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袁竹著第四十章
在那金風送爽的深秋時節,天際被一抹淡淡的蔚藍溫柔地擁抱著,落葉如同時間的信使,輕旋著飄落在古樸的青石板上,鋪就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金色大道。陳子昂,這位才華橫溢卻心懷天下的文人,踏著這滿地的金黃,心中卻涌動著不一樣的波瀾。他的目光,不再僅僅停留於詩詞歌賦的浪漫與哀愁,而是穿透了秋日的寧靜,深深地望向了國家的邊疆,那裡,烽煙未散,戰鼓未歇。
昔日裡,他以筆為劍,書寫著對世態炎涼的深刻洞察與對理想社會的無限憧憬。但如今,隨著年歲的增長與閱歷的豐富,他愈發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國家的興亡,民族的安危,無一不牽動著他的心弦。秋風中,他仿佛能聽到遠方戰馬的嘶鳴,感受到將士們保家衛國的熱血與犧牲。
於是,陳子昂決定不再做一個旁觀者,他要將自己的才情與智慧,投入到國家的軍事大計之中。他閉門謝客,日夜研讀兵法戰策,從《孫子兵法》的深邃智慧到歷代名將的輝煌戰例,無不細細品味,力求融會貫通。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他堅毅的臉龐,那雙曾經只用於描繪風花雪月的眼眸,此刻閃爍著洞察時局、謀劃戰略的睿智光芒。
當時,唐朝將領曹仁師可能奉命出征某處,但陳子昂卻敏銳地察覺到了此次出征的潛在風險。他深知戰爭的殘酷與無情,更明白準備不充分、時機不當的出征只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無盡的災難。面對將領曹仁師可能出軍的決定,他並未盲目附和,而是憑藉自己深厚的學識與敏銳的洞察力,深入分析了軍事形勢與後勤保障的實際情況。他認為此時並非出軍的最佳時機,因此再次揮毫潑墨,寫下了《諫曹仁師出軍書》。
臣伏見詔書發懷遠軍,令郎將曹仁師訊勒以征凶丑。臣聞古之天子,方建大禮,必先振兵釋旅,以告成功,故漢孝武皇帝將封禪,?徵精卒十萬,北巡朔方,略地而還,此蓋遵古先哲王之禮也。今神皇陛下應天受?,將欲郊祭天地,巡拜河洛,建明堂,朝萬國,斯邁古之盛禮也,誠合式遵舊典,耀武塞上,畢境而還。臣猶慮曹仁師未識典禮,肆兵長驅,窮極砂磧,不恤士馬,專以務得為利,不以全兵為上。今朝廷百寮,雖有疑者,無敢言之,臣誠愚昧,不識忌諱,曾聞事君之道,所貴盡心,心以為非,安可不言?臣料仁師到?內城發兵之日,合至九月初;到突利城,回兵之日,合至十月初。胡地隆冬,草枯泉涸,南中士馬,不耐祁寒。計仁師所將之馬,從靈州常時所發之處,卻回到?內城,已行四千餘里,雲內城中又先未支度,馬既疲瘦,經冬無粟,以臣愚算,十不存二。若送南中,散就諸州,路程益遠,疲瘦更極。以臣愚算,十不存五。紫蒙之軍,類例相似。且仁師此行,計遲發速至,於應會不甚精備,以臣計料,恐未成功。脫若功未克成,士馬先喪盡,中土求市,卒又難得。且自古與匈奴戰,非士馬相資不可,臣恐馬既虛用致盡,賊又竄遠未平,但慮後之謀臣,悔於今事。且古來絕漠,多喪士馬,非臣臆度,輒敢陳聞。昔漢室以衛青出塞,是時漢馬三十萬匹,旋師之日,唯餘四萬四十年不得事匈奴,蓋由此也。臣願陛下考驗前古,取臣愚誠,望與三公大臣審更詳議。
《諫曹仁師出軍書》一文,展現了古代臣子對於國家大政方針的深思熟慮與忠誠進諫。文中,作者以歷史為鑑,詳細闡述了為何反對曹仁師率懷遠軍出征匈奴(或「凶丑」,代指外敵)的決策,其論點清晰,論據充分,情感懇切。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作者首先提到,古代天子在舉行重大典禮之前,常會通過軍事行動來彰顯國威,如漢武帝北巡朔方,此舉既是對古代先王禮制的遵循,也是展示國家強盛的方式。然而,作者緊接著指出,當前神皇陛下即將進行的郊祭天地、巡拜河洛、建明堂、朝萬國的盛事,雖同樣需要彰顯國威,但應更加謹慎地選擇時機與方式。
接著,作者深入分析了曹仁師此次出征可能面臨的問題。他擔心曹仁師會不顧禮節與實際情況,一味追求軍事上的勝利,而忽視了士兵與戰馬的疲勞與生存需求。特別是在嚴寒的冬季,胡地環境惡劣,南中的士兵與戰馬難以適應,這將大大增加失敗的風險。此外,作者還通過詳細的計算,預測了戰馬因長途跋涉、缺乏補給而大量死亡的情況,進一步強調了出征的不利因素。
為了增強說服力,作者還引用了漢朝衛青出塞的歷史教訓,指出當年漢朝雖擁有三十萬匹戰馬,但戰後僅剩四萬,導致此後四十年內無力再對匈奴用兵。這一例子不僅說明了戰馬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也警示了當前出征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最後,作者懇請陛下能夠審慎考慮前人的經驗教訓,接受他的忠誠進諫,並與三公大臣共同詳細商議此事。他的言辭誠懇而堅定,既體現了對國家的忠誠與擔憂,也展現了對百姓生命財產的深切關懷。
整篇文章邏輯嚴密、條理清晰、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古代臣子以國家大局為重、勇於直言進諫的高尚品質。
在這篇奏章中,他條分縷析地闡述了不宜出軍的理由與建議,展現了他對國家軍事戰略的深思熟慮與高度關注。這一舉動不僅贏得了朝野上下的敬佩與讚譽更為唐朝的軍事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見。
陳子昂以其獨特的視角、深邃的思考和堅定的信念在國家的政治與軍事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崇高精神境界成為了後世文人士大夫學習的楷模。在歷史的長河中他的名字或許會被歲月的塵埃所覆蓋但他那份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對正義的追求與堅守卻將永遠閃耀在人們的心中。
(還有更新耶)