人同樣點頭,就連對招安最不贊同的劉香,此時也不得不承認:

  大明皇帝對他們已經夠優厚,如果他們還想造反,被殺也是活該。

  可以說,鄭芝龍被封南安伯的影響,遠非之前成為男爵、子爵可及——

  畢竟大明以前只有王公侯伯,根本就沒有世襲子男爵位。

  在很多人看來子男士根本不算正經爵位,不過是世官換個名字而已。

  所以皇帝這次封鄭芝龍為南安伯,讓他們受到極大震動。認識到鄭家真的成為了與國同戚的勛貴,就像京城的公侯伯一般。

  不過也有人心裡不滿足,嘟嘟囔囔說道:

  「說是給我們封藩,其實卻只讓我們選南洋的海島。」

  「東寧島、瀾滄江口那樣的好地,都輪不到我們。」

  「要我說咱們又不是沒有稱霸南洋的實力,何必受朝廷管束,把好地讓給他們?」

  「乾脆自己去開闢一國,當個國主豈不自由自在?」

  鄭芝龍聽得面色一變,當即就斥責道:

  「住口!」

  「沒有朝廷支持,我們如何打贏這一仗?」

  「而且別以為海上勝了一次荷蘭人就願意簽合約,他們是因為需要大明的貨物,不得不屈伏而已。」

  「沒有朝廷支持,讓你帶著小船去南洋打荷蘭人,你有幾分勝算?」

  這下不服氣的人不說話了。

  他們這些海上討生活的,都知道荷蘭人的戰艦強於自己。否則區區十幾艘荷蘭戰艦,何至於需要數百艘船圍攻?

  而且這種圍攻戰術在近海還能使用,在遠海根本就是送菜。


  甚至因為小船的航程和適航能力有限,連送菜都送不過去。

  唯有依靠大明臨近海岸線,他們才能靠地利取得勝利。

  並依靠大明的人力、物力支持,在遭遇挫敗後迅速補充。

  所以這一戰雖是他們打勝的,沒有朝廷的支持卻是不可能。朝廷沒有把整個南洋給他們,也是理所當然。

  只是人心貪婪,得隴望蜀在所難免。一些人想到朝廷宣傳的瀾滄江口的好處,就忍不住有些流口水。那可是上億畝的土地,完全開發出來真能再造新江南。

  哪像婆羅洲的土地,大部分地方根本開發不出來。

  再想到開闢藩國後還需要向皇帝進貢十一稅,一些人心裡就不平了,感覺不如直接在海外自立。

  對於這些人的想法,鄭芝龍、李國助都是哂笑不已。

  以為當了國主就能保住富貴,哪有那麼容易?

  李國助就向他們道:

  「實話告訴你們,沒有朝廷的爵位,你們的地位不可能傳下去。」

  「咱們都是海上討生活的,知道海上的人注重什麼。沒有實力的人,甭想擁有地位。」

  「我父曾經是首領,難道你們會因此更服從我,而非鄭兄弟嗎?」

  這個親身例子,讓眾人一陣默然。因為他們不可能因為李國助是李旦的兒子,就認他為首領。

  如此說來,就算建立一國,國主地位又怎麼傳下去呢?

  還是要像李旦所說,獲得大明的爵位。

  大明皇帝把分封和繼承制度寫入禮法,凡是違背的人,都要承受大明朝廷的責任。

  這是保障他們地位的措施,讓他們不用擔心後代子孫無能,就被奪去勢力。

  鄭芝龍作為現任首領,聽到李國助拿這件事舉例,哈哈笑著說道:

  「咱們以前聚義,首領當然是能者居之。」

  「不過現在是朝廷命官,身上還有了爵位。」

  「那地位就是朝廷定的,爵位讓後代承襲。」

  「大伙兒還是想想選個好地方,給後代留塊好地。」

  作為獲得南洋霸權的功臣,皇帝給了他們率先選擇封地的權力。其中鄭芝龍能預留公爵封地,面積方五百里。

  這也是他不嫌婆羅洲地爛的原因,這麼大的土地,總能開墾出不少耕地。

  看著地圖,鄭芝龍向眾人道:

  「我是確定選擇婆羅洲了,你們都選擇哪個島嶼做封地?」


  「李兄,你是不是要選爪哇島,那可是塊肥地。」

  「據說朝廷一些人提議好地和爛地要區分,不能都按同樣的封地面積。」

  「你可要抓緊一點,別慢了被削減封地。」

  這個風聲是和世官轉爵調整一起放出的,都是為了逼迫世官儘快去海外開闢封地。

  雖然現在沒有實行,以後卻有可能真按這個說法定下來。

  因為就連鄭芝龍自己,都覺得好地、爛地區分開來更合理。如果有人在貴族議會上提議,他絕對會投下贊同票——

  皇帝已經命他向京城派代表,作為貴族議會的籌辦者之一。

  李國助聞言皺了皺眉,心裡的確有了緊迫感。

  同鄭芝龍根本不擔心婆羅洲上的土著勢力不一樣,爪哇島上的馬打藍王國頗為強盛,是連荷蘭人都未完全征服的勢力。

  而且荷蘭人這次簽訂的和議只是承認婆羅洲屬於大明勢力範圍,李國助想在爪哇島開藩,還需要打敗荷蘭人。

  如果他再像之前那樣遲遲無法取得進展的話,估計京城權貴和江南士紳,有可能會覬覦那裡。

  想到這裡,李國助向劉香道:

  「劉兄弟,爪哇島面積廣大,比整個福建還要大一點。」

  「我們一起去開藩如何?」

  爪哇島的面積他估算過,大約五十多萬方里。

  這個面積封公都能封兩個,李國助自忖沒有獨占的可能,所以就想拉劉香過去。

  不過劉香對種地沒有什麼熱情,他盯上的是能搶劫的地方,指著香料群島道:

  「我這名字里有個『香』字,所以想去香料群島找個封地。」

  「李兄的好意我就不受了,你可以找其他人一起過去。」

  這下李國助有些為難了,因為他和劉香的關係最好,也認可這個人的能力。

  其他海盜首領的能力他根本不認可,也不想和這些人做鄰居。

  甚至他覺得與其和這些人一起開發爪哇島,不如找個勛貴。至少勛貴能在朝廷提供幫助,帶來的好處更大一些。

  當然,因為他現在只是子爵,面對勛貴不免有些弱勢,這也是他雖有想法,卻沒有付諸行動的原因。

  他向劉香勸道:

  「劉兄,你又不是不知道,皇上把香料群島留給了荷蘭人。」

  「這裡是荷蘭人的核心地盤,動了是會引發大戰的。」

  「到時候因此耽誤了南洋開藩,劉兄如何擔得起?」


  打敗荷蘭人達成瓜分南洋的協議後,他們這些人已經非常滿意。

  如今都想要落袋為安,把爭取到的勢力範圍定下來。

  劉香想在這時挑起大戰,眾人都不會同意。

  鄭芝龍警告他道:

  「皇上深謀遠慮、明見萬里,他的命令必有深意。」

  「誰若是不聽號令陽奉陰違,可別怪鄭某人和他過不去!」

  劉香撇了撇嘴,對鄭芝龍的警告充耳不聞。不過他還是向李國助解釋道:

  「我又不是去打荷蘭人的據點,只是找些他們沒涉足的島嶼。」

  「到時候兄弟們往島上一藏,荷蘭人又如何奈何我們?」

  「開藩種地哪有搶劫賺錢,先把荷蘭人賺的錢搶回來再說。」

  這話一出,很多海盜首領都是蠢蠢欲動。畢竟搶劫才是他們的老本行,種地並沒有多少人願意。

  一些人已經想著和劉香一起去南洋搶劫,包括但不限於搶劫荷蘭人。

  鄭芝龍聽得眉頭大皺,就連李國助都提醒道:

  「劉兄弟,雖然皇上沒說不能搶劫荷蘭人,但是這幾年肯定不能激化矛盾的。」

  「你可不能把荷蘭人逼得太緊,而且不能讓荷蘭人認出身份。」

  劉香漫不經心地道:

  「知道了,知道了,不會耽誤你們開藩。」

  「再說有我牽制著荷蘭人,對你們不是更有利嗎?」

  「爪哇島還有荷蘭人的據點,不在海上牽制著,他們的支持就源源不斷。」

  「你就安心開藩吧,不用擔心荷蘭人把我認出來。」

  李國助勸說不動,鄭芝龍再次警告道:

  「大明的商船,你也不能亂劫掠,尤其是拿到保險單的。」

  「別忘了東寧保險公司也有你的一份,還有南洋集團下屬的南洋保險。」

  這些保險公司,都是搶劫的變種,用收保險費的名義收保護費。

  尤其是那些沒有大明海關納稅憑證的,一律當作非大明商船對待。不但保險費會高很多,而且可任意劫掠——

  皇帝是在用這個辦法變相徵收賦稅,逼海商積極納稅。

  劉香如果敢劫這些船,估計會捅出大簍子。東寧集團和南洋集團,都會和他過不去。

  這兩個集團都有內廷和衛所的股份,甚至鄭芝龍還是東寧保險總隊的掌管者,未來的南洋艦隊總兵,他必須提醒一二,讓劉香不要肆意妄為。


  劉香聽著他的警告很是不喜,甚至覺得鄭芝龍如今官氣太重,已經和自己不是一路人。

  他很是不耐煩地說道:

  「我知道!我知道!」

  「在南洋我不會亂劫,只會針對西洋人。」

  「要是你們還不放心,我就去西洋搶劫,你們總沒話了吧?」

  鄭芝龍等人聞言,只得放下了勸說。

  不過去西洋劫掠的想法還是戳中了一些人的心坎,他們覺得如果能摸清西洋人航行的路線,去西洋劫掠也不是不可以。

  或者仿照南洋集團設個西洋集團,設立西洋保險公司徵收保險費。

  總之,在朝廷的政策之下,原本的海盜集團開始分化。

  一些人選擇開闢封地求個安穩,融入朝廷中去。

  一些人仍舊忘不了海上的生活,仍舊想當海盜搶劫,和朝廷也是若即若離。

  兩撥人走向不同的道路,未來也會有不同的命運。

  ——

  鄭芝龍在和他們討論一番,定下將來的策略後,回到家中又接受了恭維。

  因功封爵、並且以家鄉做爵號的他,得到了極大讚譽。

  人人都認為他實現了光宗耀祖,不像之前那樣還視他為海賊。

  他的父親鄭士表道:

  「一官啊,你現在也是伯爵了,可以有三百畝宅院。」

  「之前修的百畝宅院是不是有些小了,要再擴大一些?」

  先前修建的一百畝宅院,是他接受招安被皇帝冊封男爵時修的。

  因為身份的限制,只修了一百畝。

  當時還覺得面積很大,如今和伯爵的身份相比,自然是有些拿不出手了。

  鄭士表此時就在想著,修一座更大的宅院。

  有更大的宅子當然是好事,但是鄭芝龍想到修這座宅子的花費,不由咧了咧嘴。

  他這座宅子為了符合規制,完全是由內官監負責設計和提供材料的,雖然修成後很氣派,但是花費也著實不小——

  一百畝的宅院,足足花費了他百萬兩銀子才修成。

  如果再修個三百畝的宅院,豈不要花三百萬?

  即使以鄭芝龍的財大氣粗,想到這都不禁有些肉疼。

  因為他現在的錢財並不多,這兩年被皇帝約束著把保護費改成了保險費,而且還要分成,收入下降很多。

  之後為了打敗荷蘭人,他還花了不少錢招兵造船,一時間根本拿不出三百萬。

  尤其是現在他要去婆羅洲開藩,那更是個無底洞。鄭芝龍不願把銀子花在宅院上,更別說他還不知道自己以後會不會回來——

  別看他的封號是南安伯,以後回南安的機會卻很少。皇帝不會放任他在家鄉擴充勢力,影響地方政局。

  尤其是皇帝已經在京城為他賜下三百畝宅地,明顯是讓他回大明時在京城居住,而非住在鄉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